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
乡村教师,那份永远的卑微和辛酸 
作者:[hrs8206] 来源:[] 2009-03-29

    上午在网上浏览新闻,看了一些第五届新闻摄影比赛的获奖作品,其中获得生活类金奖的一组照片《乡村教师》,让我看了辛酸不已。
  
  作品取材于甘肃省南部崇山峻岭中的一所小学校——毛羽山小学,作者陈庆港用几组及其普通的镜头,就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乡村教师的那份永远的卑微和辛酸,以及乡下那些孩子们对于明天的茫然和期盼。
  
  看到那组照片,我的心真是很沉重。
  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曾被誉为灵魂的导师的教师工作,居然可以变得如此的脆弱?
  为什么那些乡下的教师,就注定要和黑土和黄泥打一被子交道?
  为什么同样是教师,那些抄袭说谎满天的人可以获得收入和名誉,而那些乡村的教师们却总是显得那么卑微呢?
  
  我是从乡下来的,我的启蒙教师是同宗的一个大伯。那时候村里只有一二年级,而教室就只有一个——还是当年大集体时候的产物,一间教室分作了两排,一排是一年级,另外排就是二年级。他就一个人管着村里的几十个孩子,而且身兼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思想品德所有的课程。上课的时候,他先给一年级的上,二年级的就在旁边看竖;给二年级上的时候,一年级的则往往侧着小头偷听——你不要指望一个读一年级的孩子能够有这个鼎力在嘈杂的环境里看书。
  
  当我在高中,有一次将这幅场景写到自己的一篇作文当中的时候——那篇作为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念了——许多人都不相信里面所描写的是事实,我想就连我的语文老师自己也不相信,尽管她从未表露过,都以为我是杜撰出来的,只是为了作文的需要而已。
  
  那时我真的无话可说,我不知道说什么他们才会相信。也许我应该像现在一样,给他们一些照片看看,或许他们才能够相信这个事实。
  
  我的这位启蒙老师,也是我的同宗大伯,现在依然还在镇里的小学教书,听说一直没有转正,还是民办的,教了几十年了,工资只有几百块钱——不过总比那些几十块钱的强。
  
  现在我每次回家,要是在路上碰到他,我总是很尊敬地称他一声:黄老师——而不是大伯。
  
  因为,我觉得老师这个称呼对他是一种最高的荣誉——或许他会觉得是一种无奈,而我除了叫他一声老师之外,也做不了更多的什么。
  
  是的,我发现自己真的很脆弱,真的做不了什么,除了真诚地说一声:
  老师,辛苦了。
毛羽山小学,是坐落于甘肃省南部崇山峻岭中的一所小学校。由于学校太偏远,公办老师大都不愿意到这里来教书,所以毛羽山小学的三个老师中,有两个是民办教师。 这些教师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但却只有很微薄的报酬。 他们在忍受着物质生活上的艰辛外,还要忍受由于环境的闭塞而造成的文化生活的极度贫乏,和精神上的巨大寂寞。 目前中国仍有数以千计的和毛羽山小学一样的山村小学,仍有数以万计的和毛羽山小学教师一样的山村教师。作者 陈庆港 中国
  
    《山村教师》获得日常生活类新闻组照金奖。


相关文章:
·杨津涛: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深为民众所痛恨
·严海蓉:靠资本不如靠集体,村民互助方能振兴乡村
·郭松民:乡村振兴战略,要靠“老支书”不能靠“乡贤”
·康武刚:论宋代富民兴教化民与乡村社会秩序
·今年部分央企全员降薪 330万乡村教师迎涨薪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