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穆先生的养生方式中,静坐(息功)应该是最令人感兴趣的。钱先生从二十多岁就一直练习静坐,对静坐之法也是深有心得。钱穆在《师友杂忆》中曾记载了他自己的多次静坐经历:余时正习静坐,已两三年矣。忆某一年之冬,七房桥二房一叔父辞世,声一先兄与余自梅村返家送殓。尸体停堂上,诸僧围坐诵经,至深夜,送殓者皆环侍,余独一人去寝室卧床上静坐。忽闻堂上一火铳声,一时受惊,乃若全身失其所在,即外界天地亦尽归消失,惟觉有一气直上直下,不待呼吸,亦不知有鼻端与下腹丹田,一时茫然爽然,不知过几何时,乃渐复知觉。又知堂外铳声即当入殓,始披衣起,出至堂上。余之知有静坐佳境,实始此夕。念此后学坐,倘时得此境,岂不大佳。……
一日,余站梅村桥上守候自城至荡口之航船,呼其停靠。余上船,坐一老人旁。老人顾余曰:“君必静坐有功。”余问何以知之,老人曰:“观汝在桥上呼唤时,双目炯然,故知之。”余闻言大慰。
……
余时锐意学静坐,每日下午四时课后必在寝室习之。时鸿模亦有一军乐队,课后必在操场教练。余在寝室中可闻其声。其时国歌为《中华独立宇宙间》,歌中后半有一字,军乐教官教至此字,声快慢错1/4拍。余因昔在府中学堂习昆曲,知此甚稔。其时余习静坐功夫渐深,入坐即能无念。然无念非无闻。恰如学生上午后第一堂课,遇瞌睡,讲台上教师语,初非无闻,但无知。余在坐中,军乐队在操场练国歌,声声入耳,但过而不留。不动吾念,不扰吾静。只至其节拍有错处,余念即动。但俟奏此声过,余心即平复,余念亦静。即是坐中听此一歌,只听得此一字,尽欲勿听亦不得。
静坐或禅定,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对人体健康的价值在于它无论对健康人或病人都具有预防作用。静坐使脑神经思维静止,则又是一种最佳的休息。在练习静坐的时候,人的精神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同时又保持宁静与松弛,肌肉也得到放松,呼吸自然顺畅,身心的紧张因素也不再影响身体的机能。钱穆先生曾以静坐作为自己求心虚的一种方法:
余因此悟及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始能静。若心中自恃有一长处即不虚,则此一长处,正是一短处。余方苦学读书,日求上进。若果时觉有长处,岂不将日增有短处?乃深自警惕,悬为己戒。求读书日多,此心日虚,勿以自傲。
实践证明,静坐对于男女老幼的健康,都有帮助,可使耐寒力和消化力增强,且使皮肤润泽,并有美容的功效。静坐对脑力劳动者防治神经官能征、头痛、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及排除心理障碍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多伦多玛格丽特公主医院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静坐可以延长癌症末期病患存活时间三倍以上。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两名癌症末期病人最后竟然痊愈,让一些西医不得不相信东方传统医疗与心理疗法的神奇功效。此一由安大略癌症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康宁罕医师所领导的研究,共测试22名癌症末期病患。接受研究的22名癌症末期病人根据医学观点都只有12个月的生命。他们的年龄从31岁至67岁不等,分别罹患肺癌、前列腺癌、乳癌及胰脏癌等。22名接受测试的病人每周均须参与康宁罕医师研究小组规定的静坐课程。经过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再依照病人静坐深入的程度将病人分成三组。
结果,静坐进入程度较浅的病人确实12个月内便死亡,不过,静坐程度较深的病人存活时间竟然比医生预估的时间延长3倍。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两名癌症末期病人竟然痊愈。练习静坐,当推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郭老1914年留学日本,由于学习紧张,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彻夜不眠,整天没精打采,多方医治无效,1915年一次偶然机会在旧书店中购得《王阳明全集》,内有“静坐”一章,郭老便每天照本练习,两周后便出现奇迹:整夜酣然入睡,头昏心悸消失,记忆力恢复正常,顽疾竟获痊愈。于是,年轻的郭老便对静坐作了一翻考证研究,追溯历史,他认为静坐来源于东方两大文明古国——中国与印度。郭沫若在其《静坐的功夫》一文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时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溯源于孔子的弟子颜回,因为《庄子》上有颜回坐忘(即静坐)之说。”
静坐的具体做法:端坐椅子上、床铺或沙发上,大腿平放,小腿要直,两脚分开,放松腰带,头颈正直,下颌微收,背伸直,两肩下垂,全身放松,闭目闭口,舌抵上腭,两手交叉放于腹部,两拇指按于肚脐上,手掌捂于脐下,然后排除杂念(初练时难以排除,以后杂念会逐渐消失,切忌操之过急),主动调整用腹式呼吸,要尽量慢慢地鼓起下腹作深吸气,再慢慢地呼气使腹部恢复正常。同时,将意识集中在脐下手掌捂处(丹田穴上),如此便可达到调身、调心、调息的“三结合”境地,进入一种似有似无、如睡非睡的忘我虚无状态,这就是所谓“入静”,会使你感到全身非常轻松舒适。一般的每日早晚做2次,一次做30分钟。结束后,两手搓热,按摩面颊双眼以活动气血,此时,顿感神清气爽,身体轻盈,如同人体内在功能被启动而迸发出来,这样就能起到强身祛病的作用。
静坐一般要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对此,钱穆先生深有体会,他说:“静坐必择时地,以免外扰。昔人多在寺院中,特辟静室,而余之生活上无此方便,静坐稍有功,反感不适。以后非时地相宜,乃不敢多坐。”
钱穆二十余岁时迷恋静坐健身,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使得他具有充沛的精力来从事他的学术活动,静坐也对他的身体机能产生了影响。对此,钱穆的妻子回忆说:
我和宾四刚开始共同生活时,他整天在学校,有应付不完的事;下班回家一进门,静卧十几分钟,就又伏案用功。有时参加学校全体旅游,一早出门,涉海、爬山,黄昏回家,年轻人都累了,但宾四一进门仍只休息十几分钟便伏案。我觉得很奇怪,有一天谈起,他说:这是因为有静坐之功。他年轻时为求身体健康,对静坐曾下过很大功夫,以后把静坐中的“息念”功夫应用到日常生活上来,乘巴士、走路,都用心“息念”,所以一回家就能伏案。
这应该是他高寿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