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 错 墓①
(清)汪 潜
孝景谋臣悉竖儒②, 漫将忠首压锟铻③。
案头兵事书皆血④, 塞下民输粟尽珠。
七国借名成帝恨⑤, 千秋读史病袁诬⑥。
坟前凄草冬无白⑦, 弥望王孙泣鹧鸪⑧。
【注释】①晁错墓在河南禹州城南13.5公里晁喜铺村西,系西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之墓。墓冢呈圆形土丘状,占地面积336.375平方米,周长65米,高5.3米,土丘上芳草萋萋,野花烂漫,有柏树、槐树、桐树和一些一年生杂草等草木。墓冢正南面立有石碑一通,系清朝乾隆三年(1783)所立,碑高1.5米,宽0.8米,厚0.15米,平顶,上镌楷书‘汉御史大夫晁公之墓’。另,许昌亦有纪念晁错的衣冠冢一座,晁喜铺为晁错故里。②孝景:即汉景帝。竖儒:即卑琐浅陋的小儒。③锟铻:山名,传说锟铻产铁,用以铸剑,锋利无比,故锟铻又为宝剑名。④此二句言,晁错曾上言兵事书,守边劝农书,募民实塞书,论贵粟书等,为汉室的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⑤七国:指吴王刘濞联合楚、赵等六国举行叛乱,借名:“诛晁错以清君侧”,发兵相挟。⑥袁:即袁盎,汉文帝时为吴王刘濞的宰相,景帝即位,用晁错为御史,而将袁盎废为庶人。⑦这一句典出王昭君,传说昭君死后,葬于草原,冬天,塞草皆白,惟昭君墓独青,人称青冢。诗写晁错冬无白草,是赞其英灵长在。⑧弥望:久望,满眼望去。鹧鸪:鸟名,其声悲凄,此句为倒文,即“王孙弥望泣鹧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