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
王宁:逸诗《交交鸣乌》笺释 
作者:[王宁] 来源:[] 2008-02-2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中的《逸诗·交交鸣乌》之篇,马承源先生做《释文》导夫先路,出版后许多学者又在马先生《释文》的基础上发表了新的考释和训解,解决了许多疑难,使此诗基本得以通读,然其中仍有些未谛之问题,故作此篇,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对诸先生的观点则善而从,辅以己见,因以训解文义为主,故名《笺释》。文中一些看法,或有先生已言之在先,因见识有限,未能悉至,故或有重复则属巧合,非为掠美云。

原诗:

[交交鸣乌[1],集于中]梁[2]。俤君子[3],若玉若英[4]。君子相好[5],以自为兏[6]。

是好[7],[隹心是囗。閒卝谋司][8],皆芋皆英[9]。
交交鸣乌,集于中渚[10]。俤[君子][11],若豹若虎。君子[相好,以自为囗][12]。是好,隹心是藇[13]。閒卝谋司[14],皆上皆下[15]。

交交鸣乌,集于中澫[16]。[俤君子,若囗若]贝[17]。君子相好,以自为岁[18]。是好,隹心是万[19]。閒卝谋司,皆少皆大[20]。

笺  释:

[1]交交鸣乌:交交,《诗·黄鸟》:“交交黄鸟”,又《小宛》:“交交桑扈”,《传》曰:“交交,小貌。”《笺》曰:“交交,犹佼佼,飞往来貌。”或作“咬咬”,《文选·祢正平〈鹦鹉赋〉》:“咬咬好音”,注引《韵略》曰:“咬咬,鸟鸣也。音交。”乌,原字写作 ,即从鸟於声,《释文》(1)据《说文》以为:“即‘乌’之古文”,然《说文》言“乌”之古文乃“象形”而非形声,故此字当是楚文字中“乌”的一种独特写法,秦华林先生曰“此处的‘乌’并非常见的乌鸦,似乎是一种栖息在水滨且善于鸣叫的乌类”(2),是也。

[2] 集于中梁:梁,原字写作左水右刃,《释文》曰:“读为‘梁’。”《说文》:“梁,……从水、木,刅声。”“刅”即“创”之本字,故知此字当是从水刅声而非从刃。《说文》:“梁,水桥也。”然下两章曰“渚”曰“澫”,皆水中自然之地,则此“梁”非水桥,《释文》曰:“《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诗经集传》:‘梁,堰石障水而空其中,以通鱼之往来者也。’”《诗·候人》:“维鹈在梁”,《传》:“梁,水中之梁”;又《鸳鸯》:“鸳鸯在梁”,《笺》:“梁,石绝水为之梁”。盖石在水中形成的拦水坝堰,无论人工还是天然,都谓之“梁”。若此,则从水刅声之字当是水中石梁之“梁”的本字,而从木之“梁”则是训“水桥”的桥梁之“梁”的本字,二者盖有别也。又《释文》曰:“按第二、第三简句‘交交鸣乌,集于中渚’、‘交交鸣乌,集于中澫’,首句所缺之文补足应为‘交交鸣乌,集于中梁’,本简端仅存‘梁’字。”故据补如此。

[3]俤君子:《释文》曰:“‘’疑剀之或体。‘俤’通作‘恺俤’或‘豈弟’。《诗》中数见‘豈弟君子’。《小雅·南有嘉鱼之什·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豈弟君子,莫不令仪。’《甫田之什·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豈弟君子,无信谗言。’《大雅·文王之什·旱麓》:‘豈弟君子,干禄岂弟’、‘岂弟君子,福禄攸降’、‘岂弟君子,遐不作人’、‘岂弟君子,神所劳矣’、‘岂弟君子,求福不回’。在《诗》中,‘岂弟’常用作对君子的美称:‘豈’,乐;‘弟’,易:即和乐平易的样子。”按:此字非“剀”之或体,其从幺(丝)从戈、从豆,当是“”字之简构,《说文》:“,汔也。讫事之乐也。从豈幾声。”战国閒文字每对一些笔画较繁的字进行精简,楚简帛文字尤其如此,该简文就是把“豈”、“幾”都做了省略成了这种写法。“”字古音群母微部,“恺”古音溪母微部,二字旁纽双声、同微部迭韵,音近而假。《礼记·孔子闲居》注、《诗·青蝇》笺都释“恺弟”或“豈弟”为“乐易”。

[4]若玉若英:本章诗中出现了两次“英”,末句尚有“皆芋皆英”,于用字似重复,而其义必然有别。末句华、英皆光彩之意,而本句之“英”与“玉”同举,玉为美玉,则“英”亦必珍宝之类,《玉篇》:“美石似水晶,谓之玉瑛”,这里的“英”或即此名“玉瑛”之美石也,英、瑛古字通。

[5]君子相好:《释文》曰:“《诗·小雅·鸿雁之什·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相好’言兄弟不相疑。”按:“好”古训爱、喜、说(悦)、善等,“相好”应当是互相欣赏的意思。“无相犹”才是不相疑的意思。

[6]兏(长),原字从厂长声,故书无此字,此处为了避免和“长”字重复,这里用“长”的隶古定“兏”代之。《释文》曰:“读为长。《广雅·释诂》云‘长’有‘善’、‘长’、‘老’、‘久’等义,此当取善义。”按:“长”训“善”唯见《广雅·释诂一》,此训恐非古。疑此字当读为“臧”,《诗》中多以“臧”为“善”义,如《雄雉》:“何用不臧”,《定之方中》:“终然允臧”,《载驰》:“视尔不臧”,《野有蔓草》:“与子偕臧”,《还》:“揖我谓我臧兮”,《猗嗟》:“射则臧兮”等等,此等之例甚多,《传》、《笺》皆训为“善也。”《尔雅·释诂》也云:“臧,善也。”“自以为臧”即自以为善也。《礼记·聘义》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太平御览》卷八〇五引《五经通义》曰:“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现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是以为玉最具美善之质,故《礼记·玉藻》说“君子于玉比德”,其《丧服四制》云“君子比德于玉”,盖即取其美善之义,故此诗言“臧”也。

[7] 是好:《释文》曰:“,读为‘恺豫’,从糹,从女得声,女、豫叠韵通假。……《宋书·乐志四·朱路篇》:‘人心惟恺豫’,‘恺豫’亦和乐之意。”按:“”疑是“絮”(尼据切)之或体,和豫都是齿音、鱼部,音近而假。好,这里是喜欢、爱好的意思。
[8]隹心是囗。閒卝谋司:此二句据句例补,注见下。“隹心是囗”,缺文廖名春先生补为“向”(3),季旭昇先生补为“匡”(4),秦华林先生补为“养”,虽于韵于义都能说通,然皆证据不足。

[9]皆芋皆英: 《释文》曰:“读为‘谐华谐英’,……华、芋皆以于为声符,故‘芋’可读作‘华’。”按:英、华古代本来是指花的色彩,这里是指玉的光彩,“英”后作“瑛”,《说文》:“瑛,玉光也。”桂注:“《诗诂》云:‘凡玉之始生,有荣、有英、有华。’荣谓玉之始生,如草木之荣也;英谓一玉之美中最者,如草木之英也;华谓玉之方成,如草木之华也。”王注:“《孝经援神契》:‘玉英,玉有英华之色。’《西山经》谓之荣,英、荣古今所谓花也。《齐风·著篇》:琼华、琼莹、琼英,许君意盖如此。经典多作英,瑛盖英之分别文。”皆,《释文》以为读如“谐”,廖名春先生以为读为“皆”,依《广雅》训“嘉”。按:皆当读为偕,合也,“皆英皆华”也就是偕于英华,言其谋策完美高明,合于英、华之标准。

[10]集于中渚:《诗·凫鹥》:“凫鹥在渚”,《传》:“渚,沚也。”《诗·蒹葭》疏:“渚、沚皆水中之地,小大异也。”字也作“陼”,《尔雅·释水》:“水中小洲曰陼。”即水中突出的小块陆地。

[11]俤[君子]:当于“君子”二字之处简文有两字,不可识,《释文》云“二字待考”,廖名春先生据文献及文例推断,认为“两字也还当补为‘君子’。”按:此二字似不成字,意者乃是抄手笔误,在写“君子”二字时写错了,之后就继续接着写下文,本来欲俟通篇写竟后将此二字削去重写,但被忘记,遂留此不可识之二字,实不成字也。故此处之文仍当补为“君子”。

[12]君子相好,以自为囗:此二句据文例补。“以自为囗”,廖名春先生以为当补为“雅”,季旭昇先生补为“御”,秦华林先生认为当补为“武”,云:“《管子·形势解》:‘虎、豹,兽之猛者也。’《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孔疏:‘矫矫然有威武如虎之臣。’《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郑笺:‘甚勇武而且有力。’可见,把君子比做虎豹,是说君子有‘威武、勇武’之貌。‘以自为武’之‘武’,其用法、含义类似于《郑风·叔于田》:‘洵美且武。’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武者,谓有武容也。’”。按:秦说是矣,当补作“自以为武”,“武”在鱼部,与渚、虎等字为韵。若补为“雅”、“御”,虽与韵偕,则与豹虎之义不偕。

[13]隹心是藇:隹,同惟或唯。藇,《释文》曰:“《诗·小雅·鹿鸣之什·伐木》:‘伐木许许,釃酒有藇’,《诗经集传》:‘藇,美貌。’此指心境。”按:《诗》中的“藇”谓酒美,用于此似于义未安。此疑应读为《说文》中的“懙”字(《说文》原字上與下心,《汉书·叙传》中作“懙”),《说文》:“趋步懙懙也”,段注:“谓疾而舒也。《论语》:‘與與如也’,马注:‘威仪适中之貌。’與與即懙懙假借。”这里应该是取其适中安舒之意。《广韵》训“懙”为“恭敬也”,备参。

[14]閒卝谋司:“閒”字原文从门从外,《释文》:“《说文》所无。”按:《说文》中“閒”之古文诸本作从门从仆,唯段本作从门从外,《六书通摭遗》下引《六书统》古文“閒”字亦是从门从外,与简文同,段玉裁曰:“此篆各本体误,《汗简》等书皆误,今改正。与古文恒同,中从古文月也。”今验之简文,《六书统》及段本是也。《释文》以为“閒卝”读为“閒关”,廖名春先生以为“即‘闲’,复辞同义,义皆为安闲”。按:廖释似过凿纳,“閒卝”读为“閒关”较顺妥,乃一成词,古书常见,《释文》:“《诗·小雅·甫田之什·车辖》(宁按:《车辖》在《小雅·桑扈之什》):‘閒关车之辖’,《诗经集传》:‘閒关,设辖声。’‘閒关’,车声。《后汉书·邓寇列传》:‘使者閒关诣阙’,李贤注:‘閒关犹崎岖也。’唐人诗中以此形容鸟之飞鸣,白居易《琵琶行》:‘閒关莺语花底滑’。”按:《后汉书·马援传》:“閒关险难”,注亦云:“閒关,犹崎岖也。”而《后汉书·荀彧传》:“闲关以从曹氏”,注则谓“閒关,犹辗转也。”盖车辖声高低起伏不定,故有崎岖、辗转等义,唐诗中言鸟鸣“閒关”,盖亦取其起伏曲折婉转之义。谋司,“谋”字原文上母下心,《集韵》以为“同谋”,《订正六书通·下平声·十九尤》于“谋”字下引《六书统》古文正作上母下心。谋司,《释文》以为其义“待考”,廖名春先生释为“【忄某】怡”,季旭昇先生释为“谋治”,秦华林先生释为“谋始”,似皆不顺畅。按:此处之“司”疑是语词,无义,相当于《诗·汉广》中的“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的“思”,《集传》:“思,语辞也。”《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郑注:“思当为司,声之误也”,盖司、思古音相同故能致声误。“閒关谋司(思)”就是“閒关谋”,也就是辗转反复谋划的意思。然本诗“谋”字是否依字读尚存疑。
[15]皆上皆下:即偕上偕下,亦即偕于上下。秦华林先生认为:“‘上下’一般指君臣。《周礼·训方氏》:‘与其上下之志’。郑玄注:‘上下,君臣也。’不过这里似特指指卿大夫,《礼记·曲礼》:‘臣上下。’陆德明释文:‘上,谓公卿。下,谓大夫士。’首章言‘华英’,指贤人,次章言‘上下’指友僚,末章言‘小大’,指上下级,层次分明。”按:此中的“上下”当同于《书·尧典》“格于上下”之“上下”,《孔传》释“格于上下”为“至于天地”,《正义》释为“至于上天下地”。疑“上”为上天,“下”当为下民,“偕上偕下”即言君子之谋上应天命、下顺民心之意。

[16]集于中澫:澫,《石鼓文》:“澫澫又鲨”,郑注:“澫即漫字。”《楚帛书·甲篇》:“泷汩淊澫”,又《乙篇》:“山川澫浴”,何琳仪以为帛书中“澫”读如“厉”(5)。廖名春先生以为竹简此处“当读为‘隅’,字亦作‘湡’”;孟蓬生先生读为“濑”(6)。按:孟说得之。此字当是从水厉省声,读为濑,厉、濑古有通假之例,如《史记·老子韩非甘茂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正义》:“朱韬《玉札》及《神州传》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也。’”又《南越列传》:“为戈船下厉将军”,《集解》引徐广曰:“厉,一作濑。”是厉、濑古通用,则从厉省声之字亦可读为“濑”,盖厉、濑古音均在月部叠韵,且与下文之“若囗若贝”之“贝”为韵,贝亦月部字也。《说文》:“濑,水流沙上也”;《汉书·司马相如传》:“北揭石濑”,注:“石而浅水曰濑”,即在沙石上流动的浅水。集于中濑,谓集于流于沙石上之浅水中也。

[17]若囗若贝:缺文廖名春先生以为可补为“珠”,可从。

[18]以自为岁:“岁”字原文写作,从爻从戈,《释文》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大畜》:‘曰班车’句中亦有此字,今本之对应字作‘曰闲舆卫’,故此字当与‘卫’音同,假借字读作‘慧’,‘卫’、‘慧’乃双声叠韵字,敏、智之义。”秦华林先生认为此字“实乃‘岁’字,这是一个从‘戉’省,从二‘止’的讹变字。‘岁’古音属匣母月部,与‘慧’、‘卫’皆属同音通假。慧,才智也。‘以自为慧’是说自己以对方为有才智之人。”(7)秦说此字为“岁”是也,然云“‘以自为慧’是说自己以对方为有才智之人”则不确。“以自为”这样的句子古籍常见,如《文子·上义》:“故人主之制法也,先以自为检式,故禁胜于身,即令行于民。”《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琅琊刻石》:“犹刻金石,以自为纪”,等等。故本诗的“以自为”也应该解释成以自己为,但这个自己是指包括自己在内的诸多“相好”的君子们,即自己所在的这个群体。如“君子相好,以自为岁(慧)”就应该解释为君子们互相欣赏,认为大家都是有智慧的人。

[19]隹心是万:《释文》:“万读为励”,是也。

[20]皆少皆大:少同小,“皆少(小)皆大”即偕于小大,秦华林先生曰:“《书·无逸》:‘至于小大。’孔疏引郑云:‘小大,谓万人,上及君臣。’《鲁颂·泮水》:‘无小无大,从公于迈。’郑笺:‘臣无尊卑,皆从君而来。’是小大为尊卑之臣。”此言其谋无论尊者卑者皆能合其心也。

 

参考文献:

(1)马承源《〈逸诗〉释文》,载《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下简称“《释文》”。

(2)秦华林《楚简佚诗〈交交鸣 〉札记》简帛研究网站2005-2-20。下引秦先生说除注明者皆出此文,不再另注。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qinhualin001.htm

(3)廖名春《楚简〈逸诗·交交鸣鸟〉补释》简帛研究网2005-2-12。下引廖先生说皆出此文。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liaominchun005.htm

(4)季旭昇《〈上博四·逸诗·交交鸣乌〉补释》简帛研究网2005-2-15。下引季先生说皆出此文。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jixusheng003.htm

(5)转引自曾宪通撰集《长沙楚帛书文字编》中华书局1993年2月 第97页

(6)孟蓬生《上博竹书(四)闲诂》,简帛研究网2005-02-15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mengpengsheng001.htm

(7)秦华林《“”字所從聲旁“ ”試說》 简帛研究网2005-9-4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qinhualin002.htm

                                                  

 


相关文章:
·刘斌 王宁远等:良渚: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
·什么是逸诗
·王宁:逸诗《交交鸣乌》笺释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