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申自强:中国礼文明 
作者:[申自强] 来源:[] 2008-01-23

1,人之初,即生礼。人类交往的原初规则是双向对等。

人类是需要交往声音、交换动作、交换物品的高等级生命。

原始采集、渔猎时代,人与人以声音和动作相交往。只要动作言语有来有往,平等对等,就能和平相处了。人与人交换物品,只要物品交换双向来往,公平对等,就能两相喜悦了。

不如此就要争斗。

相处的规则于是产生:双向、对等。这就是最初的礼。

 礼之扎根也远。

人类没有语言之前,声音、动作、物品的双向对等交流、交换就是礼。

人类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之前,语言、动作、物品的双向对等交流、交换就是礼。

礼是人类语言、动作、物品的双向对等交流、往来和交换。

我们的祖先认为:人和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有礼。

有来有往,有问有答。

有呼有应,有施有报。

施报双向,平等对等。

《礼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2,人类合群,需要分工和秩序。礼增加了有别有序,用来善群利群。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采集、渔猎向农耕发展,群体越来越大。群体内外都需要有序有别。黄帝、尧、舜、禹、汤制定礼,一方面保持双向对等的言语行为和物品交换规则,一方面生序生别,使人们更好地合群、分工,相互交往。

礼,因为加进了有别有序,而使分工适宜,群体和平。

这时的礼,不仅有日常行为规范,还有邦国的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个人的职分名责,大规模的祭祀和礼乐活动。东方礼文明大发祥。

五帝三代时,家庭,家族,氏族,部落,邦国,天下,莫不重亲亲。到了周代,礼又增加了“尊尊”的内容,以别邦国,以序天下。

周公制定周礼,治国以礼,礼文明发展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孔子说:“郁郁乎文哉。”

3,春秋时期礼坏乐崩,孔子整理传播周礼,为中国礼文明保留了根。

春秋时期,周代礼文明盛极而衰。各国互相侵夺。邦国失界,天下失序,争战不已,礼制崩坏。

孔子带领弟子在各国周游,一是考察各国的典籍、制度,收集和研究夏商周三代之礼。一是呼吁各国复周礼,停止争战,继续实行联邦共和的王道之制。一是招收各国优秀人才,兴学施教。

孔子晚年,编著《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为后来中国礼文明的保存和发展,留住了根。他的学生传授和发扬他的学说,使儒家学派在战国时代成为显学。

儒学显扬于天下,被社会普遍接受。

儒学后来成为大一统中国的国学。官和民都遵循儒学提出的道德标准,做人做事。

没有孔子留下来的文化,就没有后来两千多年发展的中国礼文明。今日中国,就没有如此悠久的“文化品牌”,可以在原生文明的根基上获得重生。今日天下,就不可能找到共和共处、礼让发展的文化资源,建设人类大家庭。

前人说:“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

古人说:“《六经》皆礼。”

4,从秦到清,中国君主礼文明走向壮大,鼎盛,又走向衰亡。

秦朝后,中国进入了君主集权的大一统农业社会。礼成为君主管理国家的法宝,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君主特色”。适宜的等级制度,保证了社会的分工和合作,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继续领先于人类。

汉唐盛世,已经成为灿烂辉煌的文化纪念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廊,永远矗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廊。

君主制末期,重在分等别级的礼制,由量变走向质变。统治阶级和人民的关系,过于偏离了礼的双向对等原则,变成了压迫和奴役,太不合礼了,人民就推翻了君主专制社会。

君主制,是礼文明的第二次成长时期。礼文明在农业时代,以君主制的形式,第二次成长、壮大、鼎盛、衰老。

任何文明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强大、衰老、灭亡的生命过程。中国农业时代的君主制礼文明也是这样。

《易》:泰极而否来。

5,百年以来,中国人对衰亡的礼文明进行大清理。

清政府把礼文明走向了荒谬,君臣官民成了主子和奴才、压迫和奴役的关系。革命人民推翻了这个不合礼的君主社会。

清理地基,为在对等平等的基础上再建中国礼文明,做好准备。

期间,伟大的中国人民,进行了惊天动地的探索和试验,去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说明这个伟大民族,自身蕴藏着原初礼文明的巨大动力。

这是认真的探索,这是伟大的实践!

中国面对了更大的世界。旧的礼文明被消灭了,新的社会规则在产生和建立。

《易》:否极而泰来。

6,中国礼文明进入重生和发展时期。新一代礼文明是双向道,达到了对等平等和有别有序的和谐与统一。

历经探索,中国人找到了礼的原初根基,找到了礼文明的原初规则,用“礼”的形式重建文明大厦。礼文明成为人类文明。

这是中国礼文明的第三次成长。

经历了斗争,人心回归于建设。达到了富裕,人心思念文化。

我是谁?我的文化标志是什么?

民心开始寻找自己的文化,开始思念自己的祖先。原来自己的祖先曾经那么伟大,创造的文化曾经那样辉煌。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如今我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不缺,就缺文化了。赶快寻找赶快建设吧。

向历史文化寻根,寻到宋明还不行,寻到汉唐还不行,寻到先秦诸子还不够,寻到儒家经典还不够。要一直找到中国礼文明建立的基础,本根。然后返回来,一以贯之。

贯通当今政治还不够,还要贯通人民。贯通中国还不够,还要贯通世界。贯通今天还不够,还要贯通未来。

《礼记》:“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礼记》:“颂诗三百,不足以一献。”

《论语》: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易》:“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总结

礼文明由四个层面构成。

言动----日常言语动作双向对等,产生平等公平的价值规则、行为规则、交换规则。

人伦----家庭人伦、社会人伦关系生名生职生分,规范人们的名分职责、行为准则。

制度----国家、群体如何构建。机构设置,分工管理,人员定位。相互的促生关系和制约关系。

祭祀----祭礼是教化之本,产生人们的大信,产生人们的形上世界。

《礼记》:“祭者,教之本也已。”

礼是人类通行的行为规则和价值规则。

礼文明教化从简单易行的言动教化开始。

礼展示的初始规则,是人类文明的永恒规则,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服务,为纠正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服务。

人们只要在言语行为中有礼,这个规则就在社会里扎下了根,时刻存在于社会中。

只此还不够,礼还要发挥生序生别的功用。

两相得宜,互相促进,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展。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相关文章:
·翟玉忠:西方移植到中国的学术不等于中国学术(附贝淡宁评论)
·翟玉忠:六经——中华文明的顶层设计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