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古老的文献典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星象物候历。今本《夏小正》全文十二章,共四百多字,每章标题的月份从正月到十二月,共有118条简明扼要的“条文”。体例分经、传两部分,依照各月次序,每条先列经文于前,再附传文于后。经文记载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内容涉及到自然现象、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如农耕、渔猎、蚕桑、养殖等。书中文辞质朴,古奥难懂,故前人有“文句简奥,实为三 代之书”之叹。(1)《夏小正》内容涵盖天文、历法、星象、物候、农事、政事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秦时期社会发展及农业生产状况和天文历法及物候状况的重要史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物候学、教育学史、以及训话学都有价值。清儒毕沉《夏小正考注》自序曰:“(小正》于天象、时制、人事、众物之情无不具纪,询为一代之巨宪”(2)。可见其内容宏富而影响深远。 《夏小正》自汉代收录于《大戴礼记》之中,《隋书·艺文志》别出《夏小正》一卷,始出现单行本。自北宋末到清代以前,研究考证《夏小正》的己有十多家。清代文字狱大兴,清儒学者多埋头于为注释而注释,为考据而考据的文字辨伪。对经传俱备、信而可证的《夏小正》考证者也很多,所谓“清儒之治《小正》者四十余家”。这些研究多是考证性质,偏重于对传本的辨伪、释音、辨字、文字疏义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这些考证,澄清了该书流传传抄过程中的一些谬误,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夏小正》带来了很大方便,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此书至今迄无定本,注释也无定论,出入颇大。‘特别是《夏小正》经文产生的地区、时代及传文的作者、时代等问题,更是历来都有很大争议。 夏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由于史料的缺乏,加之考古发掘的实证资料的不足,目前对于夏代历史和夏文化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涉及夏代历史文献的《夏小正》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夏代历史研究的深入。本文就是从此目的和意义出发,在前人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历史研究和古代天文学研究成就,利用先秦考古资料,重新考察《夏小正》经文成书年代,并揭示其为十月历的真相,从而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夏小正》这部重要的古代文献,尤e其是对于其反映夏代社会历史诸方面的问题,以便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囿于个人学识和时间有限,《夏小正》的传文年代暂不涉及)。 本文拟分五章,首先简要回顾《夏小正》研究概况,指出其书名源流、内容和价值、考证时代的意义;其次考证其历法特色,重点通过其与《月令》的对比,推定《夏小正》所用历法;再其次考证《夏小正》经文时代,主要通过与《七月》的比较研究,以及周人与夏人同族等,推定《夏小正》经文的成文时代。最后是从社会历史、考古、神话等角度旁证《夏小正》年代之久远,并以结语结束全文。
第一章 《夏小正》研究概况
第一节 关于《夏小正》书名及其含义
今本《夏小正》为《大戴礼记》第四十七篇,其书名称最早出现于《史记·夏本纪》。《夏本纪》云:“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可见《夏小正》早在西汉之前就已有流传。然而观其传文和相关文献,《夏小正》并非其初名。《礼记·礼运篇》云:“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祀,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郑玄注曰:“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小正》。”《夏小正》传文中,也不止一次提到“小正”。如正月“雁北乡”传曰:“鸿不必当小正之逝者也。”“缇缟”传曰:“先言缇而后言缟者,何也?缇,先见者也。何以谓之?小正以著名也。”“时有见稊,始收”传中曰:“有见稊而后始收,是小正序也,小正之序时也,皆若是也。”此四处均无“夏”字,而言“小正”,可推知“夏”字为后人所加。清王筠曰:“传文‘小正’字凡四见,《竹书》亦云颂‘小正’,知此本以‘小正’名,‘夏小正’非书之本名。盖大戴以其书最古,特题‘夏’也。”即谓此书本以“小正”名,“夏”为辑录于《大戴礼记》时所加。但从《史记》中己提到《夏小正》一书,得知“夏”字虽不是原书之名,但“小正”之前冠以“夏”字也是由来己久,并非自《大戴礼记》始有“夏”字。由此视之,该书名本无定称,或曰:“小正”,或曰“夏时”,或曰“夏小正”。从前面《礼记》引用郑玄的注释来看,东汉末年还有名为《小正》的单行本流传。自《隋书·经籍志》在《大戴礼记》外单出别行《夏小正》以来,始正式有《夏小正》的专本。后世多称《夏小正》,实则自此而来。 《夏小正》书名的含义,历来学者也多有异说。如或释“纪候之书”、或释“虫鱼草木正十二月之节候”、或释“言政令之小者也”,等。今择其主要观点评述,并加个人见解。 《夏小正》的“小”字,古来异说有五: 一、宋代邢昺曰:“《夏小正》者,以虫鱼草木正十二月之节候,起于夏后氏,故曰《夏小正》”(3)。清洪震煊云:“小者,谓动植之物,以动植之物著名于经,邢昺(宋)《尔雅疏》此小正之通例。”(4)今按《夏小正》一书内容丰富,上记天文星象、雨季寒暑,下记草木果蔬、虫鸟鱼兽,并且王事、政事、礼俗、祭祀均有记录,并非仅限虫鱼草木,故上述两种说法有一定疏漏,其义失之偏颇。 二、元代金履祥曰:“小正者,其纪候之书谓之小,则固非其大者也。”(5)清代李调元曰:“曰小正,何也?言政令之小者也。”(6)二说解“小”义为大小之“小”,似未能指明“小”义所指内容。 三、清代诸锦曰:“言小者,趣民事也。”(7)此以“小”义指民事,但未能包涵星象、物候。这种说法与宋邢昺看法相类似,也失偏颇。 四、清代江藩云:“窃谓小,《说文解字》曰:‘从八一,见而分之。’八训为别,别小字微训,之外,又兼他别二义,盖见天象及动植物之物应于时者,以十二月分别记之也。”(8)此说以解字代字义,解释亦不尽然。 五、清吴承志曰:“愚疑此篇乃以官著名也……小正盖夏时历官,著此一篇,以纪时政,累世相传,遂沿为目。”(9)古时是否有小正之官,小正是否为官职,没有直接证据,此说所解释“小正”义缺乏实证。 综观上述几种说法,似以金履祥之说最为简要,但若能以邢昊、诸锦等说加以补充,小正“小”字释义始为恰当。故我们可以说:“夫言小者,趣民事,记虫鱼草木,正十二月之节候之书,则固非其大者也”。 关于“正”字,亦有三说: 一、唐陆德明曰:“正音征”,“小正,之盈反”。(10)司马贞亦云:“《夏小正》,《大戴礼记》篇名,正、征二音。”(11)以音解释“正”义(按音别则义别),非正之本义,此说不可取。 二、宋邢昺云:“《夏小正》者,以虫鱼草木正十二月之节候”。(12)清孙星衍亦云:“昏旦星昏气候,禹正其名,故曰夏正。正名不遗百物,且体物著名,必辨形声视听之先后,故曰小正。言识大亦识小,非从记酸而博也。”(13)此处解释“正”即正其名之义,但和小字联系,释义不大尽然。 三、清代李调元曰:“曰《小正》,何也,言政令之小者也。”(14)王筠亦云:“‘正’盖‘政’之古文,非正朔之正也。”(15)窃谓此一解释比较恰当。先秦政事,首重治历授时,记天象、物候、民事以授时于民,事情不小,关系农事,作用重大。农耕社会生产力落后,指导农业生产是当时最大的政事。“正”即政也。 综上数解,可知所谓正者政也,小正,即政令之小者。可备一说。所以,《夏小正》可以理解为夏代的农事政令书。
第二节 前人关于《夏小正》时代的观点
关于《夏小正》经文的形成时代,历代学者聚讼不已,至今无定论。今先列各家观点,并简单评述之。
(一)夏朝所作说 1.《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祀,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得夏四时之书也,其存者有《夏小正》。” 2.汉司马迁《史记》:“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 3.汉蔡岂:“《夏小正》者,夏之月令也。”(16) 4.唐一行:“《夏小正》虽颇疏简失传,乃羲和遗迹。”(17) 5.宋傅裕卿:“辞大氏约严,不类秦汉以来文章,信其为有夏氏之遗书。”(18) 6.清毕沉:“《小正》经文为禹启所制,历二千余年。”(19) 从以上各家观点我们知道自汉至清,学者们均认为《夏小正》是夏时月令,但是其中并未能给出充分证据,这种说法有待于进一步证明。
(二)周代所作说 1.赵庄愚《从星位岁差论证几部古典著作的星象年代及成书年代》(20)中认为:“《夏小正》可以认为是周初史官在颁下的历书上所作的附录。”文章的依据是取参、晶、大火、南门共九条星象的记载作分析,从岁差的角度计算,将其中昏中星象出现的日期与三千年前昏中所在的节气相对比,结果基本吻合,证明《夏小正》应是三千年前西周初年的作品。该文是以假设的三千年前星象昏旦中日为基点拟合所定的计算值。从理论上说,可以用不同的假设基点拟合更早年代的计算值,所以并不能以此证明公元前3000年为上述星象唯一的观测年代。这种方法比较粗疏。 2.张汝舟《<夏小正)校释》(21)“《夏小正》先于《尧典》无疑。《小正》为殷周之际颁行之旧典,则不可易也。”该文观点判定《夏小正》所用历法为丑正,从而考证其时代可能在殷周之际,但是关于三正是否为三代之历法至今仍未能得到确定,这种说法不足信。
(三)春秋时代所作说 1.于省吾:“《礼记》和《史记》所说如果属实,则《小正》当为春秋前期杞国人所记。另有一说:古本《竹书纪本》称禹居阳城……近年来考古学也说夏墟在豫西和晋西南部,因此《夏小正》也可能是春秋时期居于夏代旧日领域,沿用夏时所作。”(22)该文主要观点是据《史记》和《礼记》文中所言因孔子提及《夏小正》,故其认为《夏小正》是春秋时代作品,这种说法不够严谨,没有明确指出《夏小正》的时代,缺乏实证。 2.沈文倬:“相传《夏小正》为夏代书,夏代即便是有原始文字,但能否写成书籍,尚属疑问,相传之说不足凭信。《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元年,帝即位居冀,颁夏时于邦国。’祀国是夏后氏的后代,在传说流布中被保留下来,到春秋时被记录成书。”(23)该文观点以夏代是否有文字记录为根据,否定《夏小正》是夏代古书。但我们知道,许多先秦古籍最早是凭口耳相传,并无文字记录。因此,这种说法仍不足证。 3.罗树元、黄道芳:“《夏小正》公元前2000年左右即是夏代的历法,不是伪托,它先靠口头流传,约在春秋前形成文字”。240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以自制的岁差星盘在《夏小正》一月星象出现在24节气之立春的假定下,得出其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其结论也带有一定的假设性。
(四)战国时期所作说 1.金德建《司马迁所见书考》:“《月令》原是自古相传的一篇古籍文献,至于《夏小正》这篇书的著成年代则要晚的多,司马迁认为《夏小正》是孔子以后的学者们所述作,算起来最早也得战国初期才能产生”。(25)这种说法并未能说明《夏小正》经传确切的年代。文中认为《夏小正》是司马迁认为孔子以后的学者所述作,战国时期产生,这种看法比较笼统。 2.刘起釪《古史续辨》:“此书(《大戴礼记》)虽成于战国至秦汉人之手,但和《礼记》一样是研究周代礼教制度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特别是书中记载颇有价值的文献。如《夏小正》,西人恰特莱据书中所载天文内容考证其成书于公元前三百五十年左右,是关于战国中期星象的重要科学资料。”(26)该文看法虽然是引述别人的观点,其根据是以《夏小正》在《大戴礼记》中辑录,而《大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作品,《夏小正》中的星象资料也应是战国时期的星象,所以《夏小正》成书年代也应在战国时期。该观点问题在于《大戴礼记》中所收录的文章本来是先秦古文,其中各篇内容肯定早于《大戴礼记》的成书年代,《夏小正》被收录于《大戴礼记》中,它并不一定是创作于此时,它肯定早于《大戴礼记》;另一方面,这一说法也较为笼统,也未能指明经、传时代。
(五)成书于秦汉之际说 1.何幼琦《(夏小正>的内容和时代》认为:“《夏小正》是纯儒礼家的弃材,形古而实不古。它的物候主要来自《七月》和《月令》,它的天象主要来自《月令》和某种斗建的资料。它成于秦汉之间,‘夏’字是后人加的,最初名为《小正》”(27)。该观点问题是作者不明白《月令》渊源关系,《夏小正》所记载的物候和天象古奥难懂,不成体系,便误认为《夏小正》是依照《月令》及《十二月纪》而窜改而成。事实上中国古代《月令》渊流一向是以《夏小正》为最古,并不因为它文辞难懂便否认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和价值,其文辞难懂,物候以条文的形式正可以说明《夏小正》渊源久远,何幼琦先生的说法失之偏颇。
(六)唐人所作说 1。黄云眉《古今伪书通考补注》:“……此可证今本《大戴礼记》非司马贞所见之本,又可证司马贞所见之本乃王肃以后人后伪托也。《索引》又曰:戴德撰礼,号曰《大戴礼记》,合八十五篇,其四十七篇之,今存三十八篇。则《夏小正》一篇,亦司马贞后人窜入”(28)该文据《夏小正》是司马贞后人所窜入《大戴礼记》为由,故认为《夏小正》是唐人所作。这种说法没有根据,自东汉郑玄注《月令》时引《夏小正》八处条文始,《夏小正》一直为后世学者所重视。故这种看法的问题在于仍然未能辨明经、传时代,便以为《夏小正》是司马贞等人所伪作,观点也不可取。
综观上述六种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认为《夏小正》是夏代古书,但未能有充分证据支持。第二类认为《夏小正》是夏代古书,但成书年代在春秋或战国时代。这类观点问题在于不能分清经、传的时代,说法较为笼统。第三类观点认为《夏小正》并非是夏朝作品,依据客观存在收录于《大戴礼记》的情况视为其为秦汉后作品或伪作。这种看法显然不对,考《逸周书》的成书年代也会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夏小正》早于《逸周书》,虽然《夏小正》被收录于《大戴礼记》之中,但可以肯定《夏小正》的成书肯定早于《大戴礼记》。三种看法或缺少直接证据,或是所依证据不充分,均未能说明实际问题。 今人胡铁珠《论<夏小正》星象的使用年代》:“从天文计算的角度计算了星夏小正》是一部从夏代到周代都可以使用的历法。”(29)天文可能性,可以作为《夏小正》是夏代历法的旁证。问题关键在于《夏小正》是否确实起源于夏代,这是由于夏代文献的缺乏,判断起来还十分困难。另外陈久金《论(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中指,从《夏小正》所用历法为十月太阳历出发,认为十月太阳历是伏羲时代至夏这段时期形成的历法,所以《夏小正》也应该是夏朝所流传下来的月令(30)。但人们知道伏羲时代属于传说时代,要想证明十月历是否是伏羲至夏时所用的历法,目前还缺少一定根据,这种说法理论上成立,但仍缺乏实证。 那么关于《夏小正》是否为夏朝所流传下来的作品,它经文的撰述时期是否是夏代,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夏小正》的基本内容和研究价值
第一节 《夏小正》的基本内容
《夏小正》记述和农事有关的动植物生长变化,以及当时天象物候来指导农业生产和与之有关的人事活动,内容涉及农业、天文、人事等诸多方面。具体如下: 一、农业方面 《夏小正》记事以农业为主,内容涉及农业物种、家庭畜养、苑囿园林,农时气候等。历来学者多认为该书是“古之农书”。其中夏纬瑛和范楚玉的《〈夏小正〉及其在农业史上的意义》(31)一文讲述最详。从书中“经文”内容看,此时农作物种类己经五谷俱备:麻、黍、樱、麦、豆样样都有,如三月“祈麦实”,五月“种麻樱黍”等。 《夏小正》以时叙事,主要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其所进行的生产,有农牧、渔猎、还有园艺及农产品加工,反映了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结构。这时农业虽占重要地位,但人们还必须以渔猎等谋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来补充人工栽培和饲养动物的不足,如经文关于渔猎的条文,正月有“鱼陟负冰”和“獭祭鱼”,指明鱼的活动时期和渔猎的好季节;十一月“王狩”,则是冬季奴隶主贵族举行大规模田猎活动。经文“囿有见韭”、“囿有见杏”说明有菜园和果园,所种蔬菜有韭和瓜,果树有梅、杏、桃等;农产品加工,如“煮梅”、“煮桃”等。这些是目前己知最早有关我国园艺方面的文字记载。 《夏小正》经文中所记蚕桑技术己有相当水平。当时人们已经注意桑树的修剪整枝,如三月“摄桑、委杨”,即指修剪桑树杂乱远扬的枝条,然后才是“妾子始蚕”。经文关于家禽家畜的记载有“鸡俘粥”和“初俊羔”。前者记鸡产卵,后者说细心的饲养能使小羊羔肥嫩。另《夏小正》经文中养马记载也较多,有“执陟”、“攻驹”、“颁马”及“玄驹贲”等,都指养马过程中具体的活动。其他围绕着农事生产的农时气候也多有记载,如“时有俊风”、“越有大早”、“农纬厥来”、“农及雪泽”等。 总之,就上述有关农业生产的内容看,《夏小正》对研究我国先秦时期,特别是周代以前的农业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
二、天文方面 我国古代天文观测和记载丰富,其星象纪录散见于经史典籍。《夏小正》中的天文内容是远古的天象记录,其天象纪录在二十八星宿中有虚、参、晶、心、房宿,其余大星如织女、北斗,均有记录。如:“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三月参则伏”,“四月晶则见,初昏南门正”;“八月辰则伏,”“九月内火,”;“十月初昏南门见,织女正北乡则旦”等,均记其昏旦伏见,中正当向。表明《夏小正》是以观测某星日出日落后这一段时间内在天空中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和季节的。上述所记星象是容易见到参、大火、织女等星,可见当时尚未达到全面系统观测天象的水平。尽管它所反映的天文现象比较简单,但是可以看出,《夏小正》经文记载的天文历法,已走过了最原始的阶段。它可以根据斗建星象,如斗星斗柄的指向判断季节。如“正月初昏,斗柄悬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这些宝贵的古代天文资料,为了研究和探讨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人事方面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32《夏小正》还记载了反映当时祭祀和礼仪方面的内容。如正月“初岁祭耒’,、三月“祈麦实”,都是有关农事生产的祭祀活动。这些材料正反映了农业生产在当时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及人们对农业的重视。二月“绥多士女”,是指男女行“冠礼”、“笄礼”(33)。据《周礼》记载:周代贵族男子在二十岁时在宗庙行冠礼,贵族女子十五岁行笄礼,此后方可婚嫁。《周礼·媒氏》曰:“中春令会男女,顺天时也。”从《夏小正》所记录此条文来看,当时的礼仪己有相当繁缛的形式。再如:“丁亥万用入学”,类似周代的“舍采礼”。《月令》:“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仲丁又命乐正入学习舞。”《周礼·春官》:“春入学,舍采。”舍,即释,采即菜,释菜礼。这种礼仪是表示入学时对师长的尊敬。又《竹书纪年》载:“有虞氏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可见《夏小正》所记入学礼仪为上古遗风之流传。 《夏小正》所反映的祭祀礼仪中,并没有关于祭祀鬼神的色彩。它仅仅是对生产生活中比较实际的大事注重祭祀和祈祷,这与殷代“率民以事神,先鬼后礼”的思想有明显的区别.正如孔子总结:“夏道尊命,事鬼神而远之……”(34)从当时的客观条件看,夏人还没有形成主宰万物的神灵观念,但又不能解释纷杂的自然现象,故采取方式为“事鬼神近而远之”。所以《夏小正》中的祭祀礼恰恰反映这一观念。
四、职官设置 《夏小正》还反映了夏代的一些职官设置情况。十一月“王狩、陈筋革,啬人不从”,十二月“虞人入梁”。这里所说的“啬人”、“虞人”均指夏代职官。《尚书·尧典》说:“汝作联虞”,虞,指官职。《夏小正》传曰:“虞人,官也”。《吕览·孟冬》曰:“乃命水虞渔师”,注曰:“虞人,官也”。可见“虞人”在夏代可能是职掌山泽苑囿的官员。另据古文献记载,古代称斩冰以供备用的官员为“凌人”,称掌管分配土地的职员为“遂人”等。《夏小正》中“音人”、“虞人”是指职官,这些官吏的设置,主要是围绕生产和生活所需而来。从农业生产的田间劳动,到仓库保管以及苑囿园林,均有专人负责,从中可以看出夏代职官原始低级的特点,与商周社会相比,正反映出奴隶社会的阶段由低级走向高级。
五、土地制度 《夏小正》正月“初服于公田”,传曰“古有公田焉者。古者先服公田,而后服其田也。”可见当时己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它为研究古代社会土地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资料。 综上所述,《夏小正》作为上古社会流传下来的一部农事政令书,包括了诸多宝贵的资料,为研究和探讨上古时期农业、天文及社会发展的提供了重要依据。不仅如此,《夏小正》首开月令之先河,在它的基础上,产生出《逸周书·时训》、《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等越来越完备的月令体系。可见,《夏小正》作为我国第一部天文历法著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文献。
第二节 《夏小正》的研究价值
从汉代司马迁最早提出:“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开始,历代都比较重视这部古代典籍。如郑玄、陆玑等人给古书作注时都把《夏小正》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加以引用;许慎《说文解字》中对字义的解释,许多和《夏小正》相同,成为不少解字条目。唐《大衍历》也以《夏小正》作为注疏古书的根据。可见汉唐时代《夏小正》一直被视为有较高价值的文献,并被使用。至宋代傅松卿分清经、传,为后人研究和使用提供了捷经。明清两代为《夏小正》作注者不少于四十多家。尤其在清代,朴学兴起,学者或为之注音、或训话考证,各有所创见。另一方面,由于《夏小正》年代久远,文辞晦涩难懂,也使之成为一部有较大争议的古书。但无论怎样,作为一部上古遗书,《夏小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文献,从其丰富的内容看,其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 《夏小正》的研究价值首先在于它辑录了上古时代的星象及其运行规律的资料,是研究我国上古时期天文星象的重要材料。全书收录的重要星宿的运行规律,历来为天文学家所重视,同时也使许多文献中对星象的记载得到了印证,为后人研究先秦天文史及其星象演变提供了文献资料。 其次,《夏小正》作为农事政令之书,在农业史研究上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在上节的基本内容中己经有具体论述,此处省略。 再其次,在语言训话学方面,《夏小正》有经有传,《夏小正》传文对经文的训释反映了其书流传时代的语言面貌。其训释的方法也为后世训话学所继承。后世《说文解字》、《尔雅》等训话书直接受其影响,如《说文解字》的字义解释条文很多与之相同。可见,它在语言学史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夏小正》也是研究古代汉语词汇及汉语发展史的重要文献材料,在训话学史上具有突出价值。 《夏小正》研究意义重大,而其时代的考证又是所有的研究中首要该解决的问题,经文时代弄不清楚,难以依此去研究《夏小正》的内容及其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具体地说,研究《夏小正》的时代,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为研究《夏小正》文字扫除障碍,也有助于对与之相关的文献的整理研究。 2、为研究夏代历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夏代历史史料缺乏,加上考古资料证据不充分,目前对夏代历史和夏文化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弄清《夏小正》的时代,可以从资料上对夏代历史作出有价值的判断。 3、可以为研究天文学史提供准确的材料。我国上古时期许多文献史料关于天象的记载都显得比较紊乱,使后人不解,《夏小正》中数条夭象、星象的记载本身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它为我们研究古代天象提供了重要线索,所以弄清其时代,可以探明许多上古天文学中的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