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在春秋时期一直是个落后国家,但在商鞅以法治国的政治实践之后,迅速走上了国家强大的道路,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强势发展,并能在战国七雄中最后取得成功,为国家的政治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治国思维的理论逻辑 商鞅认为,人与人竞争,就要有实力,国家与国家竞争,也要有实力。国家实力的根本在富国强兵:富国就要抓住经济的根本,就是搞好农业,争取农民,稳定农村,促进粮食增加;强兵就要严明纪律,奖罚分明;而富国强兵的前提则是制度变革,削弱贵族,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科层官吏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实行以法治国。商鞅治国思维的灵魂在于因循变化,强国利民,求真务实,赏罚分明,创新图强。 商鞅治国的思维最接近西方的现实主义流派,但又与西方的现实主义只讲国家间政治不讲国内政治,只讲政治不讲或少讲经济、军事、产业的理论有很大不同。商鞅强调国内政治与国家间政治的一体化。商鞅推动秦国变革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国家间竞争,以外部压力推动秦国的国内政治改革;商鞅和其他法家都是高度现实主义的,强调权力与利益,但其实也都有理想主义成分,希望以现实主义的手段达到理想主义的目标:以战去战,以兵去兵,以刑去刑,以严峻的法治达成国家的至德。这反映了商鞅的整体思维。商鞅最突出的是变革思维,反对守旧,强调创新,主张根据变化的形势应对国内外局势而不是局限于古人的遗训,认为法治代替人治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商鞅欠缺中正思维,走的路线比较极端,没有处理好经济与文化、农业与商业、强国与利民的关系,基本没有民本、民心的概念。 商鞅治国思维对当今大国竞争的启示 商鞅的时代距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在那个大国竞争时代处理的许多问题,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启示一:强国家仍然是大国竞争的基本模式。大国竞争依赖国家的综合实力,但首先还是奉行强国家模式。举目远望,当今世界的治理模式,几乎都是强国家模式。商鞅的强国家模式,就是统一国家政权、统一军队、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化(文字)、统一法制。这六个统一的强国家模式,使秦国率先走出封建时代,而进入现代政治国家行列。 启示二:抓战略产业是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在商鞅那个时代,农业就是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产业。所以,当时商鞅以农战第一作为秦国发展的战略,紧紧抓住农业不放松,凡有利于发展农业的,就做;凡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先放一边。虽然不免有所失衡,但总的来说,是成功的。秦国的农业发展,粮食增加,农战一体,把农民视为国家的主要职业,是秦国发展成功的关键。 启示三:以法治国依然是大国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商鞅时代,商鞅为秦国制定了以法治国的总纲领,把国家的一切领域、一切事业都纳入法治轨道,一切缘法而治,非法者不听、不行、不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从上做起,保证了秦国治理的有序、效率、速度和执行力,是秦国最终能在大国竞争中胜出的国内制度保证。 启示四:人才竞争依然是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大国竞争,竞争的是人才、能力、智慧。谁能把有能力的人放在国家的关键岗位,谁就能在大国竞争中占据优势。当年商鞅把法家唯才是用的原则用在秦国,制定了一整套提拔人才的制度和办法,根本的一条,就是打破贵族世袭、血缘、亲情,打破小圈圈、小帮派、小团体、小家族的制约,以粮功、军功、政功等实际的事功主义选拔任用人才,保证了秦国国家治理的能力、效率、速度和效果。同时提出了“徕民”的思想,不拘一格重用不同国家的人才。在整个战国时期,秦国是任用本国以外的人才并提拔他们担任最重要职务最多的国家。秦国本是一个人才非常缺乏的国家,文化落后,教育落后,人才也落后,但商鞅改革在吸收外来人才上下功夫,把一大批外来人才吸引到秦国,在国内又创造了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导致秦国人才辈出,文有文臣,武有武将,保证了秦国在大国竞争中的人才需要。 启示五: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是大国竞争的基本保证。商鞅所处的时代,首先是要保证秦国能从魏国手中收回河西地,所以,打造强大的能打胜仗的军队成为商鞅大国竞争思想的基本内容。而当时的魏国是一流的军事强国。为了打造能战胜魏国的军队,商鞅不仅在以法治军、军功人才选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在秦军的作战方式、战略战术、行军布阵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为秦国打造了一支新式军队。这支军队战斗力特别强,纪律性特别强,作战特别勇敢,为以后秦国一统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启示六:改革创新是大国竞争永恒的动力。大国竞争比拼的是制度创新力。没有一种制度能够永恒不变;没有一种办法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再好的制度都会逐渐变得僵化;再好的办法都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随时改革不合理的旧制度,随时准备学习他国的长处,保守必然落后,僵化必然停滞。商鞅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使秦国大为改观,靠的就是学习和借鉴在魏国、赵国学到的好经验好办法,并且使之与秦国的国情结合,结果使得秦国有了一系列的新制度,从而使秦国后来居上,一跃而成为先进强大的国家。而原来先进和强大的国家,如魏国和齐国,不能保持连续的创新,国力就不断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