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彭波: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由强转衰的原因—— “朝贡体系”贸易的历史局限性 
作者:[彭波] 来源:[北京日报2018-05-21] 2018-05-25

(▲明朝永乐帝朱棣接见外国使节图)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贸易强国。中国传统社会,并不重视商业,但也不排斥商业。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对商业及海外贸易的重视程度不尽一致,但总体上对外贸易发展形势比较良好。

中国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当中,长期白银入超

近代以前,中国的国际贸易强国地位一直是非常稳固的。传统中国社会并不主动追求贸易强国的地位,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内部市场的扩大、技术的进步与工艺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就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近代以前,中国长期是世界的中心,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哥伦布等欧洲航海家们的目标是中国与日本,而且主要就是中国。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中就认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欧洲是通过冒险航海,搭上了中国的火车才发展起来的。

与西方相比,中国贸易发展是建立在产业体系的基础上的,这是一大特点。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德国的汉萨同盟,当时的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及其他政治性组织,也都热衷于发展海外贸易以追求利益,但所交易的大多是自然产品,诸如香料、毛皮、粮食等,而且所交易的主要商品大都是他国生产,所谓的海外贸易大多是一种倒买倒卖的性质。

唯独中国,所出产和贸易的多是自己生产的人工制品,如瓷器、丝绸、漆器等,即使是茶叶,也是精心培育的结果,用现代经济概念来解释,就是中国所出口的产品附加值含量较高,价值较大。迟至19世纪中叶,中国的瓷器、茶叶、生丝、布匹等,在世界市场上还有很强的竞争力,并占据非常大的份额。

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当中,长期白银入超。据中外各名家研究,大都认为中国在当时的对外贸易中获得了非常巨大的利益。一般认为世界近代史上,16世纪至18世纪所开采的白银,一半甚至更多流入了中国——不仅是西方开采的白银,日本所开采的白银同样如此。

中国传统社会贸易政策存在哪些问题

当然,中国传统的贸易地位也不是没有问题的。中国传统的贸易政策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缺少产业扶植。中国历代政府,除了少数几个朝代,如宋代与元代之外,对于贸易,包括外贸,多半不大重视。当然,虽如此,由于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农业与手工业,同时也很重视人口增长、技术发展和社会安定,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关注,导致外贸存在较为良好的发展基础。

但是,18世纪中叶以后,一国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植越来越强。比如英国的纺织业和南亚的茶叶生产,就是英国政府多年精心培育的结果。而中国自己传统的产业,如瓷器、丝绸、茶叶等,因为缺乏政府的扶植与现代科学体系的指导,也没有资本的支撑,所以在竞争中逐渐失败。另外中国历代政府缺乏开拓海外市场的远略。研究者多看重近代欧洲崛起过程中生产力的提升,而多忽略在这一过程中欧洲列强对世界经济体系及贸易体系的再造,为欧洲产品打开了广大的市场。中国政府没有为本国产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对外贸易当然难以发展了。

二是主动放弃纸币。贸易是船,货币是水,没有水,如何行船?中国直到宋代,货币体系都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中国所铸造的货币——铜钱,被周围地区广泛接受和使用。中国所创造的纸币体系,也是世界上最为先进及独一无二的。这种货币地位使得中国在外贸中占据非常优越的地位,获得最大的利益。

问题出在明朝。明朝初年,政府滥发纸币,导致纸币的价值大为降低——这也非常正常,世界各国普遍如此,只要不断整顿,纸币体系是会逐渐走上健康道路的。但是中国的纸币体系后来却走上另一条道路。明成祖之后,官员们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干脆趁天下安定的机会,将纸币置于无用,相当于废除了。

明政府既废除纸币,又少铸铜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深化,国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就显得日益不足,这时候对海外的白银就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明朝前期财政压力小的时候,不思整顿货币体系;到中期财政压力渐大之后,又缺乏整顿货币体系的愿望与能力,干脆采取省事偷懒的做法,正式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以白银作为国家的主要通货。

以白银作为国家法定通货是有好处的。比如稳定币值,补充经济中的流动性,完善国家财政体系等。而且,当时中国的产业体系完整先进,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也有条件获得海外的白银。但其负面影响也很深远,导致货币体系不能自足,中国经济对海外贸易及货币更为依赖。到明末内外战争频仍,灾荒集中爆发,国家迫切需要货币以补充财政亏空的时候,世界上的白银产量刚好出现了下降,中国市场上的白银供给不足,于是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与财政危机。明朝的最后灭亡,一般认为与此一形势有着极大的关系。

三是缺乏维护国际秩序的决心。传统中国社会极目所至,没有发现可以在经济上相竞争的对手,于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了有名的“朝贡体系”,这个体系其实也是一个国际贸易体系。通过这个体系,中国投入的维护成本比较小,但是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却比较大。

朝贡体系的优点是投入小、回报大,但它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抗冲击的能力不太强。在西方殖民列强进入东方之前,这个朝贡体系是非常安全的。但是在西方殖民列强发展起来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术面前,这一朝贡体系就难以维持。

虽然以当时中国的力量,要制服早期西方殖民者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及儒家集团,缺乏维护这个秩序的决心,不愿意在海外投入太多的资源,甚至有些人希望从朝贡体系的瓦解中获得个人利益。

近代以来,海外市场的开拓通常是血与火的结果,中国历代政府缺乏在海外市场投入力量的决心与意志,没有果断地投入资源以维持对自己及东方有利的国际秩序,所以将海外市场拱手与人。由于中国的放任不管,听任西方殖民列强的不断发展壮大,最终破坏乃至践踏了整个东方原有的产业及贸易体系和政治框架,西方因此而强大,东方却因此而衰败不堪。

(作者为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18-05-21)


相关文章: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基本概念
·楼宇烈:整体关联、动态平衡、自然合理——中国古典哲学的底蕴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