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述评
以拳的名义——关于徐、雷比武交流之反思 
作者:[潘厚成] 来源:[混元太极讲堂2017-05-03] 2017-05-06


  首先,我认为,徐、雷之间的比武交流,只是两个拳手之间的个人比武交流,无关乎门派之间的比武交流,也不能代表各自门派的比武交流,更不能代表传统武术与综合格斗的比武交流。虽然二人的言辞有些负面,有些方面的反应似乎也有点欠妥,但由此产生的讨论和影响则是正面的,应当引起每一位习武者,尤其是太极拳习练者包括我们混元太极人的认真反思,从中有所裨益。

  一、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优秀拳种,本是以实战搏击与修心养生并举为特点的内家拳。在明末清初创拳时就是以实战搏击格斗为主的,这可以从陈王廷的“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的拳经总歌和“逞龙逞虎任方便”的长短句中得到证明。也可以从当年杨露禅、杨班侯父子到北京以武会友获得“杨无敌”名号得到佐证。而陈长兴的“太极拳十大要论”、“用武要言”和武禹襄、李亦畲的“敷盖对吞”、“擎引松放”亦可为证。

  二、太极拳发展到杨家三代为了给王公贵族教拳、改拳开始,她的实战搏击格斗的武术属性开始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迟缓柔和擅胜场”的以化引拿发为特点的而且又不伤人的推手竞技,即太极拳推手取代了太极拳搏击,打手变成了推手。

  三、直到1928年陈公发科到北京授拳,以“缠丝劲势特刚强”的陈式太极拳原本面貌,让中国武术界、太极拳界重新认识了太极拳实战搏击格斗的一面,并赞佩陈公为“太极一人”。但可笑可悲可叹的是当年竟有人认为陈公发科的太极拳不是太极拳,还阻扰陈公参会,从中可窥在那个推崇迟缓柔和的太极推手的年代,太极拳的实战搏击已经弱化到什么程度了。

  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社会、时代、环境、背景、需求、导向的变化,中华武术“内以修身、外以致敌”二大功能中的“外以致敌”的武术属性越来越不强调了。为了增强人民体质的需要,武术健身越来越得到了强调、越来越得到了突出,与之相应的武术套路竞赛、武术套路表演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简化太极拳,包括后来的太极拳竞赛套路,逐渐取代了传统太极拳成了中国太极拳的主流和代表,甚至有一段时间连传统太极拳也失去了套路比赛的资格。中华武术特别是太极拳逐渐成了全民健身运动项目,成了男女老少健身的代名词,成了老年人健身的专利,太极拳逐渐演变成了太极操、健身拳。

  五、1981年大洋彼岸的武术高手来到中国,要与中国武术名家、太极拳名家切磋交流,冯公志强先生的最后出场应对才使中国武术、中国太极拳避免了尴尬。1982年上海全国太极名家汇演,冯公志强先生只身赴会,以武会友,“真太极”“真功夫”既为陈式太极拳争了光,也为太极拳实战搏击能力正了名,在当时的中国太极拳界刮起了一股学练太极功夫的旋风,很多年轻人加入了太极拳行列,很多人冲着冯公志强先生的功夫纷纷报名参加了在上海体育宫举办的冯志强陈式太极拳培训班,四个班200人同时学习陈式太极拳创下了上海武术史乃至中国武术史之最。

  六、在太极拳界,冯公志强先生是以打的功夫著称的。当时有这样一个说法:陈照奎的拿,田秀臣的化,冯志强的打。冯公志强先生以自身功夫实力和武德修为成为将陈式太极拳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以武会友、皆获赞佩,所到之处、皆留德名。冯公志强先生的太极武学思想,突出强调了拳以功为本、功以拳为用;强调了太极拳内功与单操;强调了拳功合一、体用兼备和拳法、功法、用法三法合一;强调了手眼身步法,精神意念足;强调了一功二胆三技巧;强调了闪战腾挪、腿手并用、跌打摔拿、十三势靠打;强调了一身备五弓,练成弹簧力;强调了以静待动、变化距离、后发先至;强调了舍己从人的另一面——从人仍是由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强调了在听劲懂劲的基础上,要听、懂、察、看对方。冯公指出推手是打轮练劲,散手是实战搏击,并根据自身实证经验,结合太极理法,形成了推手八法、单推手、双推手、揉推手和散推手五步系统科学合理的推手训练体系。冯公说散推手就是乱采花、就是散手、就是散打,当年陈公发科就是用“缠丝劲势特刚强”的“惊炸崩弹”与人交流的,胡公耀贞就是用“单指震乾坤”与人交流的。为了恢复和重塑太极拳的原本面貌、原本练法和武术属性,增强和提高太极拳的实战搏击能力,冯公专门汇编了二十四肘、三十六腿、散手炮和技击桩功拳单操练法。

  七、太极拳姓武,不姓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少武术家和武术界有识之士就提出要挖掘、整理、抢救、振兴中华武术。老一辈太极拳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太极拳不是人人都可以练的。太极拳发展到今天,一个严峻的事实就是太极拳套路化、体操化、表演化、老龄化日趋严重,而且各种级别的套路比赛、套路表演,从上到下、从国内到国外日益盛行,乐此而不疲。很多太极拳习练者包括很多太极拳老师和“名家”、“大师”、“宗师”,都把“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这句话当作太极拳的全部和学拳练拳教拳的依据,以致只练套路不练推手,只教拳架不教体用,更谈不上教学研练太极拳法的实战运用了,太极拳的武术功能越来越削弱。不可否认,太极拳在健身、强身、修心、养生方面确实特点明显、功效显著,但不能因此而忽略或否定太极拳实战搏击的武术属性。也不可否认,每个人练习太极拳的初心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强身健体,有的是为了陶怡心情,有的是为了却病保健,有的是为了娱乐交友,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学练太极功夫,前三种是大多数,后一种是少数,但不能因为每个人的学拳初心不同而忽视或抹杀太极拳作为“拳”的原本初心。

  八、作为冯公混元太极的各代传承人,我们要扪心自问:冯公的太极功夫我们到底学到了多少?冯公的理法思想我们到底明白了多少?冯公的混元太极我们到底练得怎样了?我们继承传播的到底是混元太极套路形式,还是混元太极真正功夫?当然,我们会谨记冯公的教诲:不可争勇斗狠,不能心存打人念;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尚武精神,振兴中华;刻苦练功,不辱师门;混元太极,造福人类。但是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具备这个能力了吗?我们的功夫上身了吗?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冯公创编的混元太极拳好,都会说混元是太极的大成境界、混元是太极的最高境界,但是:一、不能只由冯公一人来证明;二、不能仅仅以健身养生为标准;三、不能流于套路化,变成太极操。太极拳毕竟是武术,混元太极拳也是武术,都讲求“内以修身、外以致敌”,都追求养生功夫与技击功夫的统一。这要通过我们混元太极各代传承人的实证能力和人才辈出,才能来说明混元太极在我们手里还是不是真的好,而不能光凭嘴上说好,也不能自己说好,更不能自我陶醉。中华武术、太极拳说到底还是要用功夫说话的。冯公曾经说过,内以修身的养生功夫与外以致敌的技击功夫的完整统一才是真正的武术、真正的太极功夫。诚然,学练是有阶段的,功夫是有层次的,水平是有高低的,但太极拳姓“武”的性质是不会改变。把冯公创编的混元太极拳的特点好处真正落到实处,用事实来说话,是我们混元太极各代传承人目前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相关文章:
·梅纳德·凯恩斯:关于《孔门理财学》的书评
·翟玉忠:读余云辉博士《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余云辉: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余云辉:“币权”必须服务于政权与军权——关于动用“币权”解决当前经济金融问题的建议
·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