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述评
单仁平:外媒又编“抵制引进童书”抹黑中国了 
作者:[单仁平] 来源:[环球时报] 2017-03-17

据环球时报今天(3月15日)报道,多家西方主流媒体近日对中国似乎在管理外国儿童读物的进口事宜开展炒作,宣称这是中国为减少外部世界对中国影响开辟的一条“新战线”,嘲讽我们“抵制境外势力从娃娃抓起”。

据业内人士介绍,去年中国购买了1.6万份图书版权,其中七八成是童书版权。这个比例显然很高,进口童书是否存在盲目甚至过滥的情况,是值得探讨的。

环球时报评论称,国家希望引进童书与输出童书逐渐形成更加合理的比例,这样的文化战略考虑应当说无可厚非。过去中国引进和输出童书的比例大约9∶1,如今这个比例大大缩小了,外国舆论对此不太开心可以理解,但中国人不能被他们忽悠了。

英国金融时报与卫报截图:中国限制、打击儿童书籍

童书是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淡的领域,现实政治元素、历史元素、宗教元素往往都不太多。在进口童书问题上保持一定的意识形态警觉,这没有错。但实际情况是,这种警觉并没有影响童书进口的整体面貌,人们极少听说有哪本童书因为“政治问题”被禁了,无论谁都恐怕挺难举出这种例子的。

至于文化部门有发展本土儿童读物的愿望,希望中国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也能多接触体现中国价值的文化产品,而不是被西方的读物完全淹没了,这样的考虑不仅无可厚非,而且是全球化进程中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必须之举。

美国新闻周刊截图:为什么中国禁小熊维尼以及其他外国图画书?

西方媒体把童书市场上的动向与近年中西之间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摩擦统统联系起来,还把它看成是一些尖锐斗争在童书出版领域的反映。这种思维本身就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

当然了,童书市场逆图书整体市场的萎缩而高速增长,这当中竞争激烈,不排除有些竞争者彼此打“意识形态牌”,制造了某种不真实的印象。但是即使个别“意识形态化”的现象存在,它也决非中国童书进口领域的代表性倾向。

其实西方舆论为中国可能少引进了几本它们的童书而高呼不满,从宏观上看,这也是西方与中国开展文化产品竞争的一种方式。所以重要的是,中国人要有主心骨。

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面向未来的基本态度,自1978年以来,我们从文化产品进口中所获得的东西远远多于我们失去的东西。这恐怕是中国全社会最大的共识之一。中国没有理由对外关上大门,我们都坚信那样的回头路万万走不得。与此同时,我们对敞开的大门口需要有所管理。在现实生活中,大门口还要安个摄像头、设立保安制度呢。

事实一定会是这样的:我们有对外开放的热情,同时我们的管理水平越能跟得上,对外开放就越有后续推力,开放的实际效果也将越好。国家决无把管理与开放对立起来的意思,内外一些舆论将二者对立起来,一部分是出于敏感和误解,还有些是故意的,我们对此应做到心中有数。

(作者单仁平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相关文章:
·单仁平:外媒又编“抵制引进童书”抹黑中国了
·外媒:中国援非模式西方难以企及
·外媒称美国该为掩盖731部队人体试验暴行道歉
·外媒:中国超日本成全球第二富国家 中产1亿人
·外媒:绝密文件显示美国扶植IS并预测其建国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