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天亡簋》釋文簡注 
作者:[知北游] 来源:[知北游新浪博客2013-08-03 ] 2015-06-05

知北游按:以前写过一个博文《关于〈天亡簋〉中“降”字的解释》,因为对该簋铭没有下功夫研究,认识不足,所以那个解释错误,非常惭愧。最近抽空又仔细阅读了《天亡簋》铭文及相关研究文章,觉得前贤对此簋铭研究固然已经比较透彻,但百密一疏,尚有许多不足,仍有必要对其铭文作一下解释,故作此文,以就教于同好。

    天亡簋于清道光年間出土于關中,為西周早期器,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器銘凡77字(又合文1),記錄西周初年周武王舉行的一場朝會大典,典禮過程中舉行了祭祀和宴會,大臣天亡陪同武王殷祭了文王,並在宴會上向武王敬酒,回來作了這個簋,因為開始有“王又大豐(實當釋豊,即禮)”句,故又名“大豐簋”;後又以作器者為天亡,故又名曰“天亡簋”。銘文收入《殷周金文集成》第八冊,編號4261。

    這次典禮祭祀,于省吾先生認為就是《逸周書·世俘》中記載的武王克殷後西歸于宗周,然後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動,主要祭祀大王(太王)、大伯(泰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等先王。是否如此,還有待進一步驗證。于先生同時指出其中的“天亡”就是太望,也就是太公望。此後楊向奎等先生也持相同的看法。

原文:

    乙亥,王又(有)大豊(禮),王同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佑)王,衣(殷)祀于王不(丕)顯考文王,事(使)喜上帝,文王監才(在)上。不(丕)顯王乍(作)眚(省),不(丕)?(肆)王乍(作)庸,不(丕)克气(訖)衣(殷)王祀。丁丑,王卿(饗),大宜(俎、房)。王降,亡賀爵退囊(讓)。隹(惟)朕又(有)蔑每(敏)啟王休于尊白。

译文:

    乙亥這天,周武王舉行盛大隆重的典禮,朝會東南北三方諸侯。武王到宗廟天室進行祭祀,祭祀完退出來,天亡協助武王,又對武王英明的先父文王進行了殷祭,希望文王能獲得上帝的喜歡,文王在天上能眷顧下土的周室。英明的武王做了好事,正直的武王建了功勳,最終結束了殷王的祭祀(指伐滅了殷商)。丁丑這天,武王大宴群臣賓客,使用大房盛載菜肴。武王從座位上下來接受衆臣敬酒,天亡舉爵向他敬酒後退讓到一旁。之後天亡作了一個尊(簋),努力恭敬地把王的美德宣揚在尊的銘文里。

簡注:

乙亥,王又大豊:乙亥是日期。“又”同“有”。王,周武王。本銘凡單言“王”者即武王,文王則全稱“文王”。又,同有,《詞詮》:“不完全內動詞,與‘為’同”。“豊”通“禮”,曩釋“豐”,不確。姚孝遂先生云:“卜辭多見‘作豊’、‘弜作豊’,‘豊’當爲祭品。”(《詁林》3.2778按語)這裡當是典禮。大禮即盛大隆重的典禮,《左傳·文公三年》:“君貺之以大禮,何樂如之!”王有大禮,謂周武王舉行盛大的典禮。

王同三方:“同”曩釋“凡”,非是,說詳王子揚先生《甲骨文舊釋“凡”之字絕大多數當釋為“同”——兼談“凡”、“同”之別》一文。“同”謂會同,朝會之意。三方,郭沫若云:“三方,東南北也。周人在西,故此僅言三方。”此言武王舉行大典,朝會三方諸侯,實際上應該是四方,因為西方的周人也算在內。

王祀于天室,降:王,周武王。天室,即大室、太室,本為太廟中央之室,泛指太廟。《書·洛誥》:“王入太室祼。”孔傳:“太室,清廟。”孔疏:“太室,室之大者,故為清廟。廟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此指周宗廟。降,《玉篇》:“下也,落也,歸也。”此指祭祀完畢後退出。

天亡又(佑)王:天亡,于省吾先生、楊向奎先生并以為即太望,亦即太公望呂尚父,當是。又,通右、佑,《說文》:“右,助也”,劉心源云:“‘又王’讀‘佑王’,謂助祭也。”即天亡陪同武王輔助祭祀。

衣祀于王不顯考文王,:郭沫若云:“‘衣祀’,孫詒讓、王國維均讀為‘五年而再殷祀’之殷祀。”王,周武王。“不”同“丕”,《說文》:“丕,大也”,段注:“‘丕’與‘不’音同,故古多用‘不’爲‘丕’,如‘不顯’卽‘丕顯’之類。”顯,《玉篇》:“明也”,“丕顯”是讚美語,相當於“英明”。考,去世的父親,《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死曰考。”“丕顯考”就是英明的先父。這句是說向武王英明的先父文王進行殷祀之祭。文王的“文”中間從“心”,應該釋“忞”較確,通“文”,下同。

事喜上帝,文王監才上:事,劉心源釋“吏”,云:“吏,使省。”這裡當用為“使”。喜,過去讀為饎、糦等,以為是祭名,如劉心源云:“饎上帝者,享上帝也。”不過這裡疑用為喜樂義,《荀子·解蔽》引《詩》曰:“有鳳有凰,樂帝之心”,此“樂”即相當於該簋銘中的“喜”。使喜上帝,意思是使文王討得上帝的歡心。監,視也。才,通在。文王監在上,文王在天上眷顧地上的周邦。《詩·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不顯王乍省:不,同丕。王,武王。乍,同作。眚,同省,《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卷三《商、西周青銅器銘文釋文及註釋》(下簡稱《選釋》)云:“乍眚,即作省,《爾雅·釋詁》:‘省,善也。’《詩·大雅·皇矣》:‘帝省其山’,鄭玄《箋》:‘省,善也。’”(15頁。) “丕顯王乍省”意思是英明的王作善事。

不?王乍庸:不,同丕。?,同肆,正也,直也。《選釋》:“不?王即正直的王。”(15頁)乍,同作。庸,亦見甲骨文,其字本從庚用聲,下面的“用”或簡省如“同”,則為從庚同聲,均“庸”字,用為祭名(說詳參《甲骨文字詁林》4.2894-2897引諸家說)。此處非祭名,《詩·崧高》:“以作爾庸”,鄭《箋》:“庸,功也”。“作庸”就是建立功勳。“丕肆王作庸”即正直的王建立功勳。

不(丕)克气(訖)衣(殷)王祀:不(丕),大;克,終。“大終”即最終。气,通訖,《爾雅·釋詁》、《說文》并云:“訖,止也”,意為結束。衣(殷)王祀,即殷王祀,殷王就是商王,祀是祭祀,這裡指國家。丕克迄殷王祀,意思是武王最終結束了殷王的宗廟祭祀,也就是滅了殷商的意思,這是武王最大的善舉和功勳,即上文所說的“王作省”和“王作庸”。

丁丑,王卿(饗),大宜(俎):卿,通鄉,此讀為饗,《選釋》:“饗,謂大飲賓客。”宜,通俎,于省吾云:“大俎者,謂大陳牲牢於俎以祭。”《選釋》云:“宜,金文中宜、俎同字。秦公鐘銘此字與彊、慶、方等字為韻,故此字又一音當讀為‘房’,大宜即大房。《詩·魯頌·閟宮》:‘毛炰即羹,籩豆大房’,鄭玄《箋》:‘大房,玉飾俎也。’字象俎形,大宜當讀如《魯頌》之‘大房’,房俎者,載牲之器。”(15頁)王饗,大宜,是說武王祭祀完畢之後,又舉行宴會,大宴賓客群臣,用大房俎裝載菜肴,表示宴會的隆重。

王降,亡賀爵退囊:王降,于省吾云:“王降者,言王祭畢自宗廟而降。”按:這裡當是說武王從座位上下來,接受賓客群臣的敬酒。亡,即天亡。賀爵,舉爵向王稱賀敬酒。退囊,“退”舊釋“復”,然檢金文“復”非此種寫法,而與中山王壺及中山王兆域圖中的“退”近似,《殷周金文集成釋文》作“退囊”(3.374),是也。“退囊”當讀為“退讓”,“囊”、“讓”古音泥日準雙聲、同陽部疊韻,音近通假。《禮記·曲禮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這兩句是說王從座位上下來接受敬酒,天亡上前舉爵敬酒之後退讓到一旁,表示禮數周到。

隹朕又蔑每啟王休于尊白:隹,通惟,發語詞。朕,我也,天亡之自稱。又,同有,為也。蔑,通勉,努力。每,通敏,《玉篇》:“敬也”。啟,開也,這裡是宣揚的意思。休,美。“王休”之語金文常見,指王的美好德行。周器銘文中常言“對揚王休”,本銘的“啟”相當於“揚”。白,郭沫若云:“語猶今人言補白矣。”按:《呂氏春秋·士節》:“吾將以死白之”,高誘注:“白,明也。”這裡疑是指簋的銘文。《釋名·釋言語》:“銘,名也,記名其功也。”又云:“名,明也,名實使分明也。”銘是名的意思,名是將事情記述明白的意思,和白的意思相同,所以“尊白”很可能是指尊銘。這句是作器者天亡說的話:我要努力恭敬地把王的美好德行宣揚於尊銘里。

【參考文獻】

[1]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于省吾《關於“天亡簋”銘文的幾點論證》,《考古》1990年第8期.

[3]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日本文求堂書店,1936.

[4]上海博物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編寫組《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第三卷《商、西周青銅器銘文釋文及註釋》,文物出版社,1990.

[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6]楊向奎《太公望與〈天亡簋〉》,《楊向奎學術文選》,人民出版社,2000.

[7]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中華書局,1996.

[8] 王子揚《甲骨文舊釋“凡”之字絕大多數當釋為“同”——兼談“凡”、“同”之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1-07-14.


相关文章:
·《天亡簋》釋文簡注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