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宋鲁郑:最炫春节风,能刮遍全球吗? 
作者:[宋鲁郑] 来源:[观察者网2015-02-18] 2015-02-25

    说来难以置信,十四年前来到法国后第一次想家居然不是春节而是圣诞节。原因倒也简单,圣诞节校园内外空无一人,像极了中国的大年三十。圣诞节在国外,看着人家欢笑,自己独自零丁不想家也难。到了春节则不同,那时候国外春节氛围并不浓厚,所见之处包括自己都是人人紧张忙碌,毫无节日氛围,如果不是刻意提醒,还真忘了这就是往昔每年都最为重要的日子。那个时候中国人海外过春节,真的是自娱自乐。

    其实别说春节,就是在大学里用的电脑居然都没有汉字输入法。以至于给国内亲友写邮件,要么用拼音,要么用英语。或者干脆用最传统的方式——邮局传书,这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现在想想,简直感觉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时代。

    “你居然有勇气去中国”

    以自己的体会,那时虽然媒体炒作全球化经年,但中国实在是遥远的存在,仿佛神秘地居住在地球村之外。记得都到了2003年,有一位法国学生到山东实习,结果他的朋友们这样写信祝贺他:“太酷了,你的勇气真是令人无语。中国,啊,天边啊,神秘、冒险(大意翻译)。”

    还记得2003年非典,尽管中国已经草木皆兵,但我们从北京到巴黎竟然连什么检查也没有。五月份中国乒乓球队去巴黎参加世兵赛,出关时也毫障碍。中国人在地铁里咳嗽,身边的法国人没有一个有什么特别的反应。这并不是法国对健康不重视,实在是两国往来的太少,中国在法国还没有多少存在感。虽然发生这么大的事,并没有引起法国多么大的关注,除了医疗系统,整个法国社会似乎并不知道中国正面临空前的挑战,甚至都可以上升到制度、政权保卫战的高度。

    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谈春节全球化真的是奢想。所以2015年法国《寒流》杂志出刊以“黄祸”为专题的中国漫画,有些老华侨不怒反喜,认为是好事,说明了中国的强大。那些刚到的留学生,或者是已经习惯于中国在全球无所不在的留学生自然视之为“目睹之怪现状”,倒是领略过中国完全边缘化五味杂陈的我们,还能够某种程度给予理解。

    当然从无视到“黄祸”这种变化不是一天完成的。首先是2005年中国的杨利伟成为最古老文明登上太空第一人。感觉当时似乎把法国人惊了一跳——注意不是吓了一跳。毕竟此前中国多次发射试验载人飞船,法国媒体都懒得看一眼,现在真的把人送上天了,不得不报了,自然就把法国百姓惊住了。中国人上天仿佛打开了进军世界的大门,随后中国的产品伴随着加入世贸如潮水般涌向世界。一度法国不得不实施紧急限制法案,华文媒体戏称法国人没有裤子穿该怎么办?

    物流之后自然就是人流,至此密度越来越大的中国人潮开始在全球上演。今天如果现身巴黎的香街,你真的会感到是身在北京:四川话、山东话、上海话、粤语以及我也分不出哪里的方言——谁让中国人大嗓门呢。

    这个转变完成应该是2008年的奥运会。这场太过完美的开幕式,感动了海内外十多亿中国人,震撼了全球,尤其是西方。所有西方关于过去中国落后的宣传都在这一刻再无市场,中国威胁论则被毫无疑问地接受。也就是从这一年,泰国、越南新娘也开始瞄向中国大陆,因为她们也知道中国已经发达了。后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只不过把中国的崛起更加凸显而已,西方早已默认了中国新兴玩家的地位。

    最炫春节风刮遍全球

    伴随着这个转变的,自然是春节地位的上升。法国现在也年年发行生肖邮票,以庆祝中国的新年。非常“巧合”的是,法国第一次发行中国生肖邮票是2005年。这应该和杨利伟无关,因为这一年是农历鸡年,鸡是法国的象征嘛。

    随后,法国各地政府也开始参与当地华人春节庆祝:从西部布列塔尼到东部洛林大区,从北部斯特拉斯堡到蓝色海岸的马塞,都出现了庆祝中国春节的热潮。2007年,从中国人的老朋友、深谙中国文化的希拉克总统,到炙手可热的政坛巨星——两个月后最有希望入主爱丽舍宫的法国左右两党总统候选人萨科奇和罗亚尔,到巴黎华人的“父母官”、巴黎市长德拉诺埃,都向旅法华侨华人发出“诚挚”(当然也有人把这理解为政治秀)的祝愿。

    2010年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历史时间点,中国春节终于上升到法国政治最高层都重视的地位:那年,法国总统萨科齐邀请法华社会的侨领和名流,到总统府爱丽舍宫过中国新年。这也是萨科齐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和旅法华侨华人一起庆祝中国春节活动。虽然受邀的只是在法华人,但是法国总统府官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是为了进一步增进法中两国的友好关系——谁说中国强大和我无关?中国不强大,百姓能有地位?能受到尊重?自此,不管政党、政府变化,每年总统府要过春节已经成为惯例。其实严格说来,非常喜欢中国文化的希拉克总统也曾邀请过华人进总统府过春节,但一是规模小,二是没有形成惯例。基本上可看作是希拉克本人的偏好而已。

    当然,春节热并不仅仅限于法国。正如2010年当年法国华文媒体《欧洲时报》发表的评论说,“从亚洲到拉美,从欧洲到大洋洲,中国的春节已经逐步从民间走进各国的主流社会。人们处处都可以体验到虎年春节的欢乐气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英国,伦敦的中国春节庆典已成为中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春节庆祝活动,英国政要们向华人拜年也已成为春节期间的节日惯例。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在向华人拜年时感言:“中国春节使我们有机会回顾华人社团对英国的繁荣、文化和社会多样性所做的贡献”,都是极尽赞誉之举。

    这里当然不能不提仍然是全球第一大强国的美国。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一向注重多元文化。自1993年,美国邮政总局就首次发行鸡年邮票。不过直到2001年起,才在美国的象征之地——纽约帝国大厦开始亮彩灯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美国也不是年年都由总统发表贺词,比如2014年就是由国务卿克里代劳。

    春节全球化,还有很长的路

    全球的春节热,不由得令人想起一个春节的“趣事”。1928年5月7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呈国民政府,要求“实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移置废历新年休假日期及各种礼仪点缀娱乐等于国历新年”。为强行推行,竟在春节期间派警察到关门停业的商店,强迫其开门营业,并将元宝茶及供祀的果品捣毁,有的还要处以罚金和拘役。“一时间人心惶惶,将一个欢天喜地的新年,弄出啼笑皆非之状。”如此愚蠢闹剧自然以失败而告终。这固然体现出衰败上百年的中国面对西方已经丧失文化自信——政治和文化精英也不例外,也同样可知当时国民政府治理国家的能力几何。这个鲜明的对比,其实也就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对比。

    可以说高层政治人物的介入以及由此引发的媒体重视,都有效地拉升了中国春节的知名度。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春节仍然停留在中国本土、海外华人社会中间,各国政要的表态要么出于对华关系的需要,要么为了吸引华人选票,要么显示一下自己鼓吹的多元文化论,春节并没有像西方的圣诞节一样走向全球,成为一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都要庆祝的节日。

    根本的原因当然还是中国的崛起没有完成,综合实力还没有超越乃至取代西方。假如中国停滞甚至倒退,目前的春节潮也会随之势微。不过即使中国未来真的傲视全球之时,春节是否就一定能够真的全球化呢?如果以圣诞节作为对比,应该说难度很大。

    一是中国春节是依照中国的农历,从全球通用的公历来看,它的日期年年有变,无法记忆。其实不管老外,就是中国人如果不查一下日历,也说不出下一年的春节是哪天哪月。不仅日期不固定,还有更难记忆的十二生肖。如此麻烦,确实影响了春节对西方整个社会的渗透和接受程度。

    二是圣诞节走向世界和商业因素结合有关。中国虽然不放假,官方也不庆祝,但迅速发展的经济和中国人天生的商人禀赋结合在一起,使得圣诞节成为一个消费狂欢的时刻。但在西方,春节之前已是圣诞和元旦,消费狂潮已过。我们不妨想想,假如圣诞节日期恰在春节之后,其消费狂欢还能再现吗?法国更是特殊,每年一月初都是打折季,历时一月左右,折扣从30%到70%不等。打折期过后,中国的春节也就来了。以2015年为例,打折期到2月17日结束,2月18日中国大年三十。即使春节在一月份,两者重合,也会淹灭在它们的传统中。

    一个节日要想在其他文化中流行,如果不结合商业因素是不可能的。即使官方出于国家利益和自己的政治利益推行,也无法被大众社会所接受。

    第三则是圣诞节虽然是宗教节日,但象征人物并不是抽象的、为了拯救人类而自我牺牲、一脸肃穆的耶稣,而是人见人爱、谁都可以模仿和扮演、寓意礼物、财富、平安的圣诞老人。虽然人人都知道圣诞老人不存在,但人人都假装相信它的存在,毕竟它能带给大家欢乐和期盼。中国的春节由于十二生肖的缘故,并没有固定统一的象征。而有些动物如鼠、蛇、猪,在世人的心目中并不可爱,甚至还是禁忌。至于非现实的龙,在西方更是负面的含义。熊猫虽然可爱之极,但又不是生肖之一。理解和接受一个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很难,但有一个物化的、直观的吉祥物,则容易的多。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两大快餐非要搞一个麦当劳大叔和肯德基大爷了。

    第四个原因虽然并不关键,但也同样值得一说。中国春节背后的核心价值是家庭。但在西方由于高离婚率、低结婚率、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非婚生子女急速上升,家庭正处于崩溃的状态。仅以法国为例,离婚率超过50%,三十年期间,结婚率竟然下降了40%!非婚生子女竟然超过婚生子女。2014年法国结婚率突然异常上升,后经调查,原来是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导致的!

    西方的家庭到了什么状况,不妨举两个亲身经历的例子。2014年9月参加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由于临近中秋节,和与会的老外打交道时自然免不了询问一番。一同与会的北大潘维教授曾问一位年青的北欧学者,平时是否会回家看看父母。他闻言大为诧异,甚至比我们说中国模式优于西方都诧异十分。他的回答更令我们震撼:“为什么要看父母?再说他们都分别离婚、再婚、再离婚、再结婚,我是去看望谁呢?”。北欧一向被视为西方社会完美无缺的代表,但一经深入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荒诞和反人性。

    前不久散步时,遇到一位老妇拖着从超市出来的采购小箱在路边喘气。她看到我,说了一句“太重了”。我不由问道:“需要帮助吗?”她一听面露喜色,立即对我说谢谢。于是我们边走边聊,才知道她竟然已经九十岁了,老公九十二岁了,身体不好,只能由她出来买东西。我虽然感觉小拖箱不算重,但对于这样年龄的老人来讲,实在是有些承受不起。在中国,怎么可能一位老人九十岁了,还要自己采购,自己做饭。我不由得问她:“你孩子呢?”她答道:“女儿在南特(注:法国西部城市),不能常来。儿子在巴黎,但现在的人都懒啊,不喜欢工作”。我当然知道什么含义,孩子不管父母是法国也是西方的文化。要不怎么说西方是孩子的天堂,青壮年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场。快到地方后,她执意不让我再送了,还掏出两欧元向我表示感谢。我笑着拒绝说,在中国帮助老人是传统。于是她又千恩万谢,说要给我们一家祈祷,保佑健康幸福。中国有句古话:老来难。我不过举手之劳,在这位老人眼里就得千恩万谢。

    西方这样的文化和价值观体系,和中国高度重视家庭的价值观是对立的。西方即使不离婚,等到孩子成人,双方似乎也就没有了多少关联,更别说离婚后的两代关系了。撒切尔夫人去世时,英国举行由女王夫妇亲自参加的高规模葬礼(按常规,英国女王夫妇不会参加非王室成员的葬礼或仪式),许多国家派代表前往。但她的孩子却发表声明拒绝出席!而就在撒切尔夫人生前,她的女儿和儿子即使圣诞节也常常不回家陪伴。女儿甚至不能体谅撒切尔夫人的孤独:“母亲不应过于期待成年的子女不时回家看她。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谁都经历过,我们年幼时也总见不到母亲。”在中国,父母为了事业也常常无法时时和孩子在一起,但父母进入老年时,可有哪个孩子以这个理由在春节时拒绝和父母团聚?

    所以,春节代表的价值观对西方没有吸引力,再加上过于复杂又没有办法商业化,所以很难真正的全球化,成为普通大众都参与的节日。

    不过春节全球化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让它成为世界的一个假日。印尼自2003年起正月当天已成为公共假期,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则是正月的前两天。美国纽约和旧金山正月首日已是假期。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在马年春节临近之时,包括美国国会议员孟昭文、纽约市市议员顾雅明等华裔政客在内的议员发起提案,希望能够通过立法让学生们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享受一天假期,与家人团圆过节。

    纽约市新任市长白思豪通过发言人宣布对这一提案表示支持。纽约市市议长梅丽莎也表示支持,她说:“春节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众多亚裔家庭共同庆祝的日子,任何人都不应该被迫在节日与旷课之间做出选择。”最终,2014年12月纽约州长葛谟签字立法,春节成为法定假日。

    纽约华人家长会会长朱宝玲称早在20多年前家长会就参与推动,但当时华裔“势单力薄”,而现在华裔表现投票积极性、民选官员也彰显力量,最终促成此事。显然要春节成为整个西方的假期,中国强大只是一个方面,还要侨居海外的华人能够迅速进入西方的主流社会,掌握西方的国家机器。

    最后话说回来,春节是否全球化,并不是衡量中国文明的标准。就如同制度模式是否能够向外输出也不是衡量中国的标准。中国数千年领先世界,何时曾热衷于向外输出制度?只不过西方崛起后搞了另一套规则,并强行推广到全球,这也才有学者拿西方之剑刻中国之舟的现象。

    在我看来,只要中国能够传统永续,几代人团聚一堂,享受温馨天伦之乐就足已。东西方的家庭对照,我们不是很幸福吗?我倒是希望,而且更觉有可能的是,几千年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和平的“天下观”,会超越西方屡屡带来战争和冲突的“民族观”,几千年融合了家庭秩序、社会秩序、平衡个体与群体、社会与国家、建立在责任与义务对等基础之上、以中庸为标杆、与时俱进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仁(从爱人到以人为本)、义(从尊贤、义气到公平正义)、礼(从礼仪规范到文明)、智(从追求知识到追求真理)、信(从诚实到诚信)”,会超越西方的“(个体)自由、(有差别的)平等和(无法实现的)博爱”价值观。这不仅是中国崛起的必然,也是西方治下世界乱象的必然。 

        (作者系旅法学者,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文章:
·宋鲁郑:台式民主是对中华文化的背弃
·宋鲁郑:西方模式导致人才逆向淘汰
·宋鲁郑:难民潮来袭,欧洲被送上道德审判台
·宋鲁郑:最炫春节风,能刮遍全球吗?
·宋鲁郑:希腊变天对西方世界的挑战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