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
南怀瑾《秋日四律·步傅真吾先生原韵》(之一)品读 
作者:[冯学成] 来源:[网友推荐] 2014-05-02


    漏夜(深夜——编者注)浸寒不畏霜,临流看月泛溪长。

    迎人处处皆通路,卓杖山山是故乡。

    陶令情囚三径菊,枯禅念系几茎香。

    分明亘古闲田地,何事敲空问断常。

 
品析:

    傅真吾先生为维摩精舍元老,佐袁老开法。当时南先生虽为后生,但极为蜀中诸老珍爱,并与傅先生为忘年之交。故傅老虽远在重庆,且政务繁冗,亦往峨眉探望闭关的南先生;唱酬甚多,其中情谊,非一言可尽。而这四首律诗,亦可见当时南先生之境界。

    “漏夜浸寒不畏霜,临流看月泛溪长。”南先生闭关于峨眉山大坪,为峨眉山中孤绝的一峰,虽为寺庙,但极少游人。且林木郁茂,溪泉寒彻,路径险厄,实为闭关胜地。此时正值三秋,山寺霜早,坐禅之际,自然有“漏夜浸寒”之感。峨眉高寒,风霜为家常便饭,既来之,则安之,何“畏”之有?晚间间或下座小行以舒筋骨,“峨眉山月”原为美境,在涓涓的溪流中,那月影似乎也被拉“长”了。

    “迎人处处皆通路,卓杖山山是故乡。”俗话说,条条大路通长安,南先生既已见道,心行之处,无不通达。宇宙乾坤,尚仅为我之庵棚,那如“沙”如“尘”的河山,哪一处又不在这“庵棚”之内呢?所以卓杖所到之处,无不是“故乡”。

    “陶令情囚三径菊,枯禅念系几茎香。”这里又可见南先生见地超出常流。陶渊明放达,一切似不经心,但却放不下那“三径菊”,情志为菊所“囚”。堕入“枯禅”者以空寂为目的,念头又往往被“系”在那“几茎香”上,不能放下再参。此皆为“物累”,尚未通达“向上之路”。

    “分明亘古闲田地,何事敲空问断常。”宋代临济宗大师五祖法演禅师,其见道偈云:“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菊引清风。”以后“闲田地”便作为佛性禅心的代名词。南先生既已眼明,再也不会如博士生那样再去做小学作业了——对于“空”,“断”,“常”这一类佛教理论,他早已“毕业”,修行正在更上一层,何须再论。在当时,南先生修行与见地已高出众人,袁老门下诸位长老尚且不如,何况他人。


相关文章:
·南怀瑾:不要高估他人而毁灭自己,他们的祸根早已埋伏
·南怀瑾:中国数千年文化精神,足可补救物质文明缺陷
·马宏达:道不远人——南怀瑾老师的故事
·南怀瑾先生为何是一代圣贤——写在南师辞世8周年之际
·翟玉忠:读南怀瑾先生披露的国共“历史秘密”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