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王岩林:“民族”思维对中国的第一害 
作者:[王岩林] 来源:[作者草根博客2013-10-19] 2013-10-29

 

  “民族”思维,就是以“民族”区分为基本架构,去看待国内外不同地域的人类集群或文明文化聚合体。她是一种较多偏重于既定种族或族群的、将全球人类视作一片“民族之林”的割裂型分辨方式,是西方化分之道思维与理念的核心体现、表现之一。

  “民族”思维,对今日和以后的中国,主要有三害。我们今天主要来谈其中最直接与最可怕的第一害。也就是,掩盖在我们所谓一统“国族”------“中华民族”下的、时时刻刻都不能掉以轻心的多民族分隔与分裂的问题。此一害,为内政之害。

  “是己”便“非他”的“排他”之民族概念,以及在这种理路上建立起的多民族国家,从早前诞生的头一刻起,其本身便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大难题,那就是:在一国看似一统的表皮与架构下,实际盛装着的,始终是许许多多强力涌动着的、多向度撕裂性的突分或裂分力量单元。这就好比,一口大铁锅与一个重盖子下,装的全是丁崩作响、难以相容的跳豆。这种于外形成“国家一统”局面、于内深埋“民族极分”之患的社会现实格局,使得任何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无不始终会在国家统一与民族和睦的问题上,多有如坐针毡之感,常得特别地小心谨慎。

  昔日的苏联,如果不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果不是在整个国家社会的深层架构上蓄留着相当大的民族隔阂与充斥着暗潮涌动的多分之力,即便遇到了天真冒进的领导者,即便改革转型失败了,即便社会动乱、经济崩溃了,是不是也不至于弄到后来那种各加盟国分崩离析、整个国家四分五裂的地步呢?

  有人会说了,世界上不是还有许多搞得很好的多民族国家吗?比如美国,她不是也没出事吗?即便是中国,建国后的这么多年,不也还是没出什么难以收拾的大事情吗?

  此话不错。可请不要忘了,美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或者说其是多种族人群聚成国),其本身是具有相当大的例外性的。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首个围绕着共同想象而聚合多种族、多民族人群,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国家。来到这个国家的各种族、各民族人们,由于大多都是脱离了原民族所在地域条件与社会环境的出走者,且除了印第安人外几乎都不是以自身民族的所有人与所有一切加入到其中去的,所以,这种多元性,更多地只表现在民族的类型类别与文化成分上,甚至还侥幸地摆脱掉了那最为根深蒂固的多民族生长环境、社会构成及、集群整体性等。如此一来,此种多种族、多民族,可以说,便只是部分携带了各民族自身一些社会文化基因的融入与融合,是相对层次较浅与难度有限的多元统合。然而,即便有这样极其有利的独特性,即便有较大较好的发展环境与契机,美利坚合众国,不是还屡屡闹出种族、民族的冲突与纷争来吗?

  再说中国。要不是置身于重集体、讲大局、思统合、讲实际的东方人中间,要不是我们长期以来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大一统”优良传统和社会架构,要不是我们拥有着一个占比极大的汉民族主导之强力政权,要不是我们还算及时地顺时而动、实事求是、谋求发展、赢取民心,经历三番五次大变动的中国,真不好说,在西式“民族”分立与分离的氛围下,在整个国际社会以“民族国家”为主导所构建起的秩序下,会生出多少的事变与动乱来!

  50年代,我们受西方、特别是受当时苏联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搞了民族的划分与甄别工作。自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有了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之说。此做法,当时来说是需要的,甚至之前一段时期内也还可以说得过去。可到了今天,特别是从今往后,这种思维与局面,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改一改的时候。

  现如今,随着各民族人们温饱需求的基本满足,随着更多少数民族的精英们也开始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本民族与其他民族、中国、世界的时候,我们若不以一种九州大地或更广阔范围内的和合一统站位与追求,去抵消和整合此消彼长的民族独立内外力,去消弭割裂、凝聚人心,各民族、特别是体量较大的几个少数民族,将会越来越多地激化出这样那样的民族矛盾、甚至争斗来。

  这是“国族”思维下立国的一种必然。想想看,究竟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国族”,更容易遭遇不认同、大分裂呢?还是一个关于单一民族建国或本民族独立的鼓动,更容易迎合普通民众的基本心理呢?由分割清晰、各不相同之多民族所组合成的大“国族”,其本身,便如五指合拢掬起的一汪水,因一丝的裂隙、一处的震动、一点的不慎,随时都会迅速地滑降到更低一层级、却也更坚实分明一些的本民族阵营里,去寻求那顽固且基本的民族之认同的。

  可以说,未来的中国,一切的内、外问题之中,必然是以内部矛盾为最关键与最危险;而所有的国内矛盾中,最可怕的,最可能导致整个国家动乱与分崩的,其实还不是今日大家常常提起的贫富差距、官民矛盾等,而是民族间极易被利用和激化的、根本就是与生俱来的大分之力。此一大事、要事,当国者,不可不察,不可不深察。

  可以说,以“民族”立国,于外,国将必然立于世界一大片“民族之林”中,为一草一木、高大不到哪里去;于内,国将定会站在多民族分离、分割、纷争、分斗的大分乱格局下,整天要为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头痛、犯难。现如今,想要彻底地摆脱这一局面,从这种纷乱与尴尬中抽出身来,我们便需要首先淡化民族思维与多民族国家的预设架构,以一种更具统合性与整合力的基础概念,来替代之,或者涵盖之、向下兼容之。

  简言之,我们以“民族”看世界,全人类便会在我们的眼里成为一片拥有不同草木沟梁的多分民族之林;我们以“民族”视国,中国便是56个民族分隔多处的多分民族国家。而如果,换一种思维与概念来,以“文明”的站位和视野看(其实,过去我们还有一个不那么民族化的“人民”视野),我们便会在全人类文明的整体框架内,获得一个有分有合的中华-东方、西方、中间混合文明之全新视野,从而在为中华文明赢得世界性地位的同时,也能让中国国内的多民族拥有一个共同的“文明认同”与“一统想象”。也即:与其在很难聚合与站稳的“国族”-------中华民族之概念上吃力不讨好地强拉硬建,真不如早点动手,寻求一种更高大、更深厚宽广、更能引导时代潮流的“文明”(特别是和合文明)发展之路。

  文明与民族,都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渊源与经历经验的真实存在。或者说,站立在她们二者其中的哪一个之上,都是有着历史的与客观的依托、根据的。所不同的是,文明比民族,更具统合力,也更为恢弘宽阔和高明兼容。锁定“民族”概念,那是会压制与肢解“文明”之发掘与想象的;可拥有了“文明”,我们却仅仅是在抵消“民族”之分裂与狭隘的同时,为人类构建更美好有分有合之明天,提供了一种更加高远、更加开阔、更加有容、更为升华了的全新平台。

  “文明”概念,与“民族”不同,“文明”,主合,是一种具有向心力、关联性、凝聚作用的合之道视野。她能在“民族”切凿出的壁垒与沟壑上,搭起交流、融通、演化、借鉴、兼容、整合的桥梁与管道来。简单地说,我们攀着“各民族”的绳索,无法跨到一个有分有合的统一世界民族之平台上去(这是有分有合的全球统分平台,是总体上最符合人类生存发展全景图貌的);可我们沿着“文明”的路子一直走下去,定能在还原了各文明的构架与历史之后,支撑起一个既丰富多姿、又全面一统的人类文明大画卷与大体系来。

  所以,中国的未来,必须要以“文明”、“文明国家”概念、视野、思维架构与国家认同,替代“民族”、“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之国的概念、视野、思维架构与国家认同。不如此,此一害,不得除。不如此,中国坐在火山口上的艰难时日,还将年复一年地延续下去并不断地生出事端来。这不是咒语,这是警示。

 


相关文章:
·叶自成:强调国内政治与国家间政治的一体化——商鞅治国思维的灵魂
·生源:研究形象辩证思维,把握全球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翟玉忠: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黏合剂——六经(答潘维教授)
·励轩:超越民族国家——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国家建设
·陆寿筠:用求衡思维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