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述评
杜建国:国企的竞争力不容小看 
作者:[杜建国] 来源:[作者惠寄] 2012-03-21

一、 国企的竞争力被舆论普遍忽视

    近年来,在中国遭受媒体和学界指责最多者,非国有企业莫属。

    国企不受媒体学界待见,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初期,舆论首先将国有企业与低效落后僵化等同起来,认为国企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根本性的产权变更。经过长期的改制——国退民进,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无论从产值还是从就业人数来看,现在都已远远低于改开初期了。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最近十年来,原本看似行将就木的这些国有企业,竟然再吐新枝,不仅没有被市场淘汰,反而日渐壮大起来。同样出人意料的是,国企复兴后,迎面而来的并非是鲜花和掌声,反而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批评。至于舆论加之于国企的“罪名”,则很简单,那就是国企钱赚得比谁都多,但凭借的并不是自己的竞争力,而是垄断地位。国企的形象由过去的老朽无能,变成了现在的蛮霸强横。

    面对日甚一日的批评,国企领导人的反应大概主要是不解和无奈。早在2007年,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就已对此做出了典型的表述:“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我们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国企的这种不解和无奈,在今天肯定比四年多前更为强烈了。

    也有少数人为国企辩护。比如,有人认为敌视国企的思潮是不正确的,国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首先大型国企的存在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和遏制通货膨胀,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这在全球经济动荡的今天尤为重要;其次将垄断国企私有化后,并不能解决这些行业的弊端,反而会造成新的问题。这类观点笔者并不反对,不过笔者认为这类观点与那些否定国企的思潮,看似针锋相对,实则两极相通,因为双方都将国企等同于垄断,只不过一个说垄断有理,一个说垄断无理罢了;在将国企等同于垄断的时候,双方也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忽视或低估了国企自身的竞争力。事实上,抛开经济安全、姓社姓资等因素不谈,即使单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那么当前的国企也并不缺乏竞争优势,绝非仅仅依靠垄断来获利。

二、 多数国企不靠垄断靠能力

    现在一提到国企,多数人肯定立即就会联想到垄断,其实,与这种想当然的看法相反,包括一百多家央企在内的国企的多数并非是垄断企业,所谓的垄断企业,只占少数。因此,那种说国企的做大做强只是仗着垄断保护伞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离了垄断的保护伞,站在同样的市场起跑线上,国企照样可以做到平等竞争不落人后。

    比如,早已完全放开的钢铁行业是国企私企齐头并进,既有沙钢这样的民企表现不俗,也有宝钢这样的国企当仁不让。201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前十名中,中国企业占了三席,其中既有如雷贯耳的私企三一重工,也有大名鼎鼎的国企徐工集团,而另一家中联重科过去是国企,现在不知改制情况如何。在电信设备制造领域,私企华为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攻城略地斩将搴旗,国企中兴通讯则是紧随其后难分伯仲。目前华为与中兴在传统优势领域之外,正积极参与全球智能手机低价化的革命。而央企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其拥有核心专利与知识产权的TD-LTE-Advanced技术标准提案已经被接纳为4G国际标准,据称,这将为中国未来十年主导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J-20隐形战机等一系列具有全球一流甚至领先水平的新式武器装备,正是国企的杰作。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正在自主设计、制造、安装世界最大的八万吨级大型模锻压机,这将为中国发展大飞机等项目提供坚实基础。2011年底,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在同台竞标中战胜了德国、日本等国际机床巨头,获得了福特公司在美国两个工厂全部五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订货合同。这类领域完全放开,私企不如国企表现优异,肯定不能怪到垄断头上。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无数的工业产品,通过东部海港运往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国大量的农矿产品和工业产品,也几乎以同样的规模运抵中国。国有的青岛港务集团,其集装箱作业效率、铁矿石卸船效率在全球港口中名列第一。中国造船业不仅产量世界第一,质量也堪称一流,国企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的LNG专用船舶和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建造的三千米深海石油钻井平台就是标志。专门制造港口机械以及其他大型装备的国企上海振华重工(2009年之前为上海振华港机),拥有全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基地。英国海军在建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就是用振华重工的龙门吊来进行组装的。

    2008年4月,美国CNN主持人卡蒂弗公开指责中国企业只能生产“垃圾产品”。振华港机随即发表声明,称卡蒂弗“把中国高质量、高技术产品说成‘垃圾’……是集无知、傲慢、愚昧于一身,……美国东西海岸已从振华港机购买近200台大型集装箱机械,它们的高效工作是美国赖以进行近万亿美元进出口商贸活动的主力军。我们请这位卡先生去美国的码头看一看矗立在各大港口的来自中国的钢铁巨人,如果他敢在铁证面前再次叫嚣是‘垃圾’,我们会立即在美国请律师以诽谤罪起诉他。”振华港机底气十足,缘自其产品已经占有了世界市场75%以上的份额。

    没有这些以“钢铁巨人”自居的高效国企,中国经济的大进大出就难以顺利实现。

    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工地,各类建筑交通工程企业在国内得到锻炼后,正在走向海外,充当起世界施工队的角色。其中,众多的国有企业也是一马当先,正在全球各地架桥铺路,盖高楼建厂房,筑水坝修管线,包括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等等。

    各类国企在海外的发展势如破竹,肯定不是因为非洲草原和美国东西海岸都变成国资委和发改委的辖区了。

    2011年09月26日FT中文网文章《中国建筑企业欲抢滩欧美》指出,“千万别以为这些中国建筑公司不过是受到政府溺爱的机构。即使是在中国援助最慷慨的非洲,中国承包商也已通过与海内外对手的竞争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归根结底都听令于中央政府,但他们在投标中彼此竞争的情况并不罕见。‘实际上,中国大型企业旗下子公司的项目经理们工作方式与一般的私企无异,他们的主要动机就是盈利。’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珊妮?范德卢格特表示。”

三、 所谓的垄断国企并没有停止创新

    再来看看那些所谓的垄断国企,他们其实也不是尸位素餐。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面临着能源分布与需求分布不协调这一制约。一方面,中国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部,绝大部分陆地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北部;另一方面,70%以上的能源需求却集中在东中部。能源产地与需求重心的距离远达1000到3000公里,由此造成的煤炭运输问题,早已令中国的交通不堪重负。而水电、风电甚至都不能像煤那样运输,更显远水近渴之虞。

     电,总比煤跑得快。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特高压输电方技术的创新来突破来这一困境。特高压(指1000千伏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电网)输电的优点就是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地输送电力,并且节约土地资源。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于2009年投入使用,2011年12月16日其扩建工程也开始运行,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交流输电工程由此诞生。该线的输电容量为500万千瓦,相当于每日节省运输标准煤近六万吨,或者说又为湖北省添了两个葛洲坝水电站。

     2011年4月,国家电网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采用中国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建设该国装机容量居全球第三的美丽山水电站输电工程。通过这条“电力高速路”,巴西北部亚马孙河的水电将被输送到几千公里外的南部和东南部发达地区,世界第一大河的能量得以真正惠及美洲人民。巴西等国家的经济增长得益于中国的,除了出口资源,还有本国基础设施的改善。

    国家电网的这一创新,曾招致了某些媒体的非议。对科技问题有不同意见本属正常,笔者本人也不敢对特高压试验的最终结果妄加评判,不过有些媒体的心思却着实让人难以理喻。一方面,他们坚持说特高压输电技术根本就不过关,不该上马,另一方面却又特别担心特高压示范工程获得成功,因为据说那样一来,特高压输电计划将不可阻挡,华北、华中、华东电网将联为 “全国一张网”,对国家电网垄断地位十余年来不止歇的挑战也将因之失败。这种自相矛盾的心态真是耐人寻味。本来,反对垄断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可是如今他们却以反垄断为借口来阻挠科技创新了。

    相对于特高压输电,高铁遭受的非议那才是真正的风暴。

     高铁今年多逢变故,但是中国高铁技术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是谁也否定不了了的。2011年12月23日,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长宣布因基建规模过大,2012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将压缩至4000亿元,比2010年整整减少3000亿元。可是就在此会议前一天,探听到风声的地方官员却成群结队般涌进了铁道部大楼,为阻止本地高铁项目因投资压缩被砍掉而做最后的游说。正当地方官员在为渝新欧之类的高铁项目将带动中西部发展、并有可能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而欢欣鼓舞的时候,高铁怎么可能会成为遭弃的敝履呢?铁道部个别官员纵有万般不是,那也不能像某些媒体那样恨乌及屋,因噎废食。学者王小东指出,在全球经济渐趋萧条的环境下,正应该大上高铁、保障房等项目来刺激经济(相应的通胀问题另外解决),否则悔之晚矣。12月25日,就在国家质监总局公布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的前三天,最新型的高速列车在青岛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下线,预计时速超过500公里,新的世界纪录又诞生了。12月28日,国家质监总局公布事故调查报告的当天,国务院常委会同时强调指出“建设发展高铁的方向是正确的”。

    再看那饱受诟病的“三桶油”,尽管他们没有特高压和高铁这样扎眼的独门绝技,但也不是光躺在床上就把钱赚了,看家本事也还是有的。目前“三桶油”不仅保证了中国石油的供应量,而且保证了油源的多样性,即提高了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像苏丹和安哥拉这类国家,自然条件不说了,遍地都是地雷,西方企业都懒得去或不敢去,中国企业却能做到在那种条件下把石油采出来,同时还能保证足够的低成本。没有金刚钻,莫揽磁器活。现在国企在海外四面出击,首先靠的是遵循市场规则,靠的是自己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不赚钱的买卖,人家也不会干的。否则,还不如直接从中东买回来,举手之劳而已。

四、国企竞争力的来源

    综上所述,可见当前大多数国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甚至做优,首先凭的是自己的实力,而非片面依赖垄断地位。那么国企所具备的竞争优势是如何形成的呢?全面分析目前尚无可能,试做列举。

    首先,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一家企业不论是国企私企,只要不是过于差劲,那它总能够被时代大潮推动着前进,生存下去不会太困难。国进民进,这才是对中国经济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也是离开所谓的垄断地位国企照样可以独自发展的历史大背景。

     其次,因果互置,相辅相成,包括私企国企在内的中国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的加强或提高,也同样有助于延长经济高速增长这一大趋势。国企在这方面的表现,其实是很突出的。国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首先垮掉了一大批,其次改制了一大批。剩下的这些企业,原本就有一定的竞争力,否则怎能生存下来。最近十年来,各行各业的国企普遍积极地进行了兼并重组和技术升级,确立了自己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自然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央企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异军突起,就反映了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水泥的需求自然也一直持续走高。一家水泥企业,即使是国有的,也很难会在嘴边有饭吃的情况下而饿死。中国建材集团则抓住这个机会,短短几年间就将自己打造为一个年产水泥数亿吨的超大型企业。与此同时,中国建材还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技术升级。地方国企安徽海螺集团,也有相似的特点。现在中国水泥业在全球,不仅在产量上遥遥领先,在技术上也是位居前列。中国建材的进步,在众多国企当中并非是特例。遗憾的是,国企在“做大、做强、做优”这方面的努力和进步,没有得到媒体相应的报道或宣传。

    另外,从企业管理者与组织者的角度来看,中国官员的水平也是不容小觑的。即使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的话,中国政府官员管理企业的历史也已经接近六十年了,相应的经验肯定不会是贫乏的。管理现代企业以及组织科技研发,如学者王小东指出的,这对于那些常常兼有工程师身份的中国官员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挑战性。最近数届的美国总统,大都出身于律师,有的甚至当过演员,在电视镜头面前他们魅力四射无人能及,在这方面,那些看似木讷呆板的中国官员肯定会自愧不如。不过尺短寸长,要是换成掌控产业发展以及组织科技研发,电视镜头前生龙活虎口吐莲花的那帮人就未必强过那些看似只会念讲稿的了。比如,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并落实一个接一个的具体的“五年规划”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美国政府却乏善可陈,这已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中国羡慕不已。再如,当好多人还在为入世后中国产业前景担忧的时候,官员们已经着手布局国企进行海外扩张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官员进行批评,但是,轻率地将他们视为颟顸之辈就不可取了。

    还有人抱怨国企总是比私企更容易得到国有大型银行的贷款,这造成了不平等竞争。这一指责的不合理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那些踏踏实实搞实业的私企获取贷款恐怕没那么困难。其次,某些私企要是能保证不会发生像温州老板“跑路”那样的情况,自然不愁贷款,毕竟银行离了放贷就赚不了钱。凡事皆有利弊,私企有自己的优势,不过也不可能把所有好处都给占了。国企在灵活性方面不及私企,但是在安全性方面肯定不落其后。即使换成一家私人银行,在国企私企之间进行选择时,也未必不会不青睐前者。

    国企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在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不应该否认的。本来是国进民进,可国企如今竟成了众矢之的,国进民退竟成了舆论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和学者炒作的结果。2011年年末,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坦言:“我现在清华讲课,一半学生来自非公企业,可以说,我还没听到哪家民营企业骂国有企业,真正骂的是个别学者。”同时,李荣融还强调,与私企相比国企不仅很少享受政策优惠,甚至还在向私企进行变相补贴:“我不客气地讲,没有国有经济哪有非公经济今天的发展?国家给了非公企业不少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背后就是钱,没有国有企业年年增长交的税,国家哪有钱给出来?”

五、国企变私企的风险和代价

    当然,笔者并不否认国企存在着问题。现在国企其实跟私企一样,都是靠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来赚钱。国企内部的高收入者(被媒体夸大了)只是少部分人,众多的基层员工收入一般,更不用提那数量庞大的临时工、派遣工了,这跟私企没有两样,当然,相对而言这方面国企还是好过私企的。中国企业,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他们现在在全球竞争中具备的优势,首先受益于那些价廉物美的白领蓝领工人。这些白领蓝领做出了长期巨大的贡献,理应让他们共享增长的成果。改善员工待遇,实现共同富裕,国企私企都是责无旁贷。

    国企利润如何为全民所享?解决办法只能是加强监管(具体措施另议),而不是私有化,这才是真正的惠及全民,国有民享。毕竟企业归政府所有,民众还有资格去分一杯羹,若是私有化了,企业就属于私有财产而神圣不可侵犯了,民众根本无权分享其利润。“央企帝国”变“私企帝国”,要不得。除交纳税费外,,国企自己留下的利润并非像许多轻率的媒体宣传的那样是被全部私分了,主要还是用于扩大再生产了,此问题暂不详述。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和海啸造成私企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灾难后,资方在处理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自私、无能与漠视公众利益,加重了事故的危害,而民众甚至政府却只能在一旁干着急。2011年12月下旬,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再次呼吁对东京电力公司进行国有化。

    将国家电网与华能集团以及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等国企变成类似东京电力公司那样的私营企业,冒这样的风险,值得吗?!


相关文章:
·章永乐:神话与现实:从美国独立建国叙事说起
·张海鹏:当下如何看待孙中山《建国方略》?
·伯明登:建国70周年警惕新自由主义的毁灭性破坏
·白钢:新时代的“鞍钢宪法”——国企改革的真正方向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茨:警惕搞混合所有制可能导致国企完全私有化!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