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
华军:中华文明是如何走上不归路的(之二) 
作者:[华军] 来源:[] 2008-01-02


    在重读中华文明之后,震惊、自豪、悲愤、惋惜甚至疼痛各种感觉交织纠缠在一起,内心的激情似惊涛拍岸,却又感觉无从下笔。

    要谈中华文明的源头,还是从“道”开始吧,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说出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我觉得这是永恒的真理,当马克思在鼓吹“无神论”的时候,他不知道,在两千多年前,中华人已经不信神鬼而信自然了。当然,道不是老子一个人就能发明出来的,当时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博览群书对中华文明当然最有感悟,所以著书《老子》。

    但令人扼腕的是由于儒家绑架了中华文明,两千年后的中华人已经失去了对源文明“道法自然”的记忆!只残留下一点刻在我们基因里面的证据,我们把某个事物的规律和处理事情的办法﹑打算称之为“道理”,当明白了某相道理或事情的真相之后我们都会说“我知道了”。

    如果没有了道,那运行其上的法,也就不再是维护真理的法了!在中华原文明被儒家文化取代之后的两千年后,我们每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儒家弟子,跟随祖辈一起咒骂残暴无情的秦始皇,似乎是天经地意的事情。人们对他所做过的暴行如数家珍,似乎还都历历在目。就如《黑客帝国》里面被装在罐子里做生物燃料的“人”们一样,只有当被唤醒,才发现自己幸福的生活原来只是梦境。

    两千年来,无数次的外敌入侵,(包括晚清各国列强的入侵)血流成河。两次异族全境的灭亡,尸横遍野。中华人的勇敢和顽强的生命力才能短暂的迸发出来,但当外敌消失,我们总被重新禁锢起来,变得没有创造力,变成一条僵而不死的巨型蠕虫。为什么我们仍不能醒来?因为我们找不到自己的灵魂了。

                      唤醒中华文明的惊雷

     公元一九七五年,唤醒中华文明的惊雷隆隆响起,在其后短短的十几年里,我们对真实的中华文明的正源——秦汉历史,有了惊人的大发现!其中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一万七千字的篇幅,(当然这只是秦律的一部分)使我们看到了荀子说的(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秦法的真正面目。明白了为什么司马迁说“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如果说《商君书》所诠释的是伟大的改革者、伟大的政治家商鞅的治世理论,那么,《睡虎地秦简》所书写的则是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办法。

    那么秦法是不是真的象我们印象当中那样,无辜的株连动辄满门抄斩呢?我们摘抄几条秦律分析一下。

1.如果丈夫偷钱一千元,妻子藏匿三百元,妻子应该怎样定罪?如果妻子知道丈夫偷钱而藏匿,当以偷钱三百元论处,如果不知道,不追究。(原文 :夫盗千錢,妻所匿三百,可[何]以論妻?妻智[知]夫 而匿之,當以三百論為 ;不智[知],為收)

2.甲杀了人,没有被发现,现在甲因病死已埋葬,之后才有人告发甲,杀人系属实,问应否对甲论罪并没收其家属?不予受理。(原文甲殺人,不覺,今甲病死已葬,人乃後告甲,甲殺人審,問甲當論及收不當?告不聽。)

3.丈夫有罪,妻先告发,不没收为官婢。”妻陪嫁的奴婢,衣物应否没收?不应没收。(原文:「夫有罪,妻先告,不收。」妻賸[媵]臣妾、衣器當收不當?不當收。)

4.出使到诸侯国,臣服于秦的属国,随同出使的邦徒和伪使不归来,使臣不连坐。”什么叫“邦徒”、“伪使”?与使臣一起出使的本国随从和官吏,不是使臣自己的家人的,称为邦徒、伪使。(原文:「使者(諸)侯、外臣邦,其邦徒及偽吏不來,弗坐。」可(何)謂「邦徒」、「偽使」??徒、吏與偕使而弗為私舍人,是謂「邦徒」、「偽使」。)

5.甲偷盗脏钱一千元,乙知道他偷钱,却分其赃钱不足一元,问乙应该如何判罪?答:与甲同罪.甲偷钱并买了丝线送给乙,乙接受了丝线,但不知道甲偷钱,乙应该怎么处置?不予追究。(原文:甲盗,脏值千钱。乙知其盗,受分赃不盈一钱,问乙何论?同论”。“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弗知盗,乙论何也?毋论。)

       除恶扬善不光是政府的事情,更是每个公民的事情

    每一条法律都是以全社会的利益为第一位,这才是真正的天下为公!群众每个人不光有权力监督,更有义务监督身边的人,除恶扬善不光是政府的事情,更是每个公民的事情。

1.夜间行窃,脏钱值一百一十元,其妻子、儿子知情,还与他一起用钱买肉吃,妻子与儿子应当与丈夫同罪。(原文削[宵] ,臧[脏]直[值]百一十,其妻、子智[知],與食肉,當同罪。)

2.甲控告乙杀伤人,经讯问乙是杀死了人,并非杀伤,甲应受奖,奖赏多少?应奖赏黄金二两。(原文:甲告乙賊傷人,問乙賊殺人,非傷 [也],甲當購,購幾可[何]?當購二兩。)

3.有人在大道上杀伤人,在旁边的人不加援救,其距离在百步以内,应与在郊外同样论处,应罚二甲。(两领衣甲之价)(原文:有賊殺傷人衝術,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 [野],當貲二甲。)

4.有贼进入甲家,将甲杀伤,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伍老(相当于居委会干部和同一个单元住的楼长)都外出不在家,没有听到甲呼喊有贼,问应否论处?四邻确不在家,不应论处;里典、伍老虽不在家,仍应论罪。 (原文:賊入甲室,賊傷甲,甲號寇,其四鄰、典、老皆出不存,不聞號寇,問當論不當?審不存,不當論;典老雖不存,當論。)

    大家对目前在大街上抢包儿,在公交车上抢钱、偷钱的事情都已经思空见惯了,谁还知道什么叫做正义?儒家鼓吹无私的奉献,给为维护正义而流血牺牲的英雄们口头的表扬,这本身就是对正义的亵渎!我们也常听说某某高官因为贪污受贿动辄几千万,而被判处无期徒刑(很少获死刑,死缓只是给老百姓一个心理安慰而已,对于士大夫们来说是一个起死回生的后门)。而他们的妻子不知道他们的花园洋房、奔驰宝马是从哪儿来的吗?他们的儿女不知道他们用来炒股、开发房地产的千万资金是从哪儿来的吗?不对他们制罪这就是废弃了天下为公的大道!“精英”们天天叫喊着“自由民主”,只是为他们自身变本加力的为所欲为寻找法律上强大的支持。现在最有人权的国家,某些“精英”们眼里的天堂——美国,也只是三权分立,互相监督,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做法,公安、法院分立,之外又设检察院以监督法律的公正,但腐败现象还是愈演愈烈,后来国家又成立反贪局,可中国的腐败指数不但不下降,反而连年升高。而两千年前我们伟大的祖先,就已经把监督的权力和义务真正的贯彻到了全体人民!当然,更包括官吏之间的互相监督。

                       真正的孝道

1.老人控告儿女不孝,要求判以死刊,应否经过三次原宥(谅解,宽大处理)的手续,不应原宥,要立即拘捕,勿令逃走。(原文:免老告人以為不孝,謁殺,當三環之不?不當環,亟執勿失。)

2.殴打祖父母,应黥为城旦舂。(在脸上刺字,男的罚修筑城墙,女的罚为公家舂米,相当于劳动改造”)如殴打曾祖父母,应如何论处?与殴打祖父母同样论处。(原文:「毆大父母,黥為城旦舂。」今毆高大父母,可[何]論?比大父母。)

3. 妻凶悍,其夫加以责打,撕裂了她的耳朵,或打断了四肢、手指,或造成脱臼,问其夫应如何论处?应处以耐刑。(剃光 鬓毛服劳役)(原文:妻悍,夫毆治之,夬[ ]其耳,若折支[肢]指、胅 [體],問夫可[何]論?當耐。)

4.擅自杀死孩子,应黥为城旦舂,如果孩子刚出生时先天畸形及残疾而杀之者,不予论罪。如果生的孩子,身体健全,无畸形,只因孩子多,不愿意让他存活,而杀子,应该怎么论罪?以杀子罪处理。(原文:擅自杀子,黥为城旦舂,其子新生而有怪物其身及不全而杀之,勿罪。今生子,子身全也,无怪物,直以多子故,不欲其生,即弗举而杀子,何论?为杀子)

    毫无疑问,秦律比东汉以后两千年来任何一个朝代都公平,当然,有些地方也不尽人意,比如在脸上刺字这样的法律还是应该废除的。但秦律的构架是比西方律法完善百倍的,它解决了西方政治体系所不能解决的所有难题。现在,中华人终于废除了儒家禁固残害了我们两千年的三纲五常,(严格来说只废除了三纲)全中国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孝道仁义,我们能做到父慈子孝了吗?秦人是很讲孝道的,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孝道要以不违反法律为前题,而法律是以天下为公(即以全社会的利益)为原则的,也可以说法是以尊循着道的规律法则而产生的,在秦代,德是作为法的从属性工具而存在的,废弃了大道,法就会被改变了,所以法也就失去了维护正义的作用,德也就无从谈起了。这正如老子所讲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还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可以看出老子对虚伪的空洞的只讲在口头的仁义孝慈的痛恨!

    秦帝国是不是动不动就使用酷刑逼供呢?在《秦律——封诊式》里有这样的条例:

1.审理案件,能根据记录的口供,进行追查,不用拷打而察得犯人的真情,是最好的,施行拷打,不好,恐吓犯人,是失败。(原文:治獄,能以書從 其言,毋治[笞]諒[掠]而得人請[情]為上;治[笞]諒[掠]為下;有恐為敗。)

2.凡审讯案件,必须先听完口供并加以记录,使受讯者各自陈述,虽然明知是欺骗,也不要马上诘问,供辞已记录完毕而问题没有交代清楚,于是对应加诘问的问题进行诘问,诘问的时候,又把其辩解的话记录下来,再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没有清楚的问题,继续进行诘问,诘问到犯人辞穷,无法自圆其说从而多次的欺骗,还改变口供拒不服罪,依法应当拷打的,就施行拷打,拷打犯人必须记下,爰书(文中“爰书”意义广泛,包括司法案件的供辞、记录、报告书等——录者注):因某多次改变口供,无从辩解,对其拷打讯问。(原文:訊獄  凡訊獄,必先盡聽其言而書之,各展其辭,雖智[知]其訑,勿庸輒詰。其辭已盡書而毋[無]解,乃以詰者詰之。詰之有[又]盡聽書其解辭,有[又]視其它毋[無]解者以復詰之。詰之極而數訑,更言不服,其律當治[笞]諒[掠]者,乃治[笞]諒[掠]。治[笞]諒[掠]之必書曰:爰書:以某數更言,毋[無]解辭,治[笞]訊某。)

    根据《封诊式》,秦允许刑讯逼供,但有所限制。刑讯逼供的对象是多次变更口供,不老实认罪的人。审讯分成三等:上、下、败。上是不施刑讯就侦破了案件;下是动用了刑讯才侦破案件;恐吓嫌疑犯,则属于失败。不过这里的“有恐为败”想必是没有侦破案件的情况。

    尽管法律有了限制,但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刑讯逼供的情况一直都是十分严重的。现代就没有了吗?。在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拷掠就更加可怕了。《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了李斯受刑的可怕情形:李斯入狱后虽然屈服,但仍希望皇帝的使者来对质的时候能够替自己伸冤。赵高便派人假冒皇帝的使者来听取他的冤情。李斯一旦以实相告,就会紧接着受到酷刑。但他仍不屈服,赵高便又派人来假冒皇帝使者,如此反复十几次,当皇帝的使者果真来了的时候,李斯无法分辨真假,只好不说话了。于是李斯谋反的案件得到“证实”。追随赢政大帝开创万世之伟业的李斯,就这样含冤死去。这是刑讯制度弊端的一个明显的体现。不过案办到这种程度,也跟胡亥的愚蠢有关。如果赵高跟嬴政玩这一手,必死无疑(可怜的李斯,他可能没有想到胡亥居然这么愚蠢)。

                秦律的几个特点

    秦律为什么能使整个国家象一部巨大的机器一样,高效的运转起来呢?约而详即是它的关键,秦律详细到什么程度呢?举两相有趣的例子,我们就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1.工匠选择夯墙用的立木,立木本可使用而标上不可使用的记号,罚二甲。工匠在立木上标记为不可使用,以致不敷装设者的需要,装设者经过报请仍使用了,应罚认为不可使用的工匠二甲。(原文:工擇榦,榦可用而久以為不可用,貲二甲。 工久榦曰不可用,負久者,久者謁用之,而貲工曰不可者二甲。)

2.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的,赏赐田啬夫(主管农业的副县长)酒一壶,干肉十条,免除养牛者一次更役,赏赐牛长(相当于生产队长)三十天的工资;成绩低劣的,申斥田啬夫,罚养牛者两个月工资,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十下。又在乡里进行考核,成绩优秀的赏赐里典(村长)十天的工资,成绩低劣的笞打三十下。(原文: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膚田牛。卒歲,以正月大課之,最,賜田嗇夫壺酉[酒]束脯,為旱[皂]者除一更,賜牛長日三旬;殿者,誶田嗇夫,罰冗皂者二月。其以牛田,牛 絜,治[笞]主者寸十。有[又]里課之,最者,賜田典日旬殿,治[笞]卅。 廄苑律。)

    秦律之复杂严谨是历代所没有过的,那么对于大家最熟悉听说最多的关于“徭役”和“军功”是怎么规定的呢?不用全部的了解,我们也能大有收获。

1.为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所征发人数已足,应尽速送抵服役处所。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征发徒   作城邑的工程,要对所筑的墙担保一年。不满一年而墙坏,主持工程的司空和负责该墙的君子有罪,令原来修墙的徒   重新修筑,不得算入服徭役的时间。……( 原文: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 [也],及詣。水雨,除興。興徒以為邑中之紅[功]者,令 [嫴]堵卒歲。未卒堵壞,司空將紅[功]及君子主堵者有罪,令其徒復垣之,勿計為 [徭]。)

2.在战争战死,应将爵授予其子。如后来察觉该人未死,应实在夺其子的爵位,并惩治其同伍的人;那个未死的人回来,作为隶臣。 (原文:戰死事不出,論其後。有(又)後察不死,奪後爵,除伍人;不死者歸,以為隸臣。)

3.不应自军中领粮而领取的,皆罚二甲,撤职永不叙用;如不是官吏,罚戌边二年。一起吃军粮的军人、屯长和仆射不报告,罚戌边一年;县令、县尉、士吏没有察觉,罚一甲。军人在领粮地方和路经的县出卖军粮,罚戌边二年;同属一车一起吃军粮的军人、屯长和仆射不报告,罚戌边一年;县司空、司空佐史、给军卒兵器,质量不好,丞及库的啬夫和吏均罚二甲,撤职永不叙用。 (原文:不當稟軍中而稟者,皆貲二甲,法[廢];非吏 [也],戍二歲;徒食、敦[屯]長、僕射弗告,貲戍一歲;令、尉、士吏弗得,貲一甲。 軍人買[賣]稟稟所及過縣,貲戍二歲;同車食、敦[屯]長、僕射弗告,戍一歲;縣司空、司空佐史、士吏將者弗得,貲一甲;邦司空一盾。 軍人稟所、所過縣百姓買其稟,貲二甲,入粟公;吏部弗得,及令、丞貲各一甲。 稟卒兵,不完善[繕],丞、庫嗇夫、吏貲二甲,法[廢]。)

    在第一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为朝廷征发徭役,迟到三天到五天只是斥责而已(如同现代的大会写检查)如果因大雨而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但我们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陈涉列传》里面看到: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睡虎地秦简》的主人死于公元前215年,而陈胜、吴广起义在209年,短短几年,秦法怎么会变成这样?在《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载:“赵高曰:‘陛下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灭大臣及宗室;然后收举遗民,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二世然之。乃更为法律,务益刻深。这样混蛋的逻辑秦二世竟然欣然同意,可见其怎样一个政治白痴!

    我们都知道,在秦国如果在战场上斩获敌人‘甲士’(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 、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二级爵位就能使自己身为奴隶的亲人成为自由人,但如果在战场上阵亡呢?上面第二个条例说明有爵位的战士、军官阵亡是可以由儿子继承爵位的,功勋制给了每一个人(哪怕他是庶民甚至是奴隶)建功立业的平等机会。其实秦国的功勋制并不只反映在战争上,比如前面说的养牛都有功勋制的影子,秦代有考核制度,但更注重实际操作,比如考查养牛户是不是尽职,是直接用眼睛看牛的身体状态,而不是看养牛户报上来的数据。至于官吏的任用,更是着重于功勋制,我们现在的考核制(科举制)选出来的只是知识记忆,并不能显示一个人的真正能力。至于选举制和察举制,更是取决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交织纵横的各派力量。只有少数人是政绩突出而升官进级的。(这个政绩在人民心中会有一个衡量)

    通过第三个条例我们能看到,秦帝国的监督制度不只是百姓之间的监督,更渗透到军队、政府乃至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我们用一个现代的名词称其为“全民监督”。这是我们伟大祖先数千年的政治实践的总结,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奋斗不息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理论基础。我们相信,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世界历史上将重写赢政大帝统一世界的辉煌篇章!


相关文章:
·翟玉忠:六经——中华文明的顶层设计
·白彤东:中国是如何成为专制国家的?
·陈赟:六经成立与中华文明的精神奠基
·翟玉忠: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如何储粮以安天下?
·华军: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问道商君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