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文脉寻根:重新发现中国文化·醉春秋》自序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22-10-12


黄钟大吕玉音发,华夏文明百世夸。

尧舜禹汤千德路,经史子集万宝洼。

抚琴按戟思秦汉,舞剑闻香看梅花。

以法立德真国士,中兴册上椽笔刷。

这是2018年2月,《人民日报》记者刘海天先生赠我的诗。读罢不禁感叹:“海天,知我者!”

记得2017年8月13日,我应邀去甘肃嘉峪关,参加嘉峪关市与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没想到,会上遇到了时任《人民日报》甘肃分社记者的海天。他当时采访我,要我献计甘肃,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他说甘肃有好多好地方,文化发达却鲜为人知。大家一定要让世人更多地知道甘肃——他那种深切的爱国、爱岗情怀,会感染所有人。

第二天发表在人民网-甘肃频道的专稿上,海天这样介绍我:“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中心研究员、国学专家翟玉忠,是本次受邀与会的专家学者之一。他主要研究的学科范围,是秦汉文化尤其是法家文化。在传统法家理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新法家的概念,以顺应当今时代贡献当今社会。为了传播新法家理论思想,翟玉忠于多年前筹建了新法家网站,在网站主编的岗位上追寻着法治中国的理想信念。近年,党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使他深受鼓舞。”【1】

海天真正理解我们建立新法家网站的初衷!面对文化过度西化,“反认他乡是故乡”的现实,2005年,笔者与同道怀经世济民之宏愿,从黄老、法家入手,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念兹在兹,十几年如一日,忍辱负重,多少人误解我们——当有人提出,尽管法家经世济民,以法生德,但这个词过去两千多年有太多贬义,希望网站不再叫“新法家”。我们宣布:“为古圣先贤背恶名,夫复何憾!”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幸运的是,在近二十年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太多知己、知音。南怀瑾先生、余云辉博士、马宏达先生、李慈雄先生、陆寿筠先生、付金才老师、毛凌云先生、徐光宇先生、徐光梅女士、段志辉先生、潘维教授、周本初教授······

我无法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菩萨救世之心,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

美国休斯敦大学周本初教授让我懂得了君子忧道不忧贫,得道多助的道理。

2008年初是新法家网站最为困难的时候,出版事业遇到挫折,经济上难以为继。那年2月27日,到清华大学开会的周教授找到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用担心经济问题,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就是思想,担心什么钱!记住,得道多助!”

当时,周教授将打算捐给“百年一遇的南方大雪”的钱款转给了我。我不想要。他说:你们拿着,你们比雪灾更需要“雪中送炭”!

我感动得一时语塞······

作为杰出的高温超导材料科学家和业余书法家,周本初教授将一生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20世纪70年代,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他一腔热血投入在美华人保钓运动。20世纪90年代起,他不遗余力地为祖国农村贫困儿童受教育贡献全部精力,后来又回到吉林大学教书育人,甚至将自己的工资拿出来捐助吉大贫困生——这是怎样无私无我的伟大啊!

记得有一次周教授对我说,自己没有多余的钱了,已将存款全部捐了出去。

“登高不以艰险而止,积善不以穷否而怨”,这是周教授一生的真实写照!

2021年5月17日,周本初教授在美国加州与世长辞,享年85岁。

周教授离开了我们,但他曾经支持的事业、伟大的圣贤之道会永远传递下去!

可以告慰周先生的是,我们正在发起大《六经》工程,复活中华文化之根。

大《六经》工程是孔子以后,对中华文化核心经典《六经》的最大规模整理工作。

最初因缘是2021年2月,笔者看了央视一套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尚书》,感叹这么权威的媒体,竟然“谈《书》而不知《书》”,古今文《尚书》不分,只重今文《尚书》,忽视《逸周书》《清华简尚书》。

于是私下在微信群里开玩笑,待我老迈解甲归田之时,一定要重新整理《六经》。

没想到,老朋友余云辉博士劝我:“现在不做,老了哪里还能整理《六经》?”

言下大悟。笔者近期写了《<六经>是人类走向未来的灯塔——大<六经>工程纲要》等系列文章,具体阐述大《六经》工程的意义,及整理步骤、原则。

大《六经》工程得到了各界朋友的响应,有的出钱,有的出力,目前正为唱戏“搭台子”,制作大《六经》工程网站。

没想到,它引起了一些学者的不满,说我乱经、乱华、罪魁、祸首。甚至认为此举“害我国家罪其大焉”。比如某先生就明确表示:“劝君就此罢手,否则便是祸首。经学岂是儿戏?乱经便是乱华。如能悬崖勒马,我们仍是朋友。”

我常跟合作者们讲,这事“风险”很大,但不得不做,因为《六经》是中华文化的初基,文化家底都摸不清、不牢靠,何谈文化自觉与自信?何谈软实力和世界责任?我们道德、能力不行,所以可能失败。问题是其他人满足于经学目前的僵尸状态,复活经学没有其他人做,所以只能赶鸭子上架,先承担起来。哪怕失败了,浪费十多年的大好年华,后来者也会从我们这里汲取教训。

好友马宏达先生特别告诉我,大《六经》工程总编辑一职应空置,以待高明,我说行;可上手一做才知道,如果没有主事之人,学者们讨论会乱成一锅粥,事情很难推进下去——所以我非干不可。

即使这样,也不能得到一些朋友的理解。当年我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文化,河北儒学研究界便有朋友和我绝交;现在搞大《六经》,某先生又要与我绝交——人生百年亦苦短,春秋寂寥几人识!

故作诗答某先生,并说明大《六经》工程诸因缘。

不忍文脉失本根,【2】

秃笔【3】拿来撑古今。

舍身填海意如何?

病树沉舟满畔春!【4】

《六经》是超越宗教、内养外用一以贯之大道的初基。两千多年来成为利禄之途,科举制解体后,终致“失魂落魄”。不复活《六经》,何以重整中华文化山河——遵循生生不息的大道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持久和平!

吾辈不为,实在愧对先圣、愧对时代!

千载之后,于此初心——尚存知音否?

翟玉忠

2021年8月5日星期四


注释:

【1】《学者献计甘肃:用“战狼”精神发展文化产业》,网址:

http://m.people.cn/n4/2017/0814/c1280-9700905.html,访问日期2021年7月14日。

【2】本根:指中华文化的六大基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那是我们重建斯文,收拾文化山河的起点——返本才能开新,这是东西方文化复兴的基本规律。

【3】秃笔:没有笔尖儿的毛笔,比喻不高明的写作能力。作者以此自况,说明不得已领衔大《六经》工程,欲复活《经学》的统一性、人民性、实用性。

【4】病树沉舟满畔春:化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摘自翟玉忠先生《文脉寻根:重新发现中国文化》,该书由华龄出版社2022年出版;购买作者签名版请加微信:zhai20050718)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东西方学术范式的不同
·翟玉忠:钱穆在台北素书楼上孤独的呐喊
·翟玉忠:东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
·翟玉忠:拒绝学术“软埋”,贯通经子
·翟玉忠:儒家与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