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历史
翟玉忠:治世也要阴阳——“以法生德”与“以德固法”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20-01-15

西方社会政教长期分途而治,世俗政权主导刑罚,神圣宗教主导教化;但在超越宗教的世俗性中国社会,礼与刑、法与德犹如事物的阴与阳,二者缺一不可,片面强调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错误的。

先贤认为:法与德相辅相成,相须为用,二者的关系是以法生德,以德固法。中国古典政治学经典《商君书》指出,空谈仁义没有意义,只有法治才能实现真正的仁义。《商君书·画策第十八》上说:圣人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能统治民众,就像利用地势控制水流、用干湿来控制火一样。所以说,仁者能对别人施加仁慈,却不能使别人变成仁人,仁义的人能够爱人,却不能使人们互相爱,因此,光凭仁义道德是不能治理好社会的。圣人定有让天下人信任的德性,又有让天下人信任的法律;所谓仁义,是说作为臣子有忠心,作为儿子有孝心,长幼之间有礼节,男女之间有别,不符合义,就是饿死也不苟且吃饭,就是死也不苟且偷生。圣明的帝王相对于仁义更重视法律,法律严明,君主的命令能贯彻才行。(原文: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曰: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管子》论述“以法生德”方面走得更远,作者一方面反对以“爱民”用民,另一方面明确指出“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管子·任法第四十五》)。《管子·法法第十六》中有:君主之所以爱民,是为了任用他们。为爱民的原故,不怕毁坏法度,削减命令,那就失去爱民的意义了。显而易见,单用爱民的办法任用人民,则人民不会服从。善于任用人民的,可以用杀戮、危害、劳累、饥渴等方法,使民者用这些手段,而人民并不认为是害己。因为明王在上,道和法通行全国,人民都能舍弃爱干的私事而做不爱干的的公务。(原文:计上之所以爱民者,为用之爱之也。为爱民之故,不难毁法亏令,则是失所谓爱民矣。夫以爱民用民,则民之不用明矣。夫至用民者,杀之危之,劳之苦之,饥之渴之;用民者将致之此极也,而民毋可与虑害己者。明王在上,道法行于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

和儒家一样,法家也强调教化的作用,主张教化应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当时主要是耕战),使教化成俗,深入人心。《商君书·赏刑第十七》说:只有那些能打仗的人,才能踏进富贵的大门。那些骄横跋扈的人,受到刑法的惩处不能赦免。这样,父亲伯叔、兄弟、相知相识的朋友、男女亲家、志同道合的人都会说:“我们务必要加倍努力的地方不过在战场上罢了。”因此,年富力强的人努力作战,年老体弱的人努力从事防守,那些死在战场的人不后悔,活着的人互相鼓励,这就是我说的统一教化。民众想得到富贵,死而后已,可富贵的门在当兵打仗,所以民众听说要打仗便互相庆贺,起居饮食所唱的歌谣,全是打仗的事。这就是我所说的:严明教育到一定程度仿佛没有教化。(原文:彼能战者践富贵之门。强梗焉,有常刑而不赦。是父兄、昆弟、知识、婚姻、合同者,皆曰:“务之所加,存战而已矣。”夫故当壮者务于战,老弱者务于守,死者不悔,生者务劝,此臣之所谓壹教也。民之欲富贵也,共阖棺而后止,而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臣之所谓明教之犹至于无教也。) 

《管子·权修第三》认为“教训成俗而刑罚省”,强调“以德固法”,防微杜渐。“凡是治理人民的,应该使男人没有邪僻行为,女人没有淫乱的事情。使男人不行邪僻,要靠教育;使女人没有淫乱,要靠训诲。教训形成风气,刑罚就会减少,这是自然的道理。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走正道。要求人民走正道,就不能不禁止小的邪恶。因为小恶是大恶产生的根源。不禁小恶而想要大恶不危害国家,是办不到的。”(原文: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

尽管“以法生德”、“以德固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造就了一个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大秦盛世,遗憾的是,直到今天片面强调“以德治国”,“德生德”的观念依然像魔咒一下困扰着国人。要知道,一旦这种思想深入到精英的治国理念中,我们离法治将越来越远……

 

(节选自翟玉忠《道法中国:二十一世纪中华文明的复兴》,该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出版。)



相关文章:
·翟玉忠:民主发源地希腊给了民主持续的坏名声
·翟玉忠: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尚书》
·翟玉忠:跳出历史周期率,让人民监督政府制度化
·翟玉忠:真正理解 “中国”不能离开经学
·翟玉忠:政府的“中国式”与学界的西学化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