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欧亚大陆所见八卦历盘杂考(中)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18-10-18

基于现实经验,以数理形式表达自然规律是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洛书、河图是人类最早的宇宙时空数理模型,在此意义上,洛书、河图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的滥觞。那么,二者起源于何时呢?

 

笔者认为,它们起源于五千年前的中国。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中国这样,过去一万年来出土如此多的八角(卦)纹饰,也没有一个地方像中国这样,明确将八角作为宇宙时空的数理模型。可以说,八卦源于中国。

 

贺刚教授曾将八千年来中国各地出土的八角纹饰作了汇总,发现它最早出现于近八千年前的高庙文化,并伴随该文化延续了1500年。在大溪文化时期,也就是距今约6300~6500年前,八角纹饰最先向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传播。在距今约5000年前后进入黄河上游和辽河流域。比如主要分布在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就是从距今5200年前才开始出现八角星纹饰。

 

图2-15    南京博物院藏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纹彩陶盆。图片来源:阿城,《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中华书局,2014年6月,第14页。

 

贺刚教授还绘制了八卦(角)的传播路线图。(图2-16)

   

图2-16   高庙文化相关文化因素的传播路线图,其中八角星纹用星号表示。图片来源:贺刚,《湘西史前遗存与中国古史传说》,岳麓书社,2013年10月,第414页。

 

美中不足的是,此图中未标出民族学资料所显示的汉羌彝走廊的八角纹饰。从甘肃至云南广大西部地区,八角纹饰至今仍在当地诸多少数民族文化中司空见惯,它甚至在某些民族的天文历算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比如苗族服饰上有大量八角纹饰,它们被苗族群众称为“蝴蝶纹”,象征生命之源与人口繁衍。据《苗族古歌•枫木歌》,苗族祖先是“蝴蝶妈妈”,苗语称“妹榜妹留”——八角实际也是苗民祖先的象征。

   

图2-17    贵州六盘水市苗族的背儿带。图片来源:阿城,《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中华书局,2014年6月,第18页。

 

彝族人将艺术化的“宇宙本源图”作为服饰。这种纹饰中间有螺旋状的太极图“输必孜”,外面是八卦(八角),彝族称之为“天地八卦纹”。

 

图2-18    彝族的天地八卦纹女头帕(近代)。图片来源:陈长友、王继超主编,《彝族美术:黔西北民间工艺美术辑》,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159页。

 

在东亚古代文化中,太极八卦被多个民族赋予万物之源的含义。今天的学者不能因为看到八角与古代织机上的零件一模一样,就妄下论断说八卦(角)源自织机“滕花”,也不能因为八卦(角)与天文历法有关,就说八卦来自立竿测影。要看到,“形似”并不能说明八卦的源头,八卦本身代表宇宙时空模式,且多具有数理意义。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起,八角被赋予数理意义,成为洛书的呢?笔者认为是八角纹饰5000年前进入黄河上游地区之后。因为考古学证据表明,正是在这段时期,“原始洛书”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

 

最著名的“原始洛书”是安徽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玉版。(图2-19)《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描述这个编号为87M4:30的玉版时说:“两短边上各对钻5个圆孔,一长边上对钻9个圆孔,另一长边在两端各对钻2个圆孔。玉版中部偏右琢一小圆,在小圆内琢刻方形八角星纹,小圆外琢磨大圆。大小圆之间以直线平分为八个区块,每区域内琢磨圭形纹饰一个。在大圆外沿圆边对着玉版四角各琢磨一圭形纹饰。长11、宽8.2、厚0.2—0.4厘米。”【10】

 

图2-19   安徽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出土的编号为87M4:30的玉版,1987年出土。图片来源:阿城,《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中华书局,2014年6月,第9页。

 

在拙著《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一书中,笔者曾指出凌家滩先民是用玉版表达四时八节历,而玉版上面九个孔有两个几乎交叠在一起,所以可以认为是八个。与下面的四个孔一起正好表示“四时八节”。【11】现在看来,这种推论有太多猜想成分。玉版两边的双五,可能表达的是洛书的原名“十生五成”,而上下的“九”“四”,表达的是洛书两个相邻的阴阳数。

 

事实上,考古发现的“十生五成”或“五生十成”图不止这一个,可能由于其他文物皆为岩画,断代不易,故鲜为人知——它们分布地域十分广泛。

 

一个岩画发现于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柿子滩遗址。这个发现于“岩棚”下的岩画有两方,用赭红色颜料绘制,二者相距仅0.5米。第一方高20、宽17厘米;第二方高27、宽44厘米。《山西吉县柿子滩中石器文化遗址》的作者将其年代确定为1.2万年前开始的中石器时代。【12】

图2-20    山西省吉县柿子滩遗址岩画。图片来源:解希恭、阎金铸、陶富海,《山西吉县柿子滩中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第3期,第319页。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先生认为,柿子滩遗址岩画的年代当在新石器时代或其以后,理由是岩画的内容是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原始祈年巫术仪式。【13】

 

无论岩画年代如何,我们都能看出,第二方岩画实际上是由两个“五”构成的“十”,而第一方岩画则是上“七”下“六”,如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版一样,是洛书中相邻的两个奇偶数字。

 

叶茂林先生在广西左江岩画中,发现了一幅与山西柿子滩遗址岩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二者都是蹲踞式人形居中,旁边有以数字表示的点。(图2-21)其中最下面的点是十五个,而上下的点分别是三和九——从中国北部到中国南部,这种相隔千里造型上的一致难道只是巧合吗!

 

图2-21  广西左江岩画上的“原始洛书”,一般认为左江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20年)壮族先民骆越人创作。图片来源:叶茂林,《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岩画辨疑》,载《考古》1992年第5期。

 

总之,明确的考古学证据表明,至晚约五千年前,中国先贤就将八卦(角)数字化,发明了洛书。2016年6月22日,笔者在青海省博物馆看到一件距今4600年前的半山类型“S”纹彩陶壶。(图2-22)其“S”的两个环中竟有九宫的纹饰,且加点强调,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宇宙本源图”吗?该彩陶壶设计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图2-22  距今4600年前的半山类型“S”纹彩陶壶。2016年6月22日笔者摄于青海省博物馆。

 

另外,在历法占卜中藏族也格外重视洛书,且九宫数字的排布可以随年宫(中间一宫)的变化而变化。著名藏文化学者黄明信先生曾指出,西藏的五行、八卦、九宫、十二建除、二十八宿等是7世纪后,随着汉、藏之间交流的日益加深,从汉地引入的。【14】不过也有学者暗示这些文化因素传入藏地的时间可能更早。【15】

 

藏语中的八卦名称,明显是音译自汉语,八卦所代表的事物亦与汉地全同,八卦来自汉地的痕迹是极为明显的——青藏高原的太极图案传自印度,而八卦九宫却源自汉地,欧亚大陆古代文化交流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

 

笔者在青藏高原考察时注意到,如同欧亚大陆上众多民族都将幻方当作护身符一样,洛书在西藏已经成为一种召祥辟邪的重要符号——甚至在外出差时,西藏人也要带上刻有洛书的铜牌或银牌。

 

(节选自翟玉忠先生《人类文明的基因:人类二元观念与世界文化的分野》(图文版),该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读者可以通过当当、京东等网站购买。)

 

注释:

 

【10】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47页。

 

【11】翟玉忠:《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3月,,第33页。

 

【12】解希恭、阎金铸、陶富海:《山西吉县柿子滩中石器文化遗址》,载《考古学报》1989年第3期。

 

【13】叶茂林:《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岩画辨疑》,载《考古》1992年第5期。

 

【14】黄明信:《西藏的天文历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7页。

 

【15】王尧:《古代哲学思想的交流——“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在西藏》,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5期。

 

 

(上文来自翟玉忠先生《人类文明的基因:人类二元观念与世界文化的分野》,该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读者可以通过当当、京东等网站购买。) 



相关文章:
·翟玉忠:钱穆在台北素书楼上孤独的呐喊
·翟玉忠:东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
·翟玉忠:拒绝学术“软埋”,贯通经子
·翟玉忠:儒家与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翟玉忠:找回中国本土政治经济理论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