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暮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这首诗大概是杜甫到夔州后不久所作。
原诗:
最能行⑴
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⑵。
富豪有钱驾大舸⑶,贫穷取给行艓子⑷。
小儿学问止论语⑸,大儿结束随商旅⑹。
欹帆侧舵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⑺。
朝发白帝暮江陵⑻,顷来目击信有征⑼。
瞿塘漫天虎须怒⑽,归州长年行最能⑾。
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⑿。
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⒀?
注释:
⑴最能,驾船的能手,刘须溪以最能为水手之称。
⑵公门,即衙门,句意是说不重读书,多习驾船,
⑶大船曰舸,音gě。
⑷艓,音dié,小船。穷人则驾小船谋生。
⑸《论语》,书名,孔丘弟子所辑,是封建社会的教科书之一。
⑹随商旅,即指驾船。小儿大儿都指驾大舸的富豪的儿子。
⑺这两句插写操舟的技巧。欹,音qī,倾斜。漩,是漩涡,濆,音pēn],古同“喷”。《蜀谚》:“濆起如屋,漩下如井。”驾船的遇漩则撇开,遇濆则捎过。无险阻,如覆平地。
⑻《水经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有时朝发白帝(夔州),暮到江陵(宜昌),虽乘奔御凤,不以疾也。”又李白诗:“朝辞自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同还。”
⑼目击,亲眼看见。征,征验。
⑽瞿塘,峡名。虎须,滩名。
⑾《宋景文笔记》:“蜀人谓舵师为民年三老。”舵师,即艄公。行最能,谓通瞿塘、虎须很容易。“行”一作“与”。
⑿《左传》:“南风不竞。”浦起龙注:“竞南疏北者,竞为南中轻生逐利之风,而疏于北方文物冠裳之客也。解者以为恃强慢吝,谬甚。”
⒀杜甫认为气量狭窄,并非由地理环境决定,而是因为缺乏教育,故以屈原为证。秭归县北有屈原故宅。“士”一作“土”。
文意:
夔州峡中男性大多不愿读书在官府求职,而在江上操船为业,富豪人家有钱驾大船,贫穷门户靠驾小船为生。小儿只读很少的一点书,年纪稍大就整束行装随商旅船学习锻炼。那些出色的水手斜帆侧舵穿波过浪,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上稳操舟船通行无阻,朝发白帝城,暮抵江陵,千里水路,一日即达,杜甫在夔州目击此事才知果有其实。瞿塘峡、虎须滩凶险无比,这些归州船夫却习于水性轻易驶过。据说此地百姓气量窄,误趋南方逐利之风,对于北方文客却显隔阂,如果这里真的没有才俊之士,那么为什么山上有伟大诗人屈原的故居呢,可见人们多为生活所迫才弃读书而走上轻死逐利之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