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历史
1974年新华社电稿:三号墓获大量文物对硏究汉初儒法斗争提供新资料 
作者:[新法家] 来源:[网友推荐] 2006-02-02

    【新华社北京一九七四年八月十八日电】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最近对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获得了大批珍贵文物。特别是三号墓出土的帛书,用墨把古书抄録在帛上,字体为小篆或隶书,共有十二万多字,大部分是已经失传了一两千年的古籍。这些佚书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哲学思想,研究西汉初期的儒法斗争,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


    据初步整理,这次出土的帛书中,有"老子"写本两种,上下篇的次序与今本相反,文字也有出入;"战国策"一万二千多字,一半以上是今本所没有的;"易经"四千多字;以及其它秦汉以前的古书,共十多种。

    出土的"老子"甲本卷后有三篇古佚书,没有篇名,第二篇抄録伊尹论九主的一段,约一千五、六百字,讲到九种君主,特别肯定"法君"。出土的"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共一万一千多字。这些古佚书,有的内容具有比较明显的法家思想,对于研究我国自战国至西汉初期法家思想的演变很有价值。

    在佚书中,还有"易说"约七千字;"相马经"四千多字;"医经方"一万多字;二一十八宿行度"约四千字;以及关于刑德、阴阳五行的书。

    此外,还有湘江漓江上游地图、驻军图等,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地图。

    从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中还发掘出竹简六百多枚。其中四百多枚是随葬物品的清单;二百枚是医书,文体与"黄帝内经"相似,据推测可能和已经失传的"黄帝外经"有关。

    继一号墓之后,三号墓也发掘出彩绘帛画,共有四幅。一幅覆盖在内棺上,十字形,长二点三三米,与一号墓帛画内容大体相似,细部有许多不同。一幅挂在棺室西壁,长方形,长二点三米。宽零点九四米,画的是车马仪仗的场面。棺室东壁的帛画已严重残破,但从残片中仍可看出画有房屋建筑、车骑奔马、妇女乘船等场面。另一幅藏在漆盒内,同医书竹简放在一起,已经破损,画面上有静坐、伸臂、屈膝、抱腿、下蹲等各种姿势的人物单个排列,并有"腹痛"、"腰痛"字样的题榜。

    这次发掘出土的器物,有漆器三百多件,数量之多,造型之大,制作之精,都超过了一号墓出土的漆器;兵器有弓、弩、戈、矛、兵器架等;还有木俑、丝织品等。在墓坑填土层中,发现了一件完整的木柄铁臿(音插),全长一百三十九点五厘米,上刻"五"字,臿口包有凹字形缺口。这是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工具,能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是非常难得的。

    这次发掘,进一步肯定了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年代、墓主人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号墓棺椁和随葬物已残腐,但出土了"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利苍"三颗印章,说明这二号墓是第一代轪侯利苍的墓。据"史纪"记载,利苍在汉惠帝二年(公元前一九三年)以长沙丞相被封为轪侯死于吕后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三号墓从骨骸看,死者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墓内发掘出记有"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的木牍可以断定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一六八年)。墓主人是利苍的儿子,第二代轪侯利豨的兄弟。从地层关系看,二、三号墓早于一号墓,说明利苍的妻子比利苍晚死。

    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墓的发挖工作,是在中共湖南省委和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从去年十一月到今年年初由湖南省博物馆等单位进行的。出土的帛书、简牍、帛画等珍贵文物,已由国家严格保护,并正在组织专业工作者进行整理、修复、释文和研究中。

 


相关文章:
·新华社:一些国企内外勾结 明火执仗围猎国资
·新华社:菲律宾继续为非作歹 中方将采取强硬措施
·新华社称房价屡调屡高 让很多人没有购房资格
·新华社:欺负完女儿欺负母亲 怎这样对待人民
·新华社记者周方:江青遗物有感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