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翟玉忠: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欧洲现代化之路(德法纪行之三) 
作者:[翟玉忠] 来源:[] 2025-08-18

图片说明:法国布列塔尼大岛上的石头教堂,内外装饰皆古朴庄重。这里的居民十分虔诚。细看教堂大钟的下部,就能看到敲钟的机械装置。

应德国友人彼得·库内尔(Peter Kühnel)及其夫人之邀,2025年7月底至8月中旬我去欧洲游学、避暑。

彼得夫妇不仅热爱中国文化,还有很强的社会主义情结。他们在科隆附近的家里藏有我出版过的几乎所有作品——思想穿透时空的力量,有时不得不让人惊叹。

彼得·库内尔在1990年10月两德统一前,就曾应东德政府的邀请参观访问社会主义的东德,这在当时是很不寻常的,也能说明他年轻时的思想倾向。闲时,我们常在一起讨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问题以及当代欧洲工人阶级的状况。他的许多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他认为尽管马克思并没有预言到资本主义福利社会的建立,但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德国工人状况的改善——德国的工人阶级从19世纪末期开始生活状况就有了很大改善,经过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趋势也没有终止。彼得的故乡在德国南部与法国交界地区,父亲一个人在工厂工作,能养活一家六口人,尽管当时的物质条件在今天看来相当艰苦。而今天西方工人身份认同的消解,工会力量的减弱,从长期看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失衡及社会分裂。

欧洲是现代文明的摇篮。教科书不断告诉我们,欧洲如何经过一系列工业、经济、政治等领域的革命走到了今天。但如果你近距离考察欧洲,就会发现它既经历巨变又不失传统。这有点像欧洲诸多古老教堂的大钟,钟楼和钟本身是古老的,但敲钟则用现代自动化机械装置——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早已成为明日黄花。

不错,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极大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欧洲封建势力的基础基督教也受到巨大冲击,但这种冲击并没有毁灭基督教本身。今天教会丑闻等因素加速了西方世俗化的进程,但基督教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2023年,德国无宗教信仰者占比达到57%,其天主教、新教信众已退居“少数群体”。不过在那里,民众仍要交与中世纪什一税类似的宗教税,避免交宗教税需要严格的退教手续。许多人,以不同的形式追寻教会之外的上帝信仰。

圣路易大教堂可谓法国大革命冲击的缩影。8月7日下午,我们在巴黎参观了离凡尔赛宫只有几步之遥的圣路易大教堂。据介绍,为了完成法王路易十四的遗嘱,路易十五下令在名为“鹿园”的旧址建造礼拜场所圣路易教堂。国王任命雅克·哈杜安-芒萨尔·德·萨贡尼(Jacques Hardouin-Mansart de Sagonne)为建筑师。工程于1742年开始,持续建了十二年。之后,教堂一直被圣文森·德·保罗(saint Vincent de Paul)创立的“拉撒路会”(Lazaristes)使用。法国大革命期间,圣路易大教堂的宗教功能被废除,变成了一座“丰盛神庙”。大部分金制品被没收,钟被融化,画作被存放在巴黎中央艺术博物馆(后来的卢浮宫博物馆)。但法国大革命后,1897年圣路易大教堂的宗教功能已经恢复,且新添了艺术品。1805年1月,教皇庇护七世还曾亲临这里。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差异。经过法国大革命,西方封建王权消失了,但西方安身立命的基础基督教历经变迁仍延续至今。中国经过20世纪的一系列革命,消灭了帝制,也消灭了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国文化。西式世俗学校教育永久性地取代了中国本土私塾书院教育。今天,学界主流仍然倾向于用西方学术理论(包括汉学)解析中国文化,尽管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属于不同的“社会操作系统”。

走过欧洲那么多农村和城市,我们不难看到其人文重心是新教和天主教。有时候去一个小镇中心,就要以当地的教堂为坐标。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欧洲现代化之路,是值得国人学习的。

我们的避暑之地是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的大岛(Île-Grande)。布列塔尼(Brittany)的意思是“小不列颠”。公元410年,衰弱的西罗马帝国放弃不列颠行省后,凶猛好战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入英国,从英国渡海来的凯尔特人占据了布列塔尼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公国。所以,这里保持了诸多古代英国文化传统。

名为“大岛”,实际岛屿很小,步行三个小时就能绕岛一周。

传统与现代 2小.jpg

图片说明:我们在布列塔尼大岛居住的房子,我很喜欢在这些拥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木下读书、打拳。大西洋凉风习习,让人神清气爽。

 我们住的是岛上最高的房子,从窗户即可看到大海。院子约有四五亩地,我特别喜欢院子里几棵高大的古松,以及冷不丁就能遇到的各色小花。最大的古松要两三个成人才能合抱,高二十米左右,至少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房子有三层,共七个大的房间。如同欧洲本身一样,里面的装饰既现代又古老。主要生活设施都是现代的,但诸多装饰却是传统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架有两百年历史的钢琴,这架1827年产于巴黎的钢琴仍被保存在一楼客厅里。我们曾去德国图林根州艾森纳赫小城的巴赫故居参观,即使在那里,这么古老的乐器也是十分罕见的。另外还有一座产于1905年的精美座钟,已经不能正常运转,仍被摆在餐厅的显要位置。我们所用的书架、书桌、床、柜等大部分家具,估计都要有百年左右的历史。

 8月12日傍晚,彼得夫妇,他们的公子卡尔,我们一行四人去海边看落日,这是当地最美的景致之一。路上,彼得教我唱德国民歌,曲调铿锵厚重,唱的是德国农民看见暴风雨即将到来,套上马车,急着去拉捆好的麦子。德语很难学,但我还能坚持和下来。当时我想到了已经离世三年的父亲。数十年前,他带我们全家收麦、打麦、晒麦的急迫情形——农业时代中外农民都是“以食为天”啊!当天晚上,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老父亲知道我回老家,面带灿烂的笑容说:“我的儿子回来了!”

到达海边,映入眼帘的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想到数十年探索宇宙人生大道,东西万里游学的经历,以及海内外诸多友人的帮助,不禁感慨万千——真知总是超越古今的,时间的侵蚀在那里简直毫无作为,只能蹉跎岁月,这就是天道魅力之所在吧!

诗言志——作诗并赠彼得·库内尔先生全家,以为念。

传统与现代 3小.jpg 

图片说明:布列塔尼大岛夕阳西下的美景。这里的海浪有时很大,高达两三米,波澜壮阔。

 

之一

天地豪情掀巨浪,

怒涛席卷击黑石。

鸥翔天际归何处,

落日西风和云翥。

 传统与现代 4小.jpg

图片说明:布列塔尼大岛夕阳西下的美景。从天际线向两边看去,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金色,天地浑然成一金瓯。

 

之二

金海翻白浪,惊涛排空来。

欧亚几万里,游子独徘徊。

传统与现代 5小.jpg

图片说明:布列塔尼大岛夕阳西下的美景。海边有些冷,但坐在暴晒一天的天然“石椅”上十分暖和,使人心定当下,遗忘今古。

 

之三

天地若金瓯,瓯中盛沧海。

巨石椅中坐,古今若蹉跎。


相关文章:
·翟玉忠:名实对于社会治理的意义重大(《名学十三篇》之一)
·翟玉忠:中国人如何看待和调节市场
·翟玉忠:用西学肢解中学的恶果
·翟玉忠: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德法纪行之四)
·翟玉忠:名学论证的四种方法——辟、侔、援、推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