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翟玉忠:新辑圣学十图·无名氏心图第四 
作者:[翟玉忠] 来源:[] 2012-04-14

 

    注:“□”字为左“忄”右“幾”。

 

题解:

 

宋以后,《孟子》一书被列为四书之一,导致性善论大行。童蒙读物《三字经》开篇即说:“人之初,性本善。”

 

观《孟子》原文,孟子显然是从究竟意义上说人性本善,这种说法确有偏颇之处。因为人心天生有善有恶,不可能全善,所以有人心、道心之分,要我们时时用功,上达至大道。早在两千多年前,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实性第三十六》中就指出孟子这种提法会造成名实不副,他形象地指出:“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今谓性已善,不几于无教而如其自然,又不顺于为政之道矣。且名者性之实,实者性之质,质无教之时,何遽能善。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米与善,人之继天而成于外也,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所为,有所至而止,止之内谓之天,止之外谓之王教,王教在性外,而性不得不遂,故曰,性有善质,而未能为善也,岂敢美辞,其实然也。天之所为,止于茧、麻与禾,以麻为布,以茧为丝,以米为饭,以性为善,此皆圣人所继天而进也,非情性质朴之能至也,故不可谓性。”这段话大意是说,孔子说:“名称不正,称说起来就不通顺。”如今有人认为人的本性已经善良,不是近乎不行教化而如同原来的自然状态一样!这种看法又和管理政事的方法不一致。况且名称是本性的实质,实质是本性的基础。基础在没接受教化时,为什么突然能够变成善?善如同米一样,本性如同禾苗一般。禾苗虽然能生出米,但禾苗不可以叫做米。本性虽然可以培养出善,但本性不可以叫做善。米和善,是人类继承天命形成的,不是上天自己完成的,上天的作为有其边界。在作为之内停止的叫做上天的本性,在上天作为之外的是天子教化的结果。天子的教化是在本性之外,而本性不得不顺随教化。所以说本性有善的基础,却没有达到善。哪敢讲和先圣观点不同的话,实质就是如此。上天的作为,只限于蚕茧、桑麻和禾苗。用桑麻织成布帛,用蚕茧抽成丝,用禾苗生成米,将本性变成善,这些全是圣人继承上天之命而进一步教化而成的,不是人的本性。

 

关于作此图的目的,作者指出:“阅《大学图》,自知正心矣,然难收易放者心也,故再辑《心图》。”正心为修身之根本,心又如平原跑马,易放难收——此图值得修行人仔细参究。

 

本图辑自丁韪良《汉学菁华》(沈弘等译,香港中华书局,20079月),167页。为了现代读者阅读方便,笔者对其重新绘制,并作以解读。

 

解读:

 

本图大致分以下几个层次:

 

一、中间为一“心”字,上面指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与道心乃舜帝与大盗跖所以不同之处。“心”字下,指出心体本虚,人得虚灵清静的心则上达,所以说:“虚其上所以引其上达。”左右则防其旁用,即“卫其旁所以戒其旁用”,“旁用谓自人心外,若攻乎异端之类。”这里的攻是“专心致力于”之意。“心之底丽处”,“底丽”是依附的意思,就是“底其下所以防其下达”。

 

二、左右两边为人心、道心分途所在。左为养成道心,为君子上达之路,终成太和元气,作者解释说:“此为上达,日进于高明,极其至为圣为贤,吉星佑之,福禄随之。”右为放逸人心,为下达之路,终成五行历(“历”通戾——笔者注)气,作者解释说:“此为下达,日流于汙(“汙”同污——笔者注),下极其至为禽为兽,恶星灾之,刑祸随之。”

 

三、养成道心包括“存天理”、“遏人欲”两个要目。这里的“遏”字用得好,比宋明理学家常用的“灭”字好得多。“存天理”又包括“修德”与“强恕”两个要目,“强恕”是勉力于恕道的意思。“遏人欲”又包括“寡欲”和“慎独”两个要目。“修德”要作到:1. 视听言动之悉恰。 2.喜怒哀乐之中节。“强恕”要作到:1. 克伐怨欲之不行。 2. 是非好恶之至公。“寡欲”要作到:1. 意必固我之不立。(“意必固我”指《论语·子罕篇第九》中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酒色财气之循理。“慎独”要作到: 1.身心性命之无慙(“慙”同惭——笔者注)。2.戒慎恐惧之时凛。

 

四、放逸人心包括“徇私意”和“放良心”两个要目。“徇私意”包括“贪淫”与“怠惰”两个要目,“放良心”包括“纵肆”与“伪奸”两个要目。“贪淫”是指:1.见利忘义强取强求。2.纵欲无耻渎伦乱纪。“怠惰”是指饱食终日虚度光阴,学业不精为善不力。“纵肆”是指酗酒猖狂任情使气,敢作敢为妄为孽天。“伪奸”是指:1. 邪媚阴险残贼□奕。(“□奕”当为烦忧之意) 2. 心毒貌慈言行无实。

 

五、右侧说明文字:阅《大学图》,自知正心矣,然难收易放者心也,故再辑《心图》。


相关文章:
·翟玉忠:六经——中华文明的顶层设计
·翟玉忠:《大学》“德本财末”思想的时代意义
·翟玉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译序
·翟玉忠:读余云辉博士《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翟玉忠: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大学》三纲及“定静”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