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武艺:管子关于市场经济的论述(之二) 
作者:[武艺] 来源:[] 2011-08-07

1.国家储备的理由

【原文】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1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2其食,守3其用,据4有余而制5不足,故民无不累6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7命也;黄金刀8币,民之通施9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10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译文】国家有十年的储备,而民众却不够生活,就会都以自己的技能去期望君主的俸禄;君主有山海的资源,而民众却不够日用,就会都用各自的职业去与君主交换日用。所以君主控制人们的粮食,掌管人们的日用,凭借国家的富余来裁断人们的不足,所以民众无不随从于君上。五谷粮食,是掌握民众命运的;黄金钱币,是民众交通互给的工具。所以善于治国的人掌握交通互给的工具以驾驭掌握民众命运,所以就能最大限度利用民力。

【说明】这是管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的论述,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由于农业种植,人们都安居定居下来,而且为了应对大自然和外族人的侵袭,人们不得不群居。群居就要求人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统治者的诞生就是为了维护这个共同的行为规范。所以统治者就要利用手中的权力积蓄储备,裁断贫穷,并救济贫穷。为了达到社会稳定、和谐,统治者不得不掌握交通互给的工具以驾驭掌握民众的命运,最大限度地利用民力,以使国家安定,使国家机构正常运转,使大部分人能够安居乐业。如果人们都为自己着想,统治者也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的呢?现代人是自己随从自己,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谁都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到统治者手里,交到别人手里,人们需要服从的只有法律。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

【注释】1.(wàng)希望、期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史记·项羽本纪》:“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汉书·李广苏建传》:“非汉所望。”

2.挟:(xié协)《孟子·万章下》:“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尽心上》:“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战国策·秦策一》:“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这里用为控制之意。

3.守:(shǒu)掌管。《管子·国蓄》:“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商君书》:“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

4.据:(jù巨)《易·困·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诗·邶风·柏舟》:“不可以据。”《诗·豳风·鸱鸮》:“予手拮据,予所捋荼。”《管子·侈靡》:“毋数据大臣之家而饮酒,是为使国大消。”《左传·僖公五年》:“神必据我。”《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诚据其势。”这里用为依靠、凭借之意。

5.制:(zhì志)《书·吕刑》:“断制五刑,以乱无辜。”《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管子·立政》:“侈曰专制,不足曰亏令,罪死不赦。”《管子·法法》:“资有天下,制在一人。”《孟子·梁惠王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说文》:“制,裁也。”这里用为裁断、制作之意。

6.累:《谷梁传·桓公二年》:“以是知君之累之也。”范宁注:“累,谓从也。”《尹文子·大道上》:“累于俗饰于物者,不可与为治矣。”这里用为随从之意。

7.司:(sī思)《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周礼·师氏》:“司王朝。”《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老子·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论语·泰伯》:“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礼记·曲礼》:“曰司徒。”《孟子·梁惠王下》:“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广雅》:“司,臣也。”《小尔雅》:“司,主也。”这里用为掌握管理之意。

8.刀:(dāo)《荀子·荣辱》:“余刀布。”《荀子·王霸》:“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汉书·食货志》:“及金刀龟贝。”春秋战国时期齐、燕、赵等国的刀形铜币,由生产工具的刀演变而成。也叫“刀币”这里用为货币之意。

9.施:(shī失)《管子·七法》:“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老子·五十三章》:“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易·谦·象》:“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论语·公冶长》:“愿无伐善,无施劳。”《国语·吴语》:“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礼记·中庸》:“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韩非子·解老》:“所谓貌施也者,邪道也。”《论衡·奇怪》:“夫令鸠雀施气于雁鹄,终不成子者,何也?”《广雅·释诂三》:“施,予也。”这里用为给予之意。

10.御:(yù玉)通“驭”。《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论语·为政》:“樊迟御,子告之曰。”《说文》:“御,使马也。”《汉书·荀彘传》:“以御见,侍中。”这里用为驾驶之意。 

2.国家收入的来源

【原文】夫民者信亲而死利,海内皆然。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故民爱可洽于上也。租藉者,所以强求也;租税者,所虑而请也。王霸之君去其所以强求,废其所虑而请,故天下乐从也。

【译文】民众是亲近可信任的而死于追逐利益,四海之内都是这样。民众得到给予就会欢喜,被剥夺就会愤怒,人情就是这样。先前的君王知道这个原因,所以显露给予的形迹,不显露剥夺的道理。所以民众喜爱并融洽于君上。凭借租税,是强迫向民众索求的;征收税赋,是因为有所谋虑才向民众请求的。称王称霸的君主之所以去除强迫求取,废弃所谋虑才请求的各种租税,所以天下人民乐于随从。

【说明】为什么要向民众征税?国家需要。但一旦向人民征税,人民就会不高兴,只要碰着减免税收,人民就会兴高采烈。但不向人民征税?国家的储备从何而来?国家的富裕强盛又从何而来?其实,税收并不是国家的全部财政收入,占88%,刨出税收外,国家的其它主要收入是实行专卖,控制物价。西方国家一方面加强税收,一方面又在加大补贴,形成一种怪圈。因为西方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政府的收入大部分来自税收,没有或很少实行专卖、控制物价,再加上高额的军费,所以政府很穷,没有能力帮助穷人,然而政府又要加强税收,以达到抑富济贫的目的。但被征税的人,无不想办法躲税逃税,“合理避税”。所以中国政府减免老百姓税收,增加专卖收入,看来是很好的方法。

——————————————————

【注释】1.见:(xiàn)《易·蛊·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管子·形势》:“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老子·七十二章》:“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荀子·劝学》:“天见其明,地见其光。”《韩非子·二柄》:“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广韵·霰韵》:“见,露也。”《集韵·霰韵》:“见,显也。”《汉书·元帝纪》:“天见大异。”颜师古注:“见,显示。”这里用为出现、显露之意。

2.洽:(qià恰)《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诗·小雅·正月》:“洽比其邻。”《诗·小雅·宾之初筵》:“烝衎烈祖,以洽百礼。”《诗·大雅·板》:“辞之辑矣,民之治矣。”《诗·大雅·江汉》:“矢其文德,洽此四国。”《礼记·仲尼燕居》:“则无以祖洽于众也。”《荀子·儒效》:“尽善挟洽之谓神。曷谓固。”这里用为和谐、融洽之意。

3.租:(zū葅)田赋,征收的农产品,又指按田地征收的捐税。《管子·国蓄》:“租籍者,所以强求也。”《急就篇》:“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说文》:“租,田赋也。”《广雅》:“租,税也。”

4.藉:(jiè戒)《易·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管子·海王》:“吾欲藉于台雉,何如?”《墨子·公输》:“藉子杀之。”《孟子·滕文公上》:“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韩非子·爱臣》:“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这里用为凭借之意。

5.税:(shuì睡)田赋,征收的农产品。《周礼·掌交》:“论九税之利。”《管子·国蓄》:“租税者,所虑而请也。”《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孟子·梁惠王上》:“省刑罚,薄税敛。”《韩非子·显学》:“耕者则重税。”《说文》:“税,租也。”《大戴礼记·主言》:“税十取一。”

6.虑:(lǜ律)思虑、谋划。《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说文》:“虑,谋思也。” 

3.集中财力

【原文】利出于一孔1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2;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养3,隘4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

【译文】财利专出向于一条渠道,这样的国家无敌于天下;出向于两条渠道,其兵力不会弯曲;出向于三条渠道,就不可以举兵了;出向于四条渠道,其国必然会灭亡。先王知道这个原因,所以堵塞民众的担忧,狭隘民众求利的途径。所以给予民众好处的关键在于君主,夺取民众利益的关键在于君主,让民众贫穷的关键在于君主,让民众富裕的关键在于君主。所以民众爱戴君上如同日月,亲近君上如同父母。

【说明】国家增加了储备,增加了税收,拿来干什么呢?如果都拿来投资基础建设,如果都拿来投资军队建设,或者都拿来让人民富裕,这样的国家必然就会无敌于天下。相反,这儿投资一点,那儿投资一点,财力分散,最后什么都搞不好。所以国家要防止老百姓的担忧,就要集中财力干好一件事。所以国家要限制老百姓求利的途径,让国家拥有专卖权,拥有垄断行业,拥有定价权,才能集中财力,做好主要的事情。如果没有垄断,没有专卖,没有定价的权力,任由市场说了算,那么国家就没有办法集中财力,没有办法投资基础建设,没有办法投资军队建设。这样的国家怎么会不灭亡呢?

——————————————————

【注释】1.孔:(kǒng)《尔雅·释诂下》:“孔,间也。”《列子·仲尼》:“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达。”《素问·骨空论》:“其孔,溺孔之端也。”《玉篇》:“孔,窍也,空也。”原意为洞穴、窟窿之意,这里延伸为孔道、渠道、门之意。

2.诎:(qū曲)通“屈”。《管子·五辅》:“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管子·霸言》:“有所诎,有所信。”《荀子·劝学》:“诎五指而顿之。”《荀子·仲尼》:“故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荀子·富国》:“诎要桡腘。”《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教歌者,使先呼而诎之。”《广雅·释诂一》:“诎,屈也。”这里用为弯曲、委曲之意。

3.养:(yǎng)古通“恙”。《书·大诰》:“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诗·邶风·二子乘舟》:“愿言思子,中心养养。”这里用为担忧之意。

4.隘:(ài)《诗·大雅·生民》:“诞置之隘巷,牛间腓字之。”《管子·立政》:“二曰沟渎不遂于隘,障水不安其藏。”《礼记·礼器》:“君子以为隘矣。”《荀子·王霸》:“生民则致贫隘。”《古诗十九首》:“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说文》:“隘,陋也。”这里用为狭小、狭窄之意。 

4.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由国家说了算

【原文】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以笼1以守2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4,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岁有凶穰4,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5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6本之事。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7也。且君引錣8量用,耕田发草,上得其数矣。民人所食,人有若干步亩之数矣,计本量委则足矣。然而民有饥饿不食者何也?谷有所藏也。人君铸钱立币,民庶9之通施也。人有若干百千之数矣。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利有所并藏也。然则人君非能散积聚,钧1011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则君虽强本趣耕,而自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恶12能以为治乎?

【译文】凡是准备治国,不精通权衡轻重,就不可以垄断经济来掌管百姓;不能调整精通民众利益,就不能说是通过控制来达到大治。因此有万乘兵车的国家出现拥有万金的商人,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出现拥有千金的商人,是为什么呢?国家财利大量流失,那么臣子就不愿尽忠,兵士不愿意尽死效命了。年成有凶灾有丰收,所以粮食价格就有贵贱;政令有缓急,所以物价有轻重。然而君主不能治理,所以就要让巨商游说市场,利用民众的不足,牟取百倍的利润。假如个人土地相同,强者就能掌管;假如个人财产相同,智者就能有收获。智者比常人能多获十倍之利,愚者却会做出不连续获利的事。然而君主不能调整,所以民众的财富就有相差百倍的产生。民众如果富裕那么就不可以用俸禄役使,贫穷那么就不可以用刑罚来威慑。法令不能推行,万民不能治理,贫富就不能平等。况且君主用筹码计量用度,估计开发多少田土,土地上能收获多少粮食。民众的口粮,每人需要若干土地的出产是个定数,估计收成贮存就足够了。然而民众仍然有饥饿吃不饱的是为什么呢?因为粮食被收藏起来了。君主铸造钱币,民众都希望交易流通。每人都有若干几百几千的钱币。然而人民日用不够,使用不充足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钱币被作为利润收藏起来了。然而君主并不能分散积聚钱币,平均有余和不足,分流合并财利而调整民众之事,那么君主虽然加强农业促进生产,而每天铸造钱币不停止,也只能造成民众互相奴役的局面,这怎么能认为是治理呢?

【说明】管子的这段论述,就是描述21世纪今天的中国现状。国家财产流失,民间巨富增加,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过百倍千倍乃至万倍,公务员不效忠国家,老百姓之间互相奴役,贫富不能平等,法令不能推行,穷人不怕刑罚,挺而走险去偷摸扒窃抢盗,钞票每天都在印刷,市场通货膨胀,这叫治理吗?按管子的思想,这不叫治理!更不是大治。而是不能权衡轻重,不能垄断经济发展的后果。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的稳定,应该由国家说了算,而不是由市场说了算,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

【注释】1.笼:(lóng)《史记·酷吏列传》:“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汉书·食货志下》:“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字汇·竹部》:“笼,包举也。”这里用为垄断之意。

2.守:(shǒu)掌管。《管子·国蓄》:“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商君书》:“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

3.贾:(gu)《书·酒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诗·邶风·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诗·大雅·瞻仰》:“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周礼·地官·司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市。”《管子·乘马》:“贾,知贾之贵贱,日至于市。”《管子·大匡》:“令高子进工贾,应于父兄,事长养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平子每岁贾马。”《论语·子罕》:“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荀子·儒效》:“通财货,相美恶,辩贵贱,君子不如贾人。”本义为买卖,这里用为商人之意。

4.穰:(ráng)《诗·周颂·执竞》:“磬筦将将,降福穰穰。”《诗·商颂·烈祖》:“自天降康,丰年穰穰。”《韩非子·难二》:“入多者,穰也,虽倍入,将奈何?”《韩非子·五蠹》:“穰岁之秋。”贾谊《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这里用为丰收之意。

5.游:(yóu)《诗·大雅·板》:“昊天曰旦,及尔游衍。”《管子·参患》:“三器盛,游夫具,而天下无聚众。”《孟子·尽心上》:“子好游乎?”《列子·汤问》:“孔子东游。”《史记·郦生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这里用为游说、宣扬之意。

6.赓:(gēng)《书·益稷》:“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尔雅·释诂下》:“赓,续也。”李白《明堂赋》:“千里鼓舞,百寮赓歌。”这里用为连续、继续之意。

7.齐:(qí奇)《书·微子之命》:“克齐、圣、广、渊。”《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诗·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诗·商颂·长发》:“帝命不违,至于汤齐。”《管子·法禁》:“苟不能同人心,一国威,齐士义。”《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礼记·中庸》:“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荀子·脩身》:“齐明而不竭。”《韩非子·安危》:“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史记·礼书》:“大昏之未废齐也,大庙之未内尸也。”《史记·平准书》:“齐民无藏盖。”这里用为平等之意。

8.錣:(zhuì坠)古代计数的筹码。《管子·禁藏》:“夫錣钧者所以定多寡也。”《管子·国蓄》:“且君引錣量用,耕田发草,上得其数矣。”明孙承宗《钱梅谷高阳事宣册序》:“引錣而量用者,不爽于计。”

9.庶:(shù树)《书·皋陶谟》:“庶明励翼。”《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尔雅·释言》:“庶,幸也。”《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韩非子·内储说上》:“然则若白公之乱,得庶无危乎?”《玉篇·广部》:“庶,幸也,冀也。”这里用为希冀之意。

10.钧:(jūn)通“均”。《书·五子之歌》:“关石和钧,王府则有。”《书·吕刑》:“其罪惟钧。”《诗·大雅·行苇》:“敦弓既坚,四鍭既钧。”《管子·侈靡》:“钧则战,守则攻。”《左传·成公六年》:“善均从众。”《礼记·投壶》:“钧则曰左右均。”《孟子·告子上》:“钧是人也。”《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论衡·实知》:“夫名异则实殊,质同则称钧。”这里用为相同、相等、均衡、均匀之意。

11.羡:(xiàn)《诗·小雅·十月之交》:“四方有羡。”《周礼·小司徒》:“以其余为羡。”《孟子·滕文公下》:“以羡补不足。”《晏子春秋》:“喜乐无羡赏,忿怒无羡刑。”《史记·平准书》:“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这里用为富裕有多之意。

12.恶:(wù务)《管子·小匡》:“则恶有不可者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恶识宗?”《左传·桓公十六年》:“弃父之命,恶用子矣!”《孟子·梁惠王上》:“天下恶乎定?”《孟子·离娄上》:“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荀子·儒效》:“刳比干而囚箕子,飞廉、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广韵》:“恶,安也。”这里用为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之意。

5.政府有力量控制市场,而且有责任控制市场

【原文】岁适12,则市粜3无予,而狗彘4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籴5釜十繦6,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7也哉?夫往岁之粜贱,狗彘食人食,故来岁之民不足也。物适贱,则半力而无予民,事不偿其本;物适贵,则什倍而不可得,民失其用。然则岂财物固寡而本委8不足也哉?夫民利之时失,而物利之不平也。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9事于民之所有余。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而财之櫎10可得而平也。

【译文】年成逢到丰收,那么市场上粮食卖不出去,而猪狗都吃人的粮食。年成逢到凶灾,那么买进一釜要值十贯,而路上到处有饥饿的民众。难道是地力不足而粮食本来不够供应吗?这是往年卖出的粮价太低,狗猪都吃人的粮食,所以第二年民众的口粮就不足了。物价恰逢下降,那么连工本的一半出售也卖不掉,生产的本钱不能偿还;物价恰逢上升,那么出十倍的价钱也买不到,民众的需求不能满足。难道是因为财物本来就少或贮存不足吗?这是民众利益在不同时间内失去,而物价利润不平均造成的。所以善于治国的人总是采取聚集的方式来弥补民众的不足,用收购的方式掌握民众的有余。民众有余就低价售出,所以君主就低价收购;民众不足就高价购进,所以君主就高价售出。用低价收购,以高价售出,所以君主必然有十倍的利润,而市场的物价估计也可以得到平抑。

【说明】市场变幻无穷,物价时高时低,这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无法掌握的,就是富商大贾也没有力量控制风云变幻的市场。但是,政府就有力量控制市场,而且有责任控制市场。只有保持市场的稳定,才能保证民心的稳定。所以,把一切交给市场,让市场自己作主,必然是行不通的。

——————————————————

【注释】1.适:(shì示)恰遇、恰逢、遭遇。《管子·国蓄》:“岁适美,则市粜无予。”汉班彪《王命论》:“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

2.美:美好年成,丰年。

3.粜:(tiào)卖出谷物。《管子·治国》:“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史记·平淮书》:“物踊腾粜。”《史记·货殖传》:“贩谷粜千钟。”《说文》:“粜,出谷也。”

4.彘:(zhi至)《管子·大匡》:“襄公田于贝丘,见豕彘。”《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礼记·月令》:“食黍与彘。”《荀子·荣辱》:“乳彘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韩非子·说林下》:“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史记·项羽本纪》:“赐之彘肩。”《小尔雅》:“彘,猪也。”《说文》:“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西山经》:“竹山有兽焉,名曰毫彘。”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5.籴:(dí迪)买进粮食,与“粜”相对。《管子·治国》:“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广韵·锡韵》:“糴,市縠米。籴,俗。”按:今为“糴”的简化字。

6.繦:(qiǎng)成串的铜钱。《管子·国蓄》:“岁适凶,则市籴釜十繦。”《史记·货殖列传》:“繦至而辐辏。”《说文》:“繦,觕纇也。”《汉书·倪宽传》:“输租繦属不绝。”《汉书·食货志》:“臧繦千万。”

7.赡:(shàn)《管子·侈糜》:“山不童而用赡,泽不弊而养足。”《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荀子·荣辱》:“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这里用为供养、供给之意。

8.委:(wěi)《管子·幼官》:“量委积之多寡,定府官之计数。”《管子·法禁》:“守委闲居,博分以致众。”《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郑玄注:“委,流所聚也。”《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天下。”《荀子·议兵》:“委之财货以富之,立良有司以接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委利而不使进,乱之所以产也。”这里用为聚合之意。

9.操:(cāo)《管子·权修》:“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礼记·学记》:“不学操缦。”《礼记·曲礼》:“操右契。”《公羊传·庄公三十年》:“盖以操之为巳蹙矣。”《荀子·不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韩非子·解老》:“不得不化,故无常操。”《说文》:“操,把持也。”这里用为掌握之意。

10.櫎:(gǔ估)估计。《管子·臣乘马》:“国谷之櫎,一切什九。”《管子·山国轨》:“以功业直时而櫎之,终岁,人已衣被之后。”《字汇补·木部》:“櫎,《管子》:‘以功业直时而櫎之。’朱长春注云:‘今吴方言谓计大略曰櫎。” 

6.保持物价的稳定

【原文】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1轻,以贱泄2平。万物之满虚随时,准平而不变,衡34则重5见。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准平。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繦千万;使千室之者必有千钟之藏,藏繦百万。春以奉6耕,夏以奉芸7。耒耜械器,种穰8粮食,毕9取赡10于君。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然则何?君养其本谨也。春赋11以敛1213帛,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

【译文】凡是物价轻重的大利润,以重逐取轻,以轻分散平。万物的盈亏随从时候的变化,但平准公正的原则不能变,衡定的原则则要重视。君主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所以要坚定平准公正的原则。使万户人家的都市储藏万钟粮食,储藏千万贯钱币;使千户人家的都市储藏千钟粮食,储藏百万贯钱币。春天要给予耕种的需求,夏天要给予锄草的需求,购置所有农具器械,使耕种的粮食得到丰收,全部的供给都要偿还君主。所以大贾富商就不能强行掠夺我们的民众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君主善于供养农业根本。春天发放货款可以用纺织品偿还,夏天发放货款可以用粮食偿还,因此民众没有无用之事,而国家不会失去利益。

【说明】市场物价总是随时变化,但国家则要有一个稳定的办法,春夏发放各种货款,然后让民众用各种产品偿还,以保持物价的稳定,否则,由商人掌控物价,老百姓就会吃大亏。商人总是盯着自己的利益,从而不管别人的死活,所以一定要由国家出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注释】1.射:(shè摄)《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管子·法禁》:“则大臣之赘下而射人心者必多矣。”《管子·国蓄》:“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平。”《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射者众,故人主共矣。”《新唐书·食货志》:“江淮豪贾射利。”这里用为谋求、逐取之意。

2.泄:(xiè)《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俾民忧泄。”《管子·幼官》:“行夏政雷,行春政烝泄。”《管子·七法》:“国之四经败,人君泄见危。”《庄子·山木》:“运物之泄也。”《淮南子·本经》:“精泄于目。”这里用为发泄之意。本意为发泄之意。这里用为分散之意。

3.衡:(héng)《书·洛诰》:“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书·五子之歌》:“惟衡量之器耳。”《孟子·梁惠王下》:“一人衡行於天下,武王耻之。”《淮南子·主述训》:“衡之于左右。”这里用为衡量、评定之意。

4.绝:(jué掘)《管子·七法》:“犹绝长以为短,续短以为长。”《战国策·秦策》:“必绝其谋。”《史记》:“冠缨索绝。”《说文》:“绝,断丝也。”这里用为断、断绝、截断之意。

5.重:(zhòng)《书·盘庚上》:“重我民,无尽刘。”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古者重冠礼。’这里用为重视、尊重之意。

6.奉:(fèng)《书·益稷》:“随山刊木,暨益奉庶鲜食。”《书·康王之诰》:“用奉恤厥若,无遗鞠子羞!”《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庄子·说剑》:“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这里用为送、给予、赐予之意。

7.芸:(yún)同“耘”。《管子·乘马》:“耕始焉,芸卒焉。”《管子·小匡》:“先雨芸耨。”《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荀子·强国》:“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汉书·王莽传》:“父子夫妇终年耕芸。”这里用为除掉杂草之意。

8.穰:(ráng)《诗·周颂·执竞》:“磬筦将将,降福穰穰。”《诗·商颂·烈祖》:“自天降康,丰年穰穰。”《管子·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韩非子·难二》:“入多者,穰也,虽倍入,将奈何?”《韩非子·五蠹》:“穰岁之秋。”汉贾谊《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这里用为丰收之意。

9.毕:(bì币)《书·大诰》:“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书·康王之诰》:“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管子·心术下》:“正形饰德,万物毕得。”《战国策·齐策》一:“责()毕收。”《韩非子·十过》:“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列子·汤问》一:“吾与汝毕力平险。”《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一:“众妙毕备。”这里用为全部之意。

10.赡:(shàn)《管子·侈糜》:“山不童而用赡,泽不弊而养足。”《管子·禁藏》:“而用必赡、身必安矣。”《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荀子·荣辱》:“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这里用为供养、供给之意。

11.赋:(fù赴)《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管子·四时》:“赋爵列,授禄位。”《国语·晋语》:“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吕氏春秋》:“出高库之兵以赋民。”《汉书·平帝纪》:“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这里用为给予、授予之意。

12.敛:(liǎn)《书·洪范》:“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诗·小雅·大田》:“彼有不获穉,此有不敛穧。”《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周礼·夏官·缮人》:“既射则敛之。”《论语·先进》:“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说文》:“敛,收也。”《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这里用为收集、聚集之意。

13.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礼记·礼运》:“瘗缯。”《史记·滑稽列传》:“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说文》:“缯,帛也。”《三苍》:“杂帛曰缯。” 

7.物价会受到年成丰歉的影响

【原文】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两者为敌,则不俱平。故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故万民无籍而国利归于君也。夫以室庑籍,谓之毁成;以六畜籍,谓之止生;以田亩籍,谓之禁耕;以正人籍,谓之离情;以正户籍,谓之养赢。五者不可毕用,故王者遍行而不尽也。故天子籍于币,诸侯籍于食。中岁之谷,粜石十钱。大男食四石,月有四十之籍;大女食三石,月有三十之籍;吾子食二石,月有二十之籍。岁凶谷贵,籴石二十钱。则大男有八十之籍,大女有六十之籍,吾子有四十之籍。是人君非发号令收啬而户籍也,彼人君守其本委谨,而男女诸君吾子无不服籍者也。一人廪食,十人得余;十人廪食,百人得余;百人廪食,千人得余。夫物多是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人君知其然,故视国之羡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利。

【译文】凡是五谷粮食,是万物的主宰。粮食贵那么万物必定贱,粮食贱那么万物必定贵。两者互相敌对,那么就不能平衡。所以君主驾御粮食万物的聚积来互相克制,来掌握它们之间的不平衡。所以万民不用登记征税而国家财利也归于君主。如果以房屋登记征税,就称之为毁坏建成的房屋;如果以六畜登记征税,就称之为停止繁育;如果以田亩登记征税,就称之为禁止人们耕种;如果以人口登记征税,就称之为背离人情;如果以户籍登记征税,就称之为养育富余人家。这五种征税方法不可以同时使用,所以成就王业的人都曾经使用而不穷尽。所以天子登记钱币收入来征税,诸侯登记粮食收入来征税。中等年成的粮价,卖出时每石十钱。成年男子吃粮每月四石,每月就有四十钱的登记征税;成年女子每月吃粮三石,每月就有三十钱的登记征税;小孩子每月吃粮二石,每月就有二十钱的登记征税。年成有凶灾粮食就贵,买粮每石就要二十钱。那么成年男子就有八十钱的登记征税,成年女子就有六十钱的登记征税,小孩子就有四十钱的登记征税。这样君主不用发号令在收获谷物时逐户登记征税,君主只要掌握了粮食的生产和储备,而男女小孩子无不服从登记征税了。一人向国库买粮,国家的盈利就可以分给十个人;十人向国库买粮,国家的盈利就可以分给百人;百人向国库买粮,国家的盈利就可以分给千人。那物资多价格就贱,物资少价格就贵,物资分散价格就落,物资集中价格就涨。君主知道这个原因,所以根据不足和有余来驾御其货物价格。粮价贱那么就用钱币购进粮食,布帛贱那么就用钱币购进布帛。根据货物价格的高低用平准之法来驾御。所以物价的高低可以得到调节而君主可以得到利益。

【说明】年成不一样,粮食的价格就不一样,粮食的价格不一样,其它万物的价格也就不一样。因此,物价的涨落是受年成的丰歉影响的。这与现代不一样,但是现代的物价也会受到年成丰歉的影响。所以,现代国家都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储备,不会允许粮食产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而某些国家却鼓吹市场经济,要求所有国家开放粮食市场,让他们能随意炒作粮食期货,从中赚取暴利,并借粮食危机控制其它小国的经济命脉。

——————————————————

【注释】1.秩:(zhì志)《礼记·王制》:“九十日有秩。”《礼记·月令》:“大合百县之秩刍。”《说文》:“秩,积也。”这里用为聚积之意。

2.胜:(shèng)《易·夬·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诗·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管子·重令》:“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胜也。”《管子·小问》:“我欲胜民,为之奈何?”《尔雅·释诂上》:“胜,克也。”《荀子·非相》:“形不胜心,心不胜术。”《韩非子·诡使》:“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富,是以上不胜下也。”这里用为克制之意。

3.操:(cāo)《管子·宙合》:“左操五音,右执五味。”《礼记·学记》:“不学操缦。”《礼记·曲礼》:“操右契。”《公羊传·庄公三十年》:“盖以操之为巳蹙矣。”《荀子·不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韩非子·解老》:“不得不化,故无常操。”《说文》:“操,把持也。”这里用为掌握之意。

4.籍:(jí吉)《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亩实籍。”《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体籍。”《管子·乘马数》:“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振贫补不足。”《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说文》:“籍,簿书也。”这里用为登记册之意。

5.庑:(wu午)《管子·七臣七主》:“台榭相望者,亡国之庑也。”《楚辞》:“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说文》:“庑,堂下周屋。”《后汉书·梁鸿传》:“居庑下,为人赁舂。”这里用为堂下周围的廊屋之意。

6.赢:《管子·四时》:“其德喜嬴,而发出节时。”《管子·势》:“成功之道,嬴缩为宝。”《荀子·非相》:“与世偃仰,缓急嬴绌。”通“赢”。《荀子·强国》:“嬴则敖上。”《史记·赵世家》:“曾无我嬴!”这里用为余,满之意。

7.啬:(sè色)收获谷物。《仪礼·夏小正》:“王狩,啬人不从。”《仪礼·觐礼》:“啬夫承命。”《礼记·郊特牲》:“腊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史记·殷本纪》:“舍我啬事。”《汉书·成帝纪》:“服田力啬。”

8.廪:(lin凛)《诗·周颂·丰年》:“亦有高廪。”《周礼·廪人》注:“盛米曰廩。”《管子·权修》:“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荀子·荣辱》:“余刀布,有囷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汉书·五行志》:“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这里用为米仓之意。

9.羡:(xiàn)《诗·小雅·十月之交》:“四方有羡。”《周礼·小司徒》:“以其余为羡。”《管子·国蓄》:“钧羡不足。”《孟子·滕文公下》:“以羡补不足。”《晏子春秋》:“喜乐无羡赏,忿怒无羡刑。”《史记·平准书》:“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这里用为富裕有多之意。 

8.无论大国小国,都各有理财的办法

【原文】前有万乘之国,而后有千乘之国,谓之抵1国。前有千乘之国,而后有万乘之国,谓之距2国。壤正方,四面受敌,谓之衢3国。以百乘衢处,谓之托食之君。千乘衢处,壤削太半。万乘衢处,壤削少半。何谓百乘衢处托食之君也?夫以百乘衢处,危慑围阻千乘万乘之间,大国之君不相中,举兵而相攻,必以为扞4567之用,有功利不得乡8。大臣死于外,分壤而功;列陈91011获虏12,分赏而禄。是壤地尽于功赏,而税藏殚于继孤也。是特名罗于为君耳,无壤之有。号有百乘之守,而实无尺壤之用,故谓托食之君。然则大国内款,13,小国用尽,何以及此?曰:百乘之国,官14151617,乘四时之朝夕,御之以轻重之准,然后百乘可及也。千乘之国,封18天财19之所殖,械20器之所出,财21物之所生。视岁之满虚而轻重其禄,然后千乘可足也。万乘之国,守22岁之满虚,乘民之缓急,正其号令而御其大准,然后万乘可资23也。

【译文】前面有万乘之国,而后面有千乘之国,就称之为被挤压的国家。前面有千乘之国,而后面有万乘之国,就称之为需抵抗的国家。国土呈方形,四面受敌,就称之为通道路的国家。以百乘的力量处在道路旁,就称之为寄食的君主。以千乘的力量处在道路旁,土地将会被削弱大半。以万乘的力量处在道路旁,土地将会被削弱少半。什么叫做百乘国家处在道路旁而君主寄食呢?以百乘的力量处在道路旁,危险的威慑围困阻挠来自千乘万乘大国,那些大国之君不和睦相处,发兵互相攻战,必然要有抵御攻打庇护抵挡的行动,小国即使有功利也得不到享用。大臣战死在外,要分封土地来酬谢他的功劳;陈兵列阵捆绑俘虏的将士,要分别奖赏并增加俸禄。因此土地用在分封奖赏功劳上,而税收库藏也用于抚恤大臣将士的遗孤上。因此虽然名为君主,实际上没有土地。虽然号称是百乘之国的君主,而实际没有一尺土地的使用权,所以称之为寄食之君。然而大国内部空虚,小国财力耗尽,怎么补贴国用呢?回答是,百乘之国,管理民赋要有法度符合法治,利用四季变化,驾御物价轻重的水准,然后百乘的费用就解决了。千乘之国,划出大自然资源的界限,限制金属工具的产出流通,裁度万物的产出。根据年成的丰歉而调整利禄,然后千乘的费用也就足够了。万乘之国,奉行年成丰歉的原则,利用民众需求的缓急,端正号令而驾御大的准则,然后万乘的费用也就可以供给了。

【说明】无论大国小国,都各有安全自保的办法,都各有理财的办法,虽然小国家处境艰难,四面受敌,受到各种挤压、欺侮,但只要处理得恰当,还是能生存下来的。只要政策恰当,费用也是足够的。关键是要看自己是不是量力而行。

——————————————————

【注释】1.抵:(dǐ底)挤、推。《管子·国蓄》:“而后有千乘之国,谓之抵国。”《说文》:“抵,挤也。”《广雅》:“抵,推也。”

2.距:(jù巨)古同“拒”。《书·禹贡》:“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书·五子之歌》:“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管子·势》:“动信者比于距,动诎者比于避。”《管子·小问》:“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来者鸷距。”《墨子·公输》:“墨子九距之。”《荀子·仲尼》:“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荀子·君道》:“断足以距难。”《韩非子·八奸》:“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说》:“干城距衡冲,不若堙穴伏橐。”《史记·高祖本纪》:“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这里用为抗拒、抵御之意。

3.衢:(qu渠)《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管子·桓公问》:“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荀子·王霸》:“杨朱哭衢涂。”《三国志·魏文帝纪》:“轩辕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于下也。”《晋书·天文志上》:‘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为天关,黄道之所经也。’”《辞源·天部》:“天衢,古星名。”这里用为道路之意。

4.扞:(han)古同“捍”。古字作“扞”,后作“捍”。形声。从手,旱声。《书·文侯之命》:“汝多修,扞我于艰。”《左传·成公十二年》:“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战国策·西周策》:“而设以国为王扞秦。”《礼记·祭法》:“能扞大患则祀之。”《韩非子·存韩》:“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扦蔽,入则为席荐。”《广韵》:“扞,以手扞,又卫也。”《汉书·刑法志》:“若手足之扞头目。”这里用为抵御、保卫之意。

5.格:(gé隔)击打、格斗。《管子·国蓄》:“举兵而相攻,必以为扦格蔽圉之用。”《荀子·议兵》:“格者不舍。”《周书·武称》:“穷寇不格。”《玉台新咏·饮马长城窟行》:“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6.蔽:(bì币)《书·汤诰》:“尔有善,朕弗敢蔽。”《周礼·巾车》:“蒲蔽。”《管子·牧民》:“毋蔽汝恶,毋异汝度。”《韩非子·存韩》:“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扦蔽,入则为席荐。”《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说文》:“蔽,蔽蔽小草也。”《广雅》:“蔽,障也,隐也。”这里用为遮住、遮掩、庇护之意。

7.圉:(yǔ雨)通“御”。《管子·幼官》:“经不知,故莫之能圉。”《管子·小匡》:“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墨子·明鬼下》:“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诛。”《庄子·缮性》:“其来不可圉。”《淮南子·主术》:“瘖者可使守圉。”这里用为抵挡、防御之意。

8.乡:(xiāng)通“享”。《诗·小雅·采芑》:“于此中乡,方叔蒞止。”《墨子·尚贤中》:“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荀子·荣辱》:“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己矣。”《汉书·文帝纪》:“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这里用为享受之意。

9.陈:(Chén)《诗·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胡逝我陈。”《周礼·肆师》:“展器陈告备。”《论语·季氏》:“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韩非子·和氏》:“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史记·李将军列传》:“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广雅》:“陈,列也。”《玉篇》:“陈,布也。”这里用为陈兵布阵之意。

10.系:(jì计)《孟子·梁惠王下》:“係累其子弟。”《国语·越语上》:“係妻孥。”《国语·吴语》:“係马舌。”《说文》:“系,繫也。”《文选·张衡·思玄赋》:“系曰。”《广雅》:“系,连也。”《释名·释衣服》:“系,繫也,相联繫也。”这里用为束缚、捆绑之意。

11.累:(lěi)也作“缧”。《左传·成公三年》:“两释累囚。”《韩非子·扬榷》:“若天若地,是谓累解。”《说文》:“累,一曰大索也。”《汉书·李广传》:“以剑斫绝累。”这里用为绳索之意。

12.虏:(lǔ鲁)《战国策·燕策》:“虏楚将屈匄。”《礼记·曲礼》:“献民虏者操右袂。”《荀子·儒效》:“虏赵王。”《史记·项羽本纪》:“且为所虏。”《说文》:“虏,获也。”这里用为俘获之意。

13.款:(kuǎn)通“窾”。《庄子·达生》:“款启寡闻之民。”《荀子·修身》:“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汉书·司马迁传》:“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这里用为空,空洞,不真实之意。

14.官:(guān)通“管”。《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书·吕刑》:“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管子·幼官》:“攻之以官,发之以力。”《管子·山国轨》:“轨守其时,有官天财。”《荀子·君道》:“大夫擅官,士保职。”《荀子·解蔽》:“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说文》:“官,吏事君也。”《字汇·宀部》:“官,司也。”甲骨文字形,从“宀”,以冖覆众,本意则有治众的意思。这里用为管制,管理之意。

15.赋:(fù赴)特指民赋,即征收的兵车、武器、衣甲或银钱。《书·禹贡》:“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管子·霸形》:“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左传·成公二年》:“不腆敝赋。”《论语·公治长》:“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汉书·刑法志》:“税以足食,赋以足兵。”

16.轨:(guǐ鬼)法则、法度。《管子·山国轨》:“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贾子道术》:“缘法循理谓之轨。”《汉书·叙传》:“东平失轨。”《汉书·贾山传》:“轨事之大者也。”

17.符:(fú弗)符合、相同。《管子·国蓄》:“百乘之国,官赋轨符,乘四时之朝夕。”《史记·货殖列传》:“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18.封:(fēng)《诗·周颂·烈文》:“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管子·乘马》:“三岁修封,五岁修界,十岁更制,经正也。”《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这里用为疆界、田界之意。

19.天财:大自然生长的资源。

20.械:(xiè卸)治理、拘系、限制。《管子·国蓄》:“封天财之所殖,械器之所出。”《文选·马融·长笛赋》:“桥揉斤械。”

21.财:(cái)《管子·心术下》:“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财之。”《易·泰·象》:“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孟子·公孙丑下》:“无财,不可以为悦。”《荀子·非十二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荀子·天论》:“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杨倞注:“财,与裁同。”《韩非子·十过》:“斩山木而财之,削锯脩之迹。”《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财,假借为裁。”这里用为“裁”之意。[裁]:《淮南子·主术》:“取民则不裁其力。”高诱注:“裁,度。”《楚辞·惜誓》:“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王逸注:“裁,制。”《尔雅·释言》:“裁,节也。”郝懿行义疏:“裁者,制也。”《国语·吴语》:“王曰:‘越国之中,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予之,救其不足,裁其有余,使贫富皆利之。”这里用为节制、节度、度量之意。

22.守:(shǒu)遵守、奉行。《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画之,相守之。”《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世说新语·识鉴》:“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

23.资:(zī吱)《易·旅·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易·巽·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管子·五辅》:“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老子·二十七章》:“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庄子·大宗师》:“尧何以资汝?”郭象注:“资,给济之谓。”《孟子·离娄下》:“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战国策·秦策四》:“王资臣万金而游。”高诱注:“资,给。”《荀子·性恶》:“今之人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篇海类编·珍宝类·贝部》:“资,给也。”《集韵·脂韵》:“资,助也。”这里用为给与、供给、给济之意。 

9.了解货币的作用

【原文】玉起于禺氏1,金起于汝汉2,珠起于赤野3,东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4为下币。三币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

【译文】玉石出产于禺氏,金属出产于汝汉,珍珠出产于赤野,这些地方距离周国都有七千八百里。水土隔绝,舟车不能通达。先王因为路途遥远,得来困难,所以借用了它们贵重的价值,以珍珠为上等币,以黄金为中等币,以刀布为下等币。这三种货币握在手中不能取暖,不能吃下肚去充饥,先王是用它们来控制财物,以驾御民众事务,而平整天下。

【说明】本节论述了货币的来源,以及货币的作用。而只有真正了解货币的作用,才能控制货币,控制物价。

——————————————————

【注释】1.(yú于)氏:即月氏,古族名。以产玉著称。王国维《月氏未西徒大夏时故地考》有详细考证。

2.汝汉:当时地名,金属产地。

3.赤野:地名,不详。

4.刀布:《管子·国蓄》:“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荀子·荣辱》:“余刀布。”《荀子·王霸》:“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汉书·食货志》:“及金刀龟贝。”春秋战国时期齐、燕、赵等国的刀形铜币,由生产工具的刀演变而成。也叫“刀币”这里用为货币之意。 

10.用政策、法令固定交税方法

【原文】今人君籍1求于民,令曰十日而具,则财物之贾2什去一;令曰八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二;令曰五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半;朝令而夕具,则财物之贾什去九。先王知其然,故不求于万民而藉3于号令也。

【译文】如今君主登记征税求于民众,命令说十天就要交齐,那么财物的价值就要下降十分之一;命令说八天就要交齐,那么财物的价值就要下降十分之二;命令说五天就要交齐,那么财物的价值就要下降一半;早晨规定晚上就要交齐,那么财物的价值就下降了十分之九。先王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直接向万民征税而凭借号令。

【说明】古代征收赋税,可以用货币,也可以用物品充抵。用物品充抵就存在着物品价格的涨落不同,物价随时涨落,就会导致交纳赋税时所产生的价值不符的矛盾。所以管子提倡用货币交纳赋税,而且用政策、法令固定下来,不要经常、随时发布号令让民众交纳赋税。民众交纳赋税的政策一旦固定,民众到时就会去交纳,从而不会影响物价的波动。这在现代不足为奇,可是在两千多年前,这可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

本篇《国蓄》,论述的是国家蓄存、储备的问题。国家蓄存、储备来自于什么?来自民众的税收,但伸手向民众要钱,的确不是长久之计,“民予则喜,夺则怒”,“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显露给予的形迹,不显露剥夺的道理。所以民众喜爱并融洽于君上。至今也是这样。既要减免税收,又要增加国家蓄存、储备,这似乎很难做到,但管子做到了。这就是掌握专卖,控制物价,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由国家说了算。

国家的蓄存、储备用来干什么?国家掌握专卖权,定价权,就能增加国家收入、增加国家蓄存、储备,从而能在灾荒年份拿出来救济、安抚民众。而商人如果掌握专卖权,定价权,同样更能增加收入,成为巨富。但商人却没有责任帮助、救济任何人,因为救济人民的责任是政府的,而不是商人的。由此,管子否定了市场经济,经济由谁说了算,决定着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贫穷的人,受灾的人,想申领失业救济,想申领低保,能向市场申领吗?能向市场求助吗?最后还是需要国家拿出储备来救济。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市场经济的本质并不在于市场和它的机制功能,而是与私有契约独立相对应的产权平等自由等具有鲜明价值判断特性的行为规范性质的制度,在经济理论的发展中,管子并没有使用市场经济的概念来表述他称为商品经济货币经济的经济形态,他只是从商品关系分析入手研究价值规律,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没有具体地探索市场在商品经济中的机制和功能。

市场经济概念的流行是从19世纪末,以A-马歇尔、M-瓦尔拉、V-帕累托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开辟了把经济学研究重点放在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机制做出详尽的高度数理化的研究,得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可以通过供求形成的均衡价格,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揭示出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内在机制,使市场被看成经济运行的中枢,从而将商品经济或货币经济引向了市场经济(赵放,1999),并使市场经济开始兴起。因此,一般通行的资源配置由市场引导方向的经济的市场经济主流概念都是来自于此。

通行和主流并不等于正确。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市场经济概念,是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商品经济自发的产物,是一个从商品交换到市场交换规则形成,再到市场经济的自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制度是同步形成的。所以,其概念只需强调市场的机制和功能,无需也不愿强调其内在本质属性。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的价值规律。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沿着自身价值上下波动。所以在交易过程中,我们常能看到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时期价格不同。当涨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加大生产投入;当减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减少生产投入,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自发性。市场的范围之大使得谁也无法客观宏观的去分析观察,参与者们大多以价格的增幅程度来决定是否参与,与参与程度,这就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第二个特点:盲目性。参与者盲目自发的投入生产,而生产是一个相对于价格变动耗时较长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常能看到一种商品降价后,它的供应量却在上升,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第三个性质:滞后性。但是,最关键的是它的“私有性”。由“私有制”说了算的市场,其最终的目的国家资源的私有化,所以市场经济是对国民不负责任的一种制度。

——————————————————

【注释】1.籍:(jí吉)《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亩实籍。”《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体籍。”《管子·乘马数》:“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振贫补不足。”《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说文》:“籍,簿书也。”这里用为登记册之意。

2.贾:(jià价)通“价”。《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这里用为价格、价值之意。

3.藉:(jiè戒)《易·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管子·海王》:“吾欲藉于台雉,何如?”《管子·国蓄》:“租籍者,所以强求也。”《墨子·公输》:“藉子杀之。”《孟子·滕文公上》:“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韩非子·爱臣》:“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这里用为凭借之意。

11.市场化的权衡

【原文】桓公问于管子曰:“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1服,名教通于天下,而夺2于其下。何数也?”管子对曰:“君分壤而贡入,市朝同流。黄金,一策也;江阳之珠,一策也;秦之明山之曾青4,一策也。此谓以寡为多,以狭为广,轨5出之属也。”桓公曰:“天下之数尽于轻重之属也?”管子曰:“今国谷重什倍而万物轻,大夫谓贾人:‘子为吾运谷而敛财。’谷之重一也,今九为余。谷重而万物轻,若此,则国财九在大夫矣。国岁反一,财物之九者皆倍重而出矣。财物在下,币之九在大夫。然则币谷羡6在大夫也,天子以客行,令以时出。熟7谷之人亡8,诸侯受而官之。连朋而聚与9,高下万物以合民用。内则大夫自还10而不尽忠,外则诸侯连朋合与,熟谷之人则去亡,故天子失其权也。”桓公曰:“善。”

【译文】桓公问管子说:“从前周人拥有天下,诸侯臣服,正名教化通达天下,然而丧失于下。有什么办法呢?”管子回答说:“君主分别土地的不同而确定贡赋,让它们在市场和朝廷都同样流通。黄金,是一种计划,江阳的珍珠,是一种计划,秦国明山的曾青,是一种计划。这就称之为变少为多,变狭为广,是法度颁出的归属。”桓公说:“天下所有的办法都归属于权衡轻重?”管子说:“如今国家粮食涨价十倍而万物跌价,大夫就告诉商人:‘先生为我贩运粮食而聚敛财富。’粮食的原价为一,如今九成就是盈利。粮食涨价而万物跌价,这样,那么国家的财富有九成为大夫所得。等到国家粮价返跌到一,十分之九的财物就可以加倍抛售了。财物销出,货币的九成就落到大夫手里了。这样货币与粮食的盈余就在大夫手里了,天子处于客位而行为,政令根据时势发出,熟悉粮食交易之人就逃亡了,其他诸侯接受他们而任之以官。他们联络朋党聚集参与,调节万物的价格以符合民众日用。在国内大夫们自己谋划经营而不忠诚为国,在国外则是诸侯联络朋党聚集参与,熟悉粮食交易的人逃亡,所以天子就失去权衡的办法了。”桓公说:“很好。”

【说明】经济市场化的结果,就是由市场权衡粮食与万物的轻重,而市场却是由熟悉粮食交易的人联络朋党聚集参与进行操控的,不熟悉粮食交易的人及资本少的人(甚至政府)则只有接受他们的控制,任凭物价的涨落而束手无策。看来在春秋时期的齐国曾经有过市场经济,而管子则在其中看出市场经济的许多弊病。由此看来,市场化并不是个好东西,不仅经济不能市场化,政治(所谓的民主就是市场化政治)、军事(雇佣兵制度就是军事市场化)、爱情、婚姻、家庭等也不能市场化。而现在如今眼目下,除了政治、军事没有完全市场化外,其余的都已经完全市场化了,人们把一切(包括政治、军事、爱情、婚姻、家庭)都按金钱的价值来权衡、来估量、来计算,从而丧失了人性、人情。从而为富商大贾开辟了用金钱统治世界的道路,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世界真能由金钱来统治吗?再一个问题,市场化了的市场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政府无力调控,就是商人在其中也无力调控,而政府政令往往是根据时势才作出的,所以只有等待事情发生后再来纠正。这就是现代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军事危机、爱情危机、婚姻危机、家庭危机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

——————————————————

【注释】1.宾:(bīn)《书·旅獒》:“明王慎德,四夷咸宾。”《管子·小匡》:“中诸侯国,莫不宾服。”《老子·三十二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庄子·说剑》:“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荀子·正论》:“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韩非子·十过》:“东西至日月所出入者,莫不宾服。”《史记·五帝本记》:“诸侯咸来宾从。”这里用为服从、归服之意。

2.夺:(duó铎)《荀子·修身》:“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富国》:“勿夺农时。”《礼记·仲尼燕居》:“给夺慈仁。”《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这里用为丧失之意。

3.策:(cè册)策略、计谋、计划。《管子·山权数》:“见射者,失策也。”桓宽《盐铁论·本议》:“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贾谊《过秦论》:“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4.曾青:又称铜精,即现称的碳酸铜,可供绘画用。《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荀子·正论》:“加之以丹矸,重之以曾青。”

5.轨:(guǐ鬼)法则、法度。《管子·国蓄》:“百乘之国,官赋轨符,乘四时之朝夕。”《管子·山国轨》:“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贾子道术》:“缘法循理谓之轨。”《汉书·叙传》:“东平失轨。”《汉书·贾山传》:“轨事之大者也。”

6.羡:(xiàn)盈利。《诗·小雅·十月之交》:“四方有羡。”《周礼·小司徒》:“以其余为羡。”《管子·国蓄》:“钧羡不足。”《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韩非子·喻老》:“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晏子春秋》:“喜乐无羡赏,忿怒无羡刑。”《史记·平准书》:“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这里用为富裕有多之意。

7.熟:(shú赎)熟悉。《吕氏春秋·重已》:“此论不可不熟。”

8.亡:(wáng)《孟子·梁惠王下》:“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指离开君王出走、逃亡。

9.与:(yǔ雨)《管子·霸言》:“诸侯之所与也,百姓之所利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论语·八佾》:“吾不与祭,如不祭。”《礼运·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这里用为参与之意。

10.还:(huán)经营、谋画。《管子·山至数》:“内则大夫自还而不尽忠,外则诸侯连朋合舆。”


相关文章:
·翟玉忠:读余云辉博士《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余云辉: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余云辉:“币权”必须服务于政权与军权——关于动用“币权”解决当前经济金融问题的建议
·翟玉忠:《管子》经济学思想究竟有多超前?
·翟玉忠:《管子》道家心法四篇浅说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