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参考
何新:法家之学源出儒家 
作者:[何新] 来源:[深圳特区报2002-08-1] 2011-04-17

  "文革"期间,"四人帮"史学将百家学派简化为儒法两家,虚构了一个儒法斗争贯穿全部中国史的伪史体系。其说久已随其政治破产而淹灭。

  但我在检读先秦史料中却惊讶地发现,就其本源来说,儒法两家非但不相对立,而且共出于一源,其学说最初都是来自孔子所开创的儒家。(郭沫若于20世纪四十年代也曾有过这种猜想。但他未予考实,后来似未坚持这一观点。)

  这个问题,对于中国学术及政治思想史关系甚大,因此有必要略加考述。

1.儒分为八,汇聚于二

  韩非子说,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即: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历战国秦汉的大变迁后,儒家的这八个学派中,包括颜子一派在内的六派,均逐渐淹灭而无闻。真正使儒家在秦汉以后仍能够薪火相传的,只有两家,即孟氏之儒与孙氏之儒。

  孟氏即孟轲(孟子)。其学术出于子思之门,子思是孔子之嫡孙。

  孙氏即孙卿,亦即荀子。荀子之学,则师承于孔子弟子子弓与子夏。

  子思和孟子一派儒学,一方面仍坚持孔子的礼制思想,另一方面又提出外仁内圣之学,即人格主义的儒学。唐宋以后演变为孔、韩、程、朱之理学。而荀子之学,则源于子张和子夏,主要是外王之学,亦即用权与法术之学。战国中后期的法家一派,实际主要来自子夏学派。

  孔子死后,受魏文侯之弟魏成子邀聘,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晚年讲学于魏国之西河,在这里建立了子夏学派。这个学派就是法家之祖,其门生首先是魏文侯。《史记》说:"文侯受子夏经艺"。其弟子中包括李悝、段干木、田子方、吴起。

  魏文侯以礼贤下士闻名于时,是战国时第一位大举招客讲学养士的诸侯。"秦曾欲伐魏。容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子夏及其诸门生都受到魏文侯礼遇?quot;以师礼事之。"其中李悝(克)与吴起成为一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子夏之西河学派实开后来齐稷下学派之先河。

  子夏之学后来为荀子有所批判地继承。而孟、荀二派,在战国末世,乃成为儒学中并立的两大流派。

2.李悝之学受自子夏

  李悝一向被认为是战国法家的开山鼻祖,而李悝的老师则是子夏。

  李悝一名,典籍中或记为李克,是同一个人。其生平时代约为公元前455-395年(据钱穆说)。据《汉书·艺文志》班固注,李悝(克)从学于子夏。《儒林传》又记子夏传《诗经》之学于曾申(曾参之子),曾申传魏人李克。《汉书·艺文志》有"李克"著书七篇,编次在儒家。又有李悝所著《李子》三十二篇,列于法家之首,当由其门人所撰集。魏文侯时,李悝(克)先任中山相。后来又作过国相。班固说:"李悝相文侯,富国强兵"。

  在中国法制史上,李悝是一位有开创意义的人物。战国初期,魏秦两国先后进行了变法,对此后中国政治经济之变革与发展,所起作用甚大。

  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目的是变法图强,其政策一是重农主义,"尽地力之教",二是法治主义,以法治取代礼治。变法使魏文侯时代的魏国在列国中首先臻于富强。

  李悝为国相后,审订诸国旧法,著成《法经》六篇。李悝《法经》为秦、汉以后历代法典之所本,因而李悝一向被公认为战国法家之始祖。

3.商鞅学术源出李悝

  商鞅学术源出李悝。《史记》记商鞅携《法经》由魏国入秦,被秦孝公用为国相,以《法经》作为在秦变法之理论指导。

  商鞅本为魏国贵族公孙座之养子。公孙座是魏文侯之子,魏武侯兄弟,魏惠王之叔父。他曾任国相,惠王尊其为"公叔",故又称"公叔座"。商鞅原籍本是卫人,因此本名卫鞅。值得注意的是,子夏、李悝、吴起也都是卫人。魏国兼并了卫地。商鞅入继公孙座为中庶子,故改宗从公孙氏,又称公孙鞅。入秦后受封于商,故以"商鞅"知名于世。

  商鞅法术源于李悝《法经》,其少年时代可能从学于李悝。《史记》说: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将死,荐鞅于惠王曰:'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默然。座又曰:'不用鞅,必杀之,勿令出境'。"但魏惠王藐视年轻的卫鞅,没有听信公叔座的遗言,既未重用,也未杀害。当时秦孝公新就秦君位,图谋变法,招贤于天下。因此卫鞅于公孙座死后入秦,被秦孝公重用,而于秦国实施李悝的变法。

  商鞅以李悝《法经》为指导,依照秦国实情,在秦两度变法。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制,从而统一法令,发展自耕农经济,使国富兵强,奠定此后秦统一中国之基础。

  王充谓:"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青年毛泽东曾称赞商鞅说: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之伟大政治家,商鞅首屈一指。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虽遭杀害,其变法新制度则仍被贯彻执行而有效。变礼学为法学的法术学派,在有秦一代遂成为当时的主流政治思潮。而由以上所述简略脉络可知,实际上,法家政治学说的确演变而源于儒家,是儒家政治思想"与时俱进"的产物。      


相关文章:
·王耀海:形成新法家
·陆寿筠:一个爱恨三角——法家、儒家与西方自由主义
·贾坤鹏:先秦法家谱系再认识
·《新法家说》序
·中英双语《新法家说》出版书讯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