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柴福洪:《论持久战》新说——中国反危机述评 
作者:[柴福洪] 来源:[价值中国网2009年4月18日] 2009-07-18

    1937年,抗日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主要内容是:
  1、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中国政府没有惊惶失措,而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步看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战胜世界金融危机的信心。
    2009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工业增加值和居民收入在增长,但几个关键指标依旧偏冷:GDP同比增长6.1%,低于上季度的6.8%;外贸的严峻态势在继续,进出口总额大降24.9%;CPI和PPI多年来第一次在季报中双双“告负”;一季度社会零售总额仅仅增长15%,是近年来最低的;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人,仅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8.0%;唯一带动经济增长的依旧是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大增28.8%,成为GDP增长的最大动力。
    中国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马光远说:“与其挖空心思从个别数据寻找经济复苏的痕迹,或者动辄要求再下猛药刺激,不如理性分析关键指标的结构性变化,据此对政策本身的侧重点和着力点进行调整,求得经济的标本兼治和良性发展。”
    其实,中国社会上,也有抗战初期的“速胜论”——“‘4万亿’投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与“自由论”——“‘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只能让市场自由调整”两种观点。
笔者认为:市场与政府两只手都不可或缺;市场经济不能放任自流,计划的作用不可或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致命弱点;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也有缺限。

一、 危机的性质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不是中国等新型市场经济体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固守“新自由主义”经济(1、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人,市场应该是完全自由地竞争;2、倡导个人主义;3、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4、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5、反对国家干预经济;6、主张私有化。)理论主张的必然结果。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是二战后,以美国为首建立的世界经济秩序——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其后来取消美元与黄金挂钩等与世界经济错综复杂的交织,综合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是地球人力、自然资源、技术、资金等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球市场与经济强权配置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结构、价格等极不平衡矛盾集中反应的结果。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是发达经济体,以虚拟经济极度繁荣为支撑的国民生活极度奢侈与社会福利化无限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没有金融危机,也没有经济倒退,只是外贸经济下降幅过大,外贸高速增长支撑的国内产能过剩,在短期内外需陡然下降带来的增长速度降低而已。
    中国经济没有倒退,仍然在增长,只是2007至2008年世界经济泡沫被吹大到极点,世界主要贸易品价格全面大涨,并涨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带动国内PPI 、CPI价格上张,当美国“次贷”引发危机爆发,价格一下子迭到谷低,过山车式的价格度化,使中国企业经营短时间内处于窒息状态。所以,2008年四季度经济下滑巨烈,全部企业配置与现有市场价格等配置不能接接轨,只有待消化完原高价购进的原材料之后,调整经营策略,内销比例大于50%的企业,外销产品是生活必须的企业,一般都能恢复生产。
    中国的经济矛盾,是自身固有,并长期积累的经济矛盾。其增速下降,主要是外需支撑的过剩产能呈现的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等经济危机。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的中国,是地球人力、自然资源、技术、资金等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球配置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结构、价格等极不平衡矛盾的受益者(外贸高增长)与受害者(外需陡降)。

二、目前的救经济措施治标不治本

     4万亿投资,是一剂猛药,是“西药”不是“中药”。对中国经济病来说,西药解表,不治本。治标——政府加大投资(4万亿)、给予信贷支持(09年一季度增加贷款近4.56万亿):维持过剩产能继续过剩,工厂不致倒闭,减少失业工人,增速下降不致过大。但过剩产能仍然存在。刺激内需,也是一剂西药,通过政府出钱,刺激本来就存在的需求早日实现,从消费角度看,是“寅吃卯粮”,只是满足了当下的急需,维持过剩产能的现状,但必然减少未来消费需求。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有保有压的方向是正确的,虽是治本之策,但落实情况有待观察。尤其是压缩落后产能不力,谁是落后的,没有具体标准,银行信贷支持政策与产业振兴计划、中央政府的宏调规划与地方政府的微观政绩等很难协调到位。
    总之,目前的救经济措施,总体上只治标不治本。但救急只能用“西药”,“中药”管长远,管治根、管治本。
    治本、治根,需要“中药”。“中药”的治疗机理是:身体“病”现象的原因是不平衡带来的,把不平衡给治平衡,平衡了就痊愈了。其方法是:若阳之不足,是阴之过剩?就“补阳减阴”;若阴之不足,阳之过剩?就“滋阴补阳”。
    中国经济既有产能过剩,又有产能不足。哪些产能过剩,就要压缩这些产能;哪些产能不足,就要提高其产能。中国居民消费不足,就要提高消费能力;农民消费水平低下,就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治中国经济病”的中医、中药

    法则:消费决定生产,生产引导消费。
消费即需:中国居民想有家庭小车、想要自己的住房、也想旅游,更需要有一份工作,还想要尊严与体面。
    政府对市场的作用:居民想要的,市场能给的,政府只管市场监理,不管供给;市场不给的,政府要给,即公共产品。
    政府的功用与调节市场的方法是:
    1、市场给了的,居民买不起。就从市场上找政府的原因,政府从中谋利了,就要退还谋利和退出市场,减少市场成本;政府没有从中谋利,则政府可以从两方面努力,一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二是促进市场供给者尽可能降低价格。
    2、市场没有或很少供给的,居民有需求,政府就要帮助供给商,提高供给能力,满足市场需求,直到供给平衡为止。
    3、市场有供给,居民不愿意消费,说明供给的产品质量、规格等不符合需求,政府只能压缩低质产能,促进高质有需求的产能加大生产力度与提高供给能力。
    4、市场有供给,消费有需求,但消费有害社会公德、有害社会秩序、有害身体健康、有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浪费资源与能源、非生活必须的奢侈消费等等,政府必须有导向性的消费调节政策。
    5、市场没有供给,民间潜在需求,要靠商务人士发掘。如3G无线上网,现在有“上网本”这一产品,全国近两亿在校学生,他们是“上网本”最大的消费市场,若我们的移动运营商和笔记本电脑商,共同开发适合学生群体(适合大学生和高、中、小学生)需要的低价格,与手机一体的“上网本”,运营商首先在全国校园实现3G运行,让每一个学随量随地可以上网,既方便学生上网,也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还有可能防止学生产生“网瘾”。
    6、时尚,只能是民间、年轻人和富人的时尚消费,决不能成为政府公务消费追逐的目标。政府只能是节约消费、保守消费的形象代表,决不能引领社会时尚消费与高档消费、甚至奢侈消费。政府官员合法收入的个人消费,不受此限。
    这就是“中医”、“中药”。

四、治中国“经济病”是一场持久战

    中国“经济病”不是一天、两天得上的,除“外贸依赖症”是2002年之后得上的以外,其他病根,全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下面列举中国目前最大的六大消费,谈“中医”、“中药”的方法:
    1、住房问题。居民需求大,商品房价格高,居民买不起,开发商花了高成本,房地产开发泡沫期,哪些官商之间的合法与不法交易,现在成了“沉默成本”,存量房产买不出去,就没有资金开工新的项目。开发商如能获得新的贷款,提供合理成本(政府退出土地财政、房产开发财政)与低价格新房源,用适销新房源的获利,弥补原存量高价住房降价亏损,才能起动住房房消费。这项工作,我们并没有认真去做,好在住房消费规律是:只要人在,需求还在。
    2、轿车消费。家用轿车,是中国大多数男性公民与白领阶层的人生一梦,但轿车消费在中国,有其特殊性。一是石油能源是世界稀缺资源,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大国,石油不足人类开采40年,地球资源支撑不了中国轿车的普及。二是中国公路建设跟不上家用轿车普及的速度。三是中国城市的土地面积支撑不了普及家用轿车量。动力、公路、停车三大矛盾制约着中国轿车产业的高普及率的提高。因此,不能无限制地盲目发展家用轿车产业。在没有解决动力、公路、停车三个,尤其是动力问题之前,轿车产能不宜再扩大。
    3、高等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中国居民的刚性需求。但是,中国政府对高教支持力度始终小于(不足GDP的4%)国际平均水平(占GDP5-8%),近十年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的前提下,18-22周岁的适龄人口入学率仍然在25%以下,且高校欠债高达2000多亿元。加上这次金融危机,带来大学生就业难,对高校扩招与扩能,是一次雪上加霜的打击。同时,高校的改革与开放,始终没能提上议事日程,决定中国未来人力资源提高品质与素养的需求,得不到高度重视,谈何国力与国品,还奢谈什么“软实力”。另外,国家统计出2008年中国高收入人群不是文化、科技、教育工作者,而是公务员,这种导向必然误国、伤害国力。
    4、卫生医疗。如果没有国家有关研究机构课题组提出“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的结论,如果没有发生非典病毒在北京肆虐,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很难得到现在这样的重视。这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可谓精心设计,回归正常轨道。
    5、农村消费。中国农村消费水平要比发达城市的消费水平落后十年以上,其消费潜力巨大,但潜力的发挥,要靠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决不是靠政府补贴来挖掘。而中国的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得到解决,也更不是放开户籍政策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靠政府引导全社会的资源流向农业、农村,城市人口要严防流向农村之时,才可能解决问题。
    解决中国的问题,一是要靠边政府的政策科学设计、合理实施,二要靠发动人民群众,群策群立;三不能急功近利,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做一件象一件。长期坚持,持久科学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共进,才是可持续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以人为本地发展。


相关文章:
· 周炽成:法家新说——概念、人物、儒法关系
·韩毓海:读毛泽东《论持久战》
·南美洲印第安人起源新说
·李志涛:从“隆中对”到“论持久战” (一)
·柴福洪:办“政治特区”比当年办“经济特区”还急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