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战略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专家称中国应适时考虑筹建航天部队 
作者:[孙自法] 来源:[] 2009-06-14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一日电  中国人俗称为“天”的地球外层空间,如今已成为人类继陆、海、空之后最为关注的“第四疆域”。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美国前任总统布什则签署特别总统令,允许美国在太空部署防御和进攻性武器。美太空战略思路正由此日益清晰。

俄罗斯亦不示弱,二○○一年正式成立“天军”——航天部队。目前,俄在航天作战系统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

欧洲、日本、印度、伊朗、朝鲜等,也纷纷出炉各自的太空计划。茫茫天宇、无垠太空,世界各国你争我夺,已呈狼烟四起之势。也许用不了多久,中国古典神话中所描绘的“天兵”、“天将”,就会成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研究的专家王法安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着眼于未来发展趋势和世界格局变化,中国军队在军兵种建设方面,也应该适时考虑并筹划好航天部队的建设。

王法安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军队军兵种建设的主要成就可概括为四个转变:一是实现由单一陆军向现代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转变;二是陆军实现以步兵为主体向现代陆军诸兵种的合成化转变;三是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专业技术军种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四是整个军兵种结构实现由陆军占主导地位向陆、海、空、二炮部队比例较为协调的转变。

解放军军兵种建设这六十年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先后成立海军、空军和创建陆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专业技术兵种,并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学习苏军组建有防空军和公安军两大军种。

第二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末,撤销防空军和公安军,恢复陆海空三大军种,一九六六年建立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一九八六年新建陆军航空兵。这一阶段,陆军进一步向摩托化、合成化方向发展,同时重点发展各军兵种武器装备,提高作战能力。

第三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至现在,受海湾战争启发,为适应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特别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求,解放军军兵种建设发生重大变化,可以说是质的变化:

一是继一九八五年一百万大裁军后,一九九七年和二○○三年又分别裁军五十万、二十万,进一步较大幅度压缩技术含量低的部队,重点压缩陆军的步兵。二是技术含量高的部队得到进一步加强,陆军重点发展陆军航空兵、战术导弹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特种作战部队等;海军重点发展大型水面舰艇部队、新型潜艇部队、海军陆战队等;空军重点发展空中预警侦察和电子战部队、新型歼击机部队、防空导弹部队、空中运输部队,加强空降兵建设等;第二炮兵进一步巩固战略核力量部队建设,重点发展常规导弹部队,加强机动发射力量建设。三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军兵种建设以发展海、空、二炮为重点,陆军比例进一步下降,海、空、二炮比例提高。

王法安表示,围绕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解放军军兵种建设与发展总的趋势,就是适应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的特点,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进一步优化军种和各兵种结构,充分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提高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

具体来说,陆军要加速建设精于合成、灵敏多能的新型陆战力量,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海军逐步增大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重点发展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新型潜艇、超音速巡航作战飞机和远程导弹;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空中打击、防空反导、预警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第二炮兵逐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同时,陆海空三军还要大力发展特种作战部队,加强信息作战力量和心理作战力量,并适时筹划组建航天部队。

这位军事专家提出,军种划分是机械化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世界上大国的军兵种结构基本上大同小异。目前有学者认为,从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军队的发展趋势看,军种界限日渐模糊,有人预言军种将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将是在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实现融合,根据具体作战任务需求,抽调作战单元,以模块化、集成化编组推出任务型作战力量。他认为,随着武器装备及其技术越来越复杂,未来专业兵种分工会越来越细,融合度也将越来越高。


相关文章: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白彤东:中国是如何成为专制国家的?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