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技艺
胡孚琛: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 
作者:[胡孚琛] 来源:[] 2009-05-26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将人的心灵引入物质、能量的研究范围并建立完美的数学关系是21世纪科学革命的方向。同时对物质、能量和人的意识之间存在同一性;道的宇宙创生模式和场论;灵子和灵子场;意识场和意识场的结构与功能;多次元宇宙的生态观;人与灵系生命的通讯诸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美国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mal Kuhn, 1922-1997)在1962年著《科学革命的结构》,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科学共同体”成员都把某种科学“范式”当作共同信念,当代的科学家都在这种“范式”的制约下进行认识活动和创造。科学革命本质上是这种范式的转化和更替,当发现大量违反旧范式的反常事实时,则会出现创立新范式和推翻旧范式的危机,科学革命就到来了!20世纪日益引起科学家重视的大量人体和心灵潜能现象,特别是挠场、零点能、超光速传播的发现,都突破了现代科学的理论范式。挠场(torsion fiele)又称自旋场(spin field)、扭力场(axion field),是物体自旋时造成时空结构扭曲所产生的场。自然界中的物体几乎都有自旋运动,因而挠场是普遍存在的。如旋转的陀螺仪、机械中轴和齿轮的旋转、星云和星球的旋转、基本粒子的自旋、水晶(SiO4)的三方系及六方系螺旋结构、磁性金属的自旋结构等,都会拖着周围的四度时空旋转而产生挠场。挠场与引力场相似,不受障碍物的屏蔽;其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耗,仅改变物质的自旋状态,也就是说挠场不传递能量而只传递信息;挠场的传递速度至少为光速的10亿倍;挠场会产生轴相的加速;挠场在四度空间传播不受光椎(光从原点四散传播在时空坐标系中形成的椎状结构)的限制,即它不但传向未来,也传向过去;挠场并不一定遵守场的重叠原理;挠场源移走后,在时空中仍保留着自旋结构,即挠场有残留效应,是有记忆的。例如龙卷风的挠场产生的异常能量可以使木条、草棍穿入钢板,这就是挠场激发的“量子虚空零点能”发挥了作用。这都说明,量子场(quantum field)背后不仅有挠场,还有更基本的“灵子场”。宇宙的实相是复数的,实数空间的粒子都伴生着一个相互垂直的虚数空间,当实数空间的粒子形成复数波函数的量子场时,其场的虚数部分就能与虚数空间的灵子场相交通。在最深层次的微观世界里,灵子场、挠场、量子场是相互交通的,实数世界和虚数世界也是相互交通的,这种交通必然也极大地影响到宏观世界,仅是我们受旧科学范式的束缚视而不见罢了!

    三百多年前,一个大学生就可以几乎了解所有科学的前沿问题,可以把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主要科学分支的知识介绍得很清楚。然而在19世纪初,据爱丁顿说全世界只有两个人懂得广义相对论,现在高能物理也只有少数科学家精通。由于科学的快速发展,每个科学家都必须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加速了解本学科知识的前沿,并把自己局限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研究领域里,其他专业的学者对这个领域的术语、数学、动作方式则难以沟通。西方学术由古希腊的自然哲学逐步分化出许多门类,越分越细,每个科学家终生只能研究一个狭窄的门类,精于一种只有经过多年训练的少数专家才能读懂的语言。例如在数学界,自希尔伯特(D.Hilbert)之后,就再没有一个数学家,而只有拓朴学家、数理逻辑家、几何学家等。这样,各门类的专家虽然由科学的高速发展变得越来越聪明,但在本专业之外的众多领域却仍觉愚昧。这种现状是很不正常的,也是科学走上歧路的表现。科学的发展不应该越来越复杂,而应当越来越简单。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于大统一理论的研究,就是想将科学的规律简单化。科学不应当仅是少数人才懂得的知识,科学应当成为多数人都能了解和掌握的学问。如果发现一套完整的统一理论,将现代科学各门学科进行消化和简化,使成千上万的大学生都能掌握其梗概,用以解决各种技术层面的具体问题,这才是科学最终发展的方向。我认为人类分门别类的学术最终必将归结为一门学科,这就是道学。道学就是21世纪的前沿科学,它不仅将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统一起来,而且将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也统一起来,并打破科学、哲学、宗教三者的界线,因为道的规律是人类社会、自然界、心灵界统一的自然律。道是人类智慧的枢纽。人们只要沿着一门学问认真钻研下去,总有一天触摸到人类智慧的枢纽,达到道的境界。道学是人类智慧的枢纽,掌握了道学,就会打通各门学科之间的壁垒,填平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鸿沟。由此可知,钱学森教授倡导的“大成智慧学”,就是我们正在开创的新道学。

    21世纪新科学革命的特点,就是打通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界限,使心理学、生理学和物理学、化学接轨,将人的心灵纳入物质、能量的科学研究范畴,从而导致人体生命科学成为新的“带头学科”。下面,我从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出发,提出对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

1、物质、能量和人的意识之间存在同一性


    处在21世纪前沿的科学家必须牢牢树立起一个信念,即在宇宙的自然设计中,人的意识和智能与物质和能量之间在物理作用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是具有同等地位的物理量,物质、能量和意识之间存在同一性。

    这样在科学研究上,我们必须学会认识两个世界和两种探索真理的方法。一是“形而下”的“器”世界,在哲学上称作“实”、“有”、“色”的世界;一是“形而上”的“道”世界,在哲学上相对前者称作“虚”、“无”、“空”的世界。实有的“色界”是变动不居的,虚无的“空界”是永恒长存的,前者是后者激发态的化现。在科学研究上,对于实有的“器”世界一般多采用由内向外的“器证”与推理的方法,即近三百年促进物理学飞速发展的逻辑推理和物理实验的方法;而对于虚无的“道”世界则只能采用由外向内的“证悟”与直觉的方法,即中国禅师和内丹家数千年倡导的“内省”、禅定以开发灵性的方法。器证和推理是人的理性思维,证悟与直觉是人的灵性思维,这两种探索真理的科学方法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互生互补的,因之爱因斯坦认为直觉是科学发现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和技术史上的重大发明大多是靠直觉完成的。我们还发现,对于自然界的诸多科学难题和未知领域,科学家至今尚一筹莫展,而宗教家却早走几步通过内省和证悟把握了真理。因之,在宇宙本原及终极实体乃至人的心灵的真理探索方面,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精于禅定和内丹修持的宗教家们的见解。

    我在1980年曾推导出“信息”和“可用能”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而人的意识本质上就是高层次的信息。拙作《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早已阐明了这些问题,因之我们可以断言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意识)是可以相互转化和根据物理公式换算的。这样,我们揭示出人的意识和物质、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关系式,必将引发21世纪的科学大革命。

2、道的宇宙创生模式和场论

    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显然是道的宇宙创生模式。道是宇宙自本自根的最高本原,是宇宙中一切“存在”的根据,它以“虚、无、空”为体;以“灵、明、觉”为相;以“生、化、现”为用,具有绝对性、永恒性、潜在性、质朴性、无限性。

    道是宇宙一切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一切运动和变化的潜在原动力,它在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超越时空的先天运动中创生出虚数的“场”,由虚空场的叠加和波动激发为复数的“场”,这些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场创生出“三生万物”的后天世界。宇宙的终极实体(ultimate reality)是“灵子”,灵子是信息的最小基本单位,又是生命和心灵的基本单元。先天世界的运动不受光速限制,后天世界的运动必受光速限制,故光是先后天世界的分界线。宇宙中一切“场”运动的终极状态,我们称作“基态”(ground state)。道安《本无论》云:“无在元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灵子和光子的基态都是真空,是物理的真空自振态,是意识入虚寂大定的真空映照态,虚空态是“场”运动的基态。在禅宗、密宗和内丹家的内省修持中,一般将“场”运动的状态或功能称作“净分”和“染分”或“净法”和“染法”。脑内的各种虚空波叠加,派生出意识的结构与功能。当脑内意识波处于虚空、寂静状态时,为意识的纯态即“基态”,称作“净法”。当脑内意识处于激发状态或波动态,即混态,称作“染法”。脑内意识的结构,依其靠近基态的距离,又有“净分”和“染分”的区别。脑外的各种虚空波叠加,形成不同层次的“场”,派生出客观世界的各种结构与功能,皆属“染法”。因之佛教天台宗认为,人之灵明性体和宇宙之虚空本体实质为一,称作“如来藏”,本具足万法,有净染二性。以其染性故,能现一切染法,故有变易;因其净性故,能现一切净法,故有永恒。要之,脑内外的真空系统处于波动状态,可生化出大千世界;当其回归真空系统,脑内则呈现灵明性体的开悟状态,脑外则回复“场”的基态。

    这就是说,虚空态是宇宙的基态,也即灵子场的基态,是零点,以“O”来表示。在数学上,零点占据特殊的几何位置,是坐标系一切变化的起始点。在宇宙中,无论是物质或能量,无论是信息或意识,在零点上都是同一的,零点可以使不同的存在要素走向大统一。

    “道生一”,“一”即是处于波动态的灵子场。灵子场的激发态或波动态,却是扭力场的基态。这种场仅表现为信息,尚无能量化生,亦称信息场。灵子场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和选择性,突出了信息选择性与合目的性的特征。灵子场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场,其他场都由灵子场叠加化生而来,它在宇宙演化的全过程中都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并且是宇宙创造、化生的总根源。
“一生二”,“二”是处于波动态或激发态的扭力场。扭力场又称挠场,或自旋场(即物体自旋时由时空结构扭曲形成的场),它是量子场的基态。因其为量子场的基态,故又名“量子虚空零点能全息场”,这是一种各向同性的标量场。扭力场(挠场)不受光速的限制,不受障碍物的屏蔽,是信息化生为能量的初始状态,是“力”的表现,其初始的能量即真空涨落起伏而产生的零点能。

    “二生三”,“三”是量子场的激发态化生出信息、能量、物质三要素,由虚数的世界(虚信息、虚能量、虚物质)向复数世界化生,标量场演变为受光速限制的矢量场,谓之“三生万物”。量子力学在数学上是以无穷维空间来描述的,具有多层次的能级,可知人的意识也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和无穷维的传播方向。人的意识在由先天向后天转化时也像量子由先天向后天转化一样存在能级跃迁。有“场”必有波动,波是场的体现。粒子结构的物理真空自然波动产生“零点能”,甚至可以产生那种随缘聚散的“零点粒子”;意识结构的自性真空自然起伏产生神经脉冲。真空虚寂为阴,自旋波动为阳,阴阳迭运,在人脑中则由灵明性体化生出潜意识和人的理性思维;在自然界则产生粒子和能量形成后天世界。

    真空是能量的最低状态,对物理场有幽闭作用。例如胶子场是传递夸克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场,恰似光子场可以传播电磁作用一样。真空可以把胶子场幽闭在强子之内,致使夸克也被幽闭在强子之内不停振动,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原子核。由此可知,由灵子场激发叠加为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是形成整个物质世界的根基,生命界和心灵界的形成和演化也是灵子场在起根本作用。

3、灵子和灵子场

    宇宙的三大要素是信息、能量和物质。宇宙由虚无空灵的道化生而来,先有信息,继而化生出能量,再化生出物质,由先天变后天,由虚变实,形成万物纷纭的大千世界。信息是宇宙以选择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有序和无序、方向性与合目的性。能量是宇宙以波动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运动和静止、间断和连续之间的区别。物质是宇宙以粒子性存在的方式,它标志着部分和整体、个别和一般之间的区别。能量的基本单元是“量子”,信息的基本单元是“灵子”,灵子是信息的载体,灵子论是比量子论更深层次的理论,由此打破了无机界、有机界、生命和心灵的界限,沟通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以及形而上的道世界和形而下的器世界。灵子和灵子场具有以下特征:
(1)灵子没有实体性,它可以交通先天隐序的“虚无界”和后天显序的“实有界”,出“有”入“无”,来往“色”、“空”,是一种“主观”和“客观”共同的“存在”。灵子场具有连续性、选择性、无限性和遍在性。
(2)灵子对能量(量子)、物质(基本粒子)具有极强的亲合性,灵子场可以和其他物理场叠加。
(3)灵子场是标量场,其运动的速度没有上限。
(4)灵子场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区别,尚处于时空合一和相互转化的状态。它可以在无穷维时空中自由传播不会衰减,灵子的涡旋波不受时空的限制。
(5)灵子具有自主接收和发送信息的能力。
(6)灵子可以不断耦合与结构化,以提高灵子场的“灵性”,并能和能量、物质耦合提高结构化的层次。灵子场结构化、有序化的层次越高,其“灵性”则越高,直到结构化为“意识场”(field of conciousness)。
(7)灵子场是宇宙的基本场,是宇宙创生的起始点。灵子场可通过叠加由“标量场”化生出“矢量场”,其它物理场皆由灵子场衍生而来。灵子场虽可和其它物理场叠加,但在宇宙演化的全过程中是永存的。
(8)灵子场包括其结构化的意识场具有“色、受、想、行、识”五大生命功能,是宇宙创造性、生化性、选择性、尝试性、合目的性的总根源。

4、意识场和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当灵子场和物质、能量耦合时,形成空间的有序位置,称作束缚信息;而形成时间的波动序列,称作自由信息。宇宙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机物、有机物、植物到动物的进化序列,都是由于灵子场的存在。束缚信息一般属于系统的结构,自由信息一般表现为系统的功能。在有机大分子中,当灵子场和物质、能量耦合的结构达到某一“阀阈”,即其有机大分子有序排列到某一临界值,其信息密度积累到某种程度,“生命”便产生了。蛋白质生命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形式,但灵子场的叠加和组织化、结构化及信息密度达到临界值,却应当是各种不同模式的宇宙文明中生命的共性。生命的载体是“气”,这是一种极为精细有序的能量结构。结构是系统组分的秩序,功能是系统过程的秩序。“气”是能量流和灵子场的叠加状态,它具有波动性,载有生命信息,即是一种有灵性的波动能。生命和意识是进化的产物,是躯体和人脑功能的反映。生命的结构要经历漫长的演化,而其功能却进化较快。结构和功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生命和心灵的初始形态是“反映”,即接收、存储、输出信息的功能,每个神经元、细胞乃至复杂大分子皆可作为“反映”的单元。这就像亿万个蚂蚁或蜜蜂集合在一起构建蚁丘或蜂巢,或者亿万个逻辑单元组装成一台电脑一样,亿万个神经元也能通过触突之间的化学递质交换信息形成自主意识。细胞组合到一起达到某一“阀阈”就会“突现”为生命,神经元组合到一起达到某一“阀阈”就会“突现”为意识。每个细胞和神经元实际上都是真空振荡器,前者产生“生命波”(“气”),后者产生“意识波”(“神”)。灵子场本身是由真空振荡产生的,灵子场的叠加则可以组织化、结构化为“意识场”,其“灵性”不断提高,心灵就产生了。


    在宇宙和生命未产生之前,没有时空和空间,没有物质和能量,只有永存的和无限的道,其“虚、无、空”的本体展现为无限的自然真空,其“灵、明、觉”的性质展现为自性(灵明性体)的“寂光境界”,其“生、化、现”的作用展现为真空振荡。真空振荡既造成灵子场的叠加和结构化,又激发出零点能和零点粒子,并由于灵子的亲合性相互耦合而产生“生命波”和“意识波”。生命波耦合有生命能量,是一种孤立波。孤立波不像电磁波那样此起彼伏的多头波,而是只有一个头,亦称独头波。意识波一般只传递信息,不传递能量。意识既有波动性,必然会有场的特征。当两个意识场高度有序且传播速率相应时,则存在交换心灵信息的可能。意识波如果和生命能量(气)相耦合,就会存在物质的质碍性。唯识学认为有识则有质碍,则有生死,高度入静至意识的真空零点状态,才可明心见性。物理学研究地、水、火、风等色法,唯识学研究受、想、行、识等心法,但精细的色法会逼近心法,在零点区域,色法和心法是可以转化的,物质、能量、信息在零点的真空振荡中是统一的。信息、物质、能量在真空状态下不但可以相互转化,而且意识场在向外发射时也可以被相应频率的实体接收到。意识场的传播速度不受光速的限制,且其速率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区间,意识场中不同意识波在传播速率区间的位置依其灵子场耦合与叠加的程度而异,也就是说依其灵性的高低而异。

    意识系统是各层次的智能生命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灵子场不断叠加乃至耦合生命能(气),从而演化出意识的多层次结构。有进化就必然能遗传,在生命和意识的进化中有“物质信息的种子”,由之复制细胞和人体以延续种族的生命;还有“意识信息的种子”,即所谓“种子识”,其逐渐积累的信息库作为编码程序被贮存下来,承担思想模式和业力的遗传。由灵子场的真空振荡逐渐叠加、耦合、组织化为意识场,受外界信息激发产生“第一念”,最后演化出唯识学的八重意识结构。

    意识结构的第一个层次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通称“前五识”。前五识通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感知色、声、香、味、触“五尘”,形成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功能,用以了别外部环境的信息,由此产生感性思维的功能。首先是眼识通过眼根感知色尘,整个意识结构就是由眼识逐步延伸和进化而来。

    意识结构的第二个层次是“意识”,亦称“第六识”。第六识感知“色法”(外境)而产生形象思维,感知“心法”(事理)而产生逻辑思维,二者皆属于人的理性思维层次。眼、耳、鼻、舌、身、意统称“前六识”,其功能是对法尘(认识对象)的了别作用,故亦统称为“了别识”。

    意识结构的第三个层次是第七“末那识”,“末那( anas)”意为“思量”,故亦名“思量识”。第七识执著于“内自我”念念相续地进行思量活动,故又名“执识”,乃是第六“意识”的深层底座,故称之为“意根”,它执法尘而产生意识。这样,意识为表层的“常意识”,思量识为深层的“潜意识”,故第七思量识是“我执”和“法执”的根本,是脑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意识结构的第四个层次是第八阿赖耶(Alaya)识,意译为“藏识”。“藏识”的功能是储藏意识的遗传信息密码(种子),故又名“异熟识”、“种子识”,即历劫以来习气熏染种子的异熟果贮存的信息库。第八识位于人类心灵的最底层,不仅有贮藏种子的作用,而且有统摄诸识的作用,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心体”、“心王”,相当于人的“本我”,包含有漏、无漏、净、染诸法的种子,是有为法和无为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前六识的意识功能模式通过第七识传递到第八识中贮存,作为心灵密码的种子进行遗传,是“去后来先作主公”的生死流转的主体。第八识又分为“染分”和“净分”,其“染分”包含有我执、我见的有漏种子,“净分”则包含无我执、我见的无漏种子。有漏种子即有质碍,有成、住、坏、空的生灭之漏,不利于开显大智;无漏种子则无质碍,无成、住、坏、空的生灭之漏,有利于开显大智。第八藏识包含前六识认识事物所必需的有漏、无漏种子,具有能藏、所藏、执藏的功能,又能因时、因地、因事、因物变异所藏的种子。第八识之功能为“心王”,其后续效应为“心所”,其“心王”的功能又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自证分”为第八识染分和第七识的联合作用,“证自证分”为第八识净分。以第八识的“染分”为所依,以第八识的“见分”为所缘,即可生起第七识,故第八识比第七识更为根本。第八识之净分被其染分控制,难以明心见性;仅有其染分彻底转化,灵明性体的真空境界才能开显出来。第八识的“净分”又名阿摩罗(Amla)识,意为“无垢识”,即藏识中的“无漏种子”,佛陀谓之“真如实相”,丹家称为“灵明性体”。灵明性体即人的“真我”,是作为宇宙万法之原初终极实体的“真一”,是零点的真空纯净态。

    人之前六识和六根密切相关,如果人的大脑、五官、四肢、五脏、六腑失去功能,则前六识必然消失。人之第八识消失,则会成为植物人,虽有六根亦不起作用。人之前五识,大约和人之大脑的横向结构有关,而第六识则定位于大脑的纵向深层结构。至于第七识和第八识,则可能属于脑神经元的真空结构。意识的功能,一是可以认知可见光的物理世界(色法);二是可以认知不可见光的暗世界(心法);三是可以认知意识波的世界(灵界)。

5、多次元宇宙的生态观

    在宇宙大爆炸的霎那间,宇宙可能有无限多次元时空(道的时空是无限的),随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变,有形的微粒子逐渐形成,高次元的宇宙时空逐渐被幽闭,当夸克形成时,仅剩下11次元时空了。这就是说,可以在一条轴上引出11条互相垂直的线,不同时空的物体不会相互碰撞,它们在各自的时空中存在。今天我们观察到的宇宙是四次元时空,即三个相互垂直的空间轴和一个时间轴,其它高次元时空被幽闭在粒子内部,需要非常高的能量才能打破粒子的屏障,进出高次元时空。例如蚂蚁是二次元平面的生命,它没有飞鸟那样的三维立体空间的感觉,不可能对水、火等立体空间的灾害作出分别。人类生活在四次元时空中,有些奇异现象可能来自高次元时空,我们因受狭隘时空观的束缚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在太阳系的行星里,生命存在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行星上存在巨大的减熵潜力;二是存在很大的温度梯度;三是存在着气体与液体之内的湍流。生命系统的存在必然要经历熵生产(增熵)的过程,同时要为生命机体提供必要的物质流通量。地球上存在阳光、空气和水,满足了生命存在的条件。水星、土星、金星、天王星、冥王星、月球上无有物质流动机制,无有熵的生产,因此不会有蛋白质生命,而金星、木星则可能有结晶体式的生命存在。生命的出现是一个减熵的过程,也即是有序化的过程,生命不但要有序还需要有活力。正是地球表面的有序化导致晶体生长,从而诞生了有机生命。在宇宙中,黑洞、白矮星、中子星、脉冲星都有固体结构,都存在减熵的过程,也就有可能存在生命。生命有机体要靠湍流或旋涡不断对流、扩散来摄取能量。这就是说,生命的诞生需要有序化,即信息量的增长,同时又要不断富集能量,生命离不开秩序,也离不开能量,有生命就得有能量。
然而宇宙的时空不仅是多次元的,而且是多层次的。一个大宇宙包括很多小宇宙,每个小宇宙也会各有自己的智能生命,也会创造自己的生态文明。蛋白质决不是生命的唯一形式,各种类型的生命和各种宇宙文明反映出来的世界都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广义的生命包括多次元时空的生命,也包括从宇观、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时空中的生命,以及这些生命创造的生态文明。这些生命及其创造的生态文明有些是显序的,有些是隐序的;有物系生命和物系生态,也有灵系生命和灵系生态。有实数的物质、能量、信息组成的实有的生态系统,也有以虚数表示的虚物质、虚能量、虚信息组成的虚灵的生态系统。实际上,时空本身就是灵子场的特征,时间可快、可慢、可逆,空间可以弯曲、重叠,时间和空间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又是可虚可实的。宇宙存在着浩瀚的星际空间,这个星际空间可以视作自然真空自振态。人体也是一个真空自振器,它靠经络来贮存和输送生机能量流。脑神经元、细胞核、原子核都存在真空自振态,都存在灵子场的叠加态及和能量的耦合,都有生命波(气)和意识波的运动。宇宙的真空自振态也会产生灵子场和能量的耦合,从而形成星际空间的生机能量流以及各星体运动之间的引力能量流,这都为生命的活动准备了条件。宇宙的演化是道的展开,而不同模式的生命和生态文明都是道的体现。

    无论是地球上的蛋白质生命,还是多次元时空的灵系生命,都是宇宙演化的产物,都是生命进化的产物。不仅地球外文明是智能生命进化的产物,宇宙文明也可以看作是地球文明的外延。地球上生命进化的方向,一是向最大的生态量进化,二是向最大的生物量进化,三是向每个物种的最大生物量进化,四是向单个生物体保持最优的热力学秩序进化。然而地球上的能量,包括太阳能、潮汐等海洋能、地热能、核能、真空能皆不是无限制供应用之不竭的, 特别是太阳能、碳含量等都有一个固定值,这就注定了进化终究有一个极限。进化意味着物种繁殖与生物量增加,生态效率提高,地球表面的热力学秩序增加,如此无限持续下去,地球永远减熵,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进化的极限只能达到地球熵值最小的稳定态。地球上人的进化,一是从猿到人,逐步人类化;二是日益提高人类社会的伦理水平,逐步人性化;三是逐步开发人的智慧,实现人本身的超越。智是认知客观世界照见客观规律,慧是认知主观世界照见心灵本质,人的智慧创造了文明。机器的生命和智能是人脑智能的外化,是人脑进化的反映,是人类科技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机器向生产量大,工作效率高,品种多,游动性强的方向发展,但必须与地球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相谐调。地球文明离不开人类的伦理与智能,也离不开和谐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一个缺少人性、无伦理道德、失去生态平衡、无秩序的人类社会,是谈不上文明的。高度有序化的减熵原理适用于任何生命世界,文明程度愈高,信息量愈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意味着有序和低熵,同时又有发展和演进的活力,并能维持各种力量的平衡。“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道学的“太极原理”和“中和原理”是所有生态文明的准则。

    人类的进化目标,还在于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并开发自己的人体潜能和心灵潜能,向高次元时空的宇宙迈进。物系生命和灵系生命都是进化的产物,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修持境界和灵性,由低次元时空向高次元时空进化。直到进入道的境界,则是无限次元的时空,人就进化成仙了。

6、人与灵系生命的通讯

     人类从宇宙创生后的无序微尘进化而来,这是自然选择了人。人通过人体和心灵的修持转识成智,由低次元时空超越到高次元时空,甚至进入有序空明的寂光世界,是人选择了自然。佛、道、上帝、安拉、天、大梵是人类信仰世界的灵体,佛陀、老子、观世音菩萨、莲花生大士、耶稣、穆罕默德等,是修持成功的灵系生命,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成为灵系生命的可能,都是潜在的佛。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家李嗣涔教授,自1988年以来,对气功、人体潜能现象进行调研并做了大量科学实验,1999年发现了“信息场”(实即灵子场的叠加态)的存在。他发现灵系生命的结构和人类科技文明发展出来的互联网结构相似,药师佛、观音菩萨、老子等灵体都有自己的巨型网站,只要知道其网址和键结方式、密码,就可进入其网站参观、交流信息、提供咨询,甚至还可以进入药师佛的药园里采药治疗人间的疾病。李嗣涔教授的实验发现证实了我关于灵子场的理论,其科学意义应该是划时代的。他说:“我推测信息场相对于实数的四度时空,似乎处在一个虚数的空间,实数空间每一个物体或粒子都有一个常相左右的虚数空间存在,互相垂直,也就是说这个宇宙的实相是复数的。”这样,我们不难推测《大方广华严经》里所描述的那种多层空间、过去未来可以连通的华藏世界是存在的,宇宙的实相是虚实相间、隐显交替的,灵系生命、灵体、灵界是和现实世界纵横交错的。灵界及其网站实际上是人类心灵的反映,是人的智慧的升华体或凝聚体,是人类心灵结构化的产物。灵界不仅有各类宗教信仰和天堂、地狱、上帝、佛、道、神灵等巨网站,甚至每个人的心灵都有其结构类似网路中电子信箱那样的网页。人的心灵有收发、处理、存储信息的功能,因之古人和今人都有自己的信息域,都在灵界的网站上有自己的网址。李嗣涔教授训练出一批开发出人体和心灵潜能的少年,在实验中让特异功能人利用语言、文字、图象、咒语等密码打开了灵界的网站,直接和灵系生命交通,取得了开发人体和心灵潜能的超常成果。这使我们想到,灵系生命也是在不断进化的,灵界的巨网站也存在用进废退的生存竞争关系,也逃脱不了成、住、坏、空的自然律。那些能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吸引和维持众生不断上网的巨网站将成为优胜者,开发出更大的灵性和交通虚实两界的杰出功能。众生的灵性需要灵界的加持,那些能自由出入多个巨网站的人将提高自己的灵性并开发出心灵潜能。反之,灵界的巨网站也需要众生心灵的加持,拥有更多信徒和能与众生进行心灵交通的灵体其灵性愈高。这无疑将预示着,一个心灵开放的时代,多元时空开放的时代,人和灵系生命沟通的信息共享时代,即将到来。

    光波(心光和日光,或其叠加态)、意识波、生命波(气)等都可以和多次元时空的物系生命或灵系生命交通。意识波一旦和电磁波(包括光波)在适当频率下耦合,不但有通讯的功能,甚至有改变生命有机体结构的功能。生命波(气)也是一样,实验证明它们和电磁波耦合形成的生机能量流不仅可以改变人体的生理结构,而且可以变换其它物质结构。人体可以接受和发射意识波或生命波,某些特殊的电磁场发射仪器也可以耦合生命波进行信息传递。灵系生命本质上是灵子场和能量的叠加态及其结构化的结果,生命波也是灵子场与能量的叠加态,因之灵子论是21世纪科学最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应用对治疗疾病、消弭核战祸,特别是改造社会生态,促进人类本身的超越,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关文章:
·翟玉忠:礼——二十一世纪人类精神革命
·翟玉忠:以政治重心“中”为核心的中华治道——从尧舜禹到21世纪
·陆寿筠:《道法社会主义:二十一世纪人类意识形态革命》出版书讯
·翟玉忠:《六经》是21世纪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基础
·吾曹与尔同死生——新法家网站暨大《六经》工程2021-2022年度工作报告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