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林河:政治文明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一大贡献 
作者:[林河] 来源:[《中国民族》2003年第3期] 2005-11-06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 人类社会的发展曾经历了采集时代、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四大时代。在工业时代尚未到来之前,农业时代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时代,人类文明就是从农业时代开始的。考古学已经证明:中国的农业文化主要是稻作文化,而中国的稻作文化早在距今15000年前就已诞生了,在距今10000年到6000年之间,中华民族的稻作文化就已相当先进,衣食住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都已走向成熟。一个成熟的文明是离不开它的上层建筑——先进的生产关系的。林河先生领会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有关“政治文明”的新理念后,通过对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黄帝四经》的再研究,提出了“中华民族开创了全人类的政治文明”的新观点。为此,本刊记者再次采访了林河先生。

    记者:林老,在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总结了党和国家的政治成就,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同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新理念。您是研究中华文明基因的学者,  特请您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角度,结合西方政治文明,谈一谈中国政治文明的起源及其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林河:我在前面的一系列访谈中, 已经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民俗遗存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进的文明”的观点,纠正了某些西方学者对我中华古文明的错误定位。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尽千般劫难,还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不像其它的古文明那样灰飞烟灭,其根本就在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坚不可摧的政治文明。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相同之处是:  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  入侵与反入侵的战事频繁。而与西方历史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中国的历史上只有朝代的更迭而没有亡国灭种的惨祸,  中国的历史上只有国家的大统一而没有文明的大毁灭。这是什么道理呢? 就是因为中国的政治文明是立足于两大坚不可摧的基石之上的缘故。这两块基石,一块是建立在以农耕社会的 "互助互爱、和平共处"等美德为基础的原始共产主义的精神文明; 一块是建立在先进的农耕生产所创造的以 "人寿年丰、国泰民安"为特色的物质文明。由于西方的古文明不具备这两大基石,  所以三大文明古国都出现了亡国灭种、文明中断的悲剧, 唯独中华文明一直坚不可摧。

    记者:这又是令人诧异的新观点, 还请您为大家阐明一下。

    林河: 由于中国的政治文明是建立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基础之上,本质上就具有勤劳智慧、开放创新、爱好和平、睦邻友好、爱屋及乌、男女自由、上下平等、民主议事、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等原始共产主义美德的天赋基因,又由于这些精神文明基因是建立在"人寿年丰、国泰民安"的物质文明的基础上, 因而也就能持续发展、不断完善, 成为顺乎自然、合乎民心的文明基因。中国历史上虽然也经历过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乱, 但胜利了的入侵者,不是把中华文明消灭了,而是自己被先进的中华文明同化了,自己融合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光荣地成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分子了。在阶级社会里, 虽然也出现过许多不文明的政治, 但为了维护和弘扬中华政治文明的光荣传统,五千年来不知出现过多少敢于反对不文明政治的可歌可泣的仁人志士。近代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中华民族争取政治文明的光辉典范。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政治文明理论定义,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优秀文化遗产的一块丰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伟大的创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生活上的一件大事。

    记者: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离我们过于遥远, 您能不能将它谈得具体化、通俗化一些呢?

    林河:在中国, 阶级社会始于夏禹王朝的家天下。在夏禹王朝以前, 都应该属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范畴,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初期和中期, 人们的生产力都很低下, 不可能产生文明, 因此, 我认为: 中国的政治文明, 应该诞生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已经有所提高, 国家已经初步统一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晚期, 也就是始于第一次统一中国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所处的那个时代。

    记者:中国自古“以礼治国”,中国的“礼制”也是为政治文明服务的,中国的礼制起于周朝的周公制礼,成于孔子、孟子的儒家学说。您为什么不认为中国的政治文明起于周公、孔子和孟子,却把它追溯到远古传说的黄帝身上去呢?

    林河: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时代,分散杂乱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要走向大统一,也是人类社会走向进步的必然趋势。黄帝虽然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但中国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要走向统一是大势所趋,必定会出现一个统一国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大势所趋, 黄帝只不过是恰逢其时的代表人物而已。因此,这个代表人物被称为黄帝决不是无中生有。有些疑古派的学者以此来否定黄帝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至于把政治文明追溯到黄帝而不是周公、孔子,这是由“文化基因”所决定的。在自然科学中,物理学家超越了分子水平,发现了原子、电子、中子、质子等物质基因,才使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生物学家超越了细胞水平,发现了生物基因(DNA), 才使人类进入了生物工程时代。人类文明要想进一步飞跃,就必须找到人类文明的文化基因。由于基因只能产生在原生态中, 而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文化是原生态的文化,封建文化是次生态文化,所以,只有代表了原始共产主义文化最高形态的黄帝文化,才是政治文明的基因文化。

    记者:黄帝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氏族领袖,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民的知识水平还很低,以那时候的知识水平与治理才能,您认为黄帝能创造出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政治文明的理论吗?

    林河:说黄帝时代的人民知识水平有限,是我们低估了古人。

    通过考古发现, 我才知道:早在距今6000年前,中华文明就已有很高的水平了(请参见我前面访谈时的内容)。黄帝晚出了1000多年,难道还会不如他的先人吗?根据中国古籍记载,黄帝是神农氏时代的诸侯,他是在公元前2697年左右当上黄帝的, 而且在位达100年之久,也就是说,即使他是在20岁当黄帝,至少也活了120岁。原始社会的人寿命很短,他哪里能活120岁?实际上,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奉行的是部落首领民主议事制度,与现在的民主政治一样,也是要经常进行民主换届选举的,决不可能一个人统治一百多年。 原始社会的语言还很简单,哪里像后来那样有帝尧帝舜、秦皇汉武、张三李四等等的专称?因此,黄帝只不过是黄帝氏族历届当选领袖的通称,而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专称。黄帝活了一百多年的传说, 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人用封建时代的目光去解释原始共产主义制度,因而以讹传讹罢了。又由于进入封建社会的中国文化人,往往以黄帝子孙自居,都喜欢把一切创造发明都归功于黄帝。那个时代, 一没有稿费, 二没有著作权法,一些文化人往往假借黄帝之名著书立说。因此,所谓的“黄帝之学”, 实际上是从有了黄帝以后, 历代研究 "黄帝之学" 的文化人共同撰写出来的 "黄帝学"总汇。时间的跨度可以长达数千年,经手的学者也不计其数。一开始是以韵文的形式口口相传, 以便记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由于书写的工具进步了, 才变口传为笔录的,为什么“黄帝之书”多用韵文的形式写作, 就是这个缘故。

    记者: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黄老之学”非常流行,这“黄老之学”与 “黄帝之学”是什么关系呢?
    林河:“黄老之学”指研究黄帝与老子的学问,“黄帝之学”专指研究黄帝的学问。据《汉书·艺文志》记载: “黄帝之学”属道家类, 计有《黄帝四经》4篇,《黄帝铭》6篇, 《黄帝君臣》10篇, 《杂黄帝》58篇,《力牧》22篇等共计12类26种, 篇幅比“老子之学”浩瀚得多, 这也许是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原因吧?  “黄帝之学”汉代以后就已经失传了,而“老子之学”却有《道德经》传世。老子是春秋时人,是黄帝之学的继承者,又是孔子的老师。所以,后人往往就把黄、老之学混为一谈了。

    记者:既然“黄帝之学”在历史上已经失传,我们又怎么去研究它呢?

    林河:的确, 由于“黄帝之学”久已失传, 我们过去是无法研究它的。我们今天之所以能重新发现“黄帝之学”的伟大, 就要归功于新中国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了。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的马王堆3号西汉墓中出土的古佚书中,  发现了《黄帝四经》, 终于使失传了两千多年的“黄帝之学”重见天日。《黄帝四经》分《经法》、《十六经》、《称》、《道源》4经,理论严谨,系统周密,逻辑分明, 洋洋一万一千余言,比老子《道德经》的字数多了一倍,在惜墨如金的古代,也算得是长篇巨著了。经历史学家研究, 《黄帝四经》中所体现出来的政治文明,不仅开中国政治文明之先河,而且是四千年前到两千年前全世界研究政治文明的一部独一无二的空前巨著。

    记者:中国的《孙子兵法》名扬世界,连拿破伦也说过: “假若我早一点读到《孙子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这样的话。现在又发现了《黄帝四经》, 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进一步证明了我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这的确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请您结合《黄帝四经》的具体内容,谈一谈“黄帝之学”与 “老子之学”的异同。

    林河:黄帝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他代表的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思想,老子是阶级社会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他代表的是阶级社会底层民众的切身利益。因此,“黄帝之学”多“入世” 的思想与积极的态度, 而“老子之学”多“出世” 的思想与消极的态度。要想详细介绍, 得写一部大书, 这里只能择要介绍:

    (一)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由于黄帝时代还处于原始共产主义阶段, 书中较少扭曲人性的唯心主义思想, 而充满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黄帝四经》开宗明义第一篇《经法篇》中提出:“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 “万事万物都是按照天道(唯物辩证法的轨道)运行的, 法学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大道理制定的, 是评定得失的准绳, 是用以辨明是非曲直的学问"。《经法篇》还说:  "公者明, 至明者有功, 至正者静, 至静者圣, 无私者智, 至智者为天下稽"。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 "处事公平的人是明白事理的人, 最明白事理的人才是有功于民众的人, 公正的人是能使百姓过上安静日子的人, 最能使百姓过安静日子的人便是世上的圣人, 无私的人是聪明的人, 最聪明的人便是天下人都稽首尊敬的人" ,这些原则都是原始共产主义的产物。现在的西南某些农耕民族中, 还存在有 "日不关门,夜不闭户" 的原始共产主义遗风, 他们的 "理佬制" ,就是黄帝之学的遗风, 这些原始的政治原则是非常合乎唯物辩证法的。但“老子之学”则 "重道" 而 "轻法" , 认为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这是与 "黄帝之学" 的不同之处。

    (二)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民主推选制: 黄帝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氏族领袖, 按照《社会发展史》的规律, 他的帝位是必须由各部落酋长推举产生的。以前, 由于 "黄帝之学" 的失传, 我们无从想像黄帝时代的政治制度。现在, 《黄帝四经》的失而复得, 终于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 的确是像尧舜禅让一样, 是由各部落酋长的推举产生的。《黄帝四经》中的《十六经》说: "昔者黄宗质始好信, 作自为象, 方四面, 傅一心, 四达自中, 前参后参, 左参右参, 践位履三, 是以能为天下宗" 。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 “从前有一位天下的宗主黄帝, 他的天性非常友爱诚信, 他的作为都效法自然, 对待四方的人都一视同仁, 因为他有一颗至诚之心, 所以他的政令能够四通八达, 四方的情况也能及时通达中央, 前后左右都有为他出谋划策的人。他是履行了“三推三让” 的‘禅让’ 仪式后,才被民主推选为黄帝的, 所以, 他才能够成为天下的宗主"。 这一段话, 使我们破解了 "尧舜禅让" 的千古之谜。原来, 所谓的 “禅让” , 并不是尧舜的谦虚, 而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民主制度下的 "三推三让礼" ,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黄帝时代的政治制度的确是像马克思极力推崇的[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部落联盟制度下的民主推选制。

    (三) 文明治国的原则: 《黄帝四经》的《经法· 国次(秩)篇》说: “国失其次(秩序), 则社稷大匡, 夺而无予, 国不遂亡,不尽天极, 衰者复昌,  诛禁不当, 反受其殃"。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 “国家如果没有秩序, 社会就会大乱, 如果执政的人一昧的劳民伤财, 而不让人民休养生息, 国家就会灭亡, 如果执政的人不能替天行道,严惩那些胡作非为的坏人,坏人就会继续干坏事, 如果执政的人法令不当,乱杀无辜, 执政的人自己就会遭殃", 还提出了"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穆穆天刑,非德必倾"。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 道德虽然制定得尽善尽美, 但没有刑律去约束它, 道德就无法推行, 刑律虽然制定得合情合理, 如果不推行道德教育, 刑律就会越用越滥 。古代这种 "以德治国"和 "以法治国" 的辩证关系,难道还不是政治文明吗?

    (四)诚信的政治原则: 诚信是立国之本,也是立业之本。《黄帝四经》中的《经法·名理篇》说: "诺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绝也,已若不信,则知大惑矣,已诺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 。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 "承诺是语言的凭证, 已经承诺就不能反悔, 承诺了又不讲信用, 天下就会大乱, 已经承诺就必须诚信, 才能令人感到是住在一个有法度的国家里" 。《经法·道法篇》说: "事必有言, 言有害, 曰不信, 曰不知畏人,曰自诬,曰虚夸,以不足为有余",还提出了"精公无私而赏罚信" , "案法而治则不乱", "生法度者,不可乱也"。 "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 等等政治文明必须遵循的诚信法则。这些体现政治文明的黄帝之学, 虽然已经有四千多年到两千多年历史了, 但它的光辉依然不减。

    (五) 爱民、养民的政治思想: 孟子提出了 "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 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等等的 "民本位" 思想, 为大家所熟知, 却不知孟子的"民本位思想", 在“黄帝之学”中早就提出来了。《黄帝四经》中就有"民仰天而生,待地而食,以天为父,以地为母, 吾畏天爱地亲民"。"吾爱民而民不亡" ,  "毋乱民功,毋逆天时", "因民以为师", "毋壅民明", "主得臣辐(凝聚力如车辐之凑向轴心也)者王", "赋敛有度则民富", "号令合于民心,则民听令,兼爱无私,则民亲上", "圣人举事也……使民同利", "长利国宾社稷,世利万夫百姓"等等一系列民本位的思想。权力往往能使人变成魔鬼而不自知。因此, 任何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都会时刻警惕自己要爱民养民, 不要脱离群众, 任何一个优秀的思想家, 都会谆谆告诫政治家要爱民养民,不要脱离群众。《黄帝四经》的这些爱民政策,并不停留在口号上面, 还提出了爱民的具体措施,如《经法·君正篇》列出了: "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选用贤德之人),三年而民有所得, 四年而发号令……”你看, "黄帝学"的政治文明纲领,制定得是多么地合情合理, 细致周密。

    (六) "与时俱进" 、 "因时而动" 的灵活机制: 《黄帝四经》的《经法·十六经篇》说: "明明至微, 时反以为机。天道环周, 于人反为之客, 时静不静,国家不定,可作不作, 天稽环周, 人反为之客, 静作得时, 天地与之, 静作失时,天地夺之"。大意是: "最明白不过的道理是: 形势变化的时候你要把握住时机, 天道周而复始,人只是历史的过客, 当静的时候不静, 国家就不安定, 当动的时候不动, 你就会坐失良机, 只要动静得时, 天地会助你成功, 如果动静失时, 天地就会使你失去一切" 。 "圣人不朽, 时反是守" 。大意是: "圣人之所以伟大, 就是在局势变化的时候,能够‘与时俱进’, 时刻调整你的政策 "。"圣人之功,时为之用",大意是: "圣人之所以成功, 就是能够利用时机" 。 "当天时, 与之皆断,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大意是:  "机遇来了,就要跟上形势, 当决断的时候不敢决断, 反而会成为机遇的受害者。《经法·称篇》说: "凡变之道, 非益而损,非进而退, 首变者凶, 有仪而仪则不过, 侍表而望则不惑, 案法而治则不乱" 。大意是: "变革之道, 不益则损,不进则退,最先变革的凶, 但是, 只要依仪表去测量则不会出错, 只要依望表去守望则不会迷惑, 只要依法去治理则不会生乱" 。这些话不但阐明了必须"与时俱进"的道理, 也探讨了变革者避凶趋吉必须遵循的一些法则,阐述得还是很深刻的。

    (七) 生存竞争、人定胜天的政治理念: 《黄帝四经》的《经法·姓争篇》说: "勿忧勿患, 天制固然, 天地已定,□蛲毕争, 作争者凶, 不争,亦无以成功。顺天者昌, 逆天者亡, 毋逆天道, 则不失所守" 。大意是: "让人民生活得勿忧勿患, 是天道使然, 如果天安地顺,连蠕虫也不会相争, 有争就有凶, 但不争也不会成功。常言道: 顺天者昌, 逆天者亡, 只要不违背天道, 就不会因为相争而有所失" 。《黄帝四经》还提出了 "人强胜天,慎避无当,天反胜人,因与俱行" 。大意是:  "人只要自强不息,  就一定能战胜自然。但在战胜自然的时候,  一定要小心谨慎,  避开做出违背自然规律的蠢事, 如果自然的力量超过了人的力量,  你就只能遵循自然的规律行事" 。原来,  "人定胜天"的典故就出在这里。

    (八)重视人才的政治战略: 《黄帝四经》的《经法》有 "王天下者, 轻县国而重士,故国重而身安, 贱财而贵有知(知识), 故功得而财生, 贱身而贵有道, 故身贵而令行 "。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 "把人才看得比国土还重要, 把知识看得比财产还重要"。 "黄帝之学"主张 "开发民智" , "老子之学"却主张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黄帝之学"主张 "人强胜天", 而 "老子之学" 却主张 "与人无争" , 主张“不敢为天下先”。

    (九)"刚柔并济", "二文一武" 的政治策略:《黄帝四经》的《经法· 论约篇》说: “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 四时有度,天地之理也, 日月星辰有数, 天地之纪也"。书中又多次提出: "法度者,正之至也"。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 “用文明政治来养生爱民,发展生产力,用武装来惩罚那些妄图颠覆国家的坏人,是天地之大道,让人民不违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法度,是天地之常理,让人民按照日月星辰出没的规律去生产生活,是天地之常纪"。经书还一再提出: "动静参于天地谓之文, 诛□时当谓之武, 静则安, 正则治, 文则明, 武则强。安则得本,治则得人, 明则得天,强则威行, 参于天地,合于民心, 文武并立, 命之曰上同", "因天之生也以养生,谓之文。因天之伐也以伐死,谓之武”。 "文武并用……刑德兼施……先德后刑……刑德相养……可以定天下,可以定一国"。 "因天时,伐天毁,谓之武, 武刃而以文随其后, 则有成功矣。用二文一武者王"。相当准确地阐明了文武兼施的重要性, 特别是 "二文一武"(二分文治, 一分武功)的法则, 道出了 "以德治国"与 "以法治国"之间的轻重关系, 是很值得我们在制定政治文明方针时借鉴的。黄、老之不同处是:“黄帝之学”主张 "刚柔并济" , 认为 "人道刚柔, 刚不足以(不一定办得好), 柔不足恃(不一定靠得住), 刚强而虎质者丘(过刚者死), 康沈而流湎者亡(过柔者亡)" 。"老子之学" 则主张 "以柔克刚"。他用舌头与牙齿为例,问他的学生: "你看我的牙齿在吗?" 学生答: "不在了" 。又问学生:   "你看我的舌头在吗? " 学生答: "还在" ,学生马上领悟道: "老师的意思是: 牙齿因为太刚, 所以磨损得没有了, 舌头因为软柔, 所以还能保存到今天"。

    (十)改革开放的政治胸怀: 《黄帝四经》的《十六经》说: "周流四国, 以观天恒善之法则" 。大意是: "游遍四方的国家, 去观察寻找最合乎天心民意的好法则" 。《十六经》又说: "始在于身, 中有正度, 后及外人, 外内交接, 乃正于事之所成" 。大意是: "以身作则, 自己守法, 后及外人, 做到内外交接, 就能成就大事" 。《十六经》又说: "达望四海, 困极上下, 四向相□, 各以其道。夫百言有本, 千言有要, 万言有总, 万物虽多, 皆阅一空" 。大意是: "遍观四海, 上下求索, 了解四方的信息, 学习四方的好经验, 做到百人之言有所本, 千人之言有摘要, 万人之言有总纲, 哪怕信息再多, 都很容易处理完毕"。 “黄帝之学”传承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许多改革开放思想,表现了虚怀若谷、能容百川的博大胸怀与谨密细致的工作作风。这种大政治家的风度,直到今天, 依然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记者:我们中华民族能有这样历史悠久、举世无双、博大精深、可圈可点的 "政治文明"传统, 真是让人自豪。这也说明,党中央提出的 "传承文明, 理论创新" 等方针,是非常英明的, 这的确是我们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 还请您谈谈对西方政治文明的理解。

    林河:古代西方的政治文明情况如何? 请原谅我的知识浅薄, 因为直到今天, 我还没有找到任何可称为政治文明的西方古籍。能够与政治学沾一点边的是距今3600年前的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这是一部形成于阶级社会的法典, 法典把居民分为3等:①贵族,②自由民或平民, ③农奴和奴隶。整个法典充满了强权与残酷,例如: 损人眼的要被挖眼, 损人足的要被断足, 逃亡的奴隶、窝藏奴隶的人要判死刑; 犯盗窃罪的,不论轻重都要判死刑; 游手好闲、妨碍治安的人要判死刑; 一个人打死了别人的女儿, 要拿他的女儿偿命;农民遭受了自然灾害, 不能减免租税; 放牛娃丢了牛要赔偿牛等等。汉谟拉比法典只能说是一部阶级社会习惯法的总汇, 由于它没有多少可以称之为理论的东西, 也没有形成学派, 很难称之为一门学科, 更难以称之为政治文明。

    被称为西方 "民主摇篮" 的古希腊,曾经产生过一座只限于自由民享有民主的雅典城邦和一座极端专制的斯巴达城邦。在距今2500年前, 雅典城邦曾流行过一种 "陶片放逐法", 即每年召开一次公民大会, 用陶片表决法来决定放逐哪些为害公民自由的人, 如果某人所得的陶片超过了6000片, 就要被放逐离开雅典10年,但并不剥夺他的公民权, 10年后他还可回来,他的财产还能保留, 他的家属也不受牵连。民主是够民主的了,可惜非常短命,只实行了90年就被废止了。而且我也没有看到过"雅典政治学"的古籍传世, 更没见过像中国的 "黄帝学派"那样形成了的"雅典学派"。我不知我的观点对否? 希望对西方政治学深有研究的博学之士赐教。

    记者:优胜劣汰或优胜劣败, 是历史规律, 黄帝之学那么优秀, 怎么会失传呢?

    林河: 优胜劣汰或优胜劣败, 虽然是历史规律, 但只适宜于自然科学, 在人文科学方面, 就不一定了。俗话说: "秀才遇了兵,有理说不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黄帝之学”代表了许多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天赋美德,但由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相当落后, 它必然会让位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比它先进的阶级社会, 那些压迫剥削广大人民群众、喜欢利用权力为所欲为的统治阶级,当然是不喜欢这些维护人民利益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天赋美德的。简单地说, 这就是“黄帝之学”必然会被冷落的原因。到了汉代, 封建社会已经成长壮大, 新兴的维护封建利益而又兼顾人民利益的儒家学说,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 以儒学取代“黄帝之学”及其它学说的时机已经成熟, 所以,才出现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现象。

    记者: 自从西方进入了工业时代后, 西方物质文明已经大踏步地超过了中华物质文明,目前西方的政治文明也基本符合其生产力的发展且趋完善。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又应如何发扬光荣传统,借鉴其他相关政治文明成果,与时俱进、创新理论呢?

    林河:原始的共产主义和高级的共产主义, 除了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上存在高低之分外, 在文明基因上是没有多大差异的。 一切高级共产主义的文明基因都植根于原始的共产主义土壤之中,研究肇始于中国原始的共产主义的 "黄帝之学", 必定能达到 "以史为鉴" 和创造高级共产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的目的。我们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 都已在 "传承文明、创新理论" 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我想,中国广大的理论工作者, 必能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成果,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将中华传统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相结合, 为建设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翟玉忠: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黏合剂——六经(答潘维教授)
·翟玉忠:中华民族自古阳刚尚武
·张晋藩:中华法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翟玉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钢铁脊梁——法家
·张云声:毛泽东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贡献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