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李超民:从翰林到博士,陈焕章《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及其影响 
作者:[李超民] 来源:[作者惠寄] 2008-11-30

原载:《学术研究》2001 年第6 期

[摘 要]陈焕章的论文《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是第一部总结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著作,也是中国人第一次以西方语言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古代思想的巨大魅力,曾经在当代产生过很大影响,不但使西方认识到中国儒家经济思想的意义,而且美国新政农业立法直接借鉴了陈焕章对中国古代常平仓制度的总结,为解决美国农业经济萧条奠定了基础,为世界解决长期农业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明曾经对世界文明进程做出过巨大贡献。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在世界历史上也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如18 世纪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就是来自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深刻影响。①在19 世纪,由于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向西方社会介绍并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典章制度和思想,又由于大批中国留学生涌向西方,把中国古代思想更为全面、深入地向西方介绍,在西方思想界产生更大影响,并在西方制度上留下了烙印。②20 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在《1938 年农业调整法》中,明确采用的“常平仓”制度,就是受中国古代常平仓思想影响的结果。这个影响主要是由本世纪初年到美国留学的陈焕章先生造成的。

一、陈焕章简要生平和著作

陈焕章(1881~1933 年) ,字重远,广东高要人。戊戌变法前夕,投康有为门下受业,赞成康有为以孔子“诞辰”纪年。1904 年在北京应特课考试,中进士。1907 年以翰林身份被选派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科,并于1911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 The economic princi2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 ③当年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经济和公法丛书”之一,以第45 、46 卷112号、113 号同时在纽约和伦敦出版,而且由于其公认的价值,以极少数的资格得以由哥伦比亚大学出资付印。

论及陈氏的贡献,恐怕声誉最著者就是这篇博士论文了。尽管该书在国内影响有限,但在国外影响之大,恐怕是他始料不及的。在1911 年出版之后,1930年代曾再版,《 美国历史评论》称他作出了破天荒的成就,国内各种英文报刊对其倍加颂扬。而且此后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教授、财政学专家兼经济思想史学术权威塞利格曼( Edwin RobertAnderson Seligman ,1861~1939 年) 在主持中国留学生博士论文答辩时常以此书中的观点提问。④1970年代,美国纽约的Gordon 出版社又一次出版了该书。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分析史》中也曾经引用该书思想观点,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存在着现代经济分析的先行因素。⑤德国社会思想家韦伯显然也研究过他的博士论文,指出陈焕章“从康有为近代改革派的观点出发阐述了儒家的学说”, ⑥而且韦伯对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评价也来自陈焕章的博士论文。而华莱士常平仓思想渊源来自陈焕章⑦早就是事实了。⑧

二、《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的主要农业思想

这部著作是儒家经济思想总论,陈焕章指出,它的宗旨是“就理财以谈孔教”,使“天下之人,知孔教之切实可行,殆如布帛菽粟之不可离也”, ⑨并研究“独立于西方发展的中国思想与”制度,而且他的研究完全是根据原始经文,排除了当代思想对古老传统的影响,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思想对世界经济思想发展的贡献。他说“作是书,本含有昌明孔教以发挥中国文明之意识。”而他的主要思想也似乎是为了向世人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主要是儒家经济思想,是世界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力图使人们“信服孔子学说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体系”“, 一个伟大的道德和宗教体系,并且包含了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的办法。⑩所以,当时的评论指出,“,陈焕章博士之徒,皆非绝对守旧者可比, ……其爱国心之热忱,进步心之恳切, ……凡西方物质之良,教化之美,无不虚心采纳,以饷其国人。”(11)

除引言和结论外,全书主干分三部分:消费、生产和公共财政,以九册的篇幅分别论述先秦以来儒家经济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即:孔子及其学派、经济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一般经济原则、消费、生产要素、生产的各个分支、分配、社会政策以及公共财政等。可见,陈焕章完全是以当代经济学理论的框架来概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以下就其农业思想加以论述。

(一) 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

陈焕章在本书第21 章论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性”,指出“农业并非唯一的生产职业”。他介绍了中国的“农作方法”、“粗放耕作与精耕细作”的不同,阐述了古代思想家对“土地报酬递减”的认识以及“古代的农业生活”状况。这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的全面论述。他指出,中国古代社会阶层分为士、农、工、商,而士阶层属于社会管理阶级,他们不生产物质资料。所以在其他三个阶层中,农民是基本阶级,“人必须吃饭,粮食来自于土地,农业就是基本的职业。同时由于中国的土地适于耕种,而且人口众多,中国人就最重农业。所以中国的经济几乎就是农业经济。”而由于中国古代的君主大多重视农业,所以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都是由农业带来的。如汉代晁错的重农政策,依靠扩大公共支出、减少税收并鼓励农业发展。文景之治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陈焕章对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活状况的描述,目的是为了说明古代农业的重要性。他为此引用了《诗经》中的古诗,对我国“古代黄金时代”加以细致地刻画,并且对之赞颂不已。陈焕章向西方社会再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夫妻携子躬耕南亩、官民同乐的具体场面。他说,“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食品和衣服。食品由男人生产,后者由女人生产。粮食有基本的谷物和辅助的蔬菜与水果。丝绸是基本的服装面料,毛皮是辅助材料。”同时,他借用这首诗歌实际上向西方展现了我国古代经济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状况都是领先西方社会发展的。而在古代社会,陈焕章指出,西周末年和汉初的农民的生活显然好于商人。文景之治正是由政府“劝农”带来的。可见,在经济结构中,统治阶级不但应该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而且重视农业才能够使国家富强。陈焕章对我国古代农业的论述,不仅是对古代农业文明的一个总结,显示出自古以来中国农业的巨大成就,而且隐含着对古代农业制度的赞美,说明我国的农业思想极为丰富,值得后人借鉴。

(二) 关于中国古代农业政策和“常平仓”制度

本书“社会政策”一册,陈焕章主要论述儒家的政治理想,如井田制、封建王朝的救荒政策等等。其中在第30 章“政府对粮食的控制”中,他详述了中国古籍中记载的历代有关粮食“平价”的做法。他指出,我国古代对粮食生产十分重视,统治阶级历来重视粮食平价制度建设,这些事迹在《周礼》、《管子》等古籍中、在思想家范蠡和李悝的粮食论述中早就有完整而详细的记述。他指出在中国建立常平仓制度的史实,说粮食平价的原则经李悝和孟子鼓吹,在汉朝以“常平仓”的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耿寿昌提出的常平仓制度。

在这一章,他首先回顾了我国古代平抑粮食价格的基本思想和一些做法:即李悝稳定粮食价格的思想、“孟子说梁惠王”论述中包含的稳定粮食价格的思想、常平仓制度和对以上三种思想与措施的评价。陈焕章认为,粮食问题在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平抑粮食价格的思想在《周礼》中就有所反映,但是只有李悝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最为透彻。李悝指出,在丰收年国家把农民手中多余的粮食平价收购上来,遭遇灾年时以平价出售给灾民,从而保证社会稳定,并使农民阶级受益,使整个社会各阶级受益,这是古代救灾思想的根本考虑和出发点。李悝的做法在魏国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引证孟子的话(12)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证明国家应该调节粮食的价格,而且国家也能够调整粮食价格,从而保证社会正常发展,减少或解除人民的苦痛。陈焕章对古代常平仓制度演变的论述尤为详细,指出我国历史上,在汉宣帝时期,大臣耿寿昌依据了李悝曾经实施的政策和孟子的思想,提出建立并实施常平仓制度,自此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实行2000 多年,其间虽然有中断,但是作为一项经常制度基本保持下来,在个别朝代常平仓制度的名称有所变化,实质内容却保留下来。

对于什么是“常平仓”,陈焕章定义说,“当粮食价格很低时,仓库用高于市场价格的正常价格收购,以使农民获利;而粮食价格太低时,粮仓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正常价格出售,以使农民受益。这种仓库就叫常平仓”。当然,他在这里给出的定义只说出了常平仓功能的一个方面,古代常平仓的另一个作用是保护消费者。如果保证了粮食价格稳定,也就能够保证消费者在购买粮食时不致付出过多代价。常平仓制度在现代的主要功能则是稳定经济,熨平经济周期。

陈焕章提出要实行粮食平价制度,并指出了平价制度的优点,他说,如果从自由放任的立场出发,常平仓制度似乎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个观点不对。因为,其一,农民的眼光总是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深谋远虑;其二,即使农民的眼光能够看得更远,也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村生活总是受商人控制;第三,由于粮食是生存所必须的,粮食价格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也最大,如果由商人控制了粮食价格,对国家和人民都不利。陈焕章更指出,由于粮食产量受制于天气,并不遵守供求规律,因此,国家采取相应政策稳定粮食价格是必须的。

陈焕章还分析了常平仓的思想起源,阐述了常平仓的理论原则,指出常平仓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还指出“, 常平仓”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贪官污吏趁机利用权力从百姓手里大肆聚敛粮食,而由于粮食长期堆放,管理不善,在有的年代里造成霉变和浪费等。这些问题,并不是常平仓制度本身造成的,而是人为的,只要执行得当总是能够避免的。

总之,他认为古代常平仓制度是一项十分完美而有效的经济制度,之所以能够长期实行,反映了它的有效性。后来不断有人(如马鸿瑞:《北宋之农贷———青苗法》,《贵州经济建设》1946 年,1 (5.6) ;吴锡瑞:《王安石的经济政策与时代背景》,《学艺》1935年, 14 (7) ; 邹珍璞: 《王安石新经济政策之研究》等) 提出类似观点, 如果不是依据陈焕章的基本认识, 那么也至少说明后人的研究得出了与陈焕章一致的结论。

三、《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对华莱士制定农业政策的影响

华莱士出身农业世家, 他的祖父华莱士大叔曾被美国总统老罗斯福选为农业调查委员会的唯一一名密西西比河西岸成员。他主编的《华莱士农民》杂志至今在美国农业界仍有很大影响, 他还推举了农业经济学家威尔逊任职农业部长16 年。华莱士的父亲亨利A·华莱士曾经担任哈定内阁农业部长, 并死在任上。后来华莱士又曾两任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受到大学农业教育, 他的祖父老华莱士、母亲和黑人农业经济学家George Washington Carver 对他的影响很深。(13)

实际上, 自他开始从事玉米科学和农业经济问题研究, 以及任职农业部的经历中, 中国农业思想对他的影响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它来自
华莱士从小就对中国农业的关注,(14)陈焕章的影响恰通过这个渠道发生。

华莱士“好读书, 知识极渊博, 关于中国之书籍, 阅读之多, 美国政界中无有出其右者。”(15)他在1910 年在Des Moines 公立图书馆读到中国留美学生陈焕章的博士论文《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有叙及我国常平仓制办法, 推崇备至, 悉心研究,阅20 年, 即倡议此说。”所谓“此说”是指, 面对美国十多年来的农业经济大萧条和谷物的大量过剩, “建立‘减产津贴恢复价格’之农业调整法(AAA) 。嗣迭经1934 年、1936 年之大旱灾, 促使其将常平仓制并入农政立法中, 经提倡, 试行而迄制法实施”。(16)

他说, 中国是“世界具有最古老而悠久的农业传统与农业文化的国家”, “美国和其他西方各国对农业问题可从中国学到的, 实在也不少。”(17)

我任农业部长后, 不久就请求国会在美立法中加入中国农政的古法, 即“常平仓”的办法。这个常平仓的名字, 我是得自陈焕章所著的“孔子与其学派的经济原则”。旅居美国芝加哥的钱存训先生也注意到了这个事情, 他说, 常平仓思想“先由哥伦比亚大学的陈焕章在其1911 年的博士论文中加以讨论。1918 年,华莱士先生主编一份周报, 这篇论文正巧落在他手里, 自此他对中国古代这一制度极为赞赏。当华莱士于1933 年出任农业部长时, 这个中国的理想终于为美国所采纳。他运用此经济理论以控制不断增加的小麦及其他剩余农产品, 当20 世纪30 年代中,
美国剩余农产品的堆积, 形成了1929 年不景气的重要原因。1933 年第一次颁布的AAA , 乃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措施, 也就是‘平籴法’这个中国制度在美国具体化的一贯案例”。(18)此前袁同礼先生(19)显然也发现了这个事实。

我们再来看一看华莱士的农业部官员Louis Bean(20)是如何看待这个经历的。他说, 常平仓这个特殊的思想完全来自于不同的方面,“它的根源在中国”。然后他详细叙述了这个中国古代思想的传播途径。

在1910 年或者1911 年,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中国学生作了一篇论文, 研究孔子以来的教育学派或者经济学流派, 在论文中有关于几个世纪前中国实行常平仓的描述。那个中国学生指出, 中国曾经采取了非常简单的措施用于稳定。政府在丰收年购买剩余粮食以预备歉收年的来临。

他认为这样做在丰收年, 由于政府的行为维持了较高的粮食价格, 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而在歉收年, 政府掌握的储备粮食又起到平抑市场价格的作用, 这是保护消费者。这个思想和美国有什么联系呢?

这段描述被一位年轻的学生读到了, 他的父亲在1920 年或者1921 年升任美国农业部长, 很显然这个思想给这个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因为在接下来的年份, 1916 ,1917 , 1918 , 1919 年, 直到1926~1927 年,你能发现《华莱士农民》上整页, 或在社论页上有许多关于常平仓的介绍。

他说, 当然华莱士对于中国的常平仓思想在不遗余力地介绍的同时, 美国从1934 年开始实行粮食生产的控制, 同时对于原来常平仓的名称也作了变化, 以适应美国的发音习惯。

所以在1934 年华莱士部长开始鼓吹或者抛出了建议, 指出农民们考虑常平仓问题的时机已经到来,……

然而美国实行常平仓制度的立法直到1938 年才诞生, 其间经过了大量的曲折反复。但毕竟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到此有了结果。

实际上, 华莱士也说, 他“对于中国农人发生浓厚之兴趣, 已三十余年; 远在1911 年……即中国革命爆发之年”, “已获读金教授所著关于中国之‘四十世纪之农人’一书。”(21)这本书所介绍的中国人“与动物很少联系, (华莱士) 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能够直接利用植物并在四千年来保持下来。读罢这本书, 他计算了维持自己生存最低的土地需要量, 然后试图以这类土地的名义产量为基础提供的食物生存下去。”(22)

华莱士提到的金教授即19 世纪下半期和20 世纪初著名美国土壤专家Franklin Hira King 教授, 他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 在1909 年到中国来考察农业, 足迹踏遍了南到香港、北到东北的中国沿海各个省份。通过亲身经历, 他指出中国以有限土地资源养育着占全世界1/ 4 的众多人口, 靠的是有效利用较为稀缺的土地资源, 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作方式,这无疑为美国人树立了榜样。这种以游记方式记实性地反映中国农业发展现实, 对于没有到过中国的华莱士认识中国农业是非常有益的。华莱士通King 教授(23)验证了他来自陈焕章论文中关于中国农业具有先进的农作技术和相应制度的观念, 即中国依靠远比美国要少得多的土地, 养活多达4 亿的人口, 因此有效的种植技术和农业制度是必须的。不
仅中国的农业耕作方法值得学习, 农业制度也值得美国人研究, 那么其中理应包括常平仓制度。

四、结论与评价

中国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农业历史是令西方人羡慕的。18 世纪的法国政府就曾通过在华传教士了解中国的常平仓制度, 以图借鉴, 因为当时欧洲急需解决农产品的存储问题。(24)而中国古代农业思想和农业成就亦曾经直接影响到华莱士。陈焕章对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总结, 为华莱士指出了解决美国农业萧条的基本思路。华莱士的常平仓思想是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吸取营养, 为美国农业发展提供制度环境的创举。

《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作为第一部系统总结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优秀著作, 也是本世纪早期中国学者在西方刊行的第一部中国经济思想名著,还是国人在西方刊行的各种经济学科论著中的最早一部名著。(25)它在西方的影响, 我们能从熊彼特(26)和韦伯有关中国的论述中, 看到西方学者对中国经济思想的正确认识与高度评价, 无疑陈焕章先生的功劳大矣!

①谈 敏《法国重农思想的中国渊源》,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

②参见季羡林主编《东学西渐丛书》,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年。

③作者自定的书名是《孔门理财学》, 他曾想把它译为中文, 以西方经济观点, 向更多的人宣传中国古代儒家经济思想。在《孔教会杂志》创刊号上, 陈焕章曾经把该书第32 章Public Expenditure 译为中文古文“国用”(参见《孔门理财学·国用篇》,民国丛书,第4 篇,第2 辑) 发表。巫宝三在《经济问题与经济思想史论文集》(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 年) 一书第853 、856 页指出, 该书“过多生搬硬套近代经济概念, 缺乏科学分析”, 而且“知道的人甚少”。朱家桢在《孔子的经济思想》(见巫宝三主编《先秦经济思想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 中评价陈焕章“的研究较系统并有代表性”, 认为陈焕章“肯定了孔子的求利欲望, 并认为孔子有‘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思想, 这对于打破人们长期来囿于孔子‘罕言利’、没有经济思想的陈见, 有积极意义。但陈著过于庞杂, 内容几乎包括了封建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关系史的各个方面”, “缺乏深入的分析,没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应的理论概念”, 作者还注意到, 现在国内有人开始注意陈焕章对孔子“理财”思想的
总结, 但是文章作者显然并没有依据陈焕章的原作。参见曹增友《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年)第88 —93 页。此前已经注意到并对陈焕章和陈焕章的博士论文倾注笔墨最多的, 是谈敏先生的《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重印后记”, 他指出, 陈焕章的著作给美国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经济思想”, 在西方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④(25)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第476 、476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年。

⑤(23)(26)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 卷, 商务印书馆1996 年。

⑥韦伯·马克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 rit of capitalism) 第4 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年。

⑦⑩Chen , Huan - chang. The economic pri nciples of Conf uci us and his school , vol. 1 & 2 ,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 Longmans , Green & Company , Agents , 1911.

⑧(14)李超民《中国古代常平仓思想对美国新政农业立法的影响》,《复旦学报》2000 年第3 期。

⑨郑则民《陈焕章》, 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新、孙思白主编《民国人物传》第2 卷, 第393 —398页, 中华书局1980 年。

(11)韩 华《论陈焕章对孔子“理财”思想的现代诠释》,《社会科学研究》1999 年第1 期。

(12)参见《孟子说梁惠王》。孟子指出: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 ‘非我也, 兵也!’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13)(22)White , Graham & John Maze. Henry A . Wallace : His search f or a New Worl d order , Chapel Hill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 1995.

(15)邹珍璞《王安石新经济政策之研究》, 《财政评论》( The Financial Review) , 11 (2) : 85~102 , 1944 。

(16)唯明编注《华莱士在华言论集》( Wallace i n Chi na)注10 , 重庆: 世界出版社, 民国33 年10 月。

(17)参见《华莱士在华言论集》, 另参见“沈部长欢宴席上华莱士副总统演词”, 新华日报, 民国33 年6 月23 日(2) ; 中央日报, 民国33 年6 月23 日。

(18)(19)钱存训《美国对亚洲研究的启蒙》, 载中美书缘,(台北) 文华图书馆管理有限公司1998 年, 第191 、108 —121 页。

(20)Bean , Louis Hyman/ James E. Boyle. Debate ———“The ever normal granary”, Commodity Club , Park Central Hotel , New York City , March 5 , 1937.

(21)沁 清《华莱士与中国农业界》, 《农业推广通讯》 1944 年第6 期。

(24)中国农业对西方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传教士实现的, 如曹增友《传教士与中国科学》一书第311 、329~330 页指出, 两方面的因素推动了传教士对中国农学的注意: 一是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及由之积淀的丰厚的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意识的撞击; 二是18 世纪一度在西方兴起的重农主义运动, 使传教士赋有使命在中国从事农业考察, 向他们本国政府提供有关中国农业历史、现状、发展情况的报告。传教士钱德明曾向柏尔坦寄过25 卷中国农书和38 卷有关中国的图集, 包括玉米、水稻种植图, 蚕、鸡、鱼饲养图, 果树栽培图。令人感兴趣的是,针对18 世纪欧洲解决粮食储存问题的重要技术, 柏尔坦通过在中国的法国耶酥会传教士介绍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钱德明受命调查了中国人储存和管理方面的方法, 写成《关于中国的集体粮食》一文, 于1768 年9 月30 日寄给法国首相柏尔坦, 此文围绕柏尔坦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中国在粮食方面可曾立法? 中国公粮怎么使用? 公家粮仓如何修建? 中国公粮收购、更新、分发的制度措施如何?此文在法国《有关粮食的总常识》一书中出版。而法国传教士龚当信1727 年12 月5 日发自广东的信中, 从管理的角度介绍过中国储粮方面的经验。他向法国人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常平仓思想和制度。虽然我们不知道法国政府是否按照中国的常平仓思想构筑法国的常平仓制度, 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农业思想和制度对法国影响是很大的。在美国研究常平仓问题同样深入的是James E. Boyle , 他对中国和西方的常平仓的不同, 搜集了世界上几乎全部的材料加以对照, 认为中国的常平仓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没有发达的道路运输系统。他是华莱士常平仓思想的最坚决反对者。


相关文章:
·翟玉忠:读余云辉博士《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李超民:拓展管控海外利益能力,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李超民:新冠疫情两年,美联邦疫情救助政策后遗症巨大
·李超民: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美国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李超民:疫情灾害期应加大中小企业财金支持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