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
彭林:《仪礼》简介 
作者:[彭林] 来源:[] 2008-10-28

《仪礼》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礼仪的典籍。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初置五经博士,《仪礼》即居其一。入唐,有“九经”,至宋,有“十三经”,《仪礼》均在其中,是为儒家经邦治国的煌煌大典之一。

人们习惯于把《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为“三礼”。《仪礼》是礼的本经,故又称《礼经》,在“三礼”中成书最早,而且首先取得经的地位。

汉代《仪礼》的传本有四种,即大戴本、小戴本、庆普本和刘向《别录》本。四种传本都将《仪礼》十七篇分为冠婚、朝聘、丧祭、射乡等四类,但只有《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三篇的次序完全相同,其余各篇则不尽相同。四种传本的次序,以戴德本最为合理,此书以冠、昏、丧、祭、乡、射、朝、聘等八大纲为序排列各篇,《丧服》一篇相传为子夏所作,故列在最后。

《仪礼》十七篇的内容,及于上古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宋人王应麟依照《周礼·春官·大宗伯》对礼的划分方法,将十七篇分为四类: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等三篇记祭祀鬼神、祈求福佑之礼,属吉礼;《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等四篇记丧葬之礼,属凶礼;《士相见礼》、《聘礼》、《觐礼》等三篇记宾主相见之礼,属宾礼;《士冠礼》、《士昏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公食大夫礼》等七篇记冠昏、宾射、燕飨之礼,属嘉礼。其实,《仪礼》的篇数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郑玄引刘向《别录》,说《仪礼》为十七篇,但又说《别录》称《既夕礼》为《士丧礼下篇》,称《有司彻》为《少牢下篇》。如此,则《别录》所见《仪礼》应只有十五篇,或者另有两篇已失传的文字。王充在《论衡·谢短》篇中说:“今《仪礼》十六”,这是他所见《仪礼》的篇数;而荀悦《汉纪》则说:“高堂生传《士礼》十八篇。”歧异若此,莫衷一是。

《仪礼》十七篇,除《士相见礼》、《大射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等四篇之外,其余各篇之末都有“记”。一般认为,记是孔门七十子之徒所作。《丧服》一篇体例较为特殊,经与记均分章分节,其下又有“传”。传统的说法认为,“传”是孔子门人子夏所作。但是,也有人认为,此子夏为汉代人,与孔门的子夏同名,而非一人。

《仪礼》作为一部成书于先秦或秦汉之际的经典,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此书材料,来源甚古,而且涉及面广,从冠昏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对于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不可或缺。书中详尽地记述了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之制,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制、组合方式等等,考古学家每每要用它与考古遗址及文物相印证、阐发。《仪礼》一书又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资料,因此文献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每每要依傍于它,从中发掘出有价值的材料。历史学家对此书就更为重视,例如,古代中国社会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大到国家典制,小到一家一族,无不受其制约。《仪礼》有关丧服和丧礼的四篇,对宗法制作了最详尽最权威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求于此。此外,该书中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文章:
·天主教教宗方济各新通谕《愿祢受赞颂》简介
·因明入门简介
·乔治忠:日本现藏孤本《新锲纂辑皇明一统纪要》简介
·彭林:探寻中国文化的个性——评《中国文化十一讲》
·赵荣珦:《坐忘论》简介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