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胡孚琛: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四) 
作者:[胡孚琛] 来源:[] 2008-10-26

                       

                        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

                                    ——中国道家文化的综合创新              

                                          (四)

     老子《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自然是道的特征,道学的智慧主张向道复归,也就是回归自然。自然在道家著作中是自然而然之义,乃道之本性,自然界(Nature)大致相当道家著作里的。道学不赞成儒家荀子那种人定胜天、戡天役物的思想,而是主张天与人不相胜的天人互动的原则。庄子提出:天与人一也”(《山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大宗师》)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庚桑楚》)。道学这种与大自然为友的回归自然的思想,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纠正了西方文化破坏自然生态的弊端。道学认为自然界里风吹海啸、花开花落、生灵繁衍,都依自然律而行,而自然律就是道。这些自然存在物天然具有道德和权力的含义,人类戡天役物的活动不能超过自然界允许的限度。现代社会的人们沉溺于科学技术创造的人工自然,同天然的自然界逐渐拉开距离。然而,人类距离自然界越远,社会一体化的联系越紧密,生存的基础反而越薄弱,甚至一次偶发事件也会使这些被现代化的绳索捆绑在一起的人们灾难临头。

      在文化上,道学认为宗教、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美学)、伦理学是不可或缺且不能相互取代的五个基本要素,只有道能够贯穿于这五个基本文化要素之中。道学能激发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创造精神;能给哲学以辩证思维和究天人之际的恢宏气度;能以大慈大善,大诚大信的悲天悯人的宗教信仰情怀给人生以终极关怀;能为人类带来普遍的尊严并为社会提供无比高尚的道德观念;能成为人类知识的源头活水;它的价值观也可成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导向。西方文化本来在象、数、理上比以周易象数为基础的道家经典有独到的高明之处,形式化的逻辑体系和高等数学的辉煌成就,促进了现代科学大厦的建立。然而20世纪以来,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证明在形式体系中完备性和一致性不可兼得,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使量子力学的物理定律变成统计性的几率描述。这一科学革命的趋势预示着西方科学需要汲取中国道学的思想才能创新。老子的道学思想和西方哲人巴门尼德(Parmenides, 约前5世纪)的存在不能从非存在产生的思想相反,主张宇宙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西方科学已从过去只研究存在,不研究生成演变的根深蒂固的构成论旧观念,向宇宙万物都是生成的这种现代生成论的新科学观念转变,而生成论恰恰是道学思想的核心。新道学思想不仅可以革新西方自古希腊原子论复活以来构成论的思维模式,而且在科学方法论上也会导致以分析为主的还原论方法向有机整体论方法的变革。从现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看,生命科学必将成为新的科学革命带头学科,而生命现象是具有自组织能力的有机体,它是不适宜用拆成小零件的还原论分析方法来研究的,新道学的整体观及生命观预示着科学观念的创新。

      在世界社会化的大趋势下,21世纪人类社会变革的节奏还会加快,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层次更会加深。由于这一趋势,一方面各民族的多种异质文化将获得充分地发掘和发展,另一方面东西方各种异质文化取长补短,加速相互融汇的过程。道学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人类智慧的凝聚点,一种集多种异质文化优势而呈东西方文化互补形态的新道学文明将要出现。中国哲学家陆九渊(1139-1193)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19道学是圣人的最高哲学思辩,而圣人的哲学智慧是跨越时间和空间,不受民族和国界限制的。无论东方或西方,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新道学思想都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灯塔。

      社会观上,新道学的核心思想是建构一个模拟自然界或人体生命的自组织、自调节的最优的自动化系统,这个社会系统依乎天、地、人之道,无亲无疏,大公大慈,导人向善,是一种万物将自化(《道德经·37章》)的自然主义社会。在经济上,道学主张一种以自然生态立国的经济模式,反对无限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将保护生态环境置于经济生产的首位。在政治上,道学强调一种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道德经·32章》)的分配制度,将普施利益于天下众生作为价值分配的支点。道学从来不反对每个人首先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获得个人的幸福,但也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参赞天地之化育。《道德经》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79章),认为人事的活动要取法自然界的规律,道作为自然法则是客观的,无所偏爱的,因而也是无私的,公正的。《庄子·天道》指出,嘉孺子而哀妇人,为儒家的仁义之治;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为道家的自然之治。老子以道莅天下,认为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道德经·77章》)人若能达到有馀以奉天下的至德,才能接近天之道的境界。道学之仁为大仁、大慈、大善,大仁则无亲,故对天下一视同仁。老子的思想是从母系氏族无剥削、无压迫、无私产的原始公社文化升华而来的,因而具有天下为公的超越时代的特征。

      中国传统的儒家政治多采用一元化的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积久则造成一人独裁人人为奴的局面。道学的政体倡导一种三元一太极的阴阳互补结构,以自然立法形成相互制约、上下反馈的自调节的和谐机制,百姓逍遥于大自然中自由发展而感受不到政权的存在。道学的社会才真正是在保障个人自由的基础上相互协调而形成的自动自发的秩序(spontaneous order),它仅受天之道和人之道即自然与社会的客观规律的限制。道学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道学的自然之治更是否定人治并包容法治的优点且超越了西方法治社会。盖西方文化的价值观鼓励人的贪欲,而社会犯罪皆由贪欲而生,故法律繁多而犯罪不止,司法系统遂成为庞大的社会谋生行业。道学的价值观抑制人的贪欲,自然立法即是将人的行为规范到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上来。这样法律本身也是自然律,代天行罚至简至易无亲无疏,自然之治的法治也即是道治。《庄子》描述了道学不以私心治天下的自然之治: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应帝王》)道学认为自然生态社会是世界上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里人与禽兽乃至整个自然界都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人人自食其力,同德而不党,无宗法等级,无剥削压迫,具有纯真朴实的人际关系。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马蹄》)道学关注民性的自然,人的尊严和人性的自由与完整;认为能恢复人类真实、自然、纯朴、善良的本性的社会才是道学的至德之世。

      在伦理上,新道学的要点就在老子《道德经》所说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章)这段话里。尊道贵德是道家伦理学的落脚点,就是得道,是道在人类社会万事万物中的体现。由此可知,尊道贵德就要将道的生化原理和德的中和原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开,使之成为人生的和社会的价值标准。生成生长生命生存创造等含义;变化发展转化进化等内容,二者集中了道的自然性,说明宇宙是由道生成的,并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整个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都在生生化化自强不息地发展着。道化生出先天一气和世界万物,这就是生化原理的作用。先天一气就是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原始自然力,是万事万物生化发展的驱动力,是生命的源泉,是歌德曾经猜测到的创造力,它来源于道,是道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发挥作用的特性(道性)。道学中的道性也即是德,德的特征表现为中和原理之义有四,从事物规律上讲,,即中正的必行之路;从事物变化上说,,即在限度适宜的范围内活动;从空间上讲,,虚无乃道之大用;从时间上讲,即是,即动善时,因机乘势不得已而为之。有和合、和谐、调和、和而不同之义,是谐调各类关系和处理矛盾的原理。中和态是宇宙间的自然稳定态,无论宏观和微观的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所有运动都有趋向中和态的倾向。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生长,就是发展,就是创造,就是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是历史潮流。道家伦理学认为,凡尊道而贵德,符合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的行为,都是善的、美的、真的,有人生价值的。反之,那些违道背德,违反发展规律,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就是恶的、丑的、假的,应该被世人唾弃的。以上为新道学判定人类社会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尊道贵德是道家伦理学的核心。

      道之尊和德之贵,并非靠行政命令的干涉和世俗权力的束缚,而是人自身修道养德逐步觉悟与自然节律同步造成的,这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复归。道学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社会进步的标准不仅是经济发展指标,而是要看这个国家在该时代里人民有没有尊严。道学伦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确认人的自然本性是真、善、美的,因之道学反对人的异化,呼唤人类纯朴的良知。道的本质是大公大善、大诚大信的,人人都含有道性,因之人的自然本性都是善的,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良知,只是这种道性和良知被后天的物欲蒙蔽了。由此观点出发,新道学以反异化为特色,倡导一种纯朴的社会,主张通过人体和心灵修炼工程开发出人的良知,使人的真性显露,从明心见性进入道的境界。这样,道学的伦理在世俗社会里就展开为中和、公正、纯真、诚信、俭仆、寡欲、重生、慈爱、善良、宽容、忍让、谦柔等行为标准。在新道学看来,人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一,是一种觉悟了的,因而才称作万物之灵,感知万物就是感知自我,只有唤醒自我的良知,才能揭示出宇宙真、善、美的自然本性,才能与道合真。道学的精神是最宽容的精神,道学的社会功能是教化各民族各种人同归大道,化邪恶为善良,最终将老百姓的意志体现出来。道学的政治才真正是公民以自由、平等的身分参与公共事务的众人之治,才会出现真正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老子《道德经》云: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27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49章)由此可知道学重生爱物、慈善为怀的救世之心。

      在个体生命上,新道学主张人通过修道而达到真人的境界,而真人为纯真无假的人,也即道教里的仙人。道学将修道看作是技术问题,认为只要通过内丹学的人体修炼系统工程,按法诀完成内丹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四个修炼程序,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生命和心灵的潜能,使自身的精气神与道一体化,与大自然的本性契合,能和宇宙的虚无世界交通,便是体道合真的仙人。人通过道学的修炼达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 1908-1970)“超越心理学所说的那种高峰体验,并和佛教禅宗、密宗、印度瑜珈、伊斯兰教苏菲派等修持方术一脉相通。这样,仙人境界就成了人生的最高艺术境界,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最能体现人类生命价值的真人境界。

      内丹学是中国学者数千年来苦苦探究宇宙自然法则和人体生命科学的智慧结晶,是一种综合道、释、儒三教文化的宇宙论、人生哲学、人体观、修持经验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和行为模式,又是一项为探索生命奥秘,开发精神潜能而修炼的人体系统工程。现在内丹学的研究正在引起西方一些著名学者的注意。早在1920年德国学者卫礼贤(R.Wilhelm,1873-1930)就在北京得到一本恰巧是较为通俗的丹经《太乙金华宗旨》,并立刻觉察到它的科学价值,于1926年将其译成德文。1928年,卫礼贤将自己的译稿交给著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1875-1961),荣格为此书写了长篇评述,于1929年出版。荣格在对《太乙金华宗旨》的评述中认为中国古老的内丹学和西方现代分析心理学、心身医学是相通的,他从分析心理学中看到了一个接近东方智慧的崭新的意想不到的途径。《太乙金华宗旨》德文第5版上载有歌德的诗:西方与东方,不会再天各一方20英文修订版按语中提出认识心灵始终是人类的最终目标,而内丹学的研究正是指向这一目标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自号十宿道人,对道教方术中的科学内容进行了认真发掘,《中国科学技术史》第5卷第5分册专门讨论内丹学,他称之为生理炼丹术。这说明道教内丹学已开始传往西方,它的真实面目正逐步被西方学者所认识。

      内丹学的理论基础是试图将老子的道家学说变为丹家的切身体验,在人体中将道家的宇宙论作时间反演的实验,使自身的精气神向道复归,并以招摄宇宙虚空中的先天一气为要诀。这些丹家把人的意识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表层的常意识(日常的认知、推理、思维等理性心理活动,丹家称为识神);深层的潜意识(非理性的欲望、梦、幻觉等,大致相当弗洛伊德心理学所研究的范畴,丹功中的真意属这一心理层次);最底层的元意识(遗传的本能意识,人的真性,丹家称为元神,佛教称阿赖耶识)。21这样,内丹学就成了一套凝炼常意识(识神可凝炼为意念力);净化潜意识(真意即净化了的潜意识);开发元意识(识神退位则元神呈现)的心理实验程序。丹家把元神称作主人公,是真正的自我,当排除常意识(识神退位)进入无思维的虚灵状态时,称为真空妙有的境界,元神便呈现,从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因之内丹学又是一项开发自我,认识自我的生命科学。内丹家通过丹功修炼使自己的身心节律与初始的宇宙根本节律相调谐,将虚空中的先天一气招摄到体内,在恍惚杳冥的混沌状态中与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和虚无世界交通,达到后天返先天的天人合一境界,称之为体道合真。

      现代科学对于宏观的宇宙和微观的基本粒子都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而对于宇宙的虚无空灵状态,对于人本身,人的大脑及其精神活动,对于生命和心灵的本质却知之甚少。许多生命现象和心灵活动的效应上个世纪在科学界引起一次次争议,当代科学在这个同宗教交叉的领域还被一片乌云笼罩着。内丹学的研究是打开宇宙虚无世界,打开人体生命和心灵之秘的钥匙,内丹之谜的揭开必将给现代宇宙学、生理心理学、心身医学、脑科学特别是认知科学带来突破性的进展。我相信,内丹学的西传必将引起一些宇宙学家、医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家的注意,从而调动东西方学者的智慧共同攻开人体生命科学前沿的堡垒,为全人类造福。

       总之,道学文化包括究天人之际的自然学说,察古今之变的历史学说,穷性命之源的生命学说,集中了自然、社会和人体生命的智慧,必将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希望。新道学是革新的文化,前进的文化,通向未来的文化,世界大同的文化。新道学文化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东方的,更是属于全世界的。

作者简介:

       胡孚琛,男,1945年12月生于河北省吴桥县。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 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外国留学生导师。兼任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大陆、香港、台湾等数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专门从事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研究和教学。
  胡孚琛1964年考入天津市南开大学化学系,1969年毕业,先后在河北省海兴县卫生局和沧州地区行政公署化工局从事医疗卫生和化工技术工作。1979年考入广州市中山大学读研究生,从事自然科学史和信息论的学习与研究。1982年获硕士学位,分配到济南市山东大学任教。1984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1985年初入学,专攻道教史和中国哲学。1988年初获哲学博士学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从19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主要著作有: 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台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繁体版)和《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齐鲁书社1991年11月版)。 学术专著有《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版,1991年12月增订,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9月繁体版);《道藏与佛藏》(新华出版社1993年12月版);《道教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收入《中华文化通志》);《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丹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版,2004年6月赠订版);翻译[俄]凯德洛夫《科学发现揭秘--以门捷列夫周期律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版);整理出版王沐《内丹养生功法指要》、王明《道教与传统文化研究》;合著《民族与文化》、《周易知识通览》、《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等9本书;著有《丹道法诀十二讲》、《新道学引论》及撰写《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再论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广义信息论探索》、《热力学与信息论结合的思考》等学术论文80余篇,约820万字。

注释: 

19 陆九渊:《谥议》,载《陆九渊集》第33卷,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20 歌德:《西东合集》,Jnsel出版社1819年出版。

21 胡孚琛:道教医学和内丹学的人体观探索,载《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4期。


相关文章:
·翟玉忠:礼——二十一世纪人类精神革命
·翟玉忠:以政治重心“中”为核心的中华治道——从尧舜禹到21世纪
·陆寿筠:《道法社会主义:二十一世纪人类意识形态革命》出版书讯
·翟玉忠:《六经》是21世纪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基础
·吾曹与尔同死生——新法家网站暨大《六经》工程2021-2022年度工作报告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