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本主义研究
金融风暴始作俑者 格林斯潘“放水”种祸根 
作者:[新法家] 来源:[星岛日报] 2008-10-02

http://news.sina.com 2008年09月30日 05:37 星岛日报

  近半年来,金融风暴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的时候,已经有学者开始对前联储局局长格林斯潘在任时的调整经济手法强烈抨击。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将美国步向金融危机的矛头,指向格林斯潘和布什,他早在今年4月已经说过:“这人(格林斯潘)很不幸地犯了很多错误,首先是支持布什政府的所有削减税项措施,而这些措施并未能大幅刺激经济.却演化为货币政策,而格林斯潘创造了一大批低利息的借贷。”

  格林斯潘曾反驳他是基于当时的情况,作出理智的选择。

  错在货币政策

  斯蒂格利茨之后在有线电视网络的网站文章指出,联邦监管机构和行政长官(总统)负有责任,他说联储局无论作为监管机构还是制定货币政策,都是失败。流动资金泛滥(低利率借款)和宽松的法规导致了房地产泡沫。当泡沫破裂后,又在过高估值资产的基础上放任贷款,做成杠杆作用。很多创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只不过在酝酿另一次金融危机。新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躲藏在系统性的杠杆作用内,并且降低了风险的透明度,正是这些“创新”导致了比以前更加戏剧性的金融危机。斯蒂格利茨称人们需要弄清楚:联储局为甚么失败?
 
  他觉得联储局主要的领导者如格林斯潘并未真正相信规管,当金融体系过分膨胀时,他们仅呼吁自我规范,这是很矛盾的。

  制造两场泡沫

  《坏金钱:轻率的财务,失败的政治和美国资本主义的全球危机》一书作者菲立斯(Kevin Phillips),对格林斯潘也有指责,他觉得格林斯潘将资金的木塞扭开。菲立斯说格林斯潘1987年刚担任联储局主席的时候,刚好碰到股票市场崩溃,于是扭开木塞,导致1990年代的高科技泡沫,到2000年科技及股票泡沫爆破后,来了911事件,又需要有经济刺激,因此继续升温。

  在格林斯潘1987年到2006年任内,有称美国借贷市场规模增大了四倍,从11万亿元发展到45万亿元以上,而财经界就占最大份,格林斯潘没有干预财经界。在出任局长一职之前,格林斯潘是JP摩根的董事,大力推动取缔对银行业务的规管。于1987年出任局长后,他开始逐步开放对商业银行的规管,直接导致柯林顿政府于1999年取缔了自大衰退以来监管银行界的银行法。

  “他没有刺穿泡沫,他对按揭没有打击,他其实没有做甚么,只是发表模糊的演说,将不同的发展路项,而没有及个人知道他想表达的内容,他基本上满足了财经界的要求,”菲立斯说。

  新闻周刊网站,也发表了华盛顿高级编辑贺殊(Michael Hirsh)的文章,称这次的金融问题是一个监管失败的“铁达尼事件”,而大部分的责任应由格林斯潘来承担,作者说这位前联储局主席曾经有超然的地位,也被誉为对市场触觉敏锐,但他护驾着一个松手借贷年代,从而将抵押狂热加速。

  对问题袖手旁观

  贺殊表示更大问题是格林斯潘的低监管感受。国会于1994年通过业主及资产保值法案,联储局被赋予看管物业按揭借贷的权力,然而格林斯潘推迟写下法规。到2005年4月,当势头开始有不对劲的时候,他竟说次按在没有政府干预下,会自然的走上正轨。“贷款者现在有效率地判断个别申请者的风险,”这就是格林斯潘的触觉,而监控姗姗来迟,在今年7月才由格老的继承者伯南克落实。

  新闻周刊文章又称,虽然一间又一间的银行出事,但格老重复为自己辩护,贺殊更指他在2007年哥伦比亚电视访问时说:“虽然我知道有很多事情在发生,但我到很后才知道这些事的影响程度。”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日前刊登资产管理公司行政人员布力克(David Blake)的文章,他同意很多人所说格老是要对目前一团糟的金融状况负责,不过指责低利率是不公平的,因过去十年没有迹象显示美国受过度增长之害而导致通胀。经济需要低利率及财务刺激来避免衰退,联储局在这方面做对了。

  布力克说格老需要负责任的范围是,他在便宜利率中,扮演推动创造投机泡沫的角色。布力克表示格老不能说他没有收到警告的讯号,并举了两个1990年代的例子说明。第一个是1996年,他承认有资产泡沫,但捥拒做任何事情。第二个例子是1998年春天,当期货交易委员会的领导人,对大规模的场外交易衍生工具买卖,认为有可能导致危机,但格林斯潘说新的管制可能阻挠资本市场。
 
  到千禧年的时候,仍未有行动收紧差额投资的要求,于时股票攀升,有更多的经纪愿意贷款买更多股票,于是股票价格循环上升,而最后泡沫爆破。然而,受了股票损失后,美国人转到投资地产,而按揭公司用证券和债券来保障最先做按揭者不用担忧还款,因为风险是束在一起卖给他人。这次格林斯潘没有袖手旁观,他重复地说房屋是安全的投资,价格不会跌。
 
  而地产市道完全疯狂的时候,格林斯潘更对发出泡沫警告的人不理会,更说只是小泡泡。而他落任之后,对金融时报说他称的小泡其实是大泡沫,“小泡泡聚起来便成大泡沫”。


相关文章:
·格林斯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借来的
·格林斯潘:为什么金融危机让经济学家猝不及防
·格林斯潘:欧盟南北差异大 注定失败
·芦笛:伪造历史的始作俑者孔丘
·仲大军:高木新书《审判格林斯潘》序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