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中国龙译名起风波 “创名”胜“正名” 
作者:[东方尔] 来源:[] 2007-12-15

  中新网12月12日电 春节还在老远老远的地方静悄悄的趴着,本来只在春节里才会热闹起来的“龙”字,却在一个不经意之间,提前兴奋了中国人的神经。香港文汇报刊文称,近日,《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宣言》提出:“中华龙与西方文化中的龙‘dragon’完全不同。中华龙形象神奇,主要象征正义与吉祥;西方的‘dragon’外貌丑陋,猖狂肆虐,主要代表邪恶与祸祟。因此,应将‘dragon’直译为‘獗更’,将中华龙英译为‘loong’以示区别。”


  从《宣言》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读出了这样一种含义,“龙”的译法俨然成为事关民族与国家荣辱的重大事件。


  以讹传讹 一错再错


  据史料记载,龙的英译名之所以会被错译成“dragon”,这得归咎于一个名叫马礼逊的人,在澳门出版的《汉英—英汉词典》。此书产生于1815~1823年,在此之后,几乎所有的传教士在编纂英汉字典时都沿袭了马礼逊把龙译成dragon的错误做法。更不幸的是,19世纪后的中国,当中国人自己能编纂英汉字典时,不仅未能改正此误译,而且还以讹传讹,一错再错,比如说,1868年,邝其照编写的中国第一本英汉字典——《字典集成》,(香港中华印务总局出版)。在这本字典中,对“dragon”的解释如下:“Dragon龙,蛟龙。”


  那时的中国人为何没有意识到“dragon”损坏了龙的光辉形象?为何没有意识到dragon有可能把象征正义、吉祥的中华龙翻译成代表邪恶、祸害的可能呢?


  话语权的缺乏固然是主要的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当时的国势积贫积弱,加上在那时中国由于懂英文的人不多,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实在没有多少人会去关心“龙”的英译名,到底与“龙”的本来字义相差了多少?当然,也有人指出,龙之所以被错译为dragon,实在是因为一个英语词汇翻译成汉语之后,很容易把汉语的词汇反译为英文。因而,语言翻译中,dragon 翻译成龙,龙也很容易对应成dragon。


  为名弃龙 对号入座


  国人真正意识到dragon这个词似乎有让西方人将龙理解为凶残、邪恶的象征的危险,起始于2006年一则“中国国家形象可能不再是龙”的消息。该消息说由于“龙”因英译“dragon”易被外人误解,甚至在北京奥运会设计吉祥物时,都因顾忌“龙”的形象不当,而舍弃了“龙”。所以上海某学者抛出了“弃龙”说,声称一个“国家形象品牌”课题组正考虑取消“龙”作为国家图腾的地位,而代之以更为平和的国家形象标志。


  “弃龙”说一出,立时就在十几亿“龙”的传人当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弹。是啊,对于有着八千年敬龙崇龙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数千年来,在每一个华夏子女心中,龙不仅是蕴涵着喜庆祥和的共同图腾,而且还是中华民族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吉祥如意、和谐长久的神圣象征。中国人如果舍弃了“龙”——这不是等同于舍弃了自己的“根”又是什么?


  然而,“弃龙”说一出便遇到了全民阻击的结果,不仅未让某些“龙”学者放弃做“为龙正名”的文章,搞为龙正名研究的热情,反而引发了他们更加持久和执着的狂热。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按照“为龙正名”者所说的理由,因英语的dragon源自希腊语,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指的是恶魔,就应当“正名”甚至于“弃龙”的话,那么印度尼西亚的图腾是鳄鱼,越南的图腾是蛇,日本的图腾是猫头鹰,德国的图腾是狼,俄罗斯的图腾是北极熊,美国的图腾是秃鹰……这些图腾几乎无一不具有动物凶残的特点,可为什么这些国家不会产生被别国误解,被别有用心的人歪曲的担心,也不会出现“弃用原来凶残的动物”而改为平和的小松鼠、小鸡、小鸭等动物的建议呢?


  也许主张“为龙正名”的人与“崇洋媚外”无关,他们也的确只是为了不想让别人误解,不愿让dragon这个词歪曲和损坏中华龙的光辉形象。可是,这是否意味着在全球化的今天,“龙”的名字真的关系到中国的形象,中国的“名声”,中国的“兴衰”命运,甚至于中国的未来?


  “正名”不如“创名”


  笔者相信对于每一个具有正常理性的人来说,不论哪一个民族和国家崇拜的是怎样的一种图腾,很少有人会把“图腾”等同于“民族的性格”,或把图腾动物的行为模式等同于一整个国家的行为模式。而事实更是告诉我们,在如今这个高度开放、日趋全球化的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和认同,首先是依靠媒体信息、文化融汇、日常交往,其次是得益于对一个国家制度、国家信息、社会结构、人民生活志趣的理解。比如说,法国是以“高卢雄鸡”来做为自己的国家图腾,可如今有几个人提起法国和法国人民会把他们同“鸡”等同起来?我想在世界人民的眼里,提起法国,更多的总会联想到法国的大革命和法国人的浪漫。


  顾虑到不正确的英译名,有可能讹传了龙的形象,乃至于会让西方人误解了中国人,其用心和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倘若把“为龙正名”当成一场“提升民族形象”“捍卫文化的纯洁性”乃至于关系到“世界对中国的看法”的运动,笔者认为这实在是有些小题大作。


  “为龙正名”实在不如“为国创名”。与其把中国形象的捍卫与提升可能性,维系在为起源于原始无知的“龙图腾”正名上,实在不如打点出一些真正的精力和时间,多想一些点子如何消弭今日中国之贫富差距,如何为建立成熟的民主制度,改善民生多搞几个“课题研究”。换言之,也就是说中国的形象,中国的国际名声,不在“龙”的图腾上,只在于今日的中国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每一句一谈一吐之间。


  不是吗,在马礼逊把龙误译成dragon的清朝,西方人并不因为英译名“龙”含有霸气,而不讥笑那时的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在今日的中国,也不会因法国人的图腾是飞起来的鸡而不订购法国的空中客车飞机。


  所谓,因为懦弱所以自卑,因为没人在意所以自己很在意,因为爱之越深所以责之越切。从这些角度上来说,某些人“为龙正名”的心态,多少有些类似无知少年捍卫“武侠名声”的心态,只要银幕上,一出现中国的武术明星,如不把“他国大力士”打得落花流水,那简直就是有伤国格,有损尊严。尽管大家都明白真正的战争用拳头是打不赢的,但人们却依然幻想着、渴望着在武术明星身上,实现自己除暴安良的美梦,实现人间的正义与公平,振奋自己浩然不起来的精神。


相关文章:
·中国龙译名起风波 “创名”胜“正名”
·西方人对中国龙的看法
·鲁国平:中国龙不会绝种!!!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