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北冥:中国晚清以来经历的四次大规模西化运动 
作者:[北冥] 来源:[] 2007-12-07

因为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大清的所有军队一触即溃,于是,晚清时代,从皇宫到民间产生了一大批希望通过师夷之长以制夷的人。在宫廷中一时这种思想占据了上风,但是无论作为皇帝、贵族,还是官僚队伍,都不愿意抛弃大清正统而全面师夷,结果就产生了一种叫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贯穿整个“洋务运动”甚至一直到“五·四”前夕,这种思想在中国社会都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西化,这次西化的指导思想就“西学为用”,也就是只学习西方的技术,甚至有段时间更狭隘到只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企图只发展军事技术就达到强国的目的。

第二次大规模的西化是在“五·四”时开始,因为中华民国的建立,皇权的消失,“中学为体”的思想失去了附着物,于是“五·四”时期的西化是比较全面和比较彻底的,代表科技的赛先生和代表本体的德先生都被介绍到中国来,民国政府制订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宪法和一整套政治制度。但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并非是只凭一场运动就能消除的,虽然五四时期提出了许多极端口号表达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中愚昧、落后的内容的强烈反感,但是传统的延续性、其合理的内核,往往是具有普遍价值的,在这方面,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其道德传统都具有共通之处。“五·四”之后,随着运动本身的冷却,传统思想又开始复古,与西方文化开始进行理性相溶阶段。这是一个正常的、也是一个非常需要的过程。如果没有后来多年的内战,我想这种溶合一定是在上个世纪中期就能完成的。中国在那个时候正好踏上战后那一波发展机遇的节奏,与日本等国一样,在六十年代后期成为世界强国。

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化与前两次迥然不同。前两次西化基本都是西方的主流社会价值,无论是科技还是政治道德思想,都是西方社会的精华,是对西方的繁荣和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的。而中国的第三次西化,则是由政权的更替,在1949年进行了一次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的极度彻底的单一西化,从指导思想到社会政治制度,全部进行了更新。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从来没有产生过重要影响,只是对局部地区、少数人群产生过些影响,这种思想后来在俄罗斯产生了重大作用,改变了那个国家的一切。中国效法俄罗斯,从此全国人只学习一个人的理论——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和经济思想。这种在西方属于末流的思想,一夜之间成为一个东方大国的统治思想,它是由许多历史的偶然因素所促成,而不具有必然性。这次西化走的是一条更加极端和偏激的路子,它似乎与两千年前秦汉时代的统治水平和统治手法相当,都是采用独尊、罢黜的方法,只是在程度上更加剧烈。

第四次大规模的西化产生于文革之后的1980年代,发展并渐趋成熟于21世纪初。当人们发现,几十年过去,西方的精华和主流被我们忽略的时候,产生了一种悔悟的感觉。于是这个时代的思想解放是强烈的。许多西方的、包括中国古典的东西,在被封闭了几十年后,统统都展现出来。我想,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发展虽然并不成熟,却是非常健康的,因为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经典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当初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东西全部呈现在国人面前,国人突然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全国所有的大学、科学研究机构、民间都在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人类文化的精华。这期间,又出现了数次反复,但是最后,自由主义的价值观、民主的思想、宪政的政治方式最终被从民间到官方(官方是隐性接受)广泛接受,法治的呼声更加高涨,中国的各项法律制度,虽然历尽艰难,并且在带有复古倾向的儒教旨主义者的阻挠下,逐渐地开始与真正的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靠拢、对接。

我们看到,这次西化推动的主体是民间力量,这一点与“五·四”相同。两次由官方和强权主导的西化,虽然内容不同,却都彻底失败了。而由民间主导的两次西化,都走向了成功。或许这也可套用一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做一个略显滑稽的圈点。


相关文章: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