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社会主义
谁来撑起中国汽车制造业? 
作者:[华军] 来源:[] 2007-11-28

    从第一辆“解放”汽车,到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艘核潜艇,新中国一次又一次的让世界振惊!在迎来了改革开放天下一片盛世之后,30年过去了,我们又有多少让世界为之振惊的创举呢?是世界80%的玩具、服装、运动鞋产量吗?还是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占全世界矿难死亡总人数的80%?除了毛主席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包括神6)我们还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将于4月22日开幕,世界各路汽车制造大鳄倾力以赴不必置疑,在“让生活更精彩”的主题词烘托下,上海国际车展一如既往地引起世界瞩目,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态势下,太平洋西海岸,亚洲人口最多、国土最大、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新兴汽车市场,迎来八方豪客,营造一个百年盛世景观,上海,正好也是百年前汽车在中国首次登陆的城市。 
我相信所有的媒体,都已做好了激情报道准备,歌颂与赞美的腹稿已经打好,N个角度的回顾与展望,已经炮制,表扬主义蜜汁浸泡的金嘴,照例会把未来描绘成海市蜃楼般美丽,还有在“中国威协论”的大麻上飘飘欲仙的人们,中华文明复兴的伟大梦想就要实现了么?中国汽车
工业从1990年代以后,为中国经济增速安装了强劲有力的发动机。中国人,踩了半辈子自行车脚踏的两条老腿轻松地踩住油门――但是,透过鲜花彩旗、香车美女看盛世之背后呢?2004年北京国际车展上,那豪车满厅,谈笑鸿儒巨贾前,一片歌舞升平盛况,只有刻意地打量,才猛然发现,中国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一律扎堆蹲在展览大厅的墙根外晒太阳,那一幕还会在东方明珠的上海城重现吗?那情形思想起来,依然令人惊心动魄。在中国,不止是北京、上海的大型车展可以称之为国际车展,即便中国任意一个地级市举办车展,以至我前不久在深圳宝安区的桃源居社区看到的车展,都可以称之为国际车展,中国的汽车展最具国际化,因为国产自主品牌坚定不移地缺位,或者甘做陪衬人,菲佣般谦卑而立,样子很冷、很孤独地呆在一角,迎来的是无以计数的同胞们的同情、悲悯或不屑的目光。

  中国汽车工业从1931年沈阳迫击炮厂造出第一辆“民生牌”轻卡算起,已有70年了,从1950年代的解放牌算起,也有半个世纪。过去的历史陈账暂且不去算它,就说今天的现状。改革开放20余年,中国汽车工业获得迅猛发展,三大公司均引进外资及技术,各地方汽车工业也获得快速发展,到今日汽车终于逼近家庭门槛,拜改革开放发展之赐,汽车工业正把中国拉着向现代化方向迅跑。

  但是,我们惊回首,猛然看见长安街,那终日浩浩荡荡色彩斑斓的车流,绝少有民族自主品牌,它们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产物,是日本的和韩国的产物,国际化大都,我看是国际化汽车大都。在全世界小商品和电子市场上充斥着中国制造的时候,在中国城市街道,乡村旷野,奔跑着的却是合资品牌车与进口洋车,全世界的汽车都找到了中国这个家,只有中国自己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无家似的流浪,在日渐边缘化!我们可以阿Q地看到,中国还有红旗、奇瑞、中华、吉利、长城、昌河、哈飞等自主品牌,然而,它们中没有一款进入中国汽车消费主流。这于中国人民对新世纪的企盼,对于现实生活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无疑是沉闷一击!

  且慢扣民族主义者的帽子,现在谈什么民族主义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我明白跨国汽车公司只要合法进入中国,只要它肯
投资中国,我们都应该热情欢迎,我们都必须如关爱自己的企业那样去关爱它,跨国汽车公司给中国带来了技术、资本和良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之物,我们应该深怀感激。但是,如果按照现在的势态发展下去,我的历尽苦难向着现代化苦苦追求的中国,中国汽车企业,将可能一个个被并购,被出售或破产,一个百年带着创伤而再生的国度,最具工业创造元素的汽车工业,可能就在我们盼来的黎明时辞别。

  跨国公司已经着力在中国完成了汽车生产布局,上海及长江沿线,是欧美系战略要地,从长春到到珠三角,穿越北回归线到海南岛,是日韩车系的垂直分布。尤其是日车系的圈地运动气势浩大,从丰田到本田,从铃木到日产,从三菱马自达,日车系可谓无所不在。与德国大众落子一汽和上汽,雪铁龙携手东风,通用坐镇上海不同,日系车已经在中国结下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汽车新贵丰田甚至放下狠话:

  要把通用从中国汽车市场辇出去。

  这个话语掷地有声,丰田到底能否把通用赶走?那是后边的事。然而在跨国公司汽车大战硝烟滚滚,烽火弥漫的战场上,汽车江湖的恩爱情仇,逐鹿中原的强势战阵,都将在某场激杀中现出分晓。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却是眼睁睁地看着人家的战争,自己连上战场的资格证都没有拿到。



相关文章:
·李晓鹏:运十下马的经济账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耻辱——写在C919首飞之际
·萧武:大明亡国这个锅谁来背?就该崇祯背
·刘晓峰:到底是什么支撑起今天的日本
·李建宏:谁来关心西方人的人权?
·90后拒服兵役:未来谁来保卫祖国和人民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