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社会主义
1929年,美国人倒牛奶!2007年,黑龙江奶农倒牛奶! 
作者:[新法家] 来源:[] 2007-11-19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03:1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前不久,黑龙江肇东市一位奶农一怒之下把9吨鲜奶倒进了壕沟。这一事件如石击水,掀起层层舆论涟漪。奶农倒奶为哪般?是因为在当前国内外乳制品价格高涨情况下,当地公司仍然低价收购,当地政府也不准他们把奶卖到外地。奶贱奶贵都伤农,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于“公司+农户”模式的深层思考。

   市场垄断 克扣奶农没商量

  今年9月末,肇东市养牛户兼收奶站站长代云峰,因不满当地企业低价收奶行为,在欲把鲜奶卖给出价高的外地企业遭到阻拦时,一怒之下将自己的9吨鲜牛奶倒进壕沟。谈起这件事,代云峰至今怒气难消,他指责当地政府不让外地企业收购鲜奶的做法是“地方保护主义”。

  代云峰的怨气代表了当地大批奶农的情绪。肇东市宋站镇五里木村养牛户李福祥、宋站镇原奶经纪人张莉、于英柱等人对记者说,不管国内外市场奶价多高,他们的牛奶始终卖不出价钱,养牛户非常伤心。

  双城市韩甸镇三姓村村民张彦民告诉记者,市场奶价低时奶农更是“受气”。当地养牛户往企业送奶一直被克扣,卖一次奶得被莫名其妙地扣掉2斤,企业的奶站不说什么原因就扣秤。因为怕奶站不收奶,所以奶农都敢怒而不敢言。

  对于奶农反映的问题,肇东市畜牧经济开发区一位负责人解释为规范奶源市场秩序。而对于奶农反映的克扣和拒收问题,双城市一位乳品企业负责人解释说,由于企业管理上的漏洞,克扣现象原来是有的,现在也不能保证完全杜绝,但公司一直在努力解决。另外,公司对奶的质量要求比较高,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任。

  “公司+农户”奶农变“长工”

  为何奶贱奶贵都伤农?有关人士认为,奶业“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催生的垄断是使奶业蕴含深层危机的根源所在。

  上世纪90年代末,黑龙江省奶业企业竞相崛起,一些奶业企业在养牛户相对较多又有发展前景的地方扎根落户,并逐渐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公司+农户”产业模式,这种模式的组织形式是:奶农把鲜奶卖给企业,企业每个月给奶农开一次奶资,以形成一条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

  “但近几年来,这种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弊端。”供职于黑龙江省政府的一位经济学博士指出,“目前奶业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公司+奶农’这种产业模式。这种模式使奶农处于弱势地位,加工企业压等、压价,检测过程不透明,有的甚至存在盘剥奶农现象。”

  村民马秀玉说,公司和农户实际上不平等,奶价高时我们卖不上高价,奶价低时我们又被克扣,而企业在高价低价时都能赚到钱,我们现在简直是企业的“长工”了。

  一位乡镇畜牧中心主任说,乳业公司与农户交易,农户是没有话语权的。黑龙江省畜牧局一位负责人指出,因为企业是有组织的,农民是松散的,所以农户无法与企业平等对话。“现在全球乳制品的价格都在涨,乳品企业赚了钱,有的地方企业垄断着奶源,而又给当地奶农那么低的价格,这和地方政府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完善机制 斩断“垄断”之根

  一些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认为,要想使奶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尚需改革完善“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并由政府出手建立价格协调机制保护奶农利益。

  黑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田宝强说,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同奶农形不成利益共同体,这对奶业发展极为不利。为此,要加强独立的中介组织建设,让中介组织替奶农说话。

  田宝强说,当前奶业产业这种公司“控制”农户的方式,在农村粮食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及肉蛋产业同样大比例存在,农民的合理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成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原因之一。为此应探索“加工企业+合作社+场户”或“加工企业+协会+基地”等模式,建立起价格协调机制,让加工和流通等环节赚得的利润与生产农民共享。


相关文章:
·杨增岽 高永:美国人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家领袖?
·李克勤:毛主席与美国人交往的特征——认真、坦率
·美国人文主义与中国新文化运动 
·乔良将军:大国算大帐,要像美国人一样学会等待!
·北美崔哥:请准许美国人加入解放军!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