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社会主义
中国经济地位与能源安全 
作者:[朱玉华] 来源:[] 2007-04-11
  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和地位
  中国, 在现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几乎都可以听到中国的或关于中国的声音, 外国人惊叹于中国的快速崛起, 中国人自己也惊叹于这20 多年的发展速度。的确, 改革开放27 年来, 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地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难怪美国总统布什在今年初的国情咨文中说, 中国正成为美国经济的" 新竞争对手"。
  从国内发展历程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9.6%的高速度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5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 年的11 倍。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按现价计已达182321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3556 元。中国曾提出两个" 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从1980 年到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从2000 年到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从实际情况看, 前一个翻两番目标已提前五年于1995 年完成, 到2000 年, 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 年实际增长4.4 倍。对于第二个翻两番, 目前的开局很好, " 十五"计划执行良好,预定每年平均7%的GDP 增长速度, 实际增长达到8.9%。
  从世界格局来看, 中国的经济地位与日俱增,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 到2004 年, 中国GDP 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六位, 达到19265 亿美元, 占全球GDP 总量的4.7%。按照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2005 年GDP 快报, 2005 年中国的GDP 将达2.27 万亿美元, 一举超过英国、法国, 位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 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经济发展遇到能源瓶颈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总体来看, 在1980 年~2000 年第一个翻两番时期, 能源消费保持了一个平衡增长的局面, 当时GDP 年均增长9.7%, 而相应的能源消耗平均仅增长4.6%, 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47。能耗消费总量从6 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0 年的13 亿吨标准煤, 实现了GDP 翻两番多, 而能源消费仅翻了一番。在" 九五"期间, 能源消费甚至连续几年出现了负增长。

  尽管如此, 中国的能源强度仍然偏高。从上表中看出,2001 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为134914 万吨标准煤,GDP 总量按当时汇率计算为11587亿美元, 每吨标准煤产出仅859 美元, 换句话说, 1 万美元GDP 需要消耗11.64 吨标准煤。能源强度是日本的6.58 倍, 德国的4.49 倍, 美国的3.65 倍, 甚至是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的2.59、2.35、1.249 倍。
  特别是2002 年以来, 能源消费急剧膨胀的态势更是加重了人们对中国能源的担心。2003 年~2004 年能源消费增速超过GDP 增速5~6个百分点,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恶化至1.6。而且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束缚越来越明显, 油荒、煤荒、电荒, 似乎一夜之间凸显在人们面前, 能源的供求方面出现了严峻的局面。原因不外乎两点: 第一, 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 对能源消费的需求有一个自然增长的过程; 第二, 经济的发展过分地依赖于传统产业的投资, 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项目投资大幅增长。
  今后的能源消费会是什么样呢? 假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1, 那么从2000 年~2020 年, 中国GDP再翻两番时, 中国的能源消费也将翻两番, 将从2000 年的13 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20 年的52 亿吨标准煤, 比美国2001 年的能源消费还高出62%。假定乐观一点,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回归到较合理的0.5~0.6, 即GDP 年均增长约7%,能源消费增长约4%, 那么到2020年能源消费也将达到28.5 亿吨标准煤。最近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在" 十一五"期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 这是在考虑到中国能源严峻的供需环境情况下提出的更高要求, 即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的情况下, 能源消费每年只能增长3.6%左右。
  中国能源的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 而且体现在结构上。近几十年来,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大致如下: 煤炭70%多, 石油近20%,其他约10%。近年来石油所占份额有所上升, 2004 年占22.7%。可见,煤炭和石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 它们的保障程度如何呢?
  煤炭消费和保障
  中国的煤炭储量并不算低, 根据《1997 年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提供的数据, 中国的煤炭储量达1145 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1%, 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国土资源部最近公布探明储量为1886 亿吨。问题是, 由于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高达70%( 世界为27%) , 煤炭消费的绝对量很大, 因此按1996 年煤炭消费量计算, 中国的储采比仅为85, 而居煤炭储量前7 位的其它6 个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波兰都在200 以上。如果按照现在20 亿吨以上年产量计算, 储采比将更低, 即使以中国自己目前公布的探明储量计算, 也不到90。
  中国近两年的煤炭消费量年增长率在10%左右, 生产量和消费量约20 亿吨, 占世界生产和消费量的40%。中国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但是煤炭的保障并非没有风险。一是巨大的煤炭需求与煤炭资源地区分布不匀衡性引发铁路运力紧张。二是" 淘煤热"造成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由于安全生产条件不到位, 致使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是美国的100 倍, 俄罗斯的10倍, 印度的12 倍。
  石油生产、消费及保障
  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看, 在全球140 亿吨标准煤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占38%, 煤炭占26%, 天然气占24%, 核能占6%, 其他占6%, 可见石油的消费占据首屈一指的位置。中国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比重很低, 据《BP 世界能源统计报告2005》, 在全世界1750 亿吨探明石油储量中, 中国的石油探明储量为25 亿吨, 仅占世界石油储量1.4%。
  中国的石油产量近3 年逐年小幅增加,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产量分别为1.67 亿吨、1.696 亿吨、1.775 亿吨, 以2004 年数据计, 排当年世界第六位。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很快, 1995 年为1.61 亿吨,2004 年即达到3.09 亿吨, 几乎翻一番, 居2004 年世界第二位。
  近10 年来, 中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 但消费量却迅速暴增, 致使国内供给缺口越来越大, 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1990 年中国石油还向外出口, 1993 年中国已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 到了1995 年, 中国进口石油已占消费量的6.60%。进入新世纪后, 中国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度已达到27.36% , 2002 年、2003年、2004 年对外依赖度逐年递增到32.61%、37.48%、43.37%。目前, 国外关于石油进口与石油安全的关系有一种说法: 当一国石油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30%时就会产生安全问题;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5000 万吨时, 国际石油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 而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8000 万吨以后, 就必须运用外交、经济、军事手段来保证石油供应的安全, 2004 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已达1.34 亿吨, 占到国内消费量的40%以上。事实上, 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2003 年以来, 石油价格一路上行,2002 年每桶原油价格才20 美元左右, 到今年, 基本上在60 美元以上运行。实际上, 目前原油价格只要每桶上涨10 美元, 就要影响中国GDP 近100 亿美元, 占GDP 总量的0.45%。
  中国石油对外依赖性如此之重, 可是石油供给的安全状况并不乐观。目前中国进口石油的80%以上必须通过油轮运输, 40%以上来自于中东地区, 石油运输必经水道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东南沿海对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其中许多地方, 中国的控制能力都很薄弱, 一有风吹草动, 中国的能源保障就会出现重大危机。
  破解中国石油潜在危局的方案有以下途径:
  一是实行石油来源多元化战略。长期以来, 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很强, 曾经达到进口的80%以上。近年来, 能源触角广泛涉入西非、东南非、中南美洲、前苏联等地区, 进口石油的结构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但是新开辟的很多地区也存在着政治局势不稳、安全环境差等情况, 对稳定的进口油源构成潜在的挑战。
  二是加速周边石油管道化建设。这项工作已经开始, 2004 年5 月, 中哈签署合作协议确定中哈石油管道修建计划。双方共同投资10 亿美元修建阿塔苏至阿拉山口的输油管, 这条输油管可望今年投入使用, 输油量最终可达2000 万吨。其他方案也在准备或论证。俄罗斯输油管道工程已经明朗。在俄罗斯总统普京3 月份访华期间, 俄方已宣布了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的石油管道计划, 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起点为泰舍特, 终点为距中俄边界60 公里的斯科沃罗季诺。从今年开始施工, 2009 年前完工。第二期工程从斯科沃罗季诺延至别列沃兹纳亚湾( 距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不远) , 定于2012 年或2013 年完工。在启动第一期工程的同时, 修建俄罗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大庆的支线, 年输油能力为1000 万吨以上。几乎在中俄石油管线敲定的同时, 缅甸总理梭温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先后访华, 两国也谈及了能源合作, 尽管没有披露细节, 但人们普遍认为, 应该修建从缅甸港口至中国云南或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至中国新疆的输油管线, 以避开风险很大的马六甲水路。
  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同国际石油巨头相比, 我国石油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步伐还较滞后, 资本运营能力还较薄弱。石油公司的主要业务在国内, 海外业务占总业务量的比重较小。海外油气储量控制比例还较低, 同其他跨国石油巨头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走出去"就是通过购买勘探权、设立合资企业等方式, 与富产石油国家加强合作。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储油国、产油国、出口国, 加强与沙特的能源合作至关重要。前不久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来访时, 重要议程就是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近几年来, 中国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石油公司先后签署了改建、扩建、兴建茂名炼油厂、福建炼油厂、海口高丰综合炼油厂的协议。2003 年, 中石化成功竞标开发沙特东部的3 个石油富产区。这些都是" 走出去"的初步成果。
  结语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 2005 年经济总量已达2.27万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四位, 实现了" 超英"的宿愿。但从人均GDP 看,才区区1700 多美元, 距离世界6000 多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相当差距, 按照第二个翻两番的设想, 到2020 年中国人均GDP 也只能接近现在的世界平均水平。所以, 今后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按其他国家发展的规律来看,这个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增量较大, 中国近几年的能源供需状况也佐证了这一点。如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证稳定可靠的能源供给? 只能从两个途径解决: 第一, 实行科学发展, 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提高第三产业在GDP 中的比重; 第二, 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中国煤炭资源储量较为丰富, 但生产设备陈旧, 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可能影响到有效供给, 应予重视。中国石油储量较少, 目前主要依靠陆上油田, 陆上油田又主要依靠东部油田。由于东部油田慢慢老化, 产能减少, 因此应重视西部油田和海上油田的开发。首先保证国内有一个较稳定的基础油源供给, 同时应加强海外石油合作, 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合作, 尽快完成周边输油管线的建设。煤炭和石油占中国能源消费比重的90%, 只有有效保障煤炭和石油的供给, 中国的能源安全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
  ( 作者单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相关文章: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美联储理事Waller:美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增强而非相反
·施格:《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序
·姜广辉:应重新评价荀子的历史地位
· 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自序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