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冯国荣 侯德彤:中学西渐的历史线索及相关研究课题 
作者:[冯国荣 侯德彤] 来源:[] 2007-03-22


  温家宝总理与季羡林先生所提到的东学西渐的问题对于肯定东方包括中国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研究人类文明总体发展规律,研究当前全球和平发展及中国的自我定位、应对思路,研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东学西渐尤其是中学西渐的历史作一个初步的梳理,对其中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作一些粗略的设想。

  东学西渐的历史大致可分七个历史阶段。

  一、距今万年以上的石器时代:可能发生过的中石器时代的细石器西传、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西传及亚洲人迁移美洲,可视作中学西渐的历史起点。

  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看,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祖先与亚洲黄种人非常相似。1961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印第安人与美籍华人的血液中有着同一种被称为“转铁蛋白———中国”的蛋白质分子,1986年中国学者也发现中国人与印第安人有着同一类型的异常血红蛋白———克锡塔。而白令海峡曾经是冰封的,还有一个时期海平面较低,曾经存在亚洲经阿留申—白令海峡与美洲联系的陆桥。此外还有一些考古发现,中国东海一带大汶口文化中有很多拔牙习俗的证据,而美洲也有拔牙头骨出土。《山海经》载东夷先祖颛顼及其父韩流是“头变形”的,台湾高山族人与印第安人的头部畸变一模一样。在美国亚利桑那出土的印第安人彩钵上,刻有七个表意符号,与中国仰韶文化和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古物上的符号一致。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地区的巴图石匕兵器曾经流传到波利尼西亚与美洲。最早起源于中国的中原的细石器传统(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在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乃至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均有发现。仰韶文化的彩陶与基辅以南的特里波里(螺旋形)彩陶、土耳其斯坦的安诺文化,甚至与巴比伦尼亚、亚述、阿兰的彩陶风格相同,被称作早期维纳斯的史前裸女塑像的陶器在我国及欧、亚、非广大地区均有发现。这些是否可以看作最早的东学西渐。

  二、距今万年至公元前四百年的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初期:商代已有中学西渐确切证据,秦的西拓与波斯东进打通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通道。

  秦在统一中国之前霸西戎,开地千里,迫使原在黄河河西一带的阿里马斯比亚人(Arimaspea)西迁,又推动西部各民族逐一向西推进,出现了斯基泰人(Seythians)与西密利亚人(Cimmerians)入侵亚述帝国,后来米底人(Medes)及迦勒底人灭亚述帝国。居鲁士反抗米底人建立波斯帝国,至大流士时期建立起横亘欧亚非大陆的波斯大帝国。秦的西进与波斯的东进形成了东西方大通道,开始了陆上的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对流。在此期间,中国文明已大量地传到了西方,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的《旧约》已提到秦国与丝绸。公元前5到4世纪,苏联阿尔泰地区已有中国精美的丝织品和四山纹铜镜。被称作古希腊“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说:“东方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摇篮”,他所说的东方主要是近东、中东,也可能包括被他称为“北风以外的人”的往东位于“延伸至海”的中国。

  三、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4世纪:形成陆上、海上东西方经常性通道,第一次世界性大开放。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抵达印度。以印度为中介建立东西方交流通道。以佛教为例,公元前261年阿育王改信佛教,力推向国外布道,往东布至朝鲜、日本、蒙古及东南亚诸国,往西布至波斯、希腊、埃及。公元前247年,西域沙门室(释)利防等18人携梵本经典进入中国。秦汉时期北击匈奴造成欧洲、北非向西的民族大迁移,同时构筑大通道。

  其间,公元前190—124年,张骞出使西域,探通丝绸之路,班超于公元87年攻下莎车,打通丝绸之路南道,公元94年攻击焉耆,耐犁,打通丝绸之路北道。罗马水手伊巴露斯发现印度洋信风,完成欧洲到印度洋的海航,建成转自印度的早期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南道、北道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正式建立,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性的开放,也给中学西渐打通了经常性的通道。

  四、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中学领先世界期间的中学西渐,中学对于西方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的意义。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宗教与神学笼盖的中世纪。而中国则进入堪称历史巅峰的盛唐。
  唐朝开始全面经略西域。首先是对突厥,其次是对吐火罗、波斯、大食,再次对拜占廷对非洲都有深远影响。
  宋代在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今青岛)设立市舶司,开始常年海外交流,宋朝与大食、阿拔斯、萨曼、伽色尼、布来希、拂菻(塞尔柱,原拜占廷)均有使团来往。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传入欧洲。
  成吉思汗通过一系列战争建立了地跨亚欧的蒙古帝国,70里设一驿站,完成有体制的经常性交通。在元朝出现了一批由欧洲人写的东游见闻录,可说是第一次集中向西方介绍东学。其中有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柏朗嘉宾的《蒙古史》、鲁布鲁克的《东行记》、孟高维诺的书信、鄂多立克东游录、马黎诺里游记等。
  明初由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中阻,中西交流陆上通道艰难,开始大力发展海上通道。海路经印度、波斯湾抵达亚历山大里亚港、君士坦丁堡。郑和七次下西洋到波斯湾、红海、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分队到达非洲西海岸。除了贸易外,进行包括科学技术、政治体制、文化思想、历法、风俗的全面输出。
  宋元至明初中国对于西方的输出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成吉思汗时代传到西方的火器对摧毁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起到重要作用。对火药的分析成为化学的发端,对爆炸力的研究激励了蒸汽机的发明。纸与印刷使文艺复兴思想传播、宗教改革、民众教育有了必不可少的工具,被欧洲人称为“文明之母”。指南针的运用不仅帮助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且推动了整个海外殖民运动乃至在当今的全球化。可以说,此时的“中学”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新时代到来提供了基础。

  五、公元16世纪到19世纪初:西方走向工业文明、中国走向农业文明的最后成熟时期的中学西渐———中学西渐的奇异高潮。16世纪欧洲开始文艺复兴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开始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经济体系,西方突飞猛进,开始人类历史新的发展阶段。此时中国文明正在续写最后的辉煌,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学都蓬勃发展。出现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概括杰出成就的巨著,人文学术成就卓著,《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问世。工艺美术如雕刻、家具、刺绣、陶瓷、建筑艺术登峰造极。以传教士为桥梁西方开始大量吸收东方思想,出现了季羡林先生对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东学西渐的热潮,形成了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的欧洲“中国学”。
  许多最重要的思想家开始直接、间接的接受中国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有笛卡儿、维柯、莱布尼茨、伏尔泰、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魁奈、歌德等。其中,莱尼布茨受到中国理学的启示而发展了单子论哲学,受中国易经六十四卦启示而发明了二进制,二进制后来被认为是计算机的先驱。伏尔泰认为中国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农业、生活必需的技艺等等方面已臻完善境地,中国文化是最合理性与人道的文化。魁奈的《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被认为是“崇尚中国运动的顶峰之作”,被称为“欧洲的孔子”。歌德推崇儒家修学伦理,热爱中国文学,曾将《赵氏孤儿》改为《哀兰伯诺》,并受中国诗歌影响写作了《中德四季晨昏杂咏》,诗中有“视线所窥,永是东方”,他并以对中国的研究印证他的著名的“世界文学”的命题。他因而也被称做“魏玛的孔夫子”。作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重要思想家狄德罗、维柯、魁奈,他们的理性主义深受中国儒家理学的影响,至少,中学使启蒙运动得到了许多“旁证”与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孔子被许多西方人称为“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伴随着学术上的中国热,欧洲掀起一股中国风。甚至连爆竹、纸牌、折扇、万花筒、养金鱼这些日常小品也“全盘中化”,形成深受中国影响的所谓“洛可可风格”。

  六、19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西学东渐主流下的中学西渐。

  自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始,欧洲已经走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随着19世纪初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掠夺的大事展开,中国的农业文明与封建专制制度日显其没落、封闭、腐败,无论是物质生产、科学技术还是政治制度、思想观念都出现了以“西学东渐”为主流的倾向。但在这一时期也并非没有中学西渐。除了有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对中国的宏观透视,雨果、波德莱尔、巴尔扎克对中国的非功利赞美与同情外,再度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不少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对中国的肯定、赞美与对中国典籍的译介。如在青岛居住了22年的卫礼贤,先后翻译了《论语》、《道德经》、《列子》、《庄子》、《孟子》、《大学》、《易经》、《吕氏春秋》、《礼记》、《家语》等,与此类似的还有编《英华字典》的马礼逊,翻译28卷《中国经典》的理雅各,主编《中国丝报》的裨治文,写了《中国总论》的卫三畏等等。一些西方科学家、思想家仍然不断从中学汲取养分。量子力学奠基人玻尔用太极图印证互补思想。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翻译了《道德经》,对老子喜爱达到入迷。美国诗人庞德学习中国诗的意象并置,创立了意象派。心理学家荣格甚至说,“当我们正在用工业成就把东方人的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之际,东方人也正在用精神把我们的精神世界搞得狼狈不堪。”20年代,140位法国和其他国家作家和学者撰写了《东方的魅力》一书,呼吁欧洲注意东方的影响。
 
  七、20世纪50年代至今:亚洲起飞及全球化时代的中学西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一个独立自主的民族复兴的开始。1950年代开始的日本的发展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形成所谓儒家文化圈的东亚奇迹,被视为现代化的新模式。19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二十余年实现巨变。随着西方现代化带来的技术悖论、精神危机日益加强,一些西方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东方。在欧美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一批造诣颇深的汉学家与汉学研究机构,先后掀起了老庄热、易经热、禅宗热、孔子热乃至针灸热、中餐热、武术热、中文热。尤其对于儒家,儒家的社群情感、奉献家庭、纪律严明、政治稳定、平衡调适、忠诚仁厚、从修身、反省、自我纠正开始被认为是亚洲起飞的奥秘。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综合思维方式也被认为是补充西方精神缺陷的良方。
  值得注意的是,一大批海外华裔学者构成的海外新儒家,对中学西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下阶段“中学西渐”研究有待深入的课题有:1.弄清史实。包括各个历史时期中学西渐的通道、载体、内容、方式。2.总结中学对于人类发展的贡献,在时间上分历史阶段逐一总结,在内容上分类研究。3.中学西渐所体现的中国的角色与形象。4.中学与西学同异研究。除了季羡林先生所说“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外,是否存在西方文化重互相竞争、征服,中国文化讲究克制、重视修己、社群情感,以达到和谐。是否可以说西学在征服自然上可以提供更多的东西,中学在人类和谐相处上可能提供更多的东西?5.东西学交流、演进的规律与非规律研究。6.文明比较研究中水平高低与类型不同的关系研究。7.“欧洲惟一中心论”,还是“人类文明中心流动论”?8.当今中国形象定位与全球政策设计。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具有明显的非攻击性与和合性,是否可以进一步塑造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寻求人类共同发展的中国形象。中国的全球政策是否应当基于如下基本思路:总体上基于大同思想。第二是协和万邦、善待他人,和平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安全的暂时需要,也是国家理想的目的本身。第三是自强不息,反对邪恶,以自强、自立、自尊保证繁荣昌盛,不受欺凌,并能合全球之力,惩处违反人类相处准则的各种邪恶行为。9.当下的中学西渐问题,当下人类发展走向研究。中学在当下可为人类发展做什么贡献?中西学在当今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总体走向,诞生一种什么样的构成?未来会以中学为主?西学为主?还是不必分出各占多少成分?在当今西方在科学技术等领域领先的情况下,中国如何处理好继续改革开放与强化民族自主、民族自信的关系?
  


相关文章:
·翟玉忠:贯通诸子,再造中学
·张允熠:“中学”是怎么“西渐”的?
·孟晓路:论中华对欧洲之第二次启蒙、夷夏与中学四学正见之树立、三个主义之关系及一多不分
·优秀中学老师31次上访反教育腐败 被关进牢里
·寒竹:以中学为本体,化西学为中体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