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历史
《盐铁论•通有第三》译注 
作者:[王利器] 来源:[] 2006-09-20
    【题解】通有,就是通有无的意思。大夫列举大量事实,提出均有无而通万物,作为实行均输政策的理论根据,驳斥了文学的力耕之说和远方之物不交,不和外界往来的闭关自守的保守思想。

 

  大夫曰:燕之涿、蓟(1),赵之邯郸(2),魏之温、轵(3),韩之荥阳(4),齐之临淄(5),楚之宛丘(6),郑之阳翟(7),三川之二周(8),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都之冲,跨街衢之路也(9)。故物丰者民衍(10),宅近市者家富。富在术数(11),不在劳身(12);利在势居(13),不在力耕也。

 

  【注释】(1)燕:见《本议篇》注释。涿:春秋时燕国地名,今河北省涿县。蓟:今北京市,春秋时为燕国国都。
  (2)赵:见《力耕篇》注释。邯郸:春秋时赵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
  (3)魏:战国时魏地,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温、轵(zh@):魏国地名。温,今河南省温县。轵,今河南省济源县。
  (4)韩:战国时韩地、今陕西省东部、河南省西北部。荥(x0ng)阳:韩国地名,今河南省荥阳县。
  (5)齐:见《本议篇》注释。临淄:齐国都城,今山东省临淄县。
  (6)宛丘:春秋时陈国都,今河南省淮阳县。
  (7)郑:春秋时国名,今河南省中部一带,后为韩所灭,并将国都迁至新郑。这里郑也就是韩。阳翟(d0):韩徙新郑前的国都,今河南省禹县。
  (8)三川:东周以伊水、洛水、黄河为三川。秦在这里设三川郡。二周:本指西周公和东周公。这里指东周公的封地巩县和西周公的封地河南(洛阳西)。
  (9)这两句原作居五诸侯之衢,跨街冲之路也,今改正。汉时五都指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冲:交通要道。衢(q*):指四通八达的道路。
  (10)衍:富裕。
  (11)术数:筹划,这里指会做生意。
  (12)劳身:指体力劳动。
  (13)势居:指所处的地位。

 

  【译文】大夫说:燕地的涿、蓟,赵地的邯郸,魏地的温、轵,韩地的荥阳,齐地的临淄,楚地的宛丘,郑地的阳翟,还有处在三川之滨的洛阳和巩县,都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天下有名的都城。这些地方之所以富裕,并不是靠耕田种地,而是因其处在五大都城之间,占据交通要道。所以,物产丰富的地方百姓就富裕,靠近都市的人家就有钱。富裕在于会做生意,不在于体力劳动;获利在于处在好的位置,不在于努力耕作。

 

  文学曰:荆、扬南有桂林之饶(1),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2),右蜀、汉之材(3),伐木而树谷(4),燔莱而播粟(5),火耕而水耨(6),地广而饶财;然民鮆窳偷生(7),好衣甘食,虽白屋草庐(8),歌讴鼓琴,日给月单(9),朝歌暮威(10)。赵、中山带大河(11),纂四通神衢(12),当天下之蹊(13),商贾错于路(14),诸侯交于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15),田畴不修(16),男女矜饰(17),家无斗筲(18),鸣琴在室。是以楚、赵之民,均贫而寡富。宋、卫、韩、梁好本稼穑(19),编户齐民(20),无不家衍人给。故利在自惜,不在势居街衢;富在俭力趣时(21),不在岁司羽鸠也(22)。

 

  【注释】原作,今据张之象本、沈延铨本改正。荆、扬,古州名,见《本议篇》注释。桂林,解见《力耕篇》注释。
  《汉书·地理志》上:丹阳郡:陵阳。王先谦《补注》:据《一统志》,今石埭县,汉陵阳地,贵阳、铜陵,半入陵阳境。铜陵以有铜矿名,此即所谓陵阳之金也。蜀、汉:指西汉时的蜀郡和汉中郡。蜀郡在今四川省北部;汉中郡在今陕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
  树谷:种植庄稼。
  燔(fan):焚烧。播粟:指播种庄稼。
  火耕:古时开荒种地的耕作方法,先用火烧尽荒草,而后播种耕作。水耨:古时放水把草沤烂的除草方法。
  然民原作然后,今改。下文然民淫好末,句法与此正同。鮆:同z@),鮆窳(y*),懒惰。
  白屋草庐:即白茅草房。
  日给月单:给,丰足。,同,尽,空。指生活没有计划。朝歌暮戚:早上唱歌,晚上忧愁。
  (11)赵:战国时国名,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东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中山:汉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地区。带:靠近。大河:黄河。古时黄河故道曾经河北省流入海河。(12)纂:汇合,连接。
  (13)蹊(x9):道路。
  (14)错:交叉着。
  (15)侈靡:奢侈浪费。
  (16)修:整治。
  (17)矜(j9n)饰:讲究打扮。
  (18)筲(shao),竹子编的盛米的器具(竹筲箕)。家无斗筲,家里连一斗一筲箕的粮食也没有。
  (19)宋、卫、韩、梁:皆汉时地名。宋,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以东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一带。卫,今河北省濮阳县一带。韩,见前。梁,在陈留以东,北界泰山。稼穑:种植和收割。(20)编户:指编在户口册内的人。齐民:平民。
  (21)趣:同。趋时,赶时,抓紧时间。
  (22)司:管理,从事于。羽鸠(j9u):周时征收羽、鸠两种赋税的官吏名。(一说管理农业的官)

 

  【译文】文学说:荆州、扬州南边有富饶的桂林,内有江河湖泊的水产,东有陵阳的铜矿,西有蜀郡、汉中的木材,在那里,伐掉树木就能种庄稼,烧掉野草就能播种,简单地火耕水耨就可以长庄稼,可谓是土地广阔,财物丰富;然而那些地方的人很懒惰,穿好的,吃好的,虽然住着简陋的茅草房,还是整天唱歌弹琴,吃了上顿不顾下顿,早上还在欢乐歌唱,晚上又感到忧愁。此外,赵地中山,靠近黄河,居天下之中,汇合各路交通的要冲,商人和诸侯来往于这条路上;然而那里的百姓奢侈浪费,好逸恶劳,不重视农业,田地不整治,男女讲究打扮,家里没有隔宿的存粮,还在屋里弹瑟作乐。因此,楚、越地方的人都是一样的贫困,很少有富足的。宋、卫、韩、梁等地的百姓重视农业,努力耕种,普普通通的人家,无不是家富人足。所以,得利在于自己爱惜财物,不在于居住在商业和交通发达的地方;富裕在于自己努力按时耕种,不在于每年派官吏从事于羽、鸠赋税的征收。

 

  大夫曰:五行(1),东方木,而丹,章有金铜之山(2);南方火,而交趾有大海之川(3);西方金,而蜀、陇有名材之林;北方水,而幽都有积沙之地(4)。此天地所以均有无而通万物也。今吴、越之竹(5),隋、唐之材(6),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7),采棺转尸(8);江湖之鱼,莱、黄之鲐(9),不可胜食,而邹、鲁、周、韩(10),藜藿蔬食(11)。天地之利无不赡,而山海之货无不富也;然百姓匮乏,财用不足,多寡不调,而天下财不散也(12)。

 

  【注释】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五行家把金木水火土与东南西北中互相配合,故有东方木、南方火等说法,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丹:丹阳,西汉时郡名,在今江苏省、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章:章山,在今江西省南城县东北。
  交趾:汉郡名,今越南北部地。
  幽都:即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山东半岛及辽宁省等地。积沙之地:沙漠地带。吴:春秋时国名,在今长江下游一带。越:春秋时国名,在今浙江省一带。这里都出产竹子。隋:同,春秋时国名,今湖北省随县南。唐:春秋时国名,今河南省唐河县。曹:古国名,今山东省曹县地。卫:古国名,今河南省滑县一带。梁:古国名,今陕西省韩城县南。宋:春秋虞国时国名,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部分地区。采棺:用柞木做的简陋棺村。转尸:抛弃尸体。
  莱:周时国名,今山东省黄县东南。黄:今山东省黄县。鲐(tai):一种海鱼,俗名鲐巴鱼。
  邹:古国名,今山东省邹县一带。鲁,古国名,今山东省西南。周:古国名,今陕西省岐山县。
  (11)藜藿(l0 hu^):两种野菜名。
  (12)散:疏散,流通。

 

  【译文】大夫说,根据五行学说,东方属木,而丹阳、章山有丰富的金铜矿;南方属火,而交趾一带有大海大河;西方属金,而蜀、陇有名贵的木材;北方属水,而幽州一带是沙漠地带。这是天地为了平均有无,使万物流通。现在,吴、越一带的竹子,隋、唐地方的木材,多得用不完,但是曹、卫、梁、宋一带却只能用简陋的柞木为棺,或者抛弃尸体不予埋葬;江河湖泊的鱼产,莱地、黄县的鲐巴鱼,多得吃不完,但是邹、鲁、周、韩一带的人,只能吃些粗食野菜。自然资源不是不富足,山海的物产不是不丰富,然而有的地方百姓贫困,财用物品不足,财物多少不均,这是天下的财物得不到流通疏散的结果。

 

  文学曰:古者,采椽不斫(1),茅茨不翦(2),衣布褐(3),饭土硎(4),铸金为锄,埏埴为器(5),工不造奇巧,世不宝不可衣食之物。各安其居,乐其俗,甘其食,便其器(6)。是以远方之物不交,而昆山之玉不至。今世俗坏而竞于淫靡,女极纤微,工极技巧,雕素朴而尚珍怪,钻山石而求金银,没深渊求珠玑(7),设机陷求犀象(8),张网罗求翡翠(9),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10),徙邛、筰之货致之东海(11),交万里之财,旷日费功,无益于用。是以褐夫匹妇(12),劳疲力屈(13),而衣食不足也。故王者禁溢利,节漏费。溢利禁则反本,漏费节则民用给。是以生无乏资,死无转尸也。

 

  【注释】采椽(chuan):用柞本作屋顶上的木条。斫(zhu¥):砍削加工。
  原作,今改。下文采椽茅茨对言,即承此文。《散不足篇》:采椽不斫、茅茨不翦。也正作茅茨。茅茨(c0):盖房顶用的茅草和芦苇。布褐:粗布衣服。
  土硎(x0ng):土做的饮食器具。
  埏埴(shan zh0):把粘土和合起来制造器具。
  语本《老子·道德经》,是鼓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生活。
  珠玑:珍珠圆的叫,不圆的叫
  机陷:为捕捉动物而设置的机关陷阱。
  翡翠:珍贵的鸟名,羽毛可做装饰品。
  蛮:泛指我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貉:泛指我国古代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眩(xuan):迷惑,迷乱。
  (11)邛(qing):汉代民族名,居住在今四川省西昌县东南。筰(zu¥):汉代民族名,居住在今四川省汉源县东南。东海:泛指东边靠海的地区。
  (12)褐:原作,今改。褐夫,指贫贱的人。褐夫匹妇,是轻视劳动人民的称呼。(13)屈:竭。

 

  【译文】文学说,古时候,房屋上的椽子不经木匠加工砍削,房上的茅草也不修剪,穿的是粗布衣服,吃饭用的是泥土制的饭碗,用铁铸造锄头,和土烧制陶器,工匠不制作稀奇古怪的东西,世人不珍贵寒不可穿、饥不可吃的东西。大家都是安定地居住在自己家乡,喜欢自己的风俗习惯,乐意吃本地产的粮食和使用自己做的用具。因此,不和远方交换物品,而昆山的玉石也不到内地。可是,今天的社会风俗败坏,人们都争着淫逸腐化,女工尽力纺织精细的丝织品,工匠追求奇巧的技术,把朴素的东西加以雕刻或装饰,崇尚奇珍怪异的东西,开山凿石寻求金银,下海入水捞取珍珠,设置陷阱逮捕犀牛、大象,张开罗网捕捉各种珍禽,用南北方少数民族的物品迷惑内地人,把西部地区的货物运到东部沿海地带,交换万里之外的财物,既耽误时间,又耗费人力,而且没有什么用处,造成老百姓精疲力竭,缺吃少穿。所以,皇上应该禁止追求超额利润,节减不必要的费用。追求超额利润的事情禁止了,人们就会回到农业生产上去;不必要的费用节减了,百姓就会富足。这样,活着的人就不会缺乏生活必需品,死了的人也不会弃尸不葬了。

 

  大夫曰:古者,宫室有度,舆服以庸(1);采椽茅茨,非先王之制也。君子节奢刺俭,俭则固(2)。昔孙叔敖相楚(3),妻不衣帛,马不秣粟(4)。孔子曰:不可,大俭极下(5)。此《蟋蟀》所为作也(6)。《管子》曰:不饰宫室,则材木不可胜用,不充庖厨(7),则禽兽不损其寿。无末利(8),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9),则女工不施(10)。故工商梓匠,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非独于此。弦高贩牛于周(11),五羖赁车入秦(12),公输子以规矩(13),欧冶以熔铸(14)。《语》曰:百工居肆,以致其事(15。农商交易,以利本末。山居泽处,蓬蒿埆(16),财物流通,有以均之。是以多者不独衍,少者不独馑(17)。若各居其处,食其食,则是橘柚不鬻(18),朐卤之盐不出,旃罽不市,而吴、唐之材不用也。

 

  【注释】(1)舆:车子。服:衣服。庸:功劳。语本《尚书·尧典》。
  (2)固:这里是简陋的意思。
  (3)孙叔敖:春秋时楚庄王相。
  (4)秣:喂养牲口。
  (5)大:通,过于。
  (6)《蟋蟀》:《诗经·唐风》中的篇名。据诗序说,这首诗是为了讥刺晋僖公过于节俭而作。(7)庖厨:厨房。
  (8原作,据王先谦说校改。
  (9)黼黻(ff*):古代礼服上绣的花纹。
  (10)今本《管子》无此文,可能是亡篇中的文字。
  (11)弦高:春秋时郑国商人。原作,今从洪颐煊说校改。周:指洛阳。弦高曾到洛阳卖牛,见《史记·秦本纪》及《淮南子·氾论篇》。
  (12)羖(g():公羊。五羖,指百里奚。赁(ln)车:租车。百里奚初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后被俘,又作为陪嫁奴仆送入秦国。后出走到楚,又被秦穆公以五羖(五张公羊皮)赎回,故号五羖大夫。事见《史记·秦中纪》。
  (13)公输子:即鲁班,春秋时鲁国巧匠。
  (14)欧冶:即欧冶子,春秋时人,善铸剑。
  (15)语出《论语·子张篇》。百工:各种手工艺工人。肆:作坊,工场。(16)蓬蒿:这里指野草。埆(qiao qu8):土地贫瘠。
  (17)馑(jn):缺乏,缺少。
  (18)朐(q*):秦代郡名,属东海郡,汉代因之,今江苏省新海连市。卤:汉县,属安定郡,今甘肃省或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译文】大夫说:古时候,宫室有一定的制度,车子和衣服按功劳大小赐给;用原木做椽子、用茅草盖房子的事并不是先代帝王的制度。君子节制奢侈,但也讥刺俭约,太俭朴就是简陋。过去孙叔敖当楚国的丞相时,他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不用粮食去喂马。孔丘就曾经说过:不可以过于俭朴,太俭朴就和下级相接近了。这就是《诗经·蟋蟀》所讽刺的事情。《管子》上说:要是不装饰宫殿,木材就不能充分利用;不使厨房充满肉食,禽兽就不会被杀死。没有工商业,农业就得不到发展;衣服不装饰花纹,那么女工就不能施展技巧了。所以,各种工商工匠,不仅是国家建设需要的,也是为了制造各种器具兵械所准备的。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并不是现在才有。春秋时,郑国的弦高就曾到洛阳去卖牛,百里奚曾经租车到秦国做生意;鲁班发明了圆规和曲尺;欧冶子冶铁铸剑。《论语》上说:各种工匠住在作坊里,尽力把工作做好。农业和商业之间进行交换,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工商业。那些穷山深泽,荒凉贫瘠的地方,更应流通财物,互通有无。这样就可以使财物多的地方不独自富裕,财物少的地方不至于缺乏。如果都是各自住在自己的地方,吃自己出产的东西,那么桔子、柚子就没有人卖,朐、卤的盐就运不出来,市场上不会有毡子和毯子,吴、唐地区的竹子和木材就用不上了。

 

  文学曰:孟子云(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蚕麻以时,布帛不可胜衣也。斧斤以时入(2),材木不可胜用。田渔地时(3),鱼肉不可胜食。若则饰宫室,增台榭(4),梓匠斫巨为小,以圆为方,上成云气,下成山林,则材木不足用也。男子去本为末,虽雕文刻镂,以象禽兽,穷物究变(5),则谷不足食也。妇女饰微治细(6),以成文章(7),极伎尽巧,则丝布不足衣也。庖宰烹杀胎卵(8),煎炙齐和(9),穷极五味(10),则鱼肉不足食也。当今世,非患禽兽不损,材木不胜,患僣侈之无穷也;非患无旃罽橘柚,患无狭庐糠糟也(11)。

 

  【注释】(1)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但与今本《孟子》原文有不同。
  (2)斧斤:指伐木的斧子,刃横的叫,刃纵的叫
  (3)田渔:打猎,捕鱼。
  (4)台榭(xi8):即亭台和台上的房屋。
  (5)穷物究变:穷究事物的变化。这里形容雕刻极其用心。
  (6)饰微治细:形容刺绣非常精细。
  (7)文章:花纹。
  (8)胎卵,指兽胎和蛋卵。
  (9)炙:火烤。齐和:调和的意思。
  (10)穷极五味:极力追求各种美味。
  (11)狭庐:狭窄的房子。糖糟:又作糟糠,稻麦的外壳和酒渣,指粗糙食品。

 

  【译文】文学说:孟子说过:不误农时,粮食是吃不完的。按时养蚕种麻,布匹丝绸是穿不完的。在适宜的时节进山伐木,木材就用不完。按照一定的节季打猎捕鱼,鱼和禽兽的肉就吃不完。如果一味装饰宫室,增建亭台房舍,木工把大木料砍小,将圆的变成方的,在房屋上刻绘着和云彩一样的花纹,在下面则堆造着假山林,那么木材就会不够用。男人放弃农业生产,去从事工商业,雕镂刻画各种飞禽走兽,并力求和真的一样,变化万状,那么粮食就会不够吃。妇女刺绣精心细致,做成各种各样花纹图案,用尽技巧,那么丝绸布匹就不能满足穿衣的需要。厨师煮杀兽胎、蛋卵,油煎火烤,精心烹调,力求五味俱全,这样鱼肉就不够吃了。现在,我们不是怕不捕杀禽兽,木材用不完,而是担忧奢侈起来没完没了;不怕没有毡子、毯子和没有桔子、柚子吃,担心的是,最后连草房都住不上,连谷糠酒渣也吃不上。


相关文章:
·吴铭:放弃对经济的直接组织领导,就是放弃政权——读《盐铁论》有感
·李海坤:从《盐铁论》看中国社会经济
·[明]焦竑:书盐铁论后
·盛洪:盐铁论,二千年前“国进民退”大辩论
·郑经闻:《盐铁论》所反映的一场儒法大战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