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曹林:中国的银行家们 请闭上国际惯例的嘴 
作者:[曹林] 来源:[网友推荐] 2006-09-07

2006年09月04日 来源:厦门晚报

  如果对“国际惯例”这个词的使用者进行排名,中国的银行绝对会当选“最高频率使用者”,每次收费总拿这个词唬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国人——建行湖南分行开始试行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收费,说是遵循国际惯例;建行宣布将提高员工薪酬30%,理由之一也是国际惯例;昆明一老人在银行排队时被尿憋晕,责问银行为何不设厕所,银行称这是跟国际接轨。

  碰巧笔者最近在读金融专家徐滇庆一系列关于金融改革的评论,了解到不少银行界真正的国际惯例信息。中国的银行们,为什么不把下面这些国际惯例告诉公众呢?

  首先在资金充足率上。为了保证银行具有抵御风险的清偿能力,《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当在8%以上(这应该最有资格称国际惯例吧)。资产充足率是指银行的自有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世界十大银行在1999年的资本充足率为11.5%,其中花旗和美洲两大巨头都达到12%以上,而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只有4.5%,这意味银行抵御风险的清偿能力极差。既然资本充足率如此之低,银行一旦有了利润,就应赶紧把利润转化为自有资产以提高资金充足率,岂能首先“大幅度提高员工薪酬”,国际上有哪家银行敢这么做?

  其次是工作效率。“国际惯例”显示,国外那些收费的银行效率都非常高,而国内整天喊着收费的银行的效率呢,动辄几十万员工,连最小的中国银行也有20多万人,可资产规模相当的汇丰银行只有3万多人。花旗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0%左右,渣打为14%,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只有3%左右。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均利润为5万多美元,而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大约只有1000美元。效率和经营能力如此差,为赢利不首先想着按照“国际惯例”提高自身效率而把眼睛盯在向客户收费上,多大的出息啊!

  再看银行监管体系。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银行内部的稽核人员应占员工人数的5%,而我们的金融系统中稽核人员的比例还不到1%;目前世界上先进国家已经普遍采用电脑即时监控、全系统信息汇兑以及时间序列定量分析等先进手段,而我们的稽核人员主要靠自己的经验和业务来检查——正是漏洞百出的监管体系让许多犯罪分子钻了空子,巨额资金漏进了罪犯腰包,一起起大案要案把本身赢利能力就差的银行折腾得够呛。如果在监管体系上早遵守“国际惯例”,银行何至于窘迫到如今见费就收?

  还有,“国际惯例”视野下,2001年,民营银行占全球银行资产的比例已超过70%,发达国家国有银行所占比例都低于10%,而我们呢,仍是国有银行唱着绝对主角;还有,世界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在3%以下,而我们的银行保守估计也有15%。如此宏观、如此重大、如此多的方面未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银行有什么资格单独在收费和加薪上谈国际惯例?请你们闭上“国际惯例”的鸟嘴!

 


相关文章: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白彤东:中国是如何成为专制国家的?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