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历史
楚人首创关市之税 
作者:[新法家] 来源:[网友推荐] 2006-08-20

    《国语.楚语下》记斗且对令尹子常说:“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公货足以宾献,家瞳以共用,不是过也。”这里所说的“聚货”,就是征税。楚国征税的税目有军赋、地租、田赋、关市税、户口税以及各种贡献,完备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与中原诸国比较,征收关市之税则是楚国的首创。关税是由政府官吏或领主家臣向过往行商征收的税,市税是在市场上由政府官吏向坐商征收的税。征收关市之税是楚国财征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楚人深深懂得,商业的发展可以为国家增添丰厚的税收,而商业需要在城市进行聚集与交易,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托于城市的发展,没有城市,没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就谈不上商业的繁荣,没有城市与商业的繁荣,何以谈征关市之税?基于这样的认识,楚人对于城市的重视,超越了中原诸国。在楚国的本部及灭国辖区内,楚国一方面兴建了数量众多的城邑,一方面对原有城邑加强管理。可以说,与中原诸国相比,就城市兴建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亦以西阳、陈、蔡、不羹、穰、城阳、巨阳,还有新石、容城、长沙、番、吴城、越城、曲阜等楚本部及灭国城邑262座,这众多的大大小小的城邑,构成了多层次全国城市的网状体系,正是这星罗棋布的大中小城市,带来了楚国商业的空前繁荣。

    随着商业的繁荣,为国家提供的税源也越来越丰富。据有关资料载,楚国在许多城邑的出入口设有水陆关卡,有税官驻守,负责征收过往商队的税收。从鄂君启节上即可得知,当时楚国大的水陆税关已不下于20来处。楚国幅员辽阔,地方五千里,城邑数百座,所设税关是不是仅启节上说的20来处,今天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今天可否这么分析,当时楚国水陆税关是以城邑来设的,假如一个城邑设一个的话,全国200多个城邑应设有200多个税关。为何启节上只点到二十来处呢?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启节上点到的一些税关,是指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或地市级类似的直接由国家控制的重要关卡。不管楚国当时设有多少税关,但它的确是设了,至少有20来处。

    据鄂君启节云“得其金节则勿征”。“不得其金节则征”。“如载马牛羊出内关,则征于大府,勿征于关”。这就是说,有金节就不征关税,没有金节就要征关税;牲畜出入关卡,只须向中央政论纳税,而不须向关卡交税。鄂君启节是个以君王名义铸造的免税符节,能够得到君王免税符节的只能是极少数贵族官商,一般的商人是得不到的,所过关卡必须按章纳税。

    楚的商品交易场所称“市”。楚国的市设有“市令”,专门管理市场,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征收进入市场交易人员的市税。大凡进入市场交易而没有免税符节的商人,是一律要照章缴纳市税的。据《古玺汇编》载,0168、0267、0295三个著录,上面有阳刻白文“南门出(钅+尔)”、“勿征关(钅+尔)”的字样,经古玺专家鉴定,其中两枚为战国楚玺,一枚为楚人遗物,这些楚玺很可能是用来加盖在已纳关市之税者的通行证的。《周礼》称玺印为玺节,《地官司市》云:“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郑玄注:“玺节,印章,如今斗检封矣。使人执之,以通商,以出货贿者,王之司市也;以内货贿者,邦国之司市也”。征收关税的有门有关。《周礼.地官司门》云:“凡出入不物者,正其货贿,凡财物犯禁者举之”;《司关》云:“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郑玄注:“货市谓商本所发司市之玺节也。自外来者则案其节而书其货之多少,通之国门,国门通之司市;自内出者,司市为之玺节,通之国门,国门通之关门,参相联以检猾商”。如此说来,上面说到的三枚楚玺正是司关所掌以联门市的玺节。据有关资料载,这门关所征货物通过税在一定地区内只征一次,征于关的不再征于门,所以才用“出(钅+尔)”、“勿征关(钅+尔)”这些玺节来放行已征税的货物。据《周礼》说,已征门关通过税的货物入市也不再征收货物税,但须另征收“廛布”即货物囤放邸舍之税,征“(纟+次)布”即列肆开店税,征“总布”即掌斗斛铨衡的牙税。如此说来,楚国的关市税收不仅早,而且已形成一套较为规范的制度。


相关文章:
·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楚人首创关市之税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