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老庄”之说失之偏颇 
作者:[新法家] 来源:[] 2006-07-19

发布时间: 2006-5-18  来源: 中国国学网
 
    当前,在老子及其《道德经》的研究上,学术水平怎样?来路如何?这里,择其要点,稍加分析,弄清就里,十分必要。以为来者之鉴。

笔者认为,老子的“道”与庄子的“道”因对“自然”认识的取向不同,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道学思想。

老子的“道”,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揭示出了与“刚强胜柔弱”相对立的“柔弱胜刚强”之道。

这个“道”,揭示出了人对“自然”、人对“社会”的积极进取的态度,并在自然、社会中具有普遍的意义,表现出了老子道学的“入世”精神;而庄子的“道”,是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基础上,揭示出了人要“顺其自然”,即“任自然”之道。这个“道”,认为做事顺应自然,“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认为做事顺应自然,对一切生死、荣辱、寿夭等等都会看成是无所谓的事了,表现出了对现实及在人生处世上的消极态度,反映出了庄子的“出世”思想。其间,虽然庄子吸收了老子不少的道学思想,但在这个根本的哲学观上,则悖离了老子的思想。因此,“老庄”之说失之偏颇。

无疑的,老子揭示出的“刚强胜柔弱”与“柔弱胜刚强”,它是自然、社会中的一个伟大的哲学命题。从类哲学发展思想史的贡献来看,它完全可以与“‘神’与‘人’”、“‘精神’与‘物质’”等等这些哲学命题相姘美,而老子的这个哲学命题正是“‘神’与‘人’”认识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老子的哲学思想,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对诸如“不可知论”、“不可变论”、“不可为论”等等,作出了理论的,和特别是“武术”实践意义上的科学回答。老子哲学注重“主观能动性”及其“条件”,提出了“可知”、“可变”、“可为”的一系列的哲学范畴,诸如“无极太极”、“有无”、“动静”、“虚实”、“正奇”、“攻守”、“进退”等等,及其“变化”法则,以之充分表现出了人对“自然”、人对“社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老子的哲学思想,完全为诸如孙子、鬼谷子等人,及其他们的弟子所继承和发扬,由是,上演出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秦扫六合并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威武雄壮的历史大戏,从而也使“中国兵法”彪榜青史,万古不朽。

同时,老子的政治思想,孕育出了与专制主义相悖离的“武侠文化”,并且孕育出了中国历史上光耀史册的汉初“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

然而,老子如此的大思想、大智慧、大谋略,却受到了人为的扭曲。始作甬者正是庄子。因为庄子无视老子“柔弱胜刚强”及其“条件”,而仅仅对“道”作出了“唯自然”的解释。历史的看,对老子的“道”,庄子曲解在先,而从庄子道学思想中来认识老子的大量文人学子蜂拥于后,并做出了“庄子式”的解释,其结果,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而使人们看不见老子这座“高山”,而看见的是老子这座“丘陵”。

事实正是如此。 且看历史。

千百年来,正是囿于庄子思想的影响,故对老子道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是有人认为《道德经》思想是消极避让,不思进取的隐士哲学;二是认为《道德经》思想是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这两种观点都代表了《道德经》研究的历史最高水平,成了道学的主流文化,并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其间,也有人认为《道德经》思想是“权术”之源,说老子是阴谋家的鼻祖。贬多褒少。这正如《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在上述这些“成果”之中,说老子“消极避让,不思进取”、“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纯属无稽之谈,而说老子是阴谋家倒是巴上了一点谱。因为君人南面之术不过就表现为老子的“诈术”而已。但这诈术,仅仅是老子道学之最低层的“微明”境界罢了。因此,说老子是阴谋家为无知,说老子是谋略家方为正确。而这点,也是汉书作者始料未及的。尽管如此,无疑的,汉书作者给了对说老子是“出世”思想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无独有偶。以“庄子式”的解释来认识老子的现象今天仍在继续。
 
在央视“百家讲坛”中,很能听到老学研究的一些说法和观点,想来很能代表老学研究的当前最新成果,于是不妨管窥一下今天老学研究的水平。

有一个南京的教授讲“自然之道”。他认为老子的道就是“自然之道”,是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批判”,认为老子的道落脚在“政治”上。可是,老子的“自然之道”是“如何”批判传统文化思想的,是“如何”落脚在政治上的,则始终说不清,道不明,让人如坠五里雾中。

其实,“自然之道”是庄子的“任自然”的翻版,两者之间没有什么两样。既然如此,以一种消积、避让、保守的思想去批判传统文化思想,去实现某种政治,其结果将会是怎么样的呢?是好的呢,或者是坏的呢?这真使人难以想象。这正是其不能自圆其说的根本原因。

有一个文字专家在谈到老子“道”的时候,他从庄子“大道不称”、“道昭而不道”的思想去解释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认为“道”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故曰“一说出来了就不是道了”。

此说之“玄”,可见一斑。然而,“玄”非此始。对老学,历史上就被一些人称为“玄学”,且有“道德经,五千言,玄而又玄”之说。是老学真的玄吗,或者是破读无门,而自嘲谓之“玄”,或者是其它原因?这大可深究。但以“玄”为口实,终归不是老学研究的正途。可见,在老学上的故弄玄虚,以讹传讹,始自庄子,而至今流弊依然。

由此可见,当今的老学研究依旧停止在“庄子式”解释的陈旧的历史水平上,实在没有一点新意。

人们不禁会问,老子的《道德经》与庄子的《华南经》不是缔造出了当今中国的道家吗?既然如此,为何不可有“老庄”之说?老子在峨眉山修行,开创了中国修行道学的先河,而庄子的《华南经》奠基了后来的中国道学的理论。在老子与庄子的道学上,其间有承继,但更有分歧。老子的道学旨在揭示“柔弱胜刚强”之道及其“武术”之道,是入世哲学,而庄子的道学在于所谓的“任自然”、“任逍遥”,成了一种消积的处世之道,是出世哲学。所以,庄子在道学思想上已经与老子分道扬镳。如此,怎么可以将庄子放在与老子比肩的地位?而且,正是这个“老庄”之说,使人们把庄子思想视为了老子思想,相反,也把老子思想视为了庄子思想,正是这样,方才把老子道学思想弄得来是一塌胡涂。故“老庄”之说理当休矣!

对老学的研究,不能用庄子的思想来左右人们的思想,不能用“庄子式”的解释去诠释老子及其《道德经》,而应该换个角度、换种思维看问题。笔者以为,庄子并非是老子的弟子或传人,而老子正宗的弟子或传人当是孙子、鬼谷子等人,即中国的兵法家、武术家。因此,从中国的武术思想、兵法思想中去认识老子及其《道德经》,必然会仰视到那像高山一样的老子。


相关文章:
·罗大伦:浅析老庄思想中的“妙谛箴言”
·江林昌:出土文献所见“老庄学派”与“黄老学派”
·李秋零: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老庄哲学
·方朝晖:儒教之说可以休矣
·木村英一:两汉时代的老子之学——从黄老至老庄及道教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