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翟玉忠:融汇百川、逆势雄起的中华文明 
作者:[翟玉忠] 来源:[] 2021-04-01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约4000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重要的全球降温事件。在一万年来多次气候变化中,它如此突出。专家认为,这次气候事件“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全新世气候演变的转折点, 标志着全新世最适宜期的结束。”【14】
 
这次气候事件影响所及,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大洗牌。除了中国逆势雄起外,欧亚大陆其他三大古文明都在不同程度上衰落,只有中华文明凭后发优势,容纳万流,崛起东方——埃及尼罗河流域古王国衰落,金字塔成了过去辉煌历史的见证;西亚两河流域阿卡德帝国衰落,80年后这里才再现新帝国,从此开始了西亚被持续入侵的时代,阿莫里特人(建立巴比伦王国)、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古印度河文明(2600~1500 BC.)衰落,并在几百年后消失在历史尘埃之下。今天,我们知晓古印度河文明,是因为20世纪20年代初,考古学家发现了哈拉帕、摩亨佐达罗这样伟大的城市。
 
这场人类文明的大变迁也危及中国,表现为南涝北旱,以及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核心区域的衰落。公元前 2300至前1500年,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古老的中国文明出现了整体性危机:先是,长江中下游发达的石家河、良渚文化衰落。公元前2000年左右,山东和河南东南部地区继而衰落,仅存新密新砦和洛阳二里头两个100万平方米比较大的遗址。到二里头文化二至四期(约公元前1700~前1500年),传统新石器时代核心区域中仅剩下洛阳盆地一块唯一持续发展的地方,临近地区郑州、晋南乃至嵩山东南侧尚好,其余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关中地区,都是一片衰败景象。
 
吴文祥、刘东生认为,中原文化独树一帜的发展与其独特地理位置相关。他们写道:“中原地区在气候上位于全新世适宜期时的温带和北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带, 在地理上位于中国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的交接地带, 因此它既可以减少降温和干旱对其旱作农业的毁灭性打击, 同时又能较好地避免洪涝的袭击。另外, 南涝北旱的环境局面促进了中国特色的地理限制的形成并增加了当时的人口压力, 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增加,导致战争的盛行,并由此开辟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诞生道路。从此,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格局开始解体,中原地区统一的中华文明最终形成。”【15】
 
这种解释符合文明兴起的一般规律。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都与生态重压下,人口集中,规模较大的村落和城市建立和发展,以及对复杂技术和复杂社会治理的硬性需求有关。【16】
 
正是4000年前后,通过史前丝绸之路,西亚和中亚的青铜冶金术、车和驯化的小麦、大麦、马、牛、绵羊、山羊一股脑儿地传入中国,中国直接完成了次级产品革命。一如20世纪中国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实现了内生性而非掠夺性、文明而非野蛮的工业化,次级产品革命催生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政教——她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相对于此时东西方诸多古文明普遍陷入黑暗,这种融汇百川、逆势雄起显得过于突出,过于灿烂!
 
中国从石器时代的东亚中国,变为青铜时代的欧亚中国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张弛教授写道:“从地缘关系上看,龙山—二里头文化时期是中国历史乃至东亚历史的一个关键时段,此前和此后的中国乃是两个世界。此前中国的世界体系在东亚,东亚的文明中心在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在这里成长起来了庙底沟二期、大汶口、石家河和良渚文明。这些文明曾四处拓展至西北、东北、西南和华南,并持续影响了中亚、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此后中国的世界体系一变而成为欧亚,原来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在核心地区衰落,处于欧亚接触地带的半月形地带兴起,在与豫西和晋南这一唯一没有衰落并保存了新石器时代以来复杂社会的区域互动中,形成了随后中原地区的青铜时代文明新格局。”【17】
 
夏朝是东西方文明大碰撞的结果,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正是从夏朝开始,中华文化明确显示出“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事)”(《礼记·表记第三十二》)的特征,这一点为同样崛起于西部的周人继承,锁定了中华文明超越神话宗教的文化品格——没有欧亚大陆西部的次级产品革命,没有诸多西方文化因子的传入,夏王朝会迥然不同。
 
(节选自翟玉忠《智慧简史:从旧石器到人工智能》,华龄出版社2021年出版)
 
注释:
 
【14】吴文祥、刘东生:《4000aB. P. 前后东亚季风变迁与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衰落》,载《第四纪研究》2004年5月号。
 
【15】同【14】。
 
【16】吴文祥、刘东生:《5500aB. P. 气候事件在三大文明古国古文明和古文化演化中的作用》,载《地学前缘》2002年9月号。
 
【17】张弛:《龙山/二里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载《文物》2017年06期。



相关文章:
·翟玉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译序
·翟玉忠:读余云辉博士《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翟玉忠: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大学》三纲及“定静”
·翟玉忠:为中华续慧命——六经书院2023-2024年度工作报告
·翟玉忠:礼——二十一世纪人类精神革命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