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李建宏:浅谈认识西方的几个视角缺陷 
作者:[李建宏] 来源:[察网2019-09-30] 2019-10-08


导读: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中国学者身临西方其境,进行扎扎实实的实地考证与现场调查,长期深入地全面考察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西方国家中下层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利益和情感诉求,更是少有了解。可以说,中国学者对西方社会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入门阶段,因此很容易被西方金玉其外的外表所蒙蔽,而不知其败絮其中的本质特性。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西方只不过是经过美化的虚假的西方,而现实中的西方才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存在的西方,也才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真正需要研究的对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逐渐成为中国人争相称羡的对象,崇洋媚外随之成了社会各界的通病。当今中国,虽然对西方趋之若鹜者甚众,但真正了解西方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即使是那些对西方推崇备至的人,对西方也是或则一知半解,或则全然无知。这一严重知识缺陷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成了我国在日益尖锐的国际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一大软肋。在反华势力的大肆鼓噪下,一股盲从西方的政治文化狂潮铺天盖地而来,以图通过美化西方来达到全盘西化,进而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神化西方的热潮之形成,固然是国内外一系列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但究其主观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对西方的研究水平较低所致。若要正确地了解与认识西方,首先就涉及一个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来审视西方社会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知识界在观察西方的视角上,存在着以下几个重大缺陷。

一、未入虎穴

从总体上来讲,中国学术界对西方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尚未步入正轨。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研究西方的中国学者都没有在西方国家长期工作生活的经历,也缺乏从事该项研究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语言技能以及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中国学者身临西方其境,进行扎扎实实的实地考证与现场调查,长期深入地全面考察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西方国家中下层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利益和情感诉求,更是少有了解。可以说,中国学者对西方社会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入门阶段,因此很容易被西方金玉其外的外表所蒙蔽,而不知其败絮其中的本质特性。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西方只不过是经过美化的虚假的西方,而现实中的西方才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存在的西方,也才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真正需要研究的对象。将书本上的西方混同于现实中的西方,不仅不符合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也是极其危险的误国误民之举。对于学者个人来讲,如果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为虎作伥甚至引狼入室的泥潭而不自知。

正如边芹女士所指出的那样,整个中国知识界之所以全体落入了西方事先设置的话语陷阱:“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缺乏真正有自我意识、有独到眼光、不必出卖自己、也不谋私利的人长年浸淫于西方文明的现实和文化内核里,一窥究竟。”

因此,若不拿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气,长期、深入、全面地观察、了解和研究西方社会,是绝无识得西方真面目的可能的,对西方社会的深层次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二、走马观花

直至目前为止,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亲自考察,多局限于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或短期访问讲学期间的一般性见闻与观感,最多只是停留在直觉与感官层面上的简单叙述与描写。这些浮光掠影的游记性文字,只能蜻蜓点水般笼统记录一些有关西方社会的松散零碎的表象,其中亦不乏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以及穿凿附会之处。如此得来的西方印象,无疑是表层的、片面的、虚假的,全然无法从中窥见西方社会的本质与全貌。以此作为认识西方社会的科学依据,难免会错漏百出。遗憾的是,在文化界一些用心险恶之人的竭力推动下,多数读者竟对如此肤浅的轻描淡写信以为真。久而久之,众口一词、以讹传讹,如今竟已成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势。盲目追随吹捧西方的阴魂之所以经久不散,恐怕与此恶习不无关联。因此,要彻底刹住这股盲从西方的歪风邪气,首先要杜绝的就是对西方社会走马观花的粗陋观察与肤浅认知。我国学术界对西方的研究必须实现从浅尝辄止到深钻细究的质的飞跃,才能将西方社会的真实本相原原本本地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从而打破西方国家在全力美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极力丑化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罪恶图谋,并为党和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参考。

三、盲人摸象

中国学术界在认识西方问题上存在的另一个重大缺陷,是缺乏系统性的考证与研究,没有能够从西方社会的整体高度综合分析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西方社会的探讨,往往多集中在一些鸡零狗碎的零散事物上,或抓住一鳞半爪的个别现象来就事论事,或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对事物的全貌却一头雾水。然而,管中窥豹只能令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包罗万象的西方社会不明就里,充其量只是看到一些无足轻重的皮毛。很多学者在没有搞清事情来龙去脉的前提下,根据只言片语就轻下结论,显然难免断章取义之弊,从中推衍出来的一切结论,自然也就不可能成立。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式,主观臆测色彩极为浓重,严重破坏了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客观严谨的治学风气,是一种极其不科学、不负责任的研究方法。在其错误引导下,很多研究者鼠目寸光、作茧自缚、画地为牢。他们看不出现代西方社会局部合理性背后所存在的本质性缺陷,更看不到其社会总体和根本制度上的致命伤。因此,只有将西方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化的全面考察与研究,条分缕析地厘清脉络与渊源,才能从毫无头绪的懵懂状态中走出来,彻底纠正盲人摸象所造成的以偏概全的偏颇倾向,达到庖丁解牛的完美境界。

四、鱼目混珠

中国学术界对西方文化囫囵吞枣的结果,导致很多学界人士对西方社会整体状况不得要领。对于西方文化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分辨力。这使得中国知识界在对西方的认识上出现了鱼目混珠、真假莫辨的混乱状况。在对西方诸多的热烈褒扬中往往充斥着数不胜数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对其所谓长处,多有夸大其词、涂脂抹粉之处。对其短处,则取视而不见、语焉不详或文过饰非之策。而早就虎视眈眈、蠢蠢欲动的敌对势力更是伺机兴风作浪,大肆玩弄浑水摸鱼、指鹿为马的拿手好戏,在由其所煽动而起的强大社会舆论作用下,将对西方社会的错误认知强化为不容置疑的思维定势。一时之间黑白颠倒、积非成是,西方社会的真实容颜至此已面目皆非。中国学术界对此现象的集体无意识,使我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这就要求研究西方的学者,必须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与分辨力,才能正确辨别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其一一分析甄别,以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五、鹦鹉学舌

我国学术界的西方研究中所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学者过分依赖甚至机械照搬西方学者的书面研究成果,无法展开独立自主的科学研究,因此很容易被西方学者牵着鼻子走,有些人还成了对西方反华势力言听计从的应声虫,对一切来自西方的东西唯命是从。在当前西方帝国主义加紧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条件下,鹦鹉学舌的中国学者更是极有可能被居心险恶的反华势力所利用,在有意无意间沦为反gong反华的政治工具。如果党和政府对此听之任之,可谓后患无穷。因此,社会科学规划部门应该大力鼓励与提倡中国学者展开独立自主的科学研究,力戒对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生吞活剥、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的错误做法。只有彻底摒弃拾西方学者牙慧、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做法,才能真正加深对西方国家的了解与认知。

综上所述,我国学术界要想在西方研究这一重要学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有人长期置身西方社会,通过全方位的观察和研究,并在进行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才能深层次展示西方社会生活的真相与全貌。只有从深入、细致、严格的调查研究入手,亲自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充分发掘与利用汗牛充栋的报刊杂志和档案等原始资料,才能拿出真实、全面、深入反映西方社会真实面貌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中国学者还应当早立鸿鹄之志,力争在西方研究这一学术领域另辟蹊径,奋勇开拓出一个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独立研究话语与独立研究体系的、足以与西方抗衡的、独一无二的新型“西学”研究中心,并最终执该行业之牛耳。非不如此,则永远无法挑战西方的话语霸权。


(作者简介:李建宏,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旅加华人。)



相关文章:
·陆寿筠:阴阳六讲之五——“阴阳五行”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模式(5)
·李建宏:西方将陷入百年黑暗
·贾坤鹏:先秦法家谱系再认识
·韩建业:从比较视野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李建宏:鼓励、欺诈、强制和禁止消费——西方对消费行为的控制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