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张厚为:中国告别外资崇拜 尝试改变发展思路 
作者:[张厚为] 来源:[] 2006-04-10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上传时间:2006-2-16 14:49:07
 
 
    日前,新华社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利用外资情况进行排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文章。文章报道说,从2005年10月开始,西部某地有关部门通过报纸逐月向社会公布各地市直接利用外资情况,并予以排名。10月27日当地党报公布的2005年全区直接利用外资排位表,对1至9月全区14个地级市实际利用外资、合同外资额予以公布,并进行排名,对部分市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少、增长慢进行了批评。文章指出,这一做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应当及时停止。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对利用外资情况进行排名,必然导致一些城市为了追求招商引资数量而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的资金、产业、项目,甚至引进“垃圾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留下后患,得不偿失。

实际上,对于外资的利用,除了要提高利用质量之外,还蕴涵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60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0.5%,这也是近几年来的首次下降。放在几年前,吸外资下降会引起各界很大的担忧,但是这一次,很多学者持矛盾的心态。因为正是在2005年,在“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开始积极探讨外资对于经济发展的一些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

根据研究,当前中国利用外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引进外资的成本高,但收益低。我国引进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不仅确实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且各级地方政府还层层加码。挤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汽车等支柱产业的外资主导,甚至使原来已经有一些基础的自主研发能力也丧失殆尽。我们过去所设计的“市场换技术”只是让出了市场,却并没有得到期望中的技术以及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外资经济的循环关系强化了我国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外资经济在使中国经济对外部世界依赖程度加深的同时,大规模提升了资源与要素的内外互换与循环。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养活13亿人口,另一方面还要向世界输出大量商品,并与跨国公司分享国内市场,外向型经济大量消耗国内的自然和环境资源。我国人均土地、水、矿产品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些资源不能再生,资源矛盾形势严峻。外资经济在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进口国。若中国大量进口能源,将对世界能源市场价格产生很大影响。能源价格太高,将导致经济衰退。

第三,外资经济增加了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风险。从经济角度看,如果增长和就业愈来愈依靠出口,将导致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提高国民利益就要受限制;外资企业的利润汇出额,目前还不大,一旦发生经济波动,外资企业大量汇出利润,就可能发生国际收支风险,有的学者把它称为长期债。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无容质疑的,但中国已经开始逐步走出了外资崇拜的时代,外资引进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正在为决策部门所越来越重视,从而尝试改变发展思路。

上海市政府此前公布了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很多人注意到,一些“老面孔”正在退出政府的指标体系,其中就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这一以往非常重要的指标。

据经济日报报道,广东东莞及时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外资经济到民本经济;从加工企业到“两自(自有品牌、自主技术)”企业的转变。东莞市委书记佟星不止一次和东莞百姓算过一笔账: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要消耗1200亩土地,2003年每度电产出生产总值3.34元,远远低于全国6.19元的平均水平;东莞外源型经济已占工业总产值的80%,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极高的对外依存度,使经济安全面临挑战;土地危机凸显,如按目前每年3万亩土地消耗速度计算,10多年内土地资源将消耗殆尽……

专家认为,近年来,“珠三角”不少城市已意识到摆脱外资依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纷纷提出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这其中有政府着眼长远的战略选择,也有各地面对危机的现实反应。但无论如何,人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东莞用10多年时间完成了这个过程,为其下一步顺利推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转型之战奠定了宝贵的思想基础。
 


相关文章: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