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本主义研究
《圣经》翻译不仅是一部争议史,也是一部血腥杀戮史 
作者:[陈欣] 来源:[环球时报2016年7月28日] 2016-08-06


  摘要:《圣经》是翻译语言最多、译本也最多的一部书。不过,英国作家哈里弗里曼在其新书《<圣经>翻译:一部谋杀史》中披露,《圣经》翻译不仅是一部争议史,也是一部血泪史。很多译者被烧死在木架上。



  为什么翻译《圣经》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对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天主教体系本身造成的威胁。在欧洲各地那些由罗马教廷中央集权组织成立的教会体系,他们使用拉丁文《圣经》,可是大部分人都不懂拉丁文,必须依靠罗马那些神职人员来解释。如果允许人们有自由去直接阅读《圣经》,并且依靠圣灵来向人解释,那么各地的教会就有了独立精神,而不再接受罗马的权威。


  当英国神学家约翰&bull;威克利夫第一次将《圣经》从拉丁文译成英文时,可想而知当时罗马教廷的怒火。威克利夫生活的14世纪,教会拥有无上权威。在威克利夫看来,罗马教皇充满腐败,散发着自私的臭味。他认为,教会应该为穷人服务,《圣经》的翻译应该惠及大众。于是,威克利夫从1382年开始英译《圣经》。1391年,在他的译作接近完成时,有人突然向英国议会提交议案:宣布英文版《圣经》非法;拥有英文版本的人,将被投入大牢。不过该提案最终未能通过。1427年,在威克利夫去世40年后,教皇马丁五世下令掘墓焚尸,将威克利夫的骨灰扬撒在斯维夫特河上。



  扬胡斯是捷克宗教改革的先驱,和威克利夫一样,胡斯认为社会改革只能靠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实现,于是,必须为捷克人民提供一部本国语言的《圣经》。胡斯召集了一批学者开始翻译《圣经》。1416年,第一本捷克语《圣经》出版。后果可想而知:胡斯被视为宗教异端遭抓捕。教会对胡斯的审判在德国的康斯坦茨,欧洲的达官显贵几乎悉数到场,700名妓女也来凑热闹,教皇乘坐的马车还因为路滑翻车。当时的场面犹如一场狂欢,这与胡斯最后被绑在城门口的火刑柱上烧死形成鲜明对比。胡斯的死导致支持他的地方贵族及信众起兵,与其所在地波希米亚的罗马天主教会以及神圣罗马帝国中央政府对抗,最终爆发胡斯战争。


  就英译《圣经》而言,因高调而被杀害的译者无疑是威廉廷代尔。廷代尔生活的年代是16世纪亨利八世在位之时。当时威克利夫的译本依然遭禁,尽管可以在黑市买得到手抄本,但买到一本十分不易,而且价格昂贵。随着印刷逐渐得到普及,廷代尔认为,是时候翻译一本新的《圣经》普及本了。他需要的是资金和教会的许可。不过,他很快发现,在伦敦没人愿意帮忙他。



  相对于英国,当时德国的宗教气氛稍微宽松:马丁路德已经翻译了德语版《圣经》,新教改革运动方兴未艾。于是廷代尔南下科隆。不过,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个错误,科隆依然在效忠罗马教廷的大主教掌控之下。《马太福音》刚印了一半,印刷厂就遭突袭。廷代尔拿上手稿匆匆逃走。后来几年,在与罗马教廷的斗智斗勇中,廷代尔终于完成了英文版《圣经》的翻译和印刷,并最后传到英国民众的手中。


  不过,廷代尔也成为众矢之的。所有与廷代尔翻译《圣经》相关的人士都受到牵连。一名叫托马斯希顿的牧师因为将廷代尔翻译的《圣经》从欧洲大陆带回英国而被当成异端活活烧死。廷代尔的律师托马斯也被烧死。1535年,廷代尔被自己的朋友、伦敦贵族亨利菲利普出卖。1536年8月,他被以异教徒的身份烧死在十字架上。


  在英国作家哈利弗里曼看来,16世纪是杀害《圣经》译者最为猖獗的时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圣经》翻译总是会引发各种情绪,现代社会依旧如此,抵制与杀戮也依然在继续。1960年,美国空军禁止使用当时最新版本的《圣经》,原因是翻译委员中有人与共产党有关。美国著名作家艾略特则认为,1961年版本《圣经》的翻译过于庸俗和迂腐。2016年3月,4名为美国一家福音派组织工作的《圣经》译者被中东武装分子杀害。



相关文章:
·[德]裴德思:中华文明词汇遭遇西方“翻译劫”
·汉心:枪杆子不仅出政权,还出货币和思想文化“定义权”
·翟玉忠:中国古典政治理论不仅不落后,且更具现代性
·翟玉忠:太极图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丹娜·左哈尔:量子管理学是企业管理的“新圣经”?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