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常培红:以武士之刀斩宙斯之盾 
作者:[常培红] 来源:[作者惠寄] 2013-08-08

 

    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中美国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首要威胁,无论中国是何种政治体制,仇视日本与日本爆发全面的军事冲是不明智的,美国可以拉拢日本围堵中国,中国为什么就不能拉拢日本围堵美国呢?今天的国际政治我们不仅需要联俄,还需要联日,这将打破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企图。
 
    政治是什么?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那就是;把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的少少的。

    在中美之间日本更为仇视美国,石原慎太郎去年12月2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日美关系时指出:“迄今为止,日本一直是美国的小老婆。日本的精神性,国家和民族的自主性都受到了掠夺,坦率地说,日本是美国的情妇”。

    “美国不仅强奸了日本的身体,还强奸了日本的精神”。

    从1989年至1995年,石原慎太郎陆续出版了4本政治评论集《日本可以说不》、《日本还是说“不”》、《日本坚决说“不”》、《日本经济可以说“不”》。这一系列作品都在发出一个声音:日本要在外交上摆脱对美国的服从和谄媚,勇敢地对美国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虽然石原慎太郎最近也说过不少仇视中国的言论,但石原慎太郎及日本政府的动机是通过与中国的军事对抗从而扩充军备,从而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从而赶走美国人,所以与中国对抗不是日本的目的。

    中国不仅应该支持日本修改和平宪法,还应该支持日本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唯此才能说明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反之则不能说明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09年9月,日本民主党执政后,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与中、韩领导人接触时多次提及东亚共同体的建设,鸠山把东亚共同体定位为在亚洲与美国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三极,这首先有利于解决中日韩三国之间的领土纠纷。而中国的消极态度令这一计划最终破产。

    中国何以团结日本,首先中国与日本文化上是兄弟,中国汉唐及当代日本对儒家的理解源自荀子对于孔子的理解,诸如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诸如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的《论语与算盘》。对道家{《道德经》《庄子》《周易》}的理解源自韩非子对于道家的理解,即“以法释道”,中国史中称这一学派为“打着道家旗号的法家”,以靖国神社为代表的日本“神道”就从属于这一学派,当然为了排斥基督教对日本的影响神道中还吸收了儒家及佛家的部分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霸道”日本思想家删除了其中的“权术”部分,经过整理重新商标注册,即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当然韩非子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导师。

    国人一再抱怨日本人学去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却不知中华文明的精髓为何物!而此已经成为中日两国缺乏信任文化基础。

                  一、日本人的素质修养与社会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权力失去监督必将导致腐败”,而实际的情况是对于人的行为进行事无巨细的监督是不可能的,荀子的礼制其作用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人性如何实现自我约束,即提升国民的素质与修养。

   荀子依靠对君子的敬仰,对小人的批判来实现人性的自我约束,从而提升人的素养的,日本人喜欢称人为君,即《荀子》中的君子,日本人的素养由此而来。

    君子;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劳苦之事争先,享乐之事能让,正直诚信,奉公守法而又明察事理,走遍天下,即使困于蛮荒之地,人们也没有不尊敬和信任他的。小人;蛮横而又虚伪,劳苦之事就偷奸耍滑,畏缩逃避,享乐之事就死皮赖脸毫不退让,并且卑劣放纵而不知检点,走遍天下,即使小人得志,人们也没有不厌恶和轻视他的。

    君子容易结交但难以侮辱,容易恐惧但难以威胁,害怕是非但不逃避为正义而死。
 
    君子安闲而血气不衰,劳倦而精神不懈。喜不过奖,怒不过罚,是因君子能以公义胜私欲。

    君子耻于自己没有信用,而不耻于不被信任,耻于自己没有德行,而不耻于被人污蔑,耻于自己没有才能,而不耻于不被重用。
 
    意志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左右金钱,小人被金钱所左右。利少而义多,为之,身劳而心安,为之,良农不因天旱不耕,良商不因亏本弃市,君子不因贫穷而放弃原则。

    法制是治理国家的开端,而君子是执法执政的根本,有完备的法制而贪腐成风、民怨沸腾的情况是有的,有君子而贪腐成风、民怨沸腾的情况至今还没听说过,《孙子兵法》并没有失传,但孙子不能保证后世的将军都百战不殆,《唐律》并没有失传,但唐太宗不能保证大唐世世代代都战无不胜,法制本身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所以说法制是治理国家的开端,而君子是执法执政的根本。有君子法制即使简约,也足以管理一切,没有君子,法制即使繁琐,也会因为执行力度的问题,或者失去先后施行的顺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各种变化,而足以造成社会管理上的腐败。

    人治与法治的统一,是日本实现政府廉洁及社会整体廉洁的“纲”。
纲举则目张,纲:渔网上的总绳,目:渔网上的眼,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所有的网眼都会展开,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拉,所有的网眼都会收紧。

                              二、利益与道德的统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个人利益决定个人判断,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判断,人性中追求自身进步,自身生存条件改善的人之常情即人的发展权,或者国家的发展权是不容否定的,发展从属于公共道德,所以从属于“礼”,而朱熹的“礼”一贯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一贯否定个人或者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追求利益是不道德的,这种状况使得道德为个人与国家所轻视,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异化为道德的沦丧。
 
   不论是道德还是法制只有与个人或者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溶为一体时,道德或者法制才会有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人们也才会有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当利益与道德溶为一体时,人性好德如好色!

                             三、日本政治体制伦理

    人之生固小人,人先天的本性都是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贪得无厌,损人利己的,人的善良需要礼制的引导,法制的约束。人之性恶,尤如水往低处流,是不由自主的,人之性善,尤如水往高处流,水何以能从一楼流到十楼,其行为完全来自环境的约束与引导。而政府亦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当它的行为失去约束,当它的权力失去竞争,它就会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自己的方便,置人民的死活于不顾,当社会还没有到犯罪高发,人民揭竿而起政权将被推翻的地步,它就不会反省自身的腐败,政治权力处于竞争状态,政府热衷于启民智,而政治权力一但陷入垄断必将滋生政府的愚民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孟子的性善论是为政府的愚民政策服务的,由此日本在明治维新的前夜思想界展开了针对孟子、朱熹的激烈批判。

    在日本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中天皇仅仅是道德和民族团结的象征,而不再有实际的权力。

                           四、大和民族与和谐社会

    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公元604年,由圣德太子颁布的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法律——《宪法17条》中的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而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礼与法是一体的,就如同人的左右手一样缺一不可。

    关于劳资关系的和谐,荀子认为;领导者应该以爱护、公正的态度对待属下,下属应该以忠诚,尽职尽责的态度对待属上,即君仁臣忠,在企业内营造出一种家庭式的社会氛围,即日本企业管理文化中的所谓的“团队精神”。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集体主义?大道至简,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是最简单的问题。即家庭主义,不了解家庭主义我们就无从理解与实践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集体主义!

    关于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荀子认为;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尊敬是一样的,而实际情况是两样的。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贤,便为不肖,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是戏虎也,人如禽兽就是社会的垃圾,戏弄老虎则十分危险。

    也就是说对于周围的人,先不要考虑你自己的内心感受如何,首先需要的是对他示敬,你尽可以有自己的好恶标准,但在与人相处时个人内心的感受都不应该表露,因为在两个人以上的公共场合,需要的是公共道德,而不是个人的一己私德。
 
    关于家庭关系的和谐,荀子认为;两贵不能相使,两贱不能相事,数也。人与人的平等将会使社会丧失效率,一个家庭如同一个企业,一个军队,其组织关系必须有主有从,如果大家都完全平等,谁也没有权力命令谁,其结果只能是一群缺乏效率与和谐的乌合之众,当夫妻双方都在工作中疲于奔命时,试问谁来照顾家庭?并不是全社会每一个家庭都有能力雇个保姆的!
 
    今天的日本,经济先进,吏治清廉,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劳资关系和谐,家庭关系和谐,荀子学说在日本的实践中更像是科学社会主义。

                        五、荀学—汉唐—日本

    荀子是唐代时的圣人,唐太宗本人更是荀子的粉丝,荀子的“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曾被唐太宗所反复引用,荀子认为;尚贤使能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根本,从而唐太宗在用人方面不因亲旧关系而取庸劣,不因关系疏远,甚至是政敌而舍贤才,因而使全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都能为唐太宗所用,而在今天的中国一个人的年龄、学历、户籍、关系背景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人能力的发挥。荀子的礼制认为;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又说;不服从领导而有利于领导的言行谓之忠,服从领导而不利于领导的言行谓之谄,服从领导而有利于领导的言行谓之顺。在荀子忠君思想的影响下唐太宗的属下皆正直敢言,勇于任事。有一次唐太宗下令修建洛阳乾元殿,张玄素上书谏止,认为现在国力不如隋朝,如果劳民伤财动工兴建那么唐太宗那不是就连隋炀帝也不如了,虽然唐太宗不服,经过辩论唐太宗最终听从了张玄素的意见,停止了这项工程,并且称赞张玄素敢言,赐给绢五百匹。

    武则天曾问郑惟忠什么是忠?郑惟忠回答:”外扬君之美,内正君之恶。” 武则天说;说的好,并且过去几年之后,武则天还记着郑惟忠的话,中宗即位,郑惟忠擢升黄门侍郎。
 
    温家宝总理在读《贞观政要》时曾感慨的说;“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

    在荀学的熏陶下,今天的日本人和唐代的中国人一样要么是由衷的赞美,要么是直言不讳的批评,我们对此已经感觉到陌生和不习惯了。

                      六、武士道精神与历史唯物主义

   荀子的学生 韩非子认为;“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即使在今天像美国这样的强国发动战争,像阿富汗,伊拉克这样的弱国只能光着屁股挨打,国家强大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国家弱小别人就能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我们。
 
    贤人屈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纣为天子则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持,而贤智不足慕也。

    人见蜂群则恐慌,见毒蛇则害怕,然而养峰人从蜂箱中取蜂蜜,养蛇人从毒蛇嘴里取蛇毒,利之所在,皆为勇士。

    孔子见到鲁昭公要下拜,不是鲁昭公的道德使孔子下拜,而是鲁昭公的权势使孔子下拜,如果鲁昭公光有道德而没有权势孔子是不会下拜的,在道德与权势之间人性首先屈服的是权势,而不是道德。
 
    人性为利益所引诱,为权势所屈服,唯物主义通俗的说就是有钱有势,有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指的是经济先进,有势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指的是军事强大,一个国家经济先进,军事强大就能在国际政治经济的斗争中赢得主动,反之则很被动。

    武士道精神是什么?正如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所言;武士道即实业之道,只有依靠企业的发展,国家才能经济先进,军事强大,国民富裕。

    日本明治维新的实质是一群信奉荀子及其学生韩非子学说的日本下层武士推翻了信奉朱熹儒学的将军政权,明治天皇站在了要求社会变革的日本下层武士一边,学习西方只是明治维新文化之表,荀子及其学生韩非子的思想取代了朱熹、孟子的思想在日本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才是明治维新之实。

 


相关文章:
·顾颉刚:武士与文士之蜕化
·常培红:以武士之刀斩宙斯之盾
·常培红:改革共识与荀学
·常培红:中国的日本
·黑泽明经典电影《七武士》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