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杨明华:稻盛和夫的成功与中华文化的渊源 
作者:[杨明华] 来源:[作者草根博客2013-02-28] 2013-03-12

作者按:这本来是我帮一位领导写的文章,原题《读六项精进,品中华文化》,但是,我现在想以自己的名义发表。武局要求每一位干部写一篇《六项精进》读后感,这位领导因为我的这篇文章而大放异彩,许多人打电话对其赞美和庆贺,看人家乐的。我呢?却啥也不是。可这的确是我的劳动成果。不是我心胸狭窄、不够哥们,我一生还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收回,对于只知道坐享其成,却不懂得感恩的那些人,以后你还是自己去写吧!哈哈哈!

  拿到稻盛和夫先生所著《六项精进》一书,看到封面语中有引用稻盛和夫先生这样的一句话:“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经营诀窍。”这让我立刻想到了咱中国人几千年来在儒家文化影响下所已经形成的许多的思维习惯。比如:“天道酬勤”, 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多少,给勤奋的人们更多相应的酬劳。再往下看,整篇著作无不渗透着中华文化的影子,这让我大为感叹!我们的先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理念,国人却昏昏然不知发扬光大,现在反来学习外族对中华文化的有效吸收之成果,中国人当自省。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儒家经典《尚书》,后来唐代散文家、哲学家韩愈曾题词“天道酬勤”以勉励后来者。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治国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安邦定国的治世理念加以推崇,在韩愈的许多著作中,无不渗透着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记得高中时曾经学过韩愈的《进学解》一文,里面有许多的名言名句至今印象深刻。“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其中最让人难忘的经典哲语。意思是:“学业的精进来自于勤奋,却会因为游荡玩乐而荒废;良好的品行的养成来自于不断地思考,却也能因循随俗而败坏。”在中国民间,也有许多类似的俗语,比如:“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等,就是说,一个人可以通过勤奋或者先行,来弥补自身的很多缺陷。

  谈及文化层面,中华文化有许多优秀的、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我们自小就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可是,我们自己却没有能够在行动中把自家文化优秀的东西有效地串联起来。我们来看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的时候,却分明看到该书内容中充斥着中华文化元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对中国人的讽刺。我们且来欣赏——

  先看第一章:六项精进

  关于六项精进之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里就如开始所谈之“勤”,不再赘述;

  关于六项精进之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易》中有云:“劳谦君子,有终吉。”意思是,“勤劳而又谦逊的人,最终会有好的结果。”就是要强调做人应该低调、谦虚。《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也是在说,要谦虚,不要骄傲。毛泽东也曾经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儒家思想一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共同遵守的做人准则,尤其存在于官场文化和精英阶层。所不同的是,稻盛和夫先生却把它用在了实业界,并取得成功。

  关于六项精进之三:要每天反省

  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古代有着很高的儒学地位,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一生有很多的著述,在他的《劝学篇》里,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人应该博览群书,且常常按照所学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很聪明,其行为也不会有过错。”干事业也应该是同理的。

  关于六项精进之四:活着就要感谢

  “谢谢”是汉语中表达感谢的常用词语,应该说,懂得感谢的人同时也相应地具有了谦恭、和善的人格魅力。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格和风度,我们都应该学会说“谢谢”。“谢谢”也是一种报答,是对施恩于我的人的一种口头上的谢答。“谢谢”的完整意义在表示你对他人的感谢之外,还意味着你某日将对他人有所回报。在中国有“知恩图报”这样一个成语,讲的是秦穆公爱马被杀后不但不怪罪杀马人,反而给吃马肉的人送酒喝。三年后,晋国攻打秦穆公,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应该以死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于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就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打败晋国。

  关于六项精进之五:积善行、思利他

  《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意思是:“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必将及于子孙。”表明在中国很早就有善恶因果的观念,强调积德行善,其中“行善”就是指的“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应该做到仁、义、礼、智、信。” 积德是行善的必然结果,或者就是说,积善行,就该思利他。毛泽东的著作很多,曾经被称作“老三篇”的著作中就有《为人民服务》一文,也是强调要人们做到“思利他”。

  关于六项精进之六“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以及后面的所有章节所论述的观点,处处都能像如上分析那样,找到中华文化的影子,这里就不一一寻根溯源。总之,作为中国人,心中不能不感到羞愧。中华文化之精髓首推儒家文化,数千年来影响中国最深刻的莫过于儒家文化,而日本人接触儒家文化却是在5世纪左右,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反过来向日本人学习我们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

  我们当然应该向稻盛和夫先生学习,学习他如何把中国先古朴素的哲学思想以及几千年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精髓熟练运用于实业界。但是,我们更应该反思,中国人本可以做得同样好,因为,万物一理,我们完全可以把很多普遍规律应用于不同的角色中去,就像稻盛和夫先生所做的那样。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只会把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于尔虞我诈的官场,却不去思考怎样将其用到实业,这才是问题之关键。


相关文章:
·真正的曾国藩成功学:现代中国的毒鸡汤
·翟玉忠:平心静意决策才能成功
·翟玉忠:成功说服别人必须分散对方威势
·田辰山:一个古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故事——李学俊《“道政”:匡正世界》序
·陈映真:美国对台湾文化殖民成功的五种路径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