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摩罗:让传统文化经典重回中小学课堂 
作者:[摩罗] 来源:[《语文学习》2011年1月号] 2011-04-11

    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没有自己的语言,就只能人云亦云,从而沦落为属国番邦。一个国家在国际谈判中如果没有自己的语言,就没有自己的立场,从而也就无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能屈从于他者的利益。自己的语言来自哪里?只能来自自己的民族文化。以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国,这是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命根子,也是利益上的命根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体现,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就没有利益,永远只能屈从于别人的利益。

    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期间,通过颁布法律废除了基础教育中儒家经典的课程设置,将中国传统文化剔除在教育资源之外。课堂之上,仅有少数古代诗文作为点缀,那些集中体现国人世界观、价值观的经典,竟然无法与学生见面。莘莘学子日夜所习,尽是西学内容。自此以后,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放弃自己的文化将近百年,在别人的文化中迷失了将近百年。这一百年是我们在国际上缺乏话语权的百年,是我们在谈判桌上有理却词穷的百年,是我们说什么都不得不钻进别人的圈套,而无法自圆其说的百年--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错误地放弃了自己的文化,错误地放弃了自己的话语。

    连自己的话语都没有,怎么可能有话语权呢?连话语权都没有,怎么可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呢?

    当今中国,每个识字的人都在谈教育改革,却没人谈论教育改革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要用国家的力量来推广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不是用国家的力量来推广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国如果不在这一点上觉醒过来并力挽狂澜,我们在经济上再怎么富庶,也只能是别人的取款机。这样被动的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显然不利于民族崛起,不利于国民福利的提高。

    所以,我们最正确的选择是用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我们的立国之本。这些文化资源都是我们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与他者进行合作与博弈的重要武器。如果没有这种事关民族国家的根本改革,民族复兴就可能会沦为空谈。

    为了推进民族复兴大业,为了促进中国崛起,为了拥有国际事务的话语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利益份额,我们应该尽早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我们立国、强国的法宝,应该尽早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列入基础教育资源。中国传统经典中包含着中国先民千万年以来积累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文化观。中国的小学和初中教育,至少应该有一半课时用来学习中国古代传统经典,用先民的智慧给莘莘学子打下精神的底子,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底子。

    希望有关部门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确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生的课堂,再也不能将国家教育力量全部用来推广其他国家的文化、语言和利益。

    世易时移,今天的教育当然不能只教古代经典。我们在将传统文化经典重新列入基础教育资源之中的时候,也应该避免历史上只重儒家文化,不重其他各家文化的片面做法。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看作一个复杂的、广阔的、开放的体系,其中各种优秀文化成果,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资源。

    正如台湾学者殷海光所说的,中国知识分子要想“发掘中国文化的精华,显彰过去本来有的观念和思想,必须打破儒宗独占的局面,尤其必须弃置儒家专断的价值范畴,把它列为众学之一的地位”。只有这样,中国知识分子的“观念和思想才可望恢复活力”。(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第41页注释六,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所以,在中国基础教育的资源设置中,儒家之外的典籍和学说,也应该作为中国的“众学之一”享有一席地位。《老子》、《庄子》、《列子》、《抱朴子》等等以及一部分佛经,比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金刚经》等等,都应该像《周易》、《尚书》、《礼记》、《论语》、《孟子》那样成为国人基本的教育资源。如果还像宋明清那样只读儒家的四书五经,对于中国文化资源的继承就不全面。

    此外,中国民间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古语云,礼失求诸野。“礼”和“野”不但共生互补,“野”还往往是“礼”的母体。民间文化(野)也应该在基础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读者朋友初见此意,可能觉得十分突兀,因为我们毕竟已经习惯了把传统经典排除在课堂之外的教育现象,经过百年的教化,我们也许一定程度地失去了对于另一种教育资源、教育模式的想象力。但是,最近20年来,民族文化觉醒的思潮渐趋形成,为实施本文的主张作了铺垫。半年之前,我将此观点以“让四书五经重回课堂”为题,发表在我的新浪博客上,并特意设置了网上调查。84%的人赞成我的主张。获得这么高的支持,颇出我的意料。这说明中国社会已经做好了这样的文化心理准备,准备重新接受我们祖宗的典籍,作为我们最主要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

    这股民族文化复兴的思潮,说明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在自己的传统中找回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标志着这个民族真的挺立起来了。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大学》三纲及“定静”
·陆寿筠:西方二元哲学对中国文化的肢解
·陆寿筠:阴阳六讲之六——人类文化的阴阳五行(6)
·陆寿筠:从心物二元观到拜物教文化霸权
·陆寿筠:心物一元、多维整体文化观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